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稻花香里听蛙声  
回忆逝去的美好,捕捉眼前的真诚,展望未来的甜蜜  
https://blog.creaders.net/u/412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依稀儿时故乡(7)贪玩惊魂魄 2010-10-03 18:31:58

记不清村子是哪一年开始有了电灯,反正常常是没有电。偶尔来电,多数都是晚上后半夜。可能因为电不够用,城里工厂晚上下班后,农村才会有电。因为电灯不常亮,所以家里经常忘记开关是否是关的,半夜来电时,电灯会突然亮起来,有时让人吃一惊或吓一跳。

那时,看戏和看电影是村里主要的娱乐活动。

西下村小学旁边有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建造的砖木结构的大戏台,一人高的砖地基,小时候看起来挺高。“人”字屋顶,屋脊两头上翘。四面斜坡也都呈“人”字形,飞檐翘角,斗拱叠。这样的戏台至今在永济境内的许多村子仍有保留。戏台前面是学校的操场,操场外有一眼深水井和一个经常没水的大池塘。这样的地形使戏台的声音效果极好,并且有悠长的回音。戏台虽然年久失修,柱子上的漆早已掉光,露出土色的木材及其上密密麻麻的裂缝。房顶上的瓦片有的破碎,有的地方已没有瓦片覆盖,露出下面的稻草泥巴。瓦片的缝隙间长了许多可以当菜生吃的野草,我们称为“厦头”。但里边结构完整,化妆室及演员更衣室一应俱全。村里的宣传队农闲时节经常在戏台上排练和表演节目。多数时间是在白天,因为晚上没有电。

当时永济县有一个“红光蒲剧团”,开始是以演唱山西民间地方剧种——蒲剧出名。经常在各村子的戏台上巡演。蒲剧,因兴起于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有名的剧目如《十五贯》,《秦香莲》,《打渔杀家》,《墙头记》等在农民中间影响极大。(与许多北方戏曲的调子一样,都特别悲凉。其所演奏的乐器多数适合于悲剧,也与几千年来旧社会悲惨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时有一位名角叫杜贻弓,唱腔及技艺极好,尤其是其绝技“扇帽翅”。他饰演的县太爷,官帽两边各有一扇子形状的黑色翅膀。每次唱完一大段唱词,会背着手,面对观众站在台上,在音乐的节奏中,头、身体不动,帽子一边的翅膀上下不停地扇,而另一边纹丝不动。接着,再背对观众,帽子另一边的翅膀开始扇动,而刚才的一边又纹丝不动。如此持续大约56分钟后,观众掌声如雷。

据说,他因此被师傅嫉妒,偷偷在他喝的茶里放了耳垢,他喝下后,嗓子受到影响。但其扇帽翅”的功力仍无人匹敌。

后来开始编排样板戏。如《刘胡兰》,《白毛女》等。饰演刘胡兰的姐姐,美丽大方。英勇就义的场景让我很震撼,很气愤,很惋惜。

我们村子里的宣传队,里面有一些“艺术家”,吹拉弹唱样样皆通。还有一些年轻人在“红光蒲剧团”培训过,前、后翻跟头,踢腿,压腰等简单的动作也还拿得出手。画道具,宣传画,化妆,写大字等技艺也不错。后来在批林批孔等运动中,写大字报,画画也大显身手。宣传队里笛子,唢呐,二胡,鼓,钹等吹打乐器一应俱全。编排的节目,诸如《四个老头上夜校》等道情和三句半也琅琅上口,诙谐逗趣,很吸引人。

有时也在戏台上挂一张大大的缝着黑边的白色屏幕,免费放电影。刚开始时,电影放映机比较大,需要村里派人去公社用马车拉,没有电,顺便也把发电机拉来。后来放映机变小了,公社里的放映员一个人骑自行车就可以带来。那时放电影前都先放映一段《新闻》,其实是已经过去好多天的旧闻。然后才开始放映。《金光大道》,《青松岭》,《赤脚医生》,《春苗》,《决裂》等电影名至今仍记得。最早的梁戈亮、后来的陈肖霞等虽不十分了解的体育明星,那时在新闻片里常看到和听到。

但由于经常没有电,有时放映机来了,大家都在戏台前用凳子,椅子占好了位子,就等后半夜来电,才放映。如果还没有电,就等第二天。小孩子们最高兴,可等到深夜渐渐支持不住,就躺在大人怀里睡着了。等醒来后,电影已经结束。

村里人为此编了歌谣:一夜有电没影,二夜有影没电,三夜放电影人不在,四夜片子断,五夜朦朦雨把人害,六夜拉着车子滚蛋。

我也常常跟一群大孩子晚上去邻村去看电影,如果人家要票入场的话,我们没有钱,只有等电影快结束时,才进去看半小时或二十分钟,然后回家睡觉。常常乐此不疲。

哥哥与我白天常打架,他很不喜欢我,常常不带我去邻村看电影。我就跟着别的大孩子去,有时看着看着就躺在屏幕下睡着了。大孩子也管不了那么多,就找我哥哥,哥哥就很不高兴地训斥我,但也得带我回家。说下次无论如何也不允许我跟着他。

母亲讲我小时候,白天打不过哥哥,晚上起来撒尿,趁他睡觉时,用手在他脸上比划着扇几巴掌,自己偷偷躲在被窝里乐。或者,白天打的天翻地覆,晚上又面对面地躺在一起睡觉。

捣蛋的小子是好的,捣蛋的女子是巧的。我相信父母是这样看待我们兄妹的。也是因为孩子多,父亲又有病,所以照顾不过来。对我们几乎就象是放羊一样,任我们在外边野玩。

我也听母亲说过:成材的小树不用栝。只要我们不干出格的事,不会打骂。至于我们成不成才,也不是她能决定的。在那个年代,上大学、城里招工要靠推荐。我们家成分高,叔叔和姑姑初中尚且不能读完,何谈上大学与招工。

但父亲最相信的还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名言,我和哥哥常常因为淘气,骂人,打架被父亲打。

人家的庄稼,自己的娃娃。在家里,什么行为都不入父亲眼。可出了家门,在别人面前,他常常掩不住自豪,忍不住夸奖我们。因为我们都长得健康、活泼、聪明又眉清目秀。

父亲早早地为我和哥哥各准备了一套小木匠家伙,平时有意培养我们对做木活的兴趣。毕竟这是一门手艺。人常说:艺不压身。有手艺到哪儿都不会挨饿。虽然同样靠力气吃饭,但总比在大太阳下暴晒强。就象上学后,父亲经常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虽然不排斥,偶尔也拿起锯子或推子小试身手。或帮父亲拉线,拉锯等。但终归心思不在其上。后来我们都考上大学,父亲的手艺只有传给他的几个徒弟。父母绝对想不到后来我们可以有机会凭借读书,走出西下村,走遍天南海北。

我从小喜欢爬树,为此经常把母亲新作的衣服磨破,有时在外边跟其他小孩子比,看谁爬的又快又高。椿树是难爬易下,因为树皮比较光滑。爬上去后,脚一放松,刺溜一下,就可以下到底。衣服的前襟和裤裆就很容易磨破。但椿树树干比较脆,树枝容易齐根断裂,所以爬上后,即使看起来很结实的树枝,也有危险。椿树的树叶和当年新长的嫩枝可以吃,树叶作菜,就象香椿一样。而槐树、枣树是易爬难下,就因为树皮粗燥,并且小树杈上有刺。白色的槐树花可生吃,也可晒干作菜。春天来时,吃椿树叶,夏天来时,吃槐花,这采摘树叶和槐花的任务常常由我自告奋勇来完成。

家里大部分的树都被我征服过,只有最高的一颗椿树,比较粗,树身很高,我有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在我七岁的那一年的春天,终于有机会再次征服那棵最高的椿树。我不顾母亲的阻拦,一定要把椿树上的树叶摘下来。

起初爬树的过程很顺利,待高度超过房顶时,忽然风吹起来,树干开始摇晃,我心里有些发怵,但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往上爬,快到树杈时,由于没有房子的遮挡,风越来越大,树干摇晃得越发厉害,我忽然感到害怕。朝下看时,只见母亲变矮了许多,房顶上的“厦头”,邻居家的院子都看的清楚,就连猪圈里的猪也变得那么小。母亲看我有点害怕的样子,让我赶紧下来。可是,这时的我已经有点不知所措,手心脚心都是汗,下也不敢,上更害怕,只得紧紧地抱着树干。风好像吹得树干摇晃得更厉害,我吓得哭了起来。母亲急忙找父亲和祖父,他们搬来一架高梯子,拿着绳子,这才把我弄下来。

那一年,村子里拓宽道路。父亲师傅家正挡在在大路上。因此,村里给他家安置了新的宅基地,让他们搬家。

旧家里主要的建筑都已经拆掉,就剩几面墙。有一天,他家的四儿子广胜拿着铁锨和撅头在放墙。广胜那时大约十五、六岁。他在墙根的一边挖坑,然后准备从墙的另一面用木棍推。我正在旁边玩,看他怎样放墙。

“小宏,快来看!这儿有一窝老鼠仁儿 (晋南话,老鼠崽儿)!”,只听广胜朝我喊。我赶忙跑过去,只见墙根儿的砖头缝里有四、五只刚出生的小老鼠挤在一起,一个个闭着眼睛,瑟瑟发抖,白里透红的皮肤上长着细小的白毛。母老鼠可能已经被吓得逃走了。我蹲下去仔细观看,手里拿着个小木棍,准备拨弄小老鼠。只听广胜紧张地大叫:“墙倒了,快跑!”。我起身就跑,四、五米高的整面墙斜斜地朝我压了下来。我来不及跑出墙的阴影,就被一快土疙瘩砸在了背上,趴在地上起不来。

等我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躺在家里的炕上,木炕沿上点着煤油灯,母亲和祖母站在我身边,焦急地看着我。她们正商量着给我“叫魂”。

为避免被人看见,特别是别让生产队干部看见,一直等到深夜,大道上已看不见人影。父亲在大门口洒上白石灰。白石灰在农村被认为可以避邪和驱鬼。父亲洒完白灰后,就不要急着回家,直到“叫魂”过程结束,我的“魂儿”回来。

夜深人静,祖母拿着我平常穿的衣服,走出房门,再走出家门,往东走100步,来到广胜放墙的地方,路上边走边叫。只听祖母的声音远远地传到我的耳边:“小宏!快回家吆!”“小宏!快回家吆!”母亲在房门口答应:“回来了!回来了!”

其实,在母亲和祖母为我“叫魂儿”时,我一直是清醒的,不知她们怎么知道我的魂儿被吓跑了,大概是舐犊情深吧!

浏览(928)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稻花香里听蛙声
注册日期: 2010-07-28
访问总量: 132,2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开博一周年纪念!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花径未曾缘客扫,博门今始为君开!
最新发布
· 观蚁惹妻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分类目录
【闲愁(一)】
· 去京十年感怀 —— 流浪
· 祭父(3)
· 祭父(2)
· 祭父(1)
【闲愁(二)】
· 去京十年感怀 —— 夕照寺
· 去京十年感怀 —— 滑冰
【轻弹(一)】
· 可爱的新加坡(4)
· 可爱的新加坡(3)
· 可爱的新加坡(2)
· 可爱的新加坡(1)
【轻弹(二)】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读《我们太太的客厅》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可爱的新加坡(5)
【往事(一)】
· 憨憨女婿
· 写给女儿(3):出生
· 写给女儿(2):出生
· 写给女儿(1):出生
【往事(二)】
· 逛街(4)
· 逛街(3)
· 逛街(2)
· 逛街(1)
【往事(三)】
· 依稀儿时故乡(3)出生文革初
· 依稀儿时故乡(2)百里尽风流
· 依稀儿时故乡(1)小村并不美
· 考车记
【往事(四)】
· 依稀儿时故乡(7)贪玩惊魂魄
· 依稀儿时故乡(6)悲喜剧皆演
· 依稀儿时故乡(5)苦乐农家院
· 依稀儿时故乡(4)父亲突染病
【往事(五)】
· 依稀儿时故乡(11)求学离家急
· 依稀儿时故乡(10)三巨星陨落
· 依稀儿时故乡(9)两小事无猜
· 依稀儿时故乡(8)懵懂入学堂
【往事(六)】
· 少不更事,别笑我!
· 依稀儿时故乡(12)浮云游子意
【小说(一)】
· 一家人(3)
· 一家人(2)
· 一家人(1)
【游记(一)】
· 追忆1999美国之行(4)
· 追忆1999美国之行(3)
· 追忆1999美国之行(2)
· 追忆1999美国之行(1)
【游记(二)】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追忆1999美国之行(7)
· 追忆1999美国之行(6)
· 追忆1999美国之行(5)
【蜜意(一)】
· 红菜汤
· 今昔过大年
· 生日快乐!老婆
· 夸妻
【随笔(一)】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蜜意(二)】
· 观蚁惹妻
【游记(三)】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存档目录
2012-04-05 - 2012-04-05
2012-03-20 - 2012-03-20
2012-02-01 - 2012-02-13
2012-01-09 - 2012-01-09
2011-12-07 - 2011-12-07
2011-10-21 - 2011-10-21
2011-08-24 - 2011-08-24
2011-07-14 - 2011-07-28
2011-06-28 - 2011-06-28
2011-04-04 - 2011-04-06
2011-03-30 - 2011-03-30
2011-02-07 - 2011-02-20
2011-01-03 - 2011-01-03
2010-12-02 - 2010-12-14
2010-11-01 - 2010-11-25
2010-10-03 - 2010-10-18
2010-09-02 - 2010-09-29
2010-08-02 - 2010-08-24
2010-07-28 - 2010-07-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