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寝忘食了几天,终于把被评论得沸沸扬扬的《蜗居》看完了,心里不免生出一个设想:假如我是海萍,我会怎样做? 海萍无疑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典型。为了能在这个城市里扎根,为了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为了能有一天把孩子接到身边,她不惜省吃俭用,吃苦耐劳,坚强奋争,即使磨平了名牌大学生的高傲,丢失了知性女子的优雅,差一点还将老公送进了班房,却仍然矢志不渝,从不言弃。对要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投入全身心热情,即使小如研究风水,或教老外中文。她虽求人,但是内心里依靠的却是自己。我相信这样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人,一旦机会来临,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她的精神令人佩服,但是看着她把自己的生活折腾得天翻地覆,我又为她痛心,为她觉得不值。 倒回去二十几年,我也曾经有过跟海萍类似的处境。那时我和先生都是一所大学的老师,但是青年教师太多,房子供不应求,论资排辈,打分排队,分房还要等上好几年。无奈只得先将婚房设在只有九平方的教工宿舍,灶台是走廊里的一个煤球炉加一张学生桌。看着同事带着六、七岁的儿子仍然挤在隔壁的斗室里,要孩子的打算延了一年又一年。虽然我把小房间布置得舒适雅致,还不时发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阿Q感慨,但是在夜幕下看着万家灯火时,我也忍不住想:何时才有一扇窗户可以由我推开?何时有一盏明灯可以由我点亮?两个一穷二白的外地人,何时才能不像浮萍那样飘忽不定,练就气定神闲的道行?后来下决心漂洋过海,闯到了美国,反倒在异国他乡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说起来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但是现在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地?看着海萍为了房子起早贪黑、东奔西走、殚精竭虑、黔驴技穷,我不禁想,假如我是她,我会如何做?我很明白这些道理:房子固然重要,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房子,一样可以享受亲情和生活;生活重在过程,不在结果……但是,扪心自问,当每天都要为开门七件事忧虑,当每时都要为基本生计而奔波时,我真的还能保持心境的平和、举止的优雅、姿态的洒脱吗?当周围的人都在热切追求,而且有的人还可以轻易拥有,而自己却力争而不及时,我真的还能泰然处之,只享受过程,将结果置之度外吗?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里无力提供条件而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时,自己真的还能心安理得,认定有爱就有一切吗?若是把我放到海萍的位置上,即使有几十年的生活体验和心态修炼,我敢担保自己会活得比她更潇洒、想得比她更清醒吗?我历来重精神轻物质,不贪求不攀比,但是当全家生活拮据、生计无着时,我还能让自己问茶青风、淡泊潇洒吗,尤其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时?我也许不会如海萍那般决绝,但是我能做到像现在作为局外人这般的超脱吗?跟海萍相比,我不见得比她更聪明能干,更不见得比她更勤奋努力,而我却能过上现在这样衣食无忧、住行无虑的日子,是何德何能,让我能得到上天如此的厚爱? 是何作何为,让我能拥有命运这般的惠顾?为此,我心怀感恩,并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珍惜拥有的一切。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