培养男子汉(四)
天生我才必有用
老钱
08/10/2011
随着孩子长大了,竞争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现在,孩子的青春时期的压力已经变得有些过分了。我在《老钱:浅议“虎妈”》和《老钱:赞美,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义举》中,以及《在欧洲de走马观花及思索》中,都一再批评我们亚裔教育传统中的功利主义。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的生存能力,特别是要生存得好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到底该怪谁,也很难简单一言了之。总而言之,我总觉得,人类是处在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状态中。
但是,璞玉要琢,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我也一再跟孩子说李白的诗,《将进酒》,特别是这样两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
优美不朽的诗句,狂放不羁的气魄,宽广博大的胸怀,深厚凝重的哲理。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李白"持才自傲",皇帝要他写诗,他要杨贵妃为他研墨,要皇帝的宠臣为他脱靴。李白是很 "狂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得不说句感慨的话,那时的皇帝要比现在的领导,真要开明多了)但是,他是有本钱的,他是有资格的。他有才华,他有能力,但是得不到应用,得不到发挥。他感觉到被浪费了。这是一种责任感,这是一种使命感。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对历史的使命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每个人来到这个市上,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人生是短暂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生苦短,应该赶快享受,及时行乐。另一种人生观恰恰相反,人生是很短暂的,应该做点什么,不虚这生此行。这两种人生观,截然相反,很难相容。但是,两个都是公理,无法证明,不可证明,或者说,不证自明。这基本上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早期的环境影响。我也告诉孩子,我们这一代,都是在保尔模式下熏陶成长起来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虽然共产主义是破产了,我们都弃绝了共产主义。但是,这段话所表达的这样一种人生观还是普适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具有这样的境界的人,所有的人都只是及时行乐,不积极进取,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了。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前进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有这些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人们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上,各个领域里努力工作,积极生活的结果。你愿意做什么事取决于你的选择,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的能力。
用基督教的话语说,上帝创造一个人是有目的的。他给了你这样能力是要你去完成一定的任务的。每个人都是骄傲的,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理由。我们在教堂学习过两本书。两本很好的书。一本叫《The
Purposed Life》,Parameter Church 的梅君女士将之翻译成了中文出版了,叫做《标杆人生》。另一本是《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这本书在大陆广泛流行。中文译本叫《成功人士的七个好习惯》。第一本书,是从宗教哲理上解决为什么和怎么选择人生道路,第二本书,是从方法上阐述基本的做事和处世为人的技巧。我建议他读这两本书。他在一年暑假的斯坦福大学的夏令营时,也学了《七个好习惯》。我也会经常提醒他,要他复述一遍。要他铭记,保持这些好习惯,用于自己的生活,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就是应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自然资源上就是应该物尽其用,在人类社会里就应给人尽其才。我对儿子说,你有这样的天赋,就应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要把自己浪费掉。
我又给他举我妹妹的女儿,他最亲近的姐姐的例子来说事。我妹妹是也可以算一个女强人了,可是,绝不是“虎妈”。而且也忙得做不了“虎妈”。所以我这个外甥女对她妈妈说,“你真LUCKY/幸运, 有我这么个女儿,基本没要你烦神”。我和妹妹都是从初中起,就住宿在学校里的,我们的父母也不是“虎爹虎妈”,也忙得做不了“虎爹虎妈”,想做也做不到。
这个姐姐非常优秀,当年,不仅SAT考了满分,社会活动,校内活动都很有成绩,音乐舞蹈都出色。她也没有上过课外的任何班。。。在布朗(她不愿去哈佛和MIT)念完了生物物理后,弄到点钱,自己小“周游”了一下世界。然后,以很高的全美统考成绩考进了(Ph.D & MD/哲学博士并医学博士)的双博士学位的课程班。在哥伦比亚大学,以优秀刻苦的学习成绩和研究工作,只用了四年时间,超常快速地完成了这个双博士学位。很多师兄师姐们还在苦熬呢。她又选择了泌尿科,她认为泌尿科最有搞头,最有挑战性。泌尿科住院医生要做6年,6年完成以后,再要读一年高级泌尿科课程,才能成为正式的泌尿科医生。那时她都要望40岁了。苦不苦?很苦。她知道的很清楚。高中时,她在普林斯顿的假期天才青年学习班的朋友,有来自医生家庭。这些孩子告诉她,一些大医生几乎是“没有私人生活”的。他们爸爸的工作压力非常巨大,一天24小时,随时随地还要接电话(On call);忙得,孩子们几乎是见不到爸爸的。一旦要见爸爸了,一定孩子出差错了,准备挨训了;是妈妈管不了孩子,要把爸爸搬来教训孩子了。
在常人看来,虽然钱挣得多,但是,这样的生活简直不是人过的。这样的医生还是不当为好。可是,这个姐姐是么看的呢?她认为,是的,在常人看来,这条道路是真得很艰难,没有生活/no life。她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了。但是,能走上这条路的人有多少呢?已经是很少的了。走上这条路,又能走下来,坚持走到底的人有多少呢?正是走得下来的人是越来越少,没有几个人能走到她这一步。所以她很骄傲,很自豪,很珍惜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机会。不光光是为自己了,她觉得总得要有人去做。为什么不坚持走下去呢?我不做下去,不是更少有人能走下去了吗?“我应该去做”。这里就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了。同时,她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兴趣和习惯,喜欢钻研,喜欢探索,喜欢挑战,越是困难,越是向前。这就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对社会,对人类,对历史。
同时,我也告诫孩子,给他打预防针。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偶然性,有必然性。他必须努力,他不努力,他不会成功的。但是,还要有机会,没有机会,他再努力也不能成功的。机会只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
牛顿,爱恩斯坦,也都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中最优秀,最高层次的一部分。我相信,可能当时就不止一个牛顿,不止一个爱恩斯坦那样的天才人物。但是,就是这一个牛顿,这一个爱恩斯坦出了名。话又说回来,牛顿,爱恩斯坦是谁?你认识吗?有几个人见过?他们自己又在哪里?他们还在那里有滋有味地,心满意足地在享受着,品味着后人对他们的崇敬吗?没有,他们也早已只是白骨一捧了。牛顿,爱恩斯坦,也都只是一种符号而已。又比如,宣称发现了DNA/基因结构的人得了诺贝尔奖,可是实际上,主要工作是另一个人做的。做你该做的事, 做你爱做的事,做你能做的事,不要太在意人家的议论。走你的路,随别人说去。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别人不能勉强。也勉强不得。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欣赏李白的“狂”。
我的儿子,将来能做什么,能成什么,我不知道。这不是算命。我也没有水晶球。我只希望,他认真做人,认真追求。努力去做,过得快活。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要浪费生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对我儿子的为人处世,我还是很感到宽慰的。但是,他的学业发展,我是不太满意的,我是希望他能发展,专注一个兴趣。但是,他已经在这个
“应试教育,应赛教育”的大环境里(现在的美国教育,也是这样)很专精,很投入,很自如,也很幸苦。我也无能为力抗拒这个“应试教育,应赛教育”的大环境。
(11/19/2013,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