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有网友发博《两位中国学者:一位玩得心跳另一位恨透了剥削》批判我的观点,说我恨透了剥削。 其实我的那篇文章《从美国大选论资产阶级专政》,中心思想并不是斥责剥削,其重点是批判高智商群体通过资本经济模式【掠夺】他人财富。智力型掠夺,才是那篇文章要阐述的重点。我想,掠夺和剥削应该不是一个概念吧? 此外,该博主在文章中指出:“资本主义也分为多种类型,现在最重要大概就是三种差别很大:以美国为代表的类型,强调资本自由流动大力扶植创新创业;以别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类型,强调普通国民的福利,创业不能以牺牲普通国民福利作为代价;与中国为代表的类型,私人创业受推崇但国家投入有限,同时权贵资本主义两头通吃如日中天。” 咱离欧洲挺远,就不去分析了;虽然对中国特别了解,但生活的时空差距满大,暂且按下不表;就说在北美20年的经验吧: “强调资本自由流动大力扶植创新创业”到底是一种愿望、理念、包装、还是事实?不知那位博主想过没有: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的资本到底都自由流动到什么地方了?事实说明:资本断链子的地方并不是在什么“创新、创业”的方面,而是在以房地产为杠杆支点的金融衍生产品上。所以,资本流动与创新创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资本的掠夺倾向恰恰完全与支持创业创新背道而驰。 以本人熟悉的加拿大为例,资本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三个主要层次:1、政府专项资助;2、银行商业贷款;3、私人创业基金。政府的专项资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年、妇女、残疾人的小型生意创业;重点出口项目;高科技创新;再就业创业扶持。虽然惠及的对象很高尚、很温馨,但数额少的可怜。各项资助的总额度从几千万到数亿不等,小型创业每笔资助基本在5万元以内,高科技和出口也基本限制在百万以内,这在国家层面几乎连塞牙缝都不够。商业银行的贷款基本需要财产抵押,摆明了不贷给穷人钱。私人创业投资,俗称“天使投资”,瞄准的是离成功一步之遥的高回报项目。从统计学角度,其面向的肯定不是大多数的创业或创新项目。 你们说,那些大规模的资本真正都干嘛去了?咱分析问题,不能靠文学或文艺作品的描述为依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