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与艺术空间
有时候,现实生活里常常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人生更是充满着茅盾,苦难, 和变数。比如相爱的人却不一定能在一起,而在一起的人却可能会因为日常的琐碎而常常发生矛盾,所以就有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 孩子事业有成了,却因为工作学习繁忙不能常常回家,甚至远走高飞,留下年迈的父母长期与孤独为伴;有的人一味地追求名利,却往往与成功无缘,或者以失败告终; 而那些淡漠名利,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与社会的人却往往名利双收,赢得世人的尊重; 科技的发达让现代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癌症和忧郁症病人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幸, 如何学会在苦难中成长,如何将不幸和苦难变成自己的一种修行和成长的动力,如何让苦难成为领悟人生的媒介和迈向成功的基石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了。当苦难和不幸来临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应对会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和身心的健康。有时候暂时地逃离激化的矛盾或者换一种思维方式能使矛盾到以缓和和问题得到解决。而文学和艺术恰恰是痛苦和不幸很好的避难所,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可以在文学艺术作品里得到抒发, 实现不了的梦想也可以在文学艺术里得以圆梦。
文学艺术也是我逃离苦难和不幸的一个避风港。 每当烦恼和孤独的时候,我会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或者在色彩和图像的空间里翱翔,让自己的灵魂暂时地离开现实,逃到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里,使思想得以暂时的放松。所以书本和键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读者是我最好的老师,而博物馆更是我灵魂憩息的好去处。 上星期,顶头上司让我做几个有问题的电子产品的技术分析,而他是一位保守自私,脾气暴躁的白人。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工作8小时,脑子被一大堆的数据,图像所充满,累得昏头昏脑的,我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 我想:得找个避风港,让我暂时逃离现实,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适逢硅谷亚洲艺术中心正展出湾区著名画家侯宁的油画作品。星期六忙完家务活后,我赶紧到现场接受大师的教诲。没想到进入展馆后,墙上那颜色鲜艳的油画,那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作品,那融会了中西绘画风格的绘画手法让我一下子忘记了现实里的烦恼,进入了画家描绘的艺术世界里。
侯宁1957年生于上海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医生家庭。当时父亲带他去见刘海粟,并请他教儿子画画。但是刘老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只有生活,只有他本人能够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因为真正的艺术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你儿子要成为这样的艺术家,你就要他走“。这一番话使到侯宁1980年上海美专毕业后, 83年留学美国,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艺术创作之路, 加州的阳光,美国自由的创作环境, 将油画和水彩相结合的绘画手法, 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对宇宙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领悟使侯宁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89年他也因此成为旧金山艺术学院第一位中国油画教授。当我步入大厅,我被侯老师的画所震撼了:那绚丽的色彩仿佛加州的秋天;那拉船的纤夫,那公交车上的母女, 还有那穿着小数民族服饰的少女都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而麦地里收割后金黄色的麦草和蓝得透心的天空更让人想起了梵高的向日葵;那幅图着厚厚油彩的抽象画更让人想起了梵高的星空。 在这样一个梦幻的绘画空间里,我们仿佛觉得与自然如此的靠近,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是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美丑,好坏共存,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它。 你付出越多,你领悟越多,你离自然就越加靠近。 就像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史学家,和剧作家席勒说过:自然是最完美的,因为它们真实,天真无邪。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离不开自然,都得靠近自然,这就是侯宁40年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靠近,尊重自然。
1。位于Santa Clara的硅谷亚洲艺术中心是中美文化艺术交流的地方,近年来曾有很多的重要艺术展在此举行,给湾区的华人提供了丰富的业余生活。
2。进入展厅,绘画鲜艳的色彩和朴实的画风将你带入一个梦幻的艺术世界
3。这些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能让人逃离生活的苦难和琐碎,进入到艺术的想象空间
4。侯老师和夫人
5。一幅生活的画面:这牛是否也和人一样能感到孤独和痛苦呢?
6。这红得喷血的李子花,是否反映了画家炙热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情呢
7。这金黄的树叶不正好是加州的秋色吗?
8。这收割后的麦草让我想起了梵高的向日葵,那金黄的色彩
8。这是美丽的三藩市,那一栋栋的建筑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9,这是美丽的三藩市,每次去,都会让我满载而归
10。这刺眼的红色让我想起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
11。这丰富的色彩不也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吗,这厚厚的油彩让我感到一种空间的真实
12。紫色是浪漫的色彩,但是这里却与这些没有生命的鱼配在一起,画家想表达啥意思呢
13。这只脖子高昂的雄鸡充满了生命力
14。这浓浓的色彩,配上美丽的笑容仿佛预示着少女美好丰富的人生
15。相比之下在黑色背景下的纤夫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水墨画的意境与油画的绘画手法相结合更好地体验了工人在艰苦环境下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