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我和老公毕业到芝加哥还不到三个月,就买下了一座新房。有朋友开我们玩笑:“你俩能在市区地图上找到自家的位置吗?” 说起来真是性急了点,但是没过多久房价就如芝麻开花般疯长,性子慢的朋友们,为谨慎和挑剔多付了不少代价,所以他们又都反过来大赞我俩的英明果断。我们歪打正着,也算心急吃了一回热豆腐。 从国内九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到美国学生公寓的两室一厅,再到新房子的上下两层、前坪后院还兼带地下室,我那翻身做主的自豪感噌噌上窜,一拿到钥匙,立即就拎起电话给老娘报喜:“妈,我当地主了!” 从“打土豪、分田地”、“三反五反”一路耳闻目睹过来的老娘,一听吓得声音都颤抖了:“儿呀,那美国也划分成份吗?你们赤手空拳去的,没田没地,怎么给划成地主了呢?” “妈,不是别人划的,是我们自己封的。我们买房子了!好大的房子!你说我们是不是‘地主’了?” 那年月“买房子”在我们老家那小地方还是属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的专利,哪是平民老百姓胆敢启齿的?老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买房子?你们哪里买得起?单位有补贴吗?是公房折价吗?”——我还指望有人给我补贴呢,可是谁给呀?你闺女可是在美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之下啊。 “我们是跟银行贷款买的房子,房款可以在今后几十年里慢慢还。” “你疯了?这么多年的书是怎么读的?不知道‘无债一身轻’吗?就三口人,买大房子干什么?背着一身债,哪还有好日子过?赶快退掉去,省得我担心!” 也难怪我老娘担心,那可是几十万的贷款啊,有时自己想着也心悸,若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两手空空的我们哪敢下这么大的注?说穿了此“地主”非彼“地主”焉,不但不能像“刘文彩”那样去收租,反而要月月还贷,等到全部还清,是否都要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了?不过要是不趁着自己年轻就好好享受一下安居乐业的幸福,那不是更不值得吗? 庆幸十多年来,虽然历经风雨飘摇,我和先生一直保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地主”的帽子也就一直平安无事地戴了下来。 我有一侄女在北京当高级白领,跟我关系很密切,隔三差五就会打个电话来聊会儿天。她深知我不谙钱事,就不时地旁敲侧击开导我,其中一句说得简明扼要,那就是风靡一时的口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道理很实在,我懂,可是如何操作呢?股票基金是首选,可是那玩意对我这个连自家账单都不看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深奥复杂了。想当初公司有股票优惠政策时,大家都纷纷付出工资的10%购买,后来股市大跌,股值泡汤,职工们相当于自己主动降薪10%,自觉自愿地成了经济萧条的奉献者;给孩子们买的教育基金,八、九年下来甚至连本金都不如,那可是由完全专业的财团运作的!他们的收益尚且如此,我一门外汉,还有必要削尖脑袋往里挤吗?于是理财的第一大道就被无情地封锁了。 房产?这条路听起来不那么晦涩难懂,毕竟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再细想一下,当前房市持低,房源充足,应是购房的好时候;又因银根紧缩,贷款加严,很多人都被阻隔在自住房之外,变成“租房一族”。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买个房产做投资?做得好,可为将来年迈时多一份进项;做得不好,就权当交了理财的学费。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当个甩手掌柜,从来没为钱动过一分脑筋,这次就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做试验吧。说干就干,我立即找好买房代理,让她根据我的要求将房源发给我。我先在网上筛选,有喜欢的再让她带着去实地查看。没过多久,就看中了其中一间,而且很快就谈妥了交易。就这样,在做了十二年的房主之后,我又当上了“地主”,这回可是名副其实的——我是要“收租”的!只是不知等待我的“房东之路”是“阳光道”还是“独木桥”,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