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构造和制造
我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让大家先听了吕思清, 帕尔曼和其它几位大师们的演奏. 听完了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后, 大家一定被小提琴那婉转悦耳的声音所打动和对艺术家们精湛的技术赞不绝口. 小提琴如何能发出如此悦耳的声音呢? 演奏家又是如何达到如此高的艺术造诣的呢? 这与小提琴的特殊构造和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天赋是分不开的. 我真正对小提琴产生兴趣是近几年来听了大量的西方著名小提琴家们的演奏和对西方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 我发现,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 小提琴无论是从它的外形, 颜色, 和声音都和古典美连在一起. 琴头的形状无不让人想起十八世纪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 贝形、卷曲形以及花状纹、彩带状是洛可可雕刻的主要特征. 那琴身的曲线也让人想起了那娥娜多姿的少女. 木制的琴身和深红的颜色让人将它与古色古香的欧式家具和艺术品连想起来. 想象在一个豪华的大厅内, 摆设一把十八世纪的名贵古琴, 女主人还能拉上一首巴赫的小提琴曲, 那一定会给来访的宾客人一种古典美的感觉. 小提琴的构造主要由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组成. 琴身是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从细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由于琴弦的这种结构, 初学者一般要学较长的时间才能拉出准确的声音来, 这也是为什么小提琴较其它的乐器要难学. 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 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 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 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 由于音柱是支在琴马E弦一侧, E弦振动较少, 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振动,并造成共鸣箱的振动. 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 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 一把好的小提琴, 它的木质的选择, 琴马的弧度, 音柱的位置, 琴弓的形状, 琴弦的质量都是非常讲究的.
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已为人们所熟悉,是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 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 16世纪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 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和他的学生 G.P.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 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 A.斯特拉迪瓦里和 G.瓜尔内里等人. 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 适用于演奏室内乐.
在意大利有个小镇, 路上的行人稀少, 镇上见到的多是老人, 听不道人们大声说话, 相距不太远的教堂钟声,不时地传到广场上, 意大利人都敬仰这个地方, 因为在一千五百年,这里的一个乐器工匠,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所以克里莫纳,成了小提琴的故乡. 几百年,每一个拉提琴的大师,也无一不向往这块创造出提琴美妙音色的圣地. 镇里无论经营甚么商品的店,都喜欢在橱窗里,挂些与制作提琴有关的东西,来装饰店铺. 当然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市镇,只有克里莫纳的商号,有这样的资格,有这样的运气. 毫无疑问,克里莫纳人,将永远享用这样的殊荣. 造琴大师安东尼奥,一生就做了二百把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琴师帕格尼尼,由始至终的拉琴生涯中,只拉安东尼奥替他造的琴. 十六世纪初,镇里新盖了一座建筑,今天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国际提琴学校,就设在里面. 这所学校的设置,不但使克里莫纳重新焕发了提琴圣地的光芒,也造就了许多有志投身发展造琴技艺的优秀人材. 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欧洲各国的. 学校教授各种弦乐器的制造过程,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提琴的制造,学生在这里毕业,再经过考试,就可以开设自己的行,造琴修琴了. 这所学校有各类型的实验工作室,让同学研究学习造琴的每一细节的步骤,同时如何修复保养提琴,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课程之一.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 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 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法国的F. 图尔特(1747~1835)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 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 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 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 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 法国的J.-B.维约姆是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近年开始享有了国际声誉. 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作的红棉牌小提琴, 在1980年获得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作的小提,荣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在下一部分的文章中, 我将为大家介绍小提琴的演奏特点, 流派, 和古今中外一些著名小提琴家.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