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异国他乡,过年的味道已经越来越淡,几乎与平时的公共假日没有区别。 利用正月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打扫家里卫生,擦窗玻璃、家具、地板,彻底打扫厨房。买好南洋的春节风味小吃,买来两只五颜六色的烫金兔子年画,贴在大门外。大大的“福”贴在了储藏室的大门上。几只红色的丝绸兔子也挂在了各个房间的墙上。 年三十的上午,母亲从南京的弟弟家回到故乡与祖母一起过大年。年三十的下午,我在新加坡的公司才开始放两天年假。未吃午饭,先赶回家,一家三口齐心协力蒸馒头、蒸豆包,然后准备包饺子的肉馅,和好面。准备晚上边看电视,边包饺子。包好红包,准备分发给女儿和前来拜年的小孩子。 接着又准备晚饭的菜肴,邀请在国外读书的国内朋友的小孩来我家一起吃年夜饭,网上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守岁。 我打电话向祖母、母亲、故乡的亲人拜年的时候,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故乡的家里已经开始吃团圆饭了。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熟悉的问候声音从手机传到耳边。 我让女儿也给家里的亲人拜年,已上中二的女儿接过手机,却不知该怎么说,我一句一句地教她: “奶奶,过年好!我给您拜年啦!” “奶奶,代我向太奶奶、二爷爷、二奶奶、三爷爷、三奶奶、堂叔叔、堂婶婶、堂哥、堂姐、堂弟弟拜年!” 教着说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也变的脆弱、颤抖,我仿佛回到了故乡,也坐在故乡的家里暖暖的炕头上,双手举着小小的白瓷酒杯,里面装满温过的、晶莹的、泛着香辣味道的、家乡的白酒,向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一一敬酒,然后吮吮洒在手指上的酒,接过长辈塞给我的压岁钱,藏在棉袄的内口袋中…… 遥想当年的晋南乡下故乡,腊月里的最后几天,长辈的嘴里三句不离过年,我们小孩子已经望穿了双眼,等着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嘴里不可以说一点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在厨房的炸锅旁,否则祖母听到了会不高兴。已经分家单过的父亲和两个叔叔,三家又合在一起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开始扫房,将家里的门房、厢房、厨房、马房、院子、茅房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所有的垃圾都扫到家门外边,或拉到地里当肥料。 腊月二十四去县城赶集,买过年穿的新衣服、吃的猪肉、羊肉、喝的酒、抽的烟和花生、饼干、柿饼等零嘴儿。 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蒸三天馒头,一天一家,从早到晚蒸四锅,一锅有约七、八十个馒头或花卷,挑选品相好的馒头正月里用来走亲戚,其余的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八炸麻花,我们兄妹从小就被母亲教会搓麻花,我们和大人们一起,将揉的软软的、筋筋的,蘸过金黄色的棉油的面坨,撮成细细的长条,然后七扭八扭,在桌上盘成三折,竖起在空中,面条自然地拧成麻花。祖母将它放进滚滚的油锅,炸一阵儿,用长长的筷子捞起,放凉后,就成脆脆的麻花。 年三十的下午,母亲开始做饺子馅,在案板上剁羊肉、猪肉、白菜、罗卜。然后和面、调馅、擀皮、包饺子,放在家里没有生煤炉的门房里冻一夜。我们兄妹买来红纸,裁成长条,找来毛笔,蘸上浓墨,从最新一期的《农历》上的挑最好的春联,认真地写在红纸上,自己先欣赏一番。最后一次打扫庭院,把家里所有的门上都贴上春联、“福”字。在村边为祖先烧纸钱。全家人都回家后,关上大门。从此刻起到大年初五,家里所有的垃圾都集中存放在院子里,不允许扔到大门外,以免将家里的“财”和“福气”扔掉。 然后准备酒菜,天黑后,彻夜点起所有的房间的灯,全家十几口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姑姑和我们兄妹五人——一起围坐在炕头上的饭桌旁吃团圆饭。后来家里有了电视,又有了“春节联欢晚会”,边吃团圆饭、敬酒,边看电视、边守岁就成了年三十的必备活动。 团圆饭的主要节目是给长辈敬酒和长辈给我们发压岁钱。爷爷奶奶盘腿坐在烧的暖暖的炕头的中间,饭桌上摆满了酒菜、麻花、花生、柿饼、瓜子、红枣等“好好儿”。先是父辈给祖父母敬酒,然后轮到我们兄妹给祖辈、父辈敬,由大到小。三巡过后,海量的祖父母也喝的满脸通红,笑的合不拢嘴。 当零点的钟声响起时,弟弟妹妹已经熬不住倦意,躺在炕上熟睡了。我和哥哥开始放鞭炮,放“二起脚”。与此同时,整个村子里回响的、此起彼伏的“霹雳啪啦”鞭炮声将熟睡的弟弟妹妹惊醒,他们睁开眼睛看一下身旁的父母,翻个身又呼呼大睡。 放鞭炮比较容易,将鞭炮绑在一根长棍上举着,或挂在房门外的枣树上。拿起一根棉花棍,在火炉上烧着一头,拿着它,点着鞭炮的“眼儿”(火芯)后,赶紧跑开。远远地看长长的一串火花伴着“霹雳啪啦”的声响从树干上升起。 放“二起脚”则需要点勇气。将“二起脚”竖在院子里的空地上,下雪的时候,“二起脚”往雪地里一插,拿起烧着一头的棉花棍,颤颤巍巍地点“二起脚”的火芯,然后赶紧退后,只听 “咚”的一声在地面上炸响,接着“啪”的一声回荡在空中。地上或雪地上留下一片片红色的碎纸屑,和一个黑色的还冒着烟的小洞。飞向空中的另一半残余的“二起脚”就不知落到哪里去了。 渐渐长大后,胆子也越来越大,放“二起脚”时敢用手拿着。左手抓住“二起脚”的一端,有火芯的一端朝下,学着大人,右手点一根卷烟,抽一口,将红红的卷烟头就近火芯,点着后,伸展胳膊,眼睛朝向相反的方向,只听同样的两声:“咚……”、 “啪……”,“二起脚”已炸得粉碎。而心里的高兴劲儿、神气劲儿,别提了! 年三十守岁到眼睛睁不开时,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爬上母亲早已烧的暖和的炕上,钻进被窝,进入梦乡。 正月初一一大早,在鞭炮声中惊醒,从暖暖的被窝起床后换上母亲早已放在枕边的新衣服,寒风中又开始放鞭炮。几乎一夜未眠的母亲已经在厨房的大锅里烧开水,煮好了饺子。 先要敬祖先,用一个托盘,“品”字形放三碗饺子。父亲双手举着托盘,站在院子中间,面向南方,高举至头顶,再放下。如此三拜后,将饺子再倒回锅里。开始大年初一吃饺子。 初一是给本村的亲戚朋友拜年,拜年的人们都穿着崭新的棉衣,父母兄弟姐妹一起,走街串巷,笑语声喧。 年初二开始走外村的亲戚,一直到正月十五,所有的亲戚,不论远近,都互相走遍,才算是过完大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