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者的视角看中国的大国崛起(上) ----随想点滴( 15) 如山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最近翻读了一下在中国人气很旺的学者,例如宋鸿兵、郎咸平、陈志武、薛涌、叶楚华等等的书和文章,很有些感慨。虽然听过本坛牛人对一些大陆学者不屑一顾的评论,但是这些学者的书和文章对我这样的经济学、金融学、地缘政治学的“菜鸟”却是觉得很有知识含量和科普意义。对进一步扩大我对中国国策、现在宏观境况、大国之路的了解十分有帮助。在此,也愿意当作我的读书笔记与跟我水平差不多的“菜鸟”们,谈谈我们“草民”而非“精英”的体会与感慨(对经济、股票、金融、地缘政治方面的专家当然不值一读)。 感慨之一:大国崛起的气息扑面而来 先看看这些中国学者的书名:有薛涌的薛涌《怎样做大国》,叶楚华的《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还有陈志武、郎咸平、宋鸿兵等学者的书都是将中国对比美国的差距。不必回国,到大陆的网站去看看,到处都是与大国、大国崛起有关的讨论。整个中国,从平民到学者精英,都认为中国已经是崛起的大国,现在是时候仔细考虑如何才能符合一个大国的身份。其实,中国在某些方面而言,例如人口,土地面积等来说早就是一个大国。而GDP的快速成长,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已经是国内很多人的共识。从中国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等的城市建设和“硬件”而看,与世界一流大城市已经没多少分别了。而中国的崛起不光对国内的亲人带来实际生活改善的利益,也对海外华裔有正面形象的帮助。但这里人们所指的“大国”是指一个在各方面都富有的、在各方面都强大的、可以称雄世界的帝国。 感慨之二:国内说话的自由空间已经有长足的扩展 以上这些书和文章,都离不开指出目前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差距,提出需要改善之处,甚至对中国现有政策的批评。批评的程度有牵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面。这在20年前都是不可能的。看看大陆的众多网站,间接甚至直接骂毛泽东,GCD的处处可见。当然骂GD和现任领导人的比较隐晦一点,例如称“我党……”,“党妈……”等等不一而足。我曾经问过国内一位网站的负责人,你们网站怎么好像完全没有受中国“网络警察”之管?回答是,现在不是不想管,是管得过来了。是的,在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电讯、互联网等多媒体导致资讯快速传播的今天,已经很难封闭住世界间平民的信息交流和意见的互换。我常常在想,当年朱镕基被指责牺牲国家利益而强求进入WTO,是否“曲线救国”就是朱镕基的动机之一呢? 感慨之三:崛起的大国人才呵…… 宋鸿兵、郎咸平、陈志武和薛涌等都是从美国回去的“海归”。这些人就算在美国,应该也可以算得上是“精英”级别。他们运用在海外学到的知识和经历,加上到中国状况的深入了解,写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好文章和书。对于为国内大众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和介绍发达国家的体制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可能也影响了中国当局的决策,毫无疑义在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中作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一些建议我认为既切中时弊,又有可操作性(在后面的续中本人将分别分析和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但是,在美国到达这些在中国已经“名声鹊起”的学者的水平的,恐怕是多如牛毛,没人知道。以上这些学者能够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说句不太恭敬的话,也是因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其实不光是中国大陆,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台湾都是如此。君不见,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李远哲,在台湾居然能影响总统选择。要是美国一个诺贝尔奖者出来帮助哪位总统候选人,我看说话都没人理。起码没李远哲在台湾一样的效应。当然美国的诺贝尔奖者也不肖于干这种为总统站台的事。 看到国内网站有人埋怨,中国政府的政策已经被“留美派”“绑架“了。我看还远没到那程度。什么时候看到“留美派”、“留欧派”或者其它留洋派而不是留苏派 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再说不迟。 中国真是太缺乏人才了。作为一个大国、强国、帝国,哪能少得了在各个领域的众多的一流人才呢?这才是离可称雄世界的大国还“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地方。 (注:本文为如山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