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8/18/09) 儿子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三岁入幼儿园,六岁上小学,从小就被英语轰砸得无以遁身。看他上一年级时就捧着砖头般厚的《Harry potter》读得津津有味,我就决定不送他去周末的中文学校了――这不明摆着是浪费时间吗?当个明白的妈妈,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暑假时,为了打发两个多月的假期,就送他去了一个中文学校夏令营。那里每天除了其它活动外,还有两节中文课,复习一年级学过的课文。没想到的是,儿子虽然没学过中文,但是却比那些已经上过一年的学生还学得好。每天回家的路上,他给我背刚学会的课文;回家后就听CD上的阅读材料,不多久,就把整本书自学完了。我趁机给他加进一些中文小故事、笑话之类的读物,他乐此不彼,暑假还没完,就跟我约法三章:一是开学后一定要送他去中文学校,二是明年暑假还要来上这个夏令营。我喜出望外,让他跳过一年级,直接上了二年级。 第二年夏令营,他又如法炮制,跳过三年级,直接上了四年级。 今年暑假,游泳训练和度假用去了半个假期。 度假回来后第二天一大早,儿子就坚决要求去中文学校夏令营。我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还没来得及注册缴费,就先送他去上课了。 这次用的是马立平的五年级教材《西游记》,老师已经教到第六回了。却不料他第一天去上课时,就在课堂上把新课文阅读得又流利又有表情。老师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还让他当班长、当助教,这下他的兴致更高了。不但把前五回的内容很快自学了下来,还回家翻出《西游记》电视连续剧来看,唱会了主题曲,学会了不少成语,比如“飞沙走石”,“腾云驾雾”,“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什么的。碰到有些对话跟课本上一样的,他还会高兴地叫起来:跟我书上写得一模一样! 平时在家里他基本上全用中文跟我们对话,他的话里,不时还会迸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词语或成语,比如: ―― “姐姐连 ‘空城计’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草船借箭’了”。 —— “我始终都注意着路牌。” —— “他给我暗示时,我还不明白,后来才恍然大悟。” —— “闹钟响时, 我还在梦乡里呢!” —— “我估计姐姐的队会赢。” —— “老师让我们造句,我噼里啪啦一下子就把五个句子全造了。” …… 这些词,有的是他从书本里学的,有的是从电视里听的,有的是拾人牙慧捡的,我想无论出处如何,能活学活用,化为自己的话语,那就是他的了。每当这时,我总是毫不吝啬地表扬他,让他美美地享受一番。 一天他跟我说:“ 我要是在中国,就算一个‘富人’了。” ―― “为什么?” ——“因为我有1千多美元,要是换成人民币的话,就是成千上万了!“ 可不是吗?若是倒回去二十年,还真是个“万元户”呢! 一次先生跟他说:“儿子,你的中文学得这么好,你知不知道,别人有多羡慕我们吗?” 儿子问:“什么是羡慕?” ―― “就是jealous”。 ―― “哦,我还以为jealous是‘嫉妒’的意思呢。” 我着实一惊,赶快接茬, “你还知道‘嫉妒’这个词啊?那‘羡慕’就很容易理解了。嫉妒’表达的是一种恶意,而‘羡慕’却是真心的赞美……”在记忆中,我自己是很晚才知道“嫉妒”这个词的,所以当听到他说时,我大感意外,一问才知,他是从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里学的,“既生瑜,何生亮?”,可不正是“嫉妒”的最好例子吗? 前几日有朋友从远方来,称赞他的中文说得好,小家伙一听过瘾,乘势就把自己的老底全兜出来了:“我在中文学校每年跳一级,老师都说我应该去上七年级呢!”――你看,吹牛又多了个资本!老师确实是这样建议的,他自己也跃跃欲试,但是考虑到他真正上中文学校只有两年,而且年龄也只有九岁,我还是给他压了压,报了六年级,要不然一个小不点夹在一帮大孩子中间,课间都找不到玩伴呢。 为了记录下儿子这段珍贵的学习经历,我还专门将他的中文朗读录了像。听着他将一两千字的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下来,我由衷欣慰:对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来说,能这么兴趣盎然地学中文,可真是件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啊!幸好当初送他去了夏令营,要不然,他学中文的兴趣和特长说不定就被我埋没了。 后记: 这篇文字是暑假时写的,前阵子看了椰子教儿子学中文的文章后,我意识到我儿子学中文基本上是属于“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作法,我这个当妈的也没有在“写”上花心思,所以我准备改进现状。一天在晚饭桌上,我就跟他说:“儿子,你的中文听说能力实在是很不错,但是……” 我这话才说了一半,儿子就抢过话头,一针见血地指出:“但是,写的能力要加强!”——敢情老妈的心思你全明白啊?那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行,我明天就用电脑给你写一篇文章出来!”——得,还不是他自己写,请电脑当帮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