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写实主义
如果说齐白石的画宁静平和,接近生活,着重写意,那么徐悲鸿的画则热情奔放,接近劳动人民,注重写实;如果说齐白石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在于他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从优伤悲戚的意境,色彩暗淡的画面,改变成为欢快喜庆的意境,色彩鲜艳的画面,那么徐悲鸿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在于他将西方的绘画手法:素描和写实,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绘画里面,创造出具有中国笔墨韵味的油画,同时他将中国的美术引向了西方社会。我想,对于这两位中国画坛巨匠在世界画坛的地位和他们的绘画在拍卖市场的价值,我不用再多加评论,只要你Google 一下,你就能得出上千条的评论。我这篇文章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是什么东西造就了两位画坛巨匠不同的艺术风格:是性格,家庭出身,还是社会背景; 他们的绘画究竟对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艺术在他们整个的人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然,作为非艺术专业的我,对绘画的技巧知道得非常有限,为了了解徐悲鸿的人生和艺术风格,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一头扎入了书海,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特别是听了艺术鉴赏家,吕立新老师的“写实徐悲鸿”的讲座。这些资料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家庭的背景和出身决定了两位大师截然不同的性格,而这不同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和艺术风格,最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从而对社会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齐白石因早年生活在湖南的湘潭,远离都市的繁杂,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虽然家境不富裕,但也不至于贫困潦倒,所以他天性乐观,性格温文雅尔,热爱生活,幽默风趣;相反,徐悲鸿由于早年丧父,生活穷困潦倒,17岁被迫到繁华的大上海某生,因此他充满了忧患意识。但是他性格刚烈,敢于冒险,由于在上海有机会接近新的思想,所以他思想开放。但是,就像他的名字“悲鸿”一样,他一生充满不幸和磨难,去世的时候年仅59岁。也就是这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到他们有不同的命运:一个吉祥如意,福如东海,儿孙满堂;另外一个,百病缠身,痛苦不幸,中年离世。从当今养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齐白石的个性和人生更加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崇。但是从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说,我个人认为徐悲鸿比齐白石的贡献要大得多。可以说没有徐悲鸿,就没有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中国艺术在世界的地位。就是徐悲鸿这种无私和忘我的付出,中国美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画坛才有了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所以,齐白石对社会的影响是平和的缓慢的,而徐悲鸿对社会的影响则是剧烈的和深远的。也可以说,齐白石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与徐悲鸿的鼎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1928年,从欧洲回来的徐悲鸿被选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当时,他提出了要改革中国画的口号,但是遭到了保守派的强力抨击。为了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他急需找一位敢于在画坛创新的改革者,而57岁才改变画风,并创建了“红花墨叶”派的齐白石正好具备这种魄力。徐悲鸿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出山当美术学院的教授,并且为齐白石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摇旗呐喊,赞扬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从此,也开始了他们25年的友谊。
我对徐悲鸿的敬佩除了因为他杰出的艺术才华以外,更多的是因为他对艺术的那种奉献精神和他为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美术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鞠躬尽粹的大无畏精神。特别在日军侵华这样的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对国家,对民族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表现出了一个人民艺术家应用的良知。抗战胜利以后,徐悲鸿被当选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积极参与中国的美术人才的培养。当时的吴作人,吴昌硕,齐白石,李若禅,李可染等有著名的画家也被收为旗下,并分别担当任美术学院的主任和教授。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更是当选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校长,成为了中国美院的奠基人。
要懂得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和他对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我们首先要了解他那不平凡的人生。徐悲鸿1895年出身于宜兴一个小有名气的书画之家,6岁从父读书写字。但是好景不长,在他十七岁的时候,父亲的离世使他一下子陷入了经济困境,也给他的童年笼罩了一层阴影。为了谋生,他决定闯荡大上海。不像现在,那时找一份工作是很难的事情。数次希望,几次破灭。沦落上海的苦闷,找不到工作的烦恼,饥寒交迫……这一切,使得悲鸿濒于绝望,面对着滚滚不息的黄浦江他一度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时,他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帮助过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关键时挺一下,就过来了。适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新思想席卷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徐悲鸿给上海《时事新报》画的漫画《时迁偷鸡》获得了二等奖,他为此大受鼓励,决定以绘画为他一生的追求。经人介绍,他加入了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学院”,一边学习绘画,一边专门卖西画和图画。而徐悲鸿画的一幅马也引起了当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和高奇峰两兄弟的注意。
走进上海的哈同花园是徐悲鸿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哈同花园是当时上海的最大的私家花园,由犹太人哈同拥有。当时,徐悲鸿被聘为哈同的画师,因而有机会结识很多上层社会的人物。而这些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他们改变了徐悲鸿的命运。徐悲鸿与康有为的友谊使他能够有机会看到康有为收藏的大量名画,而且受到了他唯心思想的影响;而当时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更是任命年轻的徐悲鸿为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导师,这不仅解决了徐悲鸿的生活问题,而且也使到徐悲鸿有机会遇见在北京艺术界的一些名流,如梅兰芳等;北京教育总长傅增湘更是给徐悲鸿的法国留学开了绿灯并在金钱上给与大力的支持,使到徐悲鸿有机会踏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的艺术。可能有人会说,怎么这些好运都落在徐悲鸿一个人的头上呢?我想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只有那些不断在寻找的人,那些时刻准备好的人才能把握好机,走向成功。当然,个人的才华和品德也是得到别人尚识的总要因数。无可置疑的徐悲鸿具备了这样的素质。1918年,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的方法》在北京发表,他指出了以写实来改变中国画:“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成为了中国画新风的贵人。
留学法国可以说是徐悲鸿绘画技术得到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4岁的他考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并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统的西方绘画教育。学院派的特点是:重视传统,将文艺复兴时大师的作品作为永恒的典范,追求高尚文雅,反对个性化。学院派主要教授素描技艺,画雕塑,学习艺术理论。在此期间,徐悲鸿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罗浮宫等一流的博物馆,目睹了大量的文艺复兴的优秀作品,并认识了学院派的代表人物达仰,还每星期还携带着画到画室向大师求教。达仰一向以画荷马史诗,神话题材而著称,并着重写实和素描。他对徐悲鸿关怀备至,常常教导他:苦难的经历能使人有超凡的毅力和对生活的体会;不要太注重画面的华丽和笔触;画人体要分部研究,体味细微之处。达仰的“勿慕时尚,毋甘小就”的艺术思想对徐悲鸿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永不放弃成就了徐悲鸿和他的艺术,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包括身体。据说,在法国求学时,他为了观摹比较名作,有时甚至整日不进饮食,以致于患了终身不愈的肠痉挛症。这可以看出徐悲鸿对艺术热情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这对他的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相反,齐白石对老庄的思想领悟透彻,懂得劳逸结合,加上早年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也陶冶了他的性情,因此性格多了一份平和日,少了一份狂热和执著,以致他能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经过长达8年之久的勤奋学习和钻研,徐悲鸿先生带着精湛的绘画技法和广博的艺术知识,回到了中国。跳出某个范围,站在一个制高点看问题,是他的精明之处。他已拥有了相当西方绘画技巧,但并没有象大多数的留学国外的画家那样跳不出西方的艺术语言、艺术模式,而是一直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大众,更没有脱离传统。他作品中民族性的贯穿如此之强,这是徐悲鸿有别于其他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这对现在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具有相当的启发。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代表画家有库尔贝。它主张绘画要反映真实存在的物体,表现社会低层人的生活。徐悲鸿在众多的绘画形式中选择了写实主义作为改革中国绘画的方法,但是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又不完全是西方的写实主义,而是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集合起来,并加入了印象派的光和影。徐悲鸿将人体解剖,体积,光线引进中国画,创立了一套新的笔墨语言,使水墨人物发展到今天的这个水平。他以清末人物画家任伯年的人物画为地板,再加上法国写实画派的油画技法,来表现现实题材,注重造型和素描,而且每个人物都用模特。蒋兆国是中国水墨人物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流民图》为中国美术在世界艺坛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和徐悲鸿一起创立了现代人物的规范叫《徐蒋体系》。
《田横五百士》被称为中国美术复兴的第一声,这幅画不但人物表情各异,而且构图多样性,继承了西方古典艺术,简约庄严的特征,将人物,大地,天空,海洋融为一体。他有点像西方的宗教画,但是内容却选用了中国的题材。作品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旧王族田横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率众五百人,入居海岛,刘邦建汉以后派人招降,田横告别众人赴洛阳,途中拔剑自刎。五百壮士也全部自杀殉节。画面描写田横与五百壮士告别时的情形,身穿暗红紫袍的田横昂头拱手,正气凛然,众壮士或磨拳檫掌或低头哭泣,气氛壮观。这幅画为中国美术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而且改变了中国美术的方向。当时很多青年看了这幅画以后献身美术事业,很多艺术家看了这幅画以后改变了以前画花鸟的习惯,改为以重大历史题材为绘画的主题,关注民生,为人民呐喊。这幅画也是徐悲鸿历史题材绘画的开始,以后他又创作了《徯我后》。作品题材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描写夏桀暴虐,在他的统治下,人民痛苦不堪,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老百姓殷切地期待他们来解救。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啃着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这幅画用了很多的裸体的造型,这也是中国绘画的第一尝试。《九方皋相马》取材于《列子》:伯乐暮年之向秦穆推荐九方皋找千里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和描绘方式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画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之前,徐悲鸿的马从来没有缰绳,唯有这幅画里的这一匹马有红缰绳,表示马也像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这幅画结合了写实和写意,中西方的绘画手法:人物使用精确的线条,但是马却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的方式,着重写意。在画面上,马与人四目相对,包含着无数的内容和情感。中国画一向不注重人物的精确度,而且人物也没有生气,但是这幅画却将中国的绘画引向了民主化的道路,将中国的水墨画推上了现代化的进程。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被邀请到印度为泰戈尔画像,《愚公移山》就是在印度完成的。此画作于1940年,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此作较毛主席在七大上引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早五年。
可以说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一个科学家或者政治家对社会的贡献。真正的艺术是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反映社会的现状,甚至鼓舞人们的斗志的。像徐悲鸿的《奔马图》里那昂首阔步,飞跃而起骏马,表现了画家忧国忧民的心情,也鼓舞了士气。这幅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战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彻底打败中国,故而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军所占。正在马来西亚举行画展募捐的徐悲鸿闻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做了这幅画。除此以外,徐悲鸿为了让中国绘画走向世界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依靠个人力量到世界各国举办展览,进行国际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是非常不容易的。徐悲鸿在意大利米兰办展时,该展的纪录片在意大利全国放映,被誉为自马可.波罗之后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前苏联爱米塔博物馆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绘画的展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徐悲鸿更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在北平国立艺专,悲鸿会收到很多陌生、热爱美术的青年的来信。他担任的职务和教学工作已十分繁重,身体又有病,但他还是亲自回复这些信件。悲鸿经常这样说:“你不理解年青人的心,如果是我亲笔回信,即使写得简短一些,也会给人很大的鼓舞,年轻人是需要人鼓励的,特别是那些不能进入美术学校的而有才华的青年,我更有义务关心他们”。悲鸿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了一生。我个人觉得研究徐悲鸿先生,仅从艺术方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甚至整个中国美术史上,就艺术成就、社会影响、对美术史的推动等方面综合而言,如果推选一人的话,徐悲鸿先生绝对是不二人选。比起徐悲鸿,齐白石早年的人生虽然也曾经经历过一些磨难,但是由于齐白石温和的性格,再加上天资聪颖,使到他左右逢源,得到很多贵人相助,而且57岁以前一直在住在乡下,使他的作品大多与生活用品有关,更加体现传统文化,更加的欢快。可以说齐白石的画更多体现个性化多,而徐悲鸿的画更加体现民族精神。
由于女儿已经决定要以艺术为她一辈子的事业追求。我常常以这些艺术家的故事去勉励她,告诉她:艺术是美好的,但是艺术探索的道路是艰难的,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没有丰富的灵魂是不肯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建树的;我还告诉她: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艺术更要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幸运的是,女儿非常的懂事,不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而且深入生活,对社会底层的人表现出极大地同情心。每当她看到路边有要饭的人,她总是将身上仅有的一些食品分给他们。她常常走向街头,用她的长笛在街头演奏,并将得来的钱分给了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她也在街头给人画像,去体验艺术家在走向成功时的艰辛。看到女儿对未来那坚定的目光,看到她为了自己的艺术梦勤学苦练,我的心也得到了一丝的安慰,我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她一定会用她的艺术去为这个社会作贡献的。不过,我也再三的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好身体,不能像徐悲鸿那样废寝忘食,不能将艺术至于身体之上,因为只有有一个好的身体,她才能够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她才能有最大的快乐,妈妈才不会担心。女儿懂事地点了点头。
1。《老妇》 这幅油画《老妇》就是大师28岁时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的作品
2。《奔马图》: 那昂首阔步,飞跃而起骏马,表现了画家忧国忧民的心情
3。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4。《泰戈尔》 ,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邀请到印度为其画像。
5。《徯我后》: 如果说《田横五百士》带有欧洲古典主义的贵族气质,那么《傒我后》则更多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乡土情怀。第一次使用裸体。
6。《田横五百士》:构图独特:左边是斜三角形,中间圆形,右边方形。而且前后层次鲜明。
7。《九方皋相马》:徐悲鸿的画的马只有这一幅有缰绳,表现了愿为知己者用。而且人物线条清晰,马则用中国的水墨写意,三两笔带过。写实和写意结合。
8。《愚公移山》 这画是“在印度国际大学时画的,以印度人为模特儿,这样大的画,不作人物写生画不好,所以‘叩石垦壤’者都是外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