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twalker的博客  
twalker的博客  
网络日志正文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3) 2011-12-06 10:53:05

第三回   小布什大幅减税,保守派重整军备

小布什上台伊始,抱定的宗旨是要树立自己的政治方针,他对内阁的要求是全面检讨克林顿政府的政策,最好是克林顿政府往东,则制定一套向西的政策。布什内阁在此方针指导下,开始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展开。

美国的内政最重要的是经济。在布什还没有就任时,美国经济经过8年的增长,已经显露出疲软状态。所以布什团队,尤其是切尼,在还没有上任时,就发表言论,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他们主张大幅减税来刺激经济发展。布什的经济班子包括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劳伦斯-林赛(Lawrence Lindsey),和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这三驾马车开始在媒体和国会造势,声言减税的必要性。就在美国政府、国会还在为减税法案争吵不休时,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署初步估计的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为-0.1%,第二季度GDP增长为-0.4%

2001年的减税法案,在两党和各个利益团体经过好些回合的争斗之后,终于在526在参众两院通过,成为美国20年来最大的減稅法案。该法案对所有的交税人的税率都有降低。但是其相对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对年收入一百万以上的人,税收减低37.6%,对年收入一万五千以下的人,税收减低0.9%。法案还包含了不少对企业税收的减免。

正是由于小布什的减税和借贷政策,美国的财政赤字开始大幅攀升,最终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小布什政府初期在内政、外交上干了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极具争议性,包括:

  1. 由副总统切尼于129召集了一个极为秘密的能源特别委员会。讨论如何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列为机密,不对外公开,据称是为了保证所有成员可以没有顾忌地畅所欲言。
  2. 329布什正式宣布退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协议。早在大选期间布什就明确反对《京都协议书》的内容。布什政府认为完全不能由国际协议来限制美国的所做所为。况且他本人认为气候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引起还没有定论。这成为他后来执政的单边主义 开端。对于布什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法国当时的总理若斯潘44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边主义行为
  3. 51日,小布什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讲话,宣布导弹防御系统是其防务政策的优先方向,并声明将在年内正式当退出与俄国缔结的反弹道导弹协议。该协议为近30年来美苏外交的基石之一。

在军事上,国防部长朗斯菲尔德野心勃勃,一上任就宣称美军当时的现状非常糟糕,必须全面改革,并成立了一个秘密组成的国防审查委员会,制定新的军事方向。委员会由朗斯菲尔德直接任命,把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将军们完全撇开。

朗斯菲尔德心中的国防蓝图乃是新保守派在2000 9月发表的《重建美国国防》纲领性白皮书。白皮书的要旨是准备用超强的武力为后盾,称霸世界。朗斯菲尔德大批任命新保守派人马,占据了国防部各部门的要津,开始实行其既定计划。

那么,《重建美国国防》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该书提出了美国新国防的四个目标:

    目标一:保卫美国本土。

    目标二:保证同时在多个大战区参战并打赢战争。

    目标三:为确保美国战略利益的长期低强度作战。

    目标四:用“军事变革” 改变美国军队。

 

因为前三个目标都便与理解,不外乎是到处打仗。第四点则不太好理解。所以白皮书对其中第四项“军事变革”着重做了阐述。其中的一段文字可以说明问题,摘录并翻译如下:

“也许这个变革的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明了。届时空间、陆地和海洋的战争方式将与今日大不相同,战斗将在新的空间维度里发生:在太空,在网络,甚至在微生物的空间里。空战或许不再由相互对垒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厮杀,而是由长程、隐形的无人机所控制。在陆地上,大规模全副武装的军队对决,将被多股小型部队对抗所取代。他们有着全面的信息,有着众多的机器人(有些甚至小到可以装在口袋里) 协助。海洋的控制权不再由海面舰队和航空母舰,而是由陆基和太空协作系统掌握。因此海军只能在海面以下运行和作战。当各国相继发展空间技术并依赖之时,太空本身也将成为战场。军事和商业太空系统的区别将模糊化。信息系统将成为军事攻击的重点,尤其在对手试图瘫痪美军的高精武器时侯。甚至,高级的生物武器将可能针对某一类基因作战,将生物战从恐怖手段上升成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仔细阅读下来,令人震惊!原来太空的军事化,利用基因武器达到政治目的,无一不在新保守派的所谓“变革”之中,完全没有理性和道德的约束!

朗斯菲尔德的上任后任后干的另一件事,是下令将美军全球部署战略转移至亚太地区地区。他命令大幅增加美军间谍飞机在中国海域附近收集情报的飞行。大量的、日益靠近中国海岸的飞行终于导致了中国拦截的战斗机和美国间谍飞机的撞机事件。200141,一架美军的EP-3间谍飞机从日本冲绳的基地起飞,于上午9:15在中国南海海域与解放军的歼8战斗机相撞。导致歼8战斗机坠毁,EP-3间谍飞机被迫降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事件引起了中美的外交冲突,最后通过沙特阿拉伯的外交斡旋,中国接受了美方的所谓道歉,才勉强解决。

也许新保守派们自己也知道这个战略过于激进,在白皮书中附加了一个说明:如果没有一个新的珍珠港 事件的话,变革的过程可能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当然,历史很快就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珍珠港 事件了。

 

正是:

大权在手令来行,

原是旧酒装新瓶;

为了称霸全世界,

和平时期大扩军。



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2001.1.25),呼吁减税。



闯入中国领空的美军EP-3侦察机被迫将在海南陵水机场(2001.4)。


浏览(692) (0)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twalker 留言时间:2011-12-12 12:06:41
欧阳兄,谢谢再次来访留言。

网上以文会友,还请不用指教一词,大家一起探讨。

“你提到1990与1996年的税收比较。我对那段历史不熟悉,但记得克林顿一上台就加了税(那应该是1993年)。你的比较与克林顿的加税有没有关系?”

克林顿上台伊始(1993)就加了税,他的法案在参众两院都是涉险过关。在参议院,Nebraska的Bob Kerrey投下了关键的一票。在投票前,他发表了长篇大论的演说,声明反对法案,但是考虑到必须在关键的时候支持总统,所以投了赞成票。Kerrey为他的这一票付出了代价,从一个可能的总统候选人,到后来的默默无闻。在众议院,克林顿依赖几个关键的游离票,其中包括Marjorie Margolies-Mezvinsky,她因此在1995年败选。有趣的是,Chelsea Clinton的丈夫Marc Mezvinsky正是Marjorie的儿子。

如果克林顿1993年不加税的话,1996年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相比1990)可能会比40%低。不过应该不会低于20%。

我提到1990年代的数据,是为了和2000-2006作比较,增加一个观察到角度。用2006年的税收和2000, 或是2001做比较,作为减税增长税收的依据,是supply-side经济学家的常用手段,很有欺骗性,常常误导人。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12-12 06:08:36
谢谢博主指教。

回去恶补了一下,“布什减税”实际有两个法案,一个在2001年通过,另一个是2003年。前一个法案设立的减税措施是在很多年(直到2006)内逐步推行的。而2003年的法案加速实现了这些措施。所以在2002年“布什减税”有多大程度被实施,还需要更详细的分析。我原先说的太过简化了。

你提到1990与1996年的税收比较。我对那段历史不熟悉,但记得克林顿一上台就加了税(那应该是1993年)。你的比较与克林顿的加税有没有关系?
回复 | 0
作者:twalker 留言时间:2011-12-07 20:50:21
欧阳兄,谢谢来访及留言,也详细阅读了兄台的博文。

关于你提出的两点,我的看法和根据如下:

1.布什2001年的减税法案全称为:ECONOMIC GROWTH AND TAX RELIEF RECONCILIATION ACT OF 2001,里面明确指出“In the case of taxable years beginning after December 31, 2000”,也即2001年的税将使用新的税率,所以2002年布什的减税已经生效。1990-1991美国经济也发生了衰退,但财政收入并没有下降。2002年的Tax Receipt 下降,应该说一小部分是经济衰退,大部分是减税造成的。

至于2006年税收比2000增长了20%,我们可以用GDP的增长和通胀来解释。同样和1990-1996期间,1996的税收比1990增长了40+%。应该说,只要税率不变,经济的增长和通胀就会导致税收的增长。所以个人认为,布什减税对赤字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2. 是否参加京都协议,是一个姿态,哥本哈根的谈判也是如此。但是这个姿态影响到美国自身的政策实施。至于小布什所谓的减少18%的排放完全是一个游戏,许多环保组织早就对此有过分析,例如Center of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 就指出:the Administration's target - an 18 percent reduction in emissions intensity between now and 2012 - will allow actual emissions to increase 12 percent over the same period. Emission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nearly the same rate as at present. 注意到所谓emission intensity及voluntary的措辞。这种先加上去,再减下来的游戏,现在08和国会也在赤字上玩。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12-07 15:39:30
有两点事实似乎有些争议。

1.布什时代的赤字增加仅仅是因为减税政策吗?这是众所周知的说法。但从数字看并非如此。见我的博文: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90021 其中说到:
“2002年是在世纪初盈余后首次转为赤字的一年。这其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道康泡沫的破灭和恐怖袭击以及随后的军事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布什的减税法案那时还没有实施。与2000年相比(表二),2002年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0%,公司所得税降低了25%。而这期间自主支出增加了20%,估计主要是反恐行动的花费。法定支出增加了7%,与通货膨胀差不多。因为减税还没有发生,收入的减少应归于道康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和收入下降。

再比较2006年与2002年的收入,前者个人所得税增长了22%,公司所得税增长了20%。而在这段时间里,布什的减税法案得到了全面实施。所以税收的变化应该是经济变化与税法变化的共同结果。从数据上看,减税引起的收入减少被经济增长所抵消了,而且税收比2000年还高。而且因为布什减税只影响个人所得税,而事实上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增长幅度相若,似乎没有证据表明减税对于税收总数有显著影响。”

当然,关于布什减税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不可能深入讨论。我只是想指出另一方面的事实。

第二,“京都协议”。克林顿政府虽然在1998年签署了京都协议,但在下任前的两年多内一直没有提交参院审议批准。这是因为参院在1997年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京都协议包括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的强制性的条文,而这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布什政府决定不参与京都协议,实际上是继续了克林顿政府的既定政策。而且布什政府制定了国内自主的减排目标(十年内减排18%),超过了京都协议对美国的要求。详情可见http://www.eoearth.org/article/Kyoto_Protocol_and_the_United_States
回复 | 0
我的名片
twalker
注册日期: 2010-05-23
访问总量: 165,86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谈财政奥巴马穷追猛打
· 纽约时报温家宝家族财富报道的分
· QE3的马后炮
· 管中窥豹:华尔街的游戏
· 谈谈高院医改法案的裁决
· 浅析高院对亚利桑那移民法案的裁
· 金勇获世行行长提名的政治意义
分类目录
【时事纵横 (7)】
· 纽约时报温家宝家族财富报道的分
· 管中窥豹:华尔街的游戏
· 谈谈高院医改法案的裁决
· 浅析高院对亚利桑那移民法案的裁
· 金勇获世行行长提名的政治意义
【关于欧洲】
· 欧债危机--与一位希腊教授的交谈
【美联储及QE】
· QE3的马后炮
· QE3推出的可能时间和方式
· QE3呼之欲出(2)
· QE3呼之欲出(1)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奥巴马时代(1】
· 度时势奥巴马改弦更张
· 印钞票伯南克黔驴技穷
· 谈金融奥巴马举棋不定
· 拼医改佩洛西强渡关山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6)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5)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4)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3)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2)
·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小布什时代(1
【时事纵横 (6)】
· 再谈美国政府债务限额的博弈
· 杂谈美国政府债务限额的博弈
· 伯南克答记者问(摘要翻译)
· 日本核电站灾难的思考 (4)
【时事纵横 (5)】
· 日本核灾难的现状和思考 (5)
· 日本核电站灾难的思考 (3)
· 日本核电站灾难的思考 (2)
· 日本核电站灾难的思考
【新世纪美国演义 -- 奥巴马时代(2】
· 谈财政奥巴马穷追猛打
· 搞泄密阿桑奇触怒白宫
【时事纵横 (4)】
· 英国首相的“Muscular Liberalis
· Giffords议员被刺的前因后果
· 解读奥巴马与共和党的减税交易
· 杂谈美国的国债问题
【有感而发】
· 有感于哈佛医学院的一件事
【小议左右】
· 小议左派和右派
【时事纵横(3)】
· 茶党及美国的中期选举(7)
· 茶党及美国的中期选举(6)
· 茶党及美国的中期选举(5)
· 德国多元文化政策的失败
【诗歌词赋】
【科技社会】
· 互联网的中立性(Neutrality)问题
· 互联网上的私密性(privacy)问题
【回国感想】
· 在国内感受到的几件事
【也谈国事】
· 杂谈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2)
· 杂谈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1)
· 也谈中国的创新问题
【时事纵横 (2)】
· 茶党及美国的中期选举(4)
· 茶党及美国今年的中期选举(3)
· 茶党及美国今年的中期选举(2)
· 格兰*贝克和茶党的“重建荣誉”示
· 美国政府印了多少钞票?
【时事纵横 (1)】
· 深究亚利桑那的新移民法案
· BP事件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
· 茶党及美国今年的中期选举 (1)
· 富士康及BP危机处理之比较
· BP墨西哥湾漏油之前后
【历史杂谈】
· 关于美国统治阶层的迷思
·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
存档目录
2012-12-02 - 2012-12-02
2012-11-30 - 2012-11-30
2012-09-13 - 2012-09-13
2012-07-09 - 2012-07-09
2012-06-25 - 2012-06-29
2012-04-03 - 2012-04-03
2011-12-03 - 2011-12-26
2011-11-21 - 2011-11-30
2011-08-01 - 2011-08-07
2011-07-13 - 2011-07-29
2011-04-07 - 2011-04-28
2011-03-09 - 2011-03-26
2011-02-08 - 2011-02-08
2011-01-10 - 2011-01-15
2010-12-04 - 2010-12-27
2010-11-04 - 2010-11-19
2010-10-04 - 2010-10-29
2010-09-06 - 2010-09-15
2010-08-20 - 2010-08-30
2010-06-04 - 2010-06-22
2010-05-27 - 2010-05-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