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梦佳人》 情爱小说连载 (69 B)
作者 若云
“我不太熟悉,只能讲一些我所知道的,没讲到的,请姑姑再补充。我准备说说比较有名的几种茶。可能是‘九鼎十满’的缘故,祖宗喜欢用什么十大名酒,九大名茶来表达好坏。说到茶的名序,谁前谁后,一般因人因区而异。我认为首位应推大红袍,二是碧螺春与西湖龙井,以色青翠,香清淡,味甘醇,为人称道。三是茗闽北武夷岩茶和银针茶,茗闽安溪的铁观音,二者同为乌龙茶中之珍品,前者汤色金黄亮丽,后者色深味浓。四该是信阳毛尖,产于河东大别山区,以味香色明为特征。接下来第五分别有徽安屯溪绿茶,湖岳的君山银针。再接下来的第六,以红艳花香为特征的祁门山区的红茶,云南普洱茶和滇红茶,后者为功夫茶中之佳茗。 这里要强调一下,茗闽山区,峰峦叠障,层层茗园,遍野茶树。盛产各种名茶,如乌龙,银针,及各种花茶。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上的芽茶,因为它们处于云海雨雾中,‘得山岳之正气,获日月之精华’。还有徽安的黄山毛峰,以白毫披身,芽尖峰芒著称于世。姑姑,我知道的,就这些。”姑姑看看大家,没有人说话,都只顾吃饭。钟芳建议: “海燕姐姐讲得很全,等品茶那天,还可以再聊。我们有三天在这里。大家先吃饭,睡前可以想一想,有什么好建议,随时可以告诉姑姑。” 第二天由姑姑带队开车到古寺山,做三件事:游山,看寺,品茶。他们来到古寺山下,只能下车走路。第一眼,看到的是修竹林,密密麻麻。对于竹子,世人褒贬不一。苏东坡曾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简直到了像崇拜上帝的地步。而郑板桥,对岁寒三友中的竹,情有独种。一生画竹,颂竹,居竹。最有名的,当推《墨竹图》,有三大特点:一是,把竹画得在像与不像,似与不似之间;二是,把竹杆画得细而挺拔劲节,叶也稍大而清翠;更为叫绝的是第三,竟然提诗一首,将竹与人间疾苦联系在一起:
“御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是历代唯一的六品芝麻官,从沙沙竹叶声中,听到民生疾苦声!当然,也有人持相反观念,如明朝解缙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輕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不管古人怎么说,一行九人,走在竹林中,还是赞叹不已。在丽国,很难见到这样的竹林。翠竹间,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有些地方,水流缓慢成池,无数金鱼成群结队,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有几条小家伙,还高兴地跳出水面,像是欢迎大家似的。索溪而上,在深山中,左侧半山为寺。右边横跨水面的一座红色建筑,是茶楼。有诗词为证: 岸边竹柳倩倩摇,山间云雾楚楚飘 风清柔柔退心火,烟轻袅袅水上娇。
他们来到寺前,有并列二门,左门进寺,右门出寺。进去第一件事,是在广种福田前烧香,跪拜弥来佛,默默许愿,每人捐款五十元。第二是,从左至右转一圈,叫观佛;进到第二寺殿,每个游客在佛像前弯身合掌几秒,或一分钟,表示尊重;在第二和第三殿间,有一巨大的刻有《古灵寺》三字的宝鼎,人人都静立合掌鞠躬。第三是,用九功德泉水洗手,再喝此水,以求富贵,幸福,长寿。第四是,从後门出来,每人花二十五元,买一祈福红丝带;上面是印好的金黄红字“南无阿弥陀佛保佑,姓名”,填写自己名字;接下来又是金黄红字“愿祈福健康长寿,古灵寺开光”
云云;看完,把它挂在祈福树,又说菩萨树上。从此以后,能好运连绵,逢凶化吉,遇难消灾。出来后,钟芳问海燕: “在这样一个古寺院,信男信女虔诚跪拜,所见游客无一不丌分敬仰。那些和尚尼姑,怎么可以当大家的面,相互戏弄耍笑。”海燕也深感忧虑地说: “是呀,我也看到秃头陀和光头和尚,有的坐着似笑非笑地玩手机,有的站在那里嬉皮笑脸耍尼姑。世道变了,哪里都是只顾挣钱玩乐,不把信仰,上帝,放在心上。”姑姑问大家,先品茶,还是先游山。李媚说: “大家都有点累了,能不能先坐下来,品品茶,休息休息。”小娟低头偷看她和克罗尔一起,情绪好,肯说话,心里特别高兴。她悄悄走过去,搂着李媚: “听姐姐的,走,先品茶。”
这个茶楼有二层,它位于半山腰几条小溪汇合处,对面二山峰陡直向上。全楼金黄色,跨于清溪碧水之上,卧干秀山翠野之间。底楼全是卖各种名茶和茶具,特点是包装美观,价钱特贵,大约是市面的十到二十倍。此外,有仿制功夫茶具,如孟臣冲罐,若深砙,玉书碨,红泥烘炉。还有普通茶具,一套十二到二十八件。服务员介绍很详细,他们可能都不太感兴趣。 品茶在楼上,大家走上楼,抬头见一横匾:“五岳品花”;左右对联是:
“六溪千山双立峰,九园万紫一抹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