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稻花香里听蛙声  
回忆逝去的美好,捕捉眼前的真诚,展望未来的甜蜜  
https://blog.creaders.net/u/412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去京十年感怀 —— 滑冰 2011-07-22 22:54:05

记得1991年底,借着调研的机会,(那时候,研究生都有一次出差调研的机会),从西安去北京找工作,参加面试。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进京。当天中午下了火车,在车站买了张北京地图,在地图上找着了一个叫“小营”的地方,就提着简单的行李,上了一辆从车站开出的公共汽车。沿途欣赏了北京冬日午后的街道风光。出城往北不久,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天高云淡,周围的街道宽阔整洁,建筑宏伟鲜亮。原来此地离亚运村不远,心里一阵儿高兴,能在这地方上班,值!谁知:问了许多人,都不知我要去面试的研究院。终于碰到了一个明白的路人,才知此“小营”非彼“小营”。

原来,北京城至少有五个叫“小营”的地方。可能是由元、明、清三朝时曾建有驻扎军队的营房而得名。如果要找,应该清楚知道是“清河小营”或是“朝阳小营”。我来不及吃饭,又坐上公共汽车。车子往北越开越远,街道变成了公路,两旁的建筑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再后来干脆就是稀疏的树木和庄稼地。售票员所报的站名也从“亚运村”、“北辰路”、“健翔桥”,变成了“苇子坑”、“南沙滩”、“北沙滩”、“清河”,越来越乡村化。等我来到“清河小营”的时候,时间已由温暖的中午到了已渐寒冷的傍晚。在一个竖立着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面向得胜门,马蹄腾空而起的黑色雕像的环岛交叉路口下了车。寒风渐起,风中夹带的细沙子吹在脸上,隐隐作痛。不久耳朵、鼻尖也冻的生疼。往东一条小路,两边各有一排稀疏的、树干都有些空心的、掉光了叶子的老槐树,树梢上的鸟巢清晰可见。小路的左边有一排小平房。沥青路面也变成了土石路。在路的尽头,一座崭新的高楼大厦鹤立鸡群,正是我要找的研究院。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我在宿舍区找到了单位的招待所,拿出介绍信,安排好住宿后,天色已经大黑。宿舍区里面,有几排住宅楼,昏黄的路灯下,空无一人,宿舍区外面,就是农田和农家。天寒地冻,无心也没有什么可欣赏的东西,带着略微有点失落的心情,我度过了在北京的第一夜。

第二天一早,来到研究院,由于有指导教授的推荐信和身为院领导的前辈校友的关照,面试过程很顺利。领导问了几个专业方面的问题,又口译了一篇英文科技论文,就结束了。本来我联系了两个单位,没想到这儿一切都很顺利。虽然地方很偏僻,但办公、科研的条件很好,领导也很和蔼可亲,基本上就定下来了。没有考虑再去位于城区的另一个单位面试。刚好有同学在清华大学读书,来之前也曾有信件往来,所以就想住在清华大学,顺便去久仰的大学参观游览一番。

照地图坐车来到清华大学,稀里糊涂地从西门进去,清华校园像它的名气一样大,建筑布局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处”,“侯门深似海”的感觉。我跟着三三两两的学生,随意地沿着一条小路往里走,看到一个似招待所样子的小楼,四周有小道、树木围绕,门口的墙上挂有典雅的木牌子,上面“强斋”二个金色行书大字,古朴、苍劲。进去一问,餐厅客房齐备,价格符合学校对调研学生的规定。后来才知,它是有名的“清华八斋”之一。安顿下来,发现这里其实是最好的选择:一来距同学的宿舍不远;二来附近景色雅致,幽静。

刚一进房间,窗外传来一阵喝彩声。从二楼的窗户望下来,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在一片小山坡上,山坡上的树木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树下面散落着一层落叶,覆盖着已经干枯的花草。山坡下是一片镜子般的冰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冰面上有一道道被冰刀划过的弧形痕迹。有许多人在一圈一圈地绕着,互相追逐着滑。冰池边上,许多不规则的石头伸出冰面,上面摊着滑冰的人放置的衣服包裹。路边站着、坐着一些围观的人,就是他们发出的阵阵喝彩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午后背阴的房间里有点阴冷,户外温适的阳光象磁石一样吸引人。我出了“强斋”,绕到楼后面,来到冰场。原来冰场就是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荷塘的一部分。在中学时,曾经背颂过这篇散文中的一大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尽管至今我仍不太理解这段散文中的一些用词,如“田田”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乐府《江南曲》用它来形容荷叶相连?但不否认它的意境优美和有点西化的浪漫,以及愁闷颓废的情调。正是名如其人,文如其人。朱自清:多愁善感而又才华横溢。我女儿开始学说话时,我就教过她背诵这一段。

冬天的荷塘自然缺少了春、夏、秋的迷人姿色和妩媚,只有在冰面上才能看到一些冰封的、枯萎的荷花枝叶;此时午后的荷塘更没有了月光下的水汽朦胧和周遭的寂静。但这并不妨碍它给一些人带来不少的欢乐,还有也许不菲的财富。在路边就有几个摊位在出租冰鞋,一大堆各种号码、各种样式的旧冰鞋摆在桌子上,按小时收费。

我有点跃跃欲试,虽然分不清“跑刀”、“球刀”和“花刀”的区别,也租了一双据说是最容易学的“花刀”。穿上这双留有汗臭味的冰鞋,却站不起来。只有先蹲下,用手抚着寒冷的冰面慢慢站立,感觉到长长窄窄的“花刀”一直往旁边歪。站稳后,仗着有点滑旱冰的经验就上场了。冰场上不时有人急速地滑过身边,是一群人在玩冰球。我生怕一不留神,被人撞倒,手被冰刀割破。不认识人,更没有人教,看人家怎样滑就怎样滑。哎!居然能直直地往前滑几米。没多久,就前仰后合地摔了好多次,热得浑身是汗。

不过,这第一次真刀真枪地在冰面上滑行的感受,为我的北京之行增添了许多趣味,我向往着半年后的正式来京上班。

来到北京后,住在两人一间的单身宿舍。不久,就有了一个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是山东人,比我早来一年。平时不爱讲话,可在星期天,又是学游泳,又是练唱歌。冬天来了,有一天我看见他提着一双崭新的冰鞋,告诉我说是刚买的,要去冰上试试。我问他会不会滑冰,他说正在学。我想起去年在清华的荷塘滑冰的事,也心血来潮,跟他一起去。

我们一起坐车沿双清路来到北京大学的东门,远远看见丛林的树梢中间高高耸立的“博雅塔”,那就是目标。走到塔下面的“未名湖”。这里距离我们的单位比清华远一点,但来“未名湖”的交通比去清华的荷塘更方便。

与荷塘的情景一样,“未名湖”冰场要大一些,湖面更深,视野更开阔。围绕在湖畔四周的“人”字屋顶教学楼,掩映在松柏中,如同深山中的古寺名刹。冰场的管理稍好一些,不时有人用木板扫去冰屑。场内也是许多男女老少,校内校外的人都有。还有人开着轿车来,停在路边,换上冰鞋就下场了。我也租了冰鞋,和朋友一起学。有了去年的基础,这次竟然进步了不少。

直到傍晚时分,换下冰鞋,出了北大东门。走在外面弯曲的小路不远处,忽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羊肉味,感到肚子饿了。我们朝香味的方向走去,一个小平房餐馆,厚厚的门帘里面只有几张桌子,专门卖陕西的“羊肉泡馍”。哈哈!真是求之不得。在西安求学七年,经济不宽裕,虽然喜欢,只是吃过几次。那种在寒风呼啸的冬天,捧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就着金黄色、晶莹的糖蒜吃,浑身上下暖洋洋的情景,真好比雪中送炭一般!此情此景,太令人神往。

我花了半个月的工资,在中关村的一个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双齐齐哈尔生产的白色冰鞋,“花刀”。从此,在每个冬天的周末,我就是北大的“未名湖”冰场的常客。虽然滑冰的技术提高不是很快,基本的跑步、转弯、倒滑也足以感受到耳边生风的快感。最主要是玩,释放青春的活力,打发时间,兼锻炼身体,还可以吃到想起来就垂涎的“羊肉泡馍”。当然,每年也都会留下些许伤疤。

北京冬季的室外滑冰期也就一到两个月,从每年的十二月到下年的一月底,其余的时间冰层不够厚,有危险。当冰快融化,滑过阳光照得到的冰面时,都能感觉到脚下在颤抖,听到冰层破裂的声音,看见冰层底下的水从不远处的裂缝溢出来,在冰面上形成浅浅的、荡漾着的一湾水。

除清华、北大外,我还背着冰鞋,坐着公共汽车和地铁,去过 “北海公园”冰场,后海的户外冰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雪后的后海冰场:宽阔的湖面上被人扫出一片有几个篮球场大小的长方形冰面,同时有几个冰场时,中间用雪堆出高高的分界线。有时侯,滑的速度快,控制不住时,往雪堆上一撞,缓冲一下,不会受伤。

冬季这样的潇洒,直到女儿出生后,就鲜有机会去上述赫赫有名的冰场。而我的朋友也早已远赴加拿大。有时心痒,就抱着女儿,在家门口寻摸。这不,踏破铁鞋,就在住家跟前。

“碧水风荷”公园,大部分北京人并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过。它是个开放的园林,沿京昌高速公路而建。蜿蜒几公里长,百多米宽。浓密的林木中间隐藏着太湖石筑成的假山,钢筋水泥搭建的仿木亭榭。地面上整齐的草坪中间穿过碎石铺就的羊肠小径。在稍微宽阔的地方建有小孩子的游乐场。公园的正中间,沿高速公路有一个狭长的池塘,有几百米长,几十米宽,是建设高速公路时就近挖土形成的深沟,经过多年的积雨,形成一个小池塘。夏天时,池塘里的水不是很清澈,里面长了不少水草,又不是活水,有一股浓烈的腐臭味,还有蚊虫,并不吸引人。但到隆冬季节,池塘上结成厚厚的冰,却是天然的溜冰场,是我和童年的女儿的游乐场。

女儿两岁时,我用木板和角铁做成简易的冰车,前面系着一条长长的绳子,木板上面刚好有坐一个人的位置,冰上稍微一使劲儿,冰车溜溜地往前行。女儿穿着厚厚的棉衣,戴上棉帽子,坐在冰车上。寒风中,小脸冻的通红,却咯咯咯地笑。一不小心,冰车一快,一停,或转弯时,女儿从车上滚倒在冰面上。也不哭,还笑着爬起来,再坐上去,要我接着拉着跑。到女儿三岁时,我坐在冰车上,双手用铁棍一戳冰面,冰车克服阻力起动后,女儿就可以拉动冰车。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比自己一个人玩滑冰还乐!

找乐呵!

 

浏览(169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稻花香里听蛙声
注册日期: 2010-07-28
访问总量: 134,91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开博一周年纪念!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花径未曾缘客扫,博门今始为君开!
最新发布
· 观蚁惹妻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分类目录
【闲愁(一)】
· 去京十年感怀 —— 流浪
· 祭父(3)
· 祭父(2)
· 祭父(1)
【闲愁(二)】
· 去京十年感怀 —— 夕照寺
· 去京十年感怀 —— 滑冰
【轻弹(一)】
· 可爱的新加坡(4)
· 可爱的新加坡(3)
· 可爱的新加坡(2)
· 可爱的新加坡(1)
【轻弹(二)】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读《我们太太的客厅》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可爱的新加坡(5)
【往事(一)】
· 憨憨女婿
· 写给女儿(3):出生
· 写给女儿(2):出生
· 写给女儿(1):出生
【往事(二)】
· 逛街(4)
· 逛街(3)
· 逛街(2)
· 逛街(1)
【往事(三)】
· 依稀儿时故乡(3)出生文革初
· 依稀儿时故乡(2)百里尽风流
· 依稀儿时故乡(1)小村并不美
· 考车记
【往事(四)】
· 依稀儿时故乡(7)贪玩惊魂魄
· 依稀儿时故乡(6)悲喜剧皆演
· 依稀儿时故乡(5)苦乐农家院
· 依稀儿时故乡(4)父亲突染病
【往事(五)】
· 依稀儿时故乡(11)求学离家急
· 依稀儿时故乡(10)三巨星陨落
· 依稀儿时故乡(9)两小事无猜
· 依稀儿时故乡(8)懵懂入学堂
【往事(六)】
· 少不更事,别笑我!
· 依稀儿时故乡(12)浮云游子意
【小说(一)】
· 一家人(3)
· 一家人(2)
· 一家人(1)
【游记(一)】
· 追忆1999美国之行(4)
· 追忆1999美国之行(3)
· 追忆1999美国之行(2)
· 追忆1999美国之行(1)
【游记(二)】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追忆1999美国之行(7)
· 追忆1999美国之行(6)
· 追忆1999美国之行(5)
【蜜意(一)】
· 红菜汤
· 今昔过大年
· 生日快乐!老婆
· 夸妻
【随笔(一)】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蜜意(二)】
· 观蚁惹妻
【游记(三)】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存档目录
2012-04-05 - 2012-04-05
2012-03-20 - 2012-03-20
2012-02-01 - 2012-02-13
2012-01-09 - 2012-01-09
2011-12-07 - 2011-12-07
2011-10-21 - 2011-10-21
2011-08-24 - 2011-08-24
2011-07-14 - 2011-07-28
2011-06-28 - 2011-06-28
2011-04-04 - 2011-04-06
2011-03-30 - 2011-03-30
2011-02-07 - 2011-02-20
2011-01-03 - 2011-01-03
2010-12-02 - 2010-12-14
2010-11-01 - 2010-11-25
2010-10-03 - 2010-10-18
2010-09-02 - 2010-09-29
2010-08-02 - 2010-08-24
2010-07-28 - 2010-07-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