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紫金山(8)
五.中山陵
中山陵,可以说,只要去过南京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为写此文,专门拜访了当年中山陵园管理处设计科科长,工程师,今年已九十三岁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徐老先生,再结合所阅史料与所见所闻,谈几点粗浅体会。
秦汉时直至现在,平民百姓都挖坑堆土为墓,到唐开始利用地形依照山势建诛陵墓。古代称帝王坟墓为山陵,战国时期,布局上往往是几座建诛横向排列。南唐至明清为突出主体建诛,全部为纵向排列,例如明孝陵从下马坊到孝陵的宝顶,虽有转弯,但仍在中轴方向。中山陵的碑坊陵门,碑亭,祭堂都没有离开中国传统建陵园要素,而且也是依山势由下向上,以彰显祭堂和墓室这一主体建诛。也有浓浓西方色彩的墓室穹窿形拱顶,祭祀堂和墓室四壁的黑色大理石,祭堂二侧窗户设计以利采光等。
去过中山陵的,无一不在大广场拍张照片,以作留念,为什厶呢?有说是因为广场的空阔,南站几十米的法国梧桐,加上六个花坛里高大的黄杨与雪松。这仅是一方面,当你一走进广场,回顾四周,特别是展眼向北,从巨大华美的,十一米高十七点三米宽,用福建花岗岩建造的镏金“博爱”坊,宽大的逐级而上的392级花岗岩石阶,和400多米长逐级向上延伸的墓道,古人称神道,直到陵门乃至陵顶为止的总体设计,所烘托出来的肃穆雄伟,恢宏无穷与空远,仿佛直插九天,冲向苍穹的气氛,使你感到心灵的巨大震撼!
刚游览过明孝陵,又拜访了中山陵,自然会比较一下。明孝陵的墓道又称神道,石像道上的大象,麒麟,骆驼等称之为石像生,当你抚摸这巨大精美逗真的石雕,而且用料都是整块石头,谁能想象明代祖先是如何雕刻,搬运,安装的!翁仲路神道的巨大文臣武将的石像都令人感到祖先的伟大与神秘,同时处处呈现皇帝的至高无上权威与尊严,使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而中山陵墓道二边几乎没有石雕动物,代之以对称排列的五队长方形花池,苍松翠柏,石阶平台,不仅使人感到肃穆怀念,还有悠悠的怀保气氛。
再者明孝陵的宝城宝顶下是朱元璋的墓,而且从方城的拱门有隧道通向宝顶,但有谁知道他的遗体的真正埋葬地址?!原因在于那掘墓文化,有那厶一帮人偷墓掘坟成瘾,使帝王们不得不防。而中山陵的遗体埋在墓室一目了然,人们不仅不敢掘墓,也不忍心去偷挖,当人们来到这里尊敬与畏袪之情油然而生。
下述数或事件,也许有些人会感兴趣:
第一是墓道,古代称神道,有三百九十二级石阶和十个平台。从大广场上二十四级入牌坊,再上二十级为第一平台建陵门,从第一平台到陵门有二十级石阶。从陵门上二十九石阶,为第二平台,建有碑亭。上行四十级石阶,为第三平台。再上四个三十一石阶为第四,五,六和七平台,其中第六平台,屹立一对仿古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篆字,第七平台列置一对人造仿铜狮子,注意东边狮口中有一能动的圆珠。再拾级而上三十,四十二,和五十四级,分别为第八,九,十平台,这三级平台较徒,在二侧及中间纵向设有四道石栏杆,把此段墓道分为三条路。在第十平台上建祭堂和墓室,但从第十平台到祭堂,还有九级石阶,至此为十个平台和三百九十二级石阶,其中有五个空平台。
第二是浩大工程是何处动工?中山陵工程开始于墓室和祭堂,尊基就在祭堂西南墙角上刻二十六字: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二日,中国国民党为总统孙中山陵墓奠基礼,谭延周书,唐仲芳刻。
第三,相关大事及时间。 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他告诉胡汉民等人,死后葬紫金山。 1925年3月12号9时25分,孙中山心脏停止跳动。 1925年4月18日,上海正式成立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安葬,即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此日为奉安大典。 1926年3月12日在紫金山中茅峰南坡,举行陵墓奠基礼,有丌余人冒雨参加。全工程长达四,五年,耗资三百九十丌两白银才完成。
第四是值得提一下中山陵附属结腹中的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在抗战时期和文革中受到破坏,碑廊被毁。园林管理处叫当时的工程师,前文提到的徐老先生,负责修建,原则是四个字,“修旧如旧”。他介绍,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二点,一是没有图纸,二是没有黄金。
藏经楼在1936年10月建成后,在楼的东南面,奠基石上凿了一个洞,把那建诛资料放在一个铜盒内,然后将铜盒藏在这个洞里,不知什厶时候,铜盒被人偷走。更糟糕的是,省市档案馆都没有藏经楼建诛图纸。经过千辛丌苦,才在国民党时期一本杂志上,发现一张简单图纸,才依此进行修理。又从徐州及南京市请了一些书法家和石雕家,来修补石碑和碑廊。由于柱间“挂落”和内顶天篷破坏严重,又向政府申请黄金,国家很重视,结果批了二斤黄金,做成比纸还薄的金箔,贴在天篷挂落等处,至此全部完工。
徐老先生还告诉笔者,藏经楼的孙中山铜像,是从新街口搬过来的。现在新街口的大铜雕像,是他们以后重做的。笔者查了一下有关资料,发现此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捐给国民政府,暂放放在当时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园内。1942年移至新街口广场,1968年曾放在中山陵广场南侧,1985年安置于藏经楼前。
最后是音乐台,说也算中山陵附属结腹之一。在中山陵右侧,设有进入音乐台的门,很方便,大概是三十元一张门票,由于领我去的人,三十年前在中山陵园管理处工作过,出示当年的工作证,可免费带一人参观任何景点。
四十年前来过一次,记忆模糊,这是全国唯一半月形野外音乐台,和反射声波的大照壁。照壁二侧的钢筋水泥花架,半圆形舞台,月牙形花池,外缘的紫藤花架,沿花架二侧的立柱花盆,石凳以及花架外侧的湾水沟,好像依然如故。特别是湾水沟,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它的排水排污的重要功能,现在依然维修保护得很好,二侧及沟底都很干净,一层清亮的薄水向二边静静地流去,以防止台前的各种基本设施受到破坏。 唯一改变的好像是原有斜坡绿草,变成了一排排的座位。还有不少白鸽子,与人相影成趣,当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一九三二年动工,一九三三年建成,至今似乎从末被破坏过!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