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电站灾难的思考 (3) 日本3.11大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灾难迄今已经三周多,显然,事故还远远没有得到控制,今天最新的报道,是日本决定往1、2、3号反应堆注入氮气。早些时候,日本于4月4日往海洋中排放11500吨具有放射性的污水,并在多日努力后,称已经堵住了往海洋中大量漏高放射性水的裂缝。 似乎“注入氮气”的事情没有引起国际社会和媒体的足够关注。按照东电的解释,注入氮气是要预防止再度发生氢气爆炸。所以我们推断3个反应堆内都有大量氢气的聚集,根据物理的原理,反应堆内氢气的产生来源于核反应棒的封装金属锆(Zirconium),在摄氏900度以上时,锆 + 水 ==》氧化锆 + 氢气。所以,我们可以再合理推断以下两点: 1、 反应堆表面的温度,在大量注水的情况下仍然在摄氏900度以上。 2、 氢气产生的速度足够快,以致于产生的氢气不能够很快散发。 那么氧化锆是怎样的物质呢,从wikipedia来的知识:氧化锆是固体材料,熔点在摄氏2715度。如果氧化锆能够附着在锆封装棒的表面,那么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里面的锆再氧化。如果氧化锆像铁锈一样,成粉末状,不能形成保护层,那么里面的锆会继续氧化,容易造成锆封装破裂。 再合理地往下推,如果锆封装破裂,铀燃料就会泄漏,大量的铀燃料落到反应堆的底部,反应堆中吸收中子的硼棒就无法介入铀燃料之间。一旦中子无法被吸收,链式反应就可能重新在落入反应堆底部的铀之间发生,产生更大的能量。形势更加无法控制。 因为反应堆中仍然有大量的氢气产生,氧化锆应该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层。所以福岛核电站就面对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继续洒水,就继续损耗锆封装,可能产生铀泄漏(或许已经泄漏部分也未可知)。不洒水,温度过高,可能融化锆封装(熔点为1855摄氏度)。 现有的办法,只能继续洒水,直到管道冷却系统完全修复为止。如果在修复之前锆封损坏到漏铀的地步,后果会非常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