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整100年前,1924年5月21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中国文人徐志摩引荐下,在山西太原督军府拜见了时任山西督军、省长的阎锡山。文史记载了诗人和军阀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泰戈尔:请问阎先生,东方文化是什么?阎锡山:东方文化就是一个“中”字。 对这个“中”字,阎锡山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他把“中”比喻为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它自具生命力,自主地发芽开花。宇宙间造化,把握的就是这颗种子。假若抽去万物的种子,地球就成了枯朽。 什么是“中”呢?阎讲,就是恰到好处。“中”是为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只要掌握了“中”的秘密,就掌握了与万物打交道的密码。不论是看问题还是搞事情,不要问好坏,不要从错中求对,只要问是不是,该不该,能不能。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别急,只要静下心来,细细推理,你就会发现,老阎的感悟不无道理。可惜中国的笔吏从来以成败论英雄,因为阎是个败走麦城的地方军阀,没有哪一位历史研究者对他感兴趣。好在我本人没有功利,只有好奇。下面,简单把个人研读阎氏哲学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与各位分享。 “中”是中庸的原始本意,然而却一直被后人误解为不偏不倚的骑墙。《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揭示的,是天地的自然天性,宇宙的本来状态。而天地之间的人,一旦拥有这样的和谐状态,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万物进入一种和谐无碍的境界,人与天地合为一体,行事自在,欣欣向荣。人自身则得到可持续发展。 怎么才能进入这一境界呢?用阎氏的原话,不问好坏,不求对错。因为人们从来就心中清楚,好坏对错是不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的,只不过是人类自己在其外部强加的观念。火山地震海啸洪水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人来说当然是坏事,但对地球却是好事。不然地幔中的能量得不到逐渐释放,一次性总爆发,地球就消失,人类就毁灭了。 随便拿出任何一种好坏对错来理解,只要你只站在某个角度某种立场单方面判断,越坚持就越极端。有人形容为极左或极右,其实又是强加的,只不过“极”这一端或“极”那一端,左右可以互换。中则是自由的,只依照实际,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理会不奉迎极端而已。 以色列对加沙的占领,在美国高校大学生眼里是坏事。因为战争与他们所接受的自由平等理念相违背,于是罢课集会抗议。可惜这儿还有另一种立场,也就是以色列和世界一切反暴力民族的立场。如果不消灭哈马斯,世界将永不得安宁。 问题来了,就以哈冲突而言,“中”在哪里?阎的阐述很简明:是不是,该不该,能不能。哈马斯是不是残忍?是。我看过一段流传出来,哈马斯匪徒对一个赤裸的以色列女孩施暴的视频,场面残暴得匪夷所思不可复述。该不该解除他们的所有武装?早就应该。能不能做到?能。只凭以色列现有的军力,只要外人不加干涉,完全可以做到。至此,所有的矛盾纠缠都得以化解,学生们可以洗洗回去睡了。 当然事情背后的角力不会这么简单,总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怎么办呢?只要占压倒多数的吃瓜群众,心中藏着一个“中”字,别去推波助澜,极力支持,仅仅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又能怎么样?他们有表达的自由。当然,也可以把这件事无上限激化,比如动用国民警卫队,强行清场,上演美国版六四,美国就彻底分裂了。不过这对大洋彼岸的强国来说,却是件大大的好事。 行文至此,觉得有必要多介绍几句阎锡山。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汉族,山西省五台县人。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华民国国军(及其前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晋系”领袖。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务。阎管辖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以来,经历多场内战、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战役结束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前后共经营38年,是众多民国军阀中纪录最长者。 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曾大力推行村政建设,自1917年至1930年,历时十余载,山西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省。在村政建设中,阎锡山特别重视发展乡村教育,将当兵、纳税、受教育当作国民的三大义务。 关于教育,阎是这样说的:“国民教育,系义务的、低浅的,故对于社会无报酬。受此教育者,亦无所发展,其不为社会所重视,盖有故也。不过今日为列国并立之世界,此人群与彼人群遇,较量优劣,要在多数人民之智识,不在少数优秀之人才。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此尚就对外者言之也。说到对内,共和国家主体在人民,必人民之智识发达,然后能运用良政治,如其不然,则其政权,必将由多数人民移之少数人之手。既移之少数人,则此少数人所运用之政治,必以少数人之利益为利益。” 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前后三次前往山西深入考察义务教育实施情况。他指出:“到现在为止,山西省资助小学经费的制度是最完善的。他们的办法是:在城镇按店铺和房屋的所在地区的等级课税,用于资助城镇小学;在农村,则按照土地质量课税,资助乡村小学”,“现在该省己有72%以上的学龄儿童入校就读。此外,还规定了25岁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常用汉字、算术和公民常识。”陶行知还说: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 阎氏在山西,一直提倡“村政自治”。早在1921年,他在《十年春出巡对民吟》的一首诗里写道“国民教育要普及,整理村范尤要急。告尔村众自动办,粗俗三年便可得。”诗写得粗俗,但非常务实,没有空话,就是写给老百姓看的。他还曾经说,“什么叫民间呢?省不是民间,县也不是民间,实在是村是民间。所以省县无论什么机关,不是官治就是绅治,总不是民治。换句话说,就是欲民治主义,非实行村治不可。” 在动乱的年代,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本体系,总资产达到2亿银元。 不过,山西的衰落,始于阎的败走。退居台湾以后,由于非嫡系,他一直受到排挤。阎锡山的最后岁月,在阳明山一处简陋的民宅中蛰居,整理旧日文稿。假如现在有人去台湾参观阎氏陵墓,会看到墓前台阶正中铸有一个大大的“中”字。 结束本文前,又看到一个花絮,顺手记在这里:《人民日报》八年前发表重要评论,称 “ 只要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再过 六、七 年,我国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将无悬念。 届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 2004-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