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游(五)—— 时代广场(Times Square,A) 第一次游时代广场是在二十几年前的“穷”游时,记得是《 纽约华盛顿一日游》。公司是中国城的,导游是广东人,广东话很流利,说普通话却不敢恭维。人声嘈杂,听不太清他说什么,在里面转了三十分钟左右。最初印象是七个字:“人多,楼高,无广场。” 国人一讲广场,就想到北京“天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都是建筑公司专门建的,一眼望不到边,何等壮观开阔!而这个“广场”就是二条街汇合处,既不是圆的,更不是方的,总之是没个样子。 接着上网查查,甚至到书店看了一点点有关知识。加上自己又去了几次,才逐步深知其味。现写出来也许对初来者,或想去的游客会有点帮助。 首先说一下广场的概念,真的与国内或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曼哈顿的“广场”是自然形成,政府和业主给予加工保护。笔者停留过不少这类广场,如梅西 (Maycy)门口的 Herald Square,在百老汇与34和35街交汇处;又如在百老汇与32 和33街“碰头”处的Greeley Square;相似的还有五大道,百老汇与25与26街交叉处的Madison Square Park。这类“广场”的最很大特点是,二条或三条街相连处的空地。由于曼哈顿高楼大厦,拥挤不堪,百万人群,穿梭往来, 游客往往会在这些地方,停下休息一会,或吃点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有摊贩,小吃推车,小桌,小椅进驻,形成一个吃喝休息的小圆地,甚至是纽约著名美食节的举办处。如上述Greeley 广场,每年夏季,都会举办几次百老汇美食集市(Broadway Bite)。讲到纽约美食节,一定要去一次九大道美食节 (Ninth Ave. Food Festival),在42和57街的九大道上,免费入场。据说,每年五月十九到二十日二天,二天可接待纳百万食客?有的文章或网上说的时间靠不住,去前要Google一下,甚至还要打电话证实,笔者已上当一次。 接着是范围,正规或传统说法是42和47街之间。笔者从40街走到50街,发现时代广场实际是,由百老汇街与第七大道在41街汇合,二街交叉后向北延伸,在45街过度到46街处分开,直到48街,东为百老汇,西边七大道,这一不规则区间。形成中间的Bowties Shape,和 上下(南北)二个三角 (Tow Triangles),南三角没有名字,北三角却叫杜菲神父广场 (Father Duffy Square) 。 从北到南景点,依次为广场2号大厦,又叫文艺复兴宾馆,有三个醒目的银屏,底层为意大利Garden餐馆;跨过42街,是TKTS售票亭 (新的,获优胜奖,要细看。)和上面的一排梯形看台,大约有三四十排台阶,每阶能坐20多人,是观望广场全景的最佳位置,又是除夕必争之地;它的南侧是杜菲神父铜像;再往南,广场中心有二战士兵欣吻塑像(见照片);还有卖书亭,纽约市官方资询台,以及美军广场招兵站;广场门口为百老汇的大人物乔治,·科汉的雕像;还有百老汇电光秀演示场及右侧商店上方大幕,它可让你看到自己影像;最后一栋楼是顶顶有名的广场一号。 再聊一下时代广场含义,它早已不是地理位置上的概念,其功能是都市商业中心区 (The Town Square)。是世界的十字路口(The cross Road of the
world);是宇庙的中心点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是Great White Way (译什么?)的心脏 (The Heart of the Great White Way);是百老汇歌剧院中心区的枢纽 (The Hub of Broadway theater District));也是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rt Industrial )。据统计,每天33万人经过广场,最忙时有46万步行客走过广场,时代广场每年游客达3500万。这里也是众多电影取景或摄影地。 人们要问,是什么原因做就了纽约时代广场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位?笔者认为很难用一句话回答,但肯定与下述因素有关: *奇特诞生:很早以前,称此区域为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纽约时报 》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将该报的总部迁到第四十二街上的一座新建大楼里,这楼一度被称为联合化工大楼,现在称为时代广场一号(One Times Square);他又成功劝说时任市长乔治•布•麦克莱伦(George B.
McClellan, Jr.)在此设地铁站,又于1904年4月8日把“朗埃克广场”改成“时报广场”,或译为“时代广场”;更有趣的是纽约时报选在除夕当天迁入,并在午夜放烟火庆祝,这就引伸出后来震撼世界的水晶球庆祝新年活动(详述于后)。 *名人铜像:一是百老汇大名鼎鼎的乔治•柯汉 (George M. Cohan ,1878-1942) 雕像。据说,他创作40多部舞台剧,上千次登台演出,写过五百多首歌曲;更为出类拔萃的是,科汉集兼演员,舞者、词曲剧创作,经纪人等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把百老汇濒临死亡的杂耍,低级传统演艺,带向现代音乐舞台表演,创新地引导至崭新的综合音乐戏剧领域。二是一生都为神和国家服务的杜菲神父(Father Francis Patrick Duffy (May 2, 1871 – June 26,
1932) 。这铜像手拿圣经,穿着飘舞的风衣,眺望着时代广场。铜像高8英尺,背后是17英尺高的花岗岩Celtic Cross。它屹立在最复杂,最先进的玻璃结构的TKTS (百老汇)售票亭前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