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法国刘学伟博士的博客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在这里评论时事和研究政治制度。
网络日志正文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之十 2017-09-18 11:37:42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密(之十)

点击这里,可看本书稿(一至九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密之一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二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三)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四)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五)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六)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七)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八)
刘学伟:东方世界当代崛起之大数据探秘(之九)

第三编  东方人东方国家东方世界的并行崛起

【作者按语】大家可能看那些复杂的图表已经感到疲倦。从本章开始,图表会少很多。就是有形式也不一样,承载的信息量一定少得多。而文字的描述会多得多。这样大家可以看的轻松一些。谢谢大家花那么多时间看我的书稿。

本章共有五节。图表虽少,内容还是很多。今分两次发表。先是第一、第二节。讲的是美国亚裔的崛起。下一次第三到第五节,讲的是世界其它地方的亚/华裔崛起。

*************************************************************

已经说过,中国的崛起绝不孤立。首先,中国周围的东亚国家一多半都在崛起。前有日本和四小龙,后面还有东南亚的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

在东亚之外,无数的亚洲人现在美洲、欧洲、澳洲,和全球每一个有人的地方,都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崛起。

本编将讲述在全球范围内的东亚国家和东亚国家的群体,在东亚以外的东亚人,在中国以外的华人,在如何处处力争上游。

第七章  亚裔在海外的崛起

在前面几章我们相当详尽地讨论了国民素质水平与诸般事物的关系。本章我们再更深入地探讨,在一国之内,在同样的政治、社会环境中,不同民族/种族的不同素质水平与他们在学习上和事业上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头两节探讨的范围在美国。第三节略涉法国。第四节讨论东南亚的华族。最后又添了一节,评述蔡爱眉的《起火的世界》一书中的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概念。

第一节  亚裔美国人的崛起

本节标题来自负有盛誉的美国皮尤民调公司的一份引起轰动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本节引用的全部材料也来自前些日子,笔者本人翻译的已经在《观察者网》发表的这份报告的官方摘要。这篇报告全文长达272页,发表于2013年4月。由于这家公司很权威,调查的方式也很规范,笔者假设,其提供的资料的可靠性毋庸置疑。如果读者要了解这个调查进行的方式和查询更多的材料,可直接去该公司的官方网站。[1]


[1] 皮尤调查《亚裔美国人的崛起The Rize of Asian Americans 》报告的官方地址。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一切更进一步的解释,包括报告的全文和大量的附表以及资料来源等。当然是英文。 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2012/06/19/the-rise-of-asian-americans/


     这篇报告实在是为在美国的亚裔描画了一个近乎完美无缺的肖像,而且面子里子俱全。不仅在学业、收入、财产等形而下的层面全面领先白人(WASP),而且在形而上的恪守美国核心价值观“努力工作就能成功”方面,也为正宗的美国人做了表率。至于彰显家庭价值方面,更是让所有其他的美国族群愧不能当。


这篇报告公布于2013年4月公布以后,在美国却并不是好评如潮。尤其是亚裔舆论界给出的主流评价是“捧杀”。其实亚裔在美国的真实境遇并不像报告中说的那么光鲜亮丽。其实,亚裔在美国的发展几乎到处都会触碰似乎牢不可破的“竹天花板”。

在开始引用该报告的内容之前,有一个重要注释,就是该报告使用的亚裔美国人或美国亚裔(亚洲人)是同一概念,指的是所有居住在美国的来自亚洲的移民和他们的子女,不论其是否拥有美国国籍。这个概念还包括不同子族群的亚裔之间通婚产生的后代,但不包括亚裔与非亚裔通婚产生的后代。

从这里开始,直到本节之末,所有直接的引文都换成蓝色。所有的图表都来自该报告。笔者的评论都用黑色。

还要声明,这份报告涉及的范围比本书要宽,同时限于篇幅,因此该报告摘要的许多笔者认为次要的内容会整个删除不予论及。

亚洲人最近超过西班牙裔,成为抵达美国的新移民中最大的一个族群。这些近年来美的移民拥有惊人的学历。超过六成(61%)的年龄25岁到64岁之间的亚洲新移民拥至少学士学位。这个比例比来自其它地方的新移民高出整整一倍。几乎可以肯定,亚洲新移民是美国有史以来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移民族群。



图7.1

不要误会,说的不是在美国的亚洲人多过讲西班牙语的人,而是讲的那个变量δ,当下进入美国的亚裔的数量多过西班牙裔。而西班牙裔的总数是亚裔的将近三倍,黑人的总数也是亚裔的两倍有余。在存量上,亚裔要想超过非裔和西班牙语裔,成为美国的第二族裔,恐怕是遥遥无期。尤其是,亚洲人在生育能力或愿望上,赶不上西班牙裔。

与他们原籍国的同样年龄组相比,亚洲新移民的学历也高得离谱。例如,约27%的25至64岁的韩国成年人和约25%的日本成年人拥有至少学士学位。然而,在同等年龄的这两国来美国的新移民中,将近70%至少拥有学士学位。

比起从世界其它地区来的新移民,亚洲新移民获得绿卡(即永久居民身份)的机会多出三倍。而且经行的途径是受雇而不是家庭团聚。

最新一波来自亚洲的移民潮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到2011年,这波移民潮已经把亚裔美国人的人口总数—包括外国出生者和美国出生者,成人和儿童,推到创纪录的1820万或美国总人口的5.8%。而在1965年亚裔在全美人口中占比还少于1%。作为比较,非西班牙裔白人是1亿9 750万和63.3%,西班牙裔美国人是5 200,万和16.7%。非西班牙裔黑人是3 830万和12.3%


图7.2

虽然亚裔美国人内部还有可观的子群差异,与整体的美国人相比,他们还是一起拥有相同的特性。他们的优越不只是共同拥有更高的大学学历(49%比28%),而且也在于拥有更高的年家庭收入中位数($49 800$比66 000)和家庭财富的中位数($68 529$比83 500)。

本人当然相信这些数据可靠,因为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就是这样。但这些数据可比笔者心目中的想象为低。比如美国家庭中位数收入只有不到50 000$,月收入也就是只有4 150$。平均起来,一个家庭不止一份工资收入。那么月均工资就在3 000多,折合成欧元就只有2 000多了。同时不要忘记,美国人的福利可赶不上欧洲。生老病死,自费的项目可比欧洲人多。好在美国的物价可是比欧洲低。税收低嘛。

在其它的许多方面,他们也引人注目。从2012年1月3日至3月27日,皮尤调查研究中心通过电话,用英语和七种亚洲语言,调查了3 511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亚裔美国人样本。他们比作为整体的美国一般公众更满意他们的整体生活 (82%比75%)、个人财务状况(51%比35%)和国家的一般方向(43%比21%)。

他们还因为自己对家庭的钟爱而脱颖而出。超过一半(54%)的亚洲人认为有一个成功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只有34%的美国成年人这样认为。三分之二的亚裔美国成年人(67%)认为当好家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国成年人只是50%这样认为。

他们的人生安排正好彰显了这些价值。比起所有美国成年人,他们更乐于结婚(59%比51%)。她们的新生儿生在未婚母亲家里的比率比作为整体的美国新生儿要少许多(16%比41%)。比起作为整体的美国儿童,亚裔孩子婚生而且父母双全的几率更高(80%比63%)。

比起一般公民,他们更有可能多代同堂。约有,28%的亚洲家庭有至少两代成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这个份额比白人多出两倍,也比多代同居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家庭比重略多。美国亚裔人口拥有强烈的孝道意识。大约三分之二的亚洲人认为父母在子女选择职业(66%)和配偶(61%)时拥有一些或者很大的影响力。

家庭这个词,对亚洲人是神圣的。每年春节,中国的春运让世界赞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其中蕴含的圣洁,最挑剔的西方人也不敢亵渎。整个西方现代文化中对家庭概念的淡化和解构,是本人对西方的现代性最不满意的地方之一。从不婚不育到未婚生子轻率离婚到同性恋堕胎合法化……似乎是一连串处心积虑的组合拳,终极目标就是把家庭这个人类最重要的庇护所给消解掉。

养老到医保到失业保险做得适度,当然是好事。如果过度,依然是让个人,让家庭懈怠,无须深谋远虑的利器。2014年那个春晚中“养老生病不差钱,由政府来买单”那句歌词,就让笔者寒栗。因为有人不花钱,就得有人掏钱。国家的钱只能来自于税收。太多的福利必然导致太多的税收。最后就是西方的现状。这里是欲罢不能,那里还把它当做一定要实现的梦想。想想也是悲哀。

中国有句旧话叫做“无法让朝生暮死的蚍蜉懂得冬寒夏暑”。一个文明的周期太长,百年的人生的确无法靠自己去领会它的兴衰奥妙。但依靠史籍,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在欧洲的上一个文明(罗马帝国)的末期,社会是何等的腐朽堕落醉生梦死。本人真是担心现在这个灿烂的西方文明要面临失速下坠。

亚裔美国人普遍认为,努力工作可以得到回报。近七成(69%)亚洲人认为如果愿意努力工作就可以出人头地。作为一个整体,稍少一些(58%)的美国公众有同样的看法。93%的亚裔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原籍国人民"很勤奋"。作为一个整体,只是57%的美国人这样认为。

根据他们珍爱的传统智慧,亚裔美国人有时过度地强调艰苦工作的意义。将近四成(39%)的亚裔孩子认为,他们的父母依照从原籍国带来的传统,为了在学校里出成绩,对他们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对所有美国父母而言,只是9%的孩子有同样的抱怨。作为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六成亚裔美国人认为,为了孩子在学校的成功,美国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太小。然而,只是9%的美国人认为亚裔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也太小。(去年出版的由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爱眉撰写的关于怎样严格养育女儿的喜剧式的回忆录《虎妈战歌》在美国触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有关为人父母的不同准则。)


图7.3

蔡梅儿的《虎妈战歌》果然轰动,到处都看见人们在谈论。中国人努力教育督促子女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践行美国的国训“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美国人只能叹莫能为。他们的中小学教育那么松懈,好在老本大学还在,还可以直接从大学一年级收割全世界的青年才俊,才又保住了美国最近二三十年的繁荣。跟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将来如何是好?

在这个亚洲移民潮发生的同时,那个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当然是指中国—译者注】的生活水平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巨大增长。但是只有很少的亚裔移民为他们当初的决定感到遗憾。只有12%的人说,如果不得不再做一次选择,他们将留在其原籍国。占压到多数的亚裔美国人认为美国在许多方面都优于其原籍国。这些方面包括提供经济发展机会、政治和宗教自由和培育儿童的良好条件。受访者认为,在测试方提供的七项调查中,只有“牢固的家庭纽带”这一项原籍国优于美国。


图7.4

(本调查仅限于目前生活在美国的亚裔美国人。与所有移民潮的情况一样,在近数十年间从亚洲来到美国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选择返回其原籍国。然而,估计来自亚洲的移民的这个回迁率比其他来源的移民更低,而入籍归化率—就是符合资格成为美国公民的原移民—更高。)

这一点笔者无法否认,美国还真是移民的热土,那里还是有许多比故土好的地方,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奔去,美国也不能把全世界的大好青年都弄到美国去上大学,然后一大半都留在那里为他们创造财富。

第一小节  亚裔美国人内部亚群之间的区别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事先安排的按原籍国区分的六个最大亚裔美国人族群—华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印度裔美国人、越南裔美国人、韩裔美国人和日裔美国人。这些团体共同构成至少83%的美国亚洲人人口总数5

这些族群的基本人口统计数据在许多方面相当不同。例如,印度裔美国人在他们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上大幅优于所有其他群体。七成年龄大于25岁的印度裔美国人拥有大学学位。相比之下,大约一半的韩裔、华裔、菲律宾裔和日本裔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而越南裔美国人就只有四分之一拥有大学学历了。


图7.5

印度人在那么多的方面都比华裔还要优秀,这个事实让笔者有些意外。因为根据第四章的国民素质水平研究,印度人只有82.2分,远低于东南亚和拉美南部国家的平均素质水平。他们哪里找来那么多高素质水平精英输出到美国呢?

我想起来了。印度有延续已经超过2000年的种姓制度。那些高素质的精英应当都来自于高种姓。而且据说高种姓的人口在印度还占比20%以上呢。

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里,同样有族群差异。日裔和菲律宾裔的美国人最能接受不同肤色和族群之间的婚姻;韩裔、越裔和印裔对此则是较不适应。韩裔最有可能认为对他们的族群的歧视是一个重要问题。

可惜这份报告没有统计或没有公布这些亚裔都与哪些非亚族裔通婚。个人相信,那肯定是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的。

他们进入美国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在2011年,约有一半的来自韩国和印度的移民因雇主的聘书拿到绿卡。相比之下,大约三分之一的日裔,五分之一的华裔、,八分之一的菲裔和仅仅百分之一的越裔是在工作的基础上拿到绿卡。越裔是唯一的绝大部分人以政治难民的身份来到美国的主要亚洲族群。其他人都说他们主要是为了经济、教育和家庭原因而来。


第二小节  历史

亚洲移民第一次大批来到美国已经是超过一个半世纪以前—主要是作为低技能的男性劳动者从事采矿、养殖和修铁路。他们在数代人的时间里忍受了官方认可的种族歧视—包括颁布法规禁止亚洲妇女移民。1882年颁布了禁止所有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的排华法案。1917的年《移民法》和1924年的《种族来源法》延长了以前的入境禁令,并事实上把整个亚洲都包括进去。在日本1941年袭击珍珠港后强迫搬迁和拘禁了约十二万日本侨民。


图7.6

直到1965年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民和国籍法》,来自亚洲的大规模移民才重新开放。几十年下来,这一波的来自亚洲的现代移民越来越多地身负技能和受过良好教育。在今天,近年来自亚洲的拥有大学学历的新移民的比例比起30年以前来的,多出一倍。他们中的许多人走进科学、工程、医药和金融等高薪领域。这种演变推动了美国的移民政策和劳动市场的发展。这些变化来源于移民输出国的政治自由化和经济增长,也来源于通过数字相互联系得更加紧密的全球化的力量。

华人的旅美潮其实分明显的两波。第一波在1970-1980年代,那主要是中国台湾人。去的也都是精英,去念大学,然后大半留美打拼,少半回中国台湾发展。第二波就从1990年代才开始的大陆移民了。也一样是精英移民,先读书,后工作。偷渡的低档移民看来还是少数,否则在美国的华裔和其他亚裔的素质也不可能高到让美国人咋舌的程度。


图7.7

这些趋势在最近几年提升了所有种族的移民的教育水平。但亚洲的移民群体中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所占的份额超过所有其他种族和族裔群体。

第三小节  本地出生和外国出生

在漫长的移民美国的历史波浪中,典型模式是移民的第二代(即移民的子女)拥有优于父母一代的社会经济福祉和同化程度,比如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流利英语等关键指标。

现在还不可能进行任何有关现代的亚裔移民潮的代际比较。因为第一代移民本身迄今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代是最近才开始成批量进入成年期。(第二代的亚洲人的年龄中位数只有17岁;换言之约有一半仍是儿童。)

本地出生者和外国出生者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最近生了孩子的未婚母亲的比例。约三成(31%)美国出生的亚洲妇女最近未婚生子,相比之下,只是10%的外国出生的美国亚裔母亲未婚生子。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国人口中,大约四成的美国母亲未婚生子。尽管近几十年来单身母亲日益流行,皮尤研究调查发现,相当多数的美国人也一直认为这种现象对社会有害。所以在公众的眼里,这似乎是一例由第二代和更后代的亚裔美国人对日趋普遍的美国的行为模式的让人皱眉的“下行同化”。

看来美国公众还有良知在,知道他们中的左派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大批创举不是进步而是“下行同化”。至于这些让人远不只是“皱眉”的创举,会把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活力伤害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有毁灭性的后果,还有待观察。这些坏玩意儿和艾滋病一起传播世界,伤害世界,也是西方文明在走下坡的一方面的确凿的证据。

第四小节  对歧视的看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今天的亚裔美国人感觉不到种族歧视的刺痛或不同文化强加的“异类”的负担。那是在第19和20世纪初叶他们的前辈在美国的体验的一部分。


图7.8

有二成亚裔美国人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因为是亚洲人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有一成的亚洲人说他们曾听到进攻性的称呼。比起年轻和中年人,老年人不太可能由于偏见而报告负面的个人体验。

相比于国家的两个最大的少数群体(西班牙裔美国人和黑人),亚裔美国人似乎不太愿意把歧视他们看作一个重要问题。只有13%的亚裔美国人说是,同时大约一半(48%)说它是一个次要问题,三分之一(35%)说这不是一个问题。

约六成亚洲人说作为亚裔美国人,在找份工作或进入大学时没有感到区别对待。那些说有区别的人中,稍多的一个部分认为由于他们的种族,他们得到的是帮助而不是伤害。那些受教育较少的亚洲人比那些受更多教育的亚洲人更倾向于认为,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会有一些好处。

嗨!那天花板都是隐形的,人称玻璃天花板,或者竹天花板。那要升到中层以上才能感觉到。不过早晚应当会被突破,就像当年犹太人做到的一样(下一节会详论)。

第五小节  族群关系

亚裔美国新婚夫妇比任何其他主要种族或族裔群体更有可能跨族通婚。从2008年到2010年29%的亚洲新婚夫妇是与不同的种族的人结婚。同样的比率在西班牙裔美国人是26%、黑人是17%、白人是9%。这里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亚洲妇女与异族通婚的可能性是亚洲男性与异族通婚的可能性的两倍。在黑人那里,这种性别模式又是另一个模样—男人比起女人有两倍的机会与异族通婚。在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


图7.9

跨族婚姻这件事本人缺乏明确看法。一方面希望华人像犹太人那样坚持族内婚而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自己也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并不需要像犹太人那样担忧血液的稀释导致灭种。但是本人希望异族通婚时有所选择,时时记住优生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不要去重蹈某些族群品质劣化的覆辙。

在所有亚裔美国新婚夫妇中,日本人的异族通婚率最高而印度人最低。超过一半的日本新婚夫妇与非亚洲人结婚;印度的新婚夫妇中只有八分之一与异族通婚。

第六小节  对成功的看法

四成亚裔美国人(43%)认为在美国他们自己比其他少数种族和族裔更成功。认为自己成功的亚裔美国人(45%)的比例与此类似,而只是5%的亚裔说他们是不太成功。


图7.10       关于自己的族群比其他少数族群更成功的看法,在美国出生和在外国出生的亚裔美国人有类似的意见。比起2000年以前来的移民,更新来的移民对这个问题的乐观评价稍逊(36%)。而更早的移民中有48%认为他们的族群比起在美国的其他少数族群已经更成功。


在人数最为众多的移民群体(西班牙裔美国人)中,只有少于一半的人会像亚裔美国人那样认为他们的族群比其他少数种族和族裔更成功。但他们说自己不太成功的可能性则大四倍。

关于自我褒扬,笔者认为实事求是就行。但是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忘记自己的族群比起人家还有许多的缺点不足,要去努力改进。那个“竹天花板”也并非全无来由。笔者十分欣赏一些在美国的亚洲人在这个方面的清醒和努力。

第二节 犹太裔与亚裔青年在美国竞赛

也是众所周知,根据西方学者的长期大量测量,欧系尤其是德裔的犹太人,特别优秀。有一个专门的人种学的词汇称呼他们是Ashkenazi。他们的的平均素质水平,比东亚人还高,达107-111。这与他们长期坚持族内婚,严格宗教信仰有关。

犹太人至今只有1500万人口,仅占全世界总人口的0.2%。如果不是一直厉行族内婚,这个民族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有研究表明,他们的这个维系了2000年以上的传统近20-30年来已经严重涣散。犹太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独特地位已经开始动摇甚至难乎为继。以致美国刊物上出现这样的文章标题《亚洲人就是新犹太人,犹太人就是新黄蜂WASP-Asians as the New Jews  Jews as the New WASPs》 。[2]


[2] 网文地址:www.mindingthecampus.com/originals/2013/01/asians_as_the_new_jewsjews _as_.html


这里笔者又得解释什么是WASP,它的一个意思是黄蜂。当然这里是另一个意思。它就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徒的缩写。正是WASP创立了美国,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主导种族。但是自一个世纪以来,德裔犹太人在几乎所有的方面把WASPs压得踹不过气来。他们在金融、传媒、政界、学界乃至商界都拥有和他们的人口比重不相对称的巨大势力。现在WASP们似乎可以出一口气了。为什么呢?因为亚洲人帮他们至少开始在学业方面把犹太人给压下去了。所以才有了上面这个标题。

本节的图表和引文皆来自于美国的著名网上论文《The Myth of American Meritocracy美国唯才是举的神话》[3]该文发表于2012年11月,作者是Ron UNZ,美国学者,1961年生。哈佛大学毕业。他最显赫的经历是在1994年为共和党竞选加利福利亚州州长,以34.3%的选票惜败。他曾经是加州成功的商人,家产颇丰。他现在是美国网络杂志《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的出版人。他的这篇文章由于身为犹太人,却去触犯了犹太人的隐私,在美国舆论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该文的主题是讨论美国著名高校招生中的隐形的种族区别对待。该文的中心思想有三条:第一、亚洲18-21岁大学年龄段的学子近些年来,在学力上异军突起。第二、长久以来得以保持的同年龄段的犹太学子在学力上的压倒优势地位已于近10年崩溃。第三、8所常青藤高校不公正地限制了亚裔和非犹太白人裔的入学率,同时同样不公正地维持了犹太裔的高入学率。

这篇文章本来写的很认真,全文若译成汉语,会有四万字。有15个图表和图形,5页密密麻麻的尾注和8个独立的在线附录。但由于他的指控太过惊世骇俗 一些数据的来源又比较模糊。[4]因此难以服众。

笔者在这里预先声明,UNZ提供的数据的可靠性存疑。但他展示的趋势则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的。我们不妨把他提供的骇人听闻的数据打上一个相当大的折扣,则就应当离事实不远了。【本节中UNZ文章的引文全部变为楷体,以示区别。】[5] 


[3] 网文地址:http://www.theameric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the-myth-of-americanmerito-cracy/comment-page-3/#comments
[4] 最大的疑虑在于他的各种族裔数据的来源大多是根据花名册中姓氏的可能族属推测得来。(即人们合理地假定花名册上的像黄,阮,金,和Dasgupta姓氏可能是亚裔,那些像Rodriguez, Fuentes, Ruiz 和 Vazquez可能是拉丁裔,那些像Symptoms, Cohen, Goldberg 和 Kaplan可能是犹太裔)。这只能是没有更好办法时的取巧办法。
[5] 这篇文章的中译也是本人所做,并在《观察者网》上发表过。这一篇文章和上节引用的皮尤报告,都经《观察者网》主任编辑岑少宇先生的认真校对,在此顺致谢忱。


UNZ先生说:任何人如果一直关注高校招生状况,多年来都知道,要想在美国考上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亚洲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必须面对更大的困难。这不是要与非裔和拉美裔相比,而是与白人比。社会学家托马斯·艾斯彭夏德和亚历山大莱福发现,为了进入广为人知的几所高端高校学习,在排除了许多复杂的变量后,黑人学生在被招生时相比白人,享受了相当于310SAT分(在两科1600分中)的加分,拉丁裔则得到130分的加分,而东方人则录得140SAT分的减分。与其他族裔相比,最难的是相比非裔,亚裔必须有SAT450分的优势,才可能进入同等的名校。

我们这样说,本书提供是加减分数指标在数量上也许并不准确,但非裔拉丁裔会得到明显加分,而亚裔会被迫交出更多的为数不小的分数,才能进入同等的名校则是确凿无疑的。,

常青藤学校招生,有几个怪规矩,对亚裔绝对不利。第一,你的父母,如果是老校友,那你可以大大加分。可惜亚洲人崛起时间那么短,拼起爹来,哪里能比得过犹太人或其他白人。第二,大招体育特长生。唉!亚洲人还是胳膊腿儿细些,林书豪太稀罕呀!第三、看重社会活动经历(比如曾任校内俱乐部的主席、曾驾车或船环游过地球、曾带领同学到非洲参加过扶贫活动……)。当然一般而言,亚洲人还是死读书的本事大点。

UNZ接着说明:在高中的成就金字塔的顶端,亚裔通过各种手段崛起。也许最好的证据是他的国家优秀奖学金(NMS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半决赛选手名单的分析。谁在高中获取的SAT考试成绩能达到该州的最前1.5%,谁就有资格获得国家优秀奖学金的半决赛资格。


图7.11:美国人口18-21岁种族构成的演变

近年来,亚裔学习成绩已经蔚为壮观。虽然加州的高中生只有11%是亚裔,他们却占据了近60%的加州国家奖学金半决赛的名额,其它州情况也是类似。得克萨斯州的亚裔人口只有3.8%,但那些亚洲姓氏的学生占据了超过25%的国家奖学金半决赛的名额。而即使是在纽约州,那里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在学术上有竞争力的犹太人口和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亚洲人只是该州人口的7.3%,依然占据了30%以上的奖学金半决赛名额。让人更加吃惊的是,奖学金测试用不到亚裔的(数学)优势,因为它有一个双倍加权(语文)口试成分。过去的测试显示亚裔在语文方面比在数学方面弱得多。而且这个测试不考察视觉空间方面的能力。而在这个方面东方人总是胜过其他族群。

据揭露,语文分数双倍加权的制度就是1990年代为了遏制亚裔成绩过好而专门制定的。

除了这个全国性的奖学金考试,更尖端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那些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中生学术竞赛的决赛参加者或获奖者的名单中的族群分布来进行。

这里共有五幅图。第一张说的是美国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参赛队伍的种族组成。请注意美国特有的一个种族划分法:N/J White 意思是除了犹太人以外的白种人。Jewish呢,自然是犹太人了。请大家看看,此报告1970年的到2010年代,亚裔的参赛比重从0一直涨到72%,而犹太裔的参赛比重则是从44%一路降到0!那就是干脆认输,重在不参与啰?


图7.12: 美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参赛队伍构成

再看第二张,这是一项历史更长,但同样声名卓著的数学竞赛。亚裔获奖者(Winners,不是仅仅参与者)从1990年代开始猛升,到2010年代,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犹太裔呢?与上图一样,从1938-1949年代的41%一路降到0!


图7.13: 普特南学院数学竞赛优胜者种族构成

再看第三张,说的是奥林匹克物理学竞赛。这回亚裔获奖者比重一路飙升,到2010年代,占到全体获奖者的81%!犹太裔和其他欧裔,都只能来打酱油了。


图7.14: 美国奥林匹克物理学竞赛优胜者种族构成

第四幅图讲的是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者。20年间,亚裔居然夺占90%的获奖者席位。犹太裔再一次降到0,欧裔再一次打酱油。


图7.15: 奥林匹克科学竞赛获奖者种族构成

再看最后一图。1940-2010历时70年,声名卓著的英特尔科学才能搜寻赛决赛参与者种族构成。亚裔从0起步,到今天已经占据64%的地盘。而欧裔能占29%,犹太裔仅剩7%。为什么没有Winners的数据?恐怕更悬殊了吧?


图7.16: 英特尔科学人才搜索赛决赛名单的种族构成

      常有人说,亚洲的学生,中国来的学生,就善死记硬背,没有创造力。以上那些美国顶级的智力和创造力的竞赛,是凭死记硬背就能拿到桂冠的吗?

对于这种尴尬的状况,居于主导地位的美国白人还没有下定接受的决心。他们的临时对策是:

      像对待前一个时代的高成就的犹太人一样,亚洲人没有都被允许进入与他们的成就相称的美国最精英教育机构。“他们太多了,”我们的大学管理者似乎在说,他们赋予亚洲人从未被承认的天花板配额。一方面,美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产生了迅速增多的大学年龄的亚洲人,他们的家庭日益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并渴望确保子女的精英教育。但在另一方面,这些领先的学术机构都在给予亚洲的实际入学人数相当严格的上限,(这个政策)迫使这些亚洲学生越来越激烈地去竞争这些非常有限的名额。

      而亚洲天花板配额类似于那些在上世纪中叶强加给犹太人的配额。但在两个关键方面,UNZ的分析表明,它们之间有区别。首先,针对犹太人的天花板配额容易承认,在他们的时代,那些制定此政策的大学管理者自愿承认(有这个针对犹太人的天花板配额)。而今日管理员都不愿承认存在这样的配额。当被问到时,他们几乎总是掩饰。(通常通过使用含糊的字眼“整体招生”。)更重要的是,在媒体力量方面,两个受害者群体之间存在天壤之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常春藤盟里一直成功长期维持的犹太人配额。这个配额的崩溃,”UNZ解释说,“只是发生在声势浩大的媒体和政治压力之下。而这个非常沉重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的犹太人拥有所有权的大批媒体机构”  相比之下,今天的亚裔美国人既不拥有也无法控制甚至一个单一的显耀的媒体机构。在电影,电视,广播和出版领域,它们构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少数民族。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媒体不报道的事情就根本不存在,只要各大媒体不争相报道,那么我们的顶尖学术机构里存在的亚洲名额问题就是子虚乌有。

看见了吧。对于第一点不同,现在时代变化了,人权平等了,以前可以堂而皇之进行的限制,现在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了。但是实质有不同吗?

对于第二点不同,UNZ说得真是够直率。亚裔要想在美国形成真正的无人敢于轻侮的势力,可还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哇!

      尽管犹太人在高端的下降,常春藤联盟院校继续让他们招收的犹太学生人数接近于在20世纪过去的几十年(在15-25%的犹太人比例范围)的同样高度,当时犹太人的成就显然般配这么高的数字。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犹太人仍然构成了学生主体的四分之一以上,尽管相对其他群体,犹太人的(学术)成就的跌幅(惊人)。UNZ认为这是一个犹太招生偏见的不公平的产物。最受伤的地方是,他们(嘴巴上说的是)(招生)将建立在严格的选人唯才的基础上,(其实被牺牲的)都是亚洲人和非犹太白人。

      在先前的世代,当时的犹太学生,有时也包括我自己,经常捧回了在标准化考试中,或有名望的学术竞赛的全国最高荣誉的四分之一以上。基于唯才是举(的原则),(这时候的)哈佛和大多数其他的常春藤盟校有25%的犹太人是完全合理的。但客观的证据表明,在当今美国我们的顶级学生中只有约6 %是犹太人,而现在这样的呈现非常高的在精英大学的犹太人入学率就是完全荒谬和可笑的了。

最后,笔者再来好好解释一下下面这个图。图上有十条线。下面的八条分别各自代表一所藤校中自1990年以来的亚裔比重。在开始阶段,各校的亚裔份额差距很大,从达特茅斯的6%到耶鲁的16%。到1990年代前半段,亚裔的份额有一个急剧的增长。这似乎引起了藤校领导层的警觉。从1995年起,这些高校的亚裔份额不再增长。到2002年以后,康奈尔和达特茅斯的亚裔份额还有一个急降。以后,各校口径一致,都把亚裔学生的比率限制在14-18%之间。


图7.17: 18-21岁的亚裔在精英大学的录取率趋势 1990-2011

图中的上面两条线又不同。紫红色一条表达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亚裔学生比率一路飙升。从1990年的21%一直升到2011年的39%。而且唯有这条曲线与18-21岁之间的亚裔青年的总人数的增长线(虚线)基本吻合。

下面那八条线,如果属实,则只能理解为故意的限制了。

不仅加州理工这样,加州的五大名校(斯坦福、伯克莱……)都是这样,亚裔学子的比重不断加大。这都归功于在1996年,加州公民投票,以54.55/45.45的勉强比率,通过了一个209号提案,又称公民平权法案。规定在一切国家机构,禁止基于种族的优待或歧视。具体到教育界,校方必须安居于“色盲”的位置。对所有不同肤色的学生一视同仁,唯分是取。十几年下来,加州的名校中,亚裔的份额就占到了35-40%。据查,加州在2012年的3800万人口中,亚裔约490万,占13%。可惜在美国只有德克萨斯州也跟风通过了类似的法案。而美国的其它州份,则实行的是相反精神的另一类平权法。

因为平权也真有两种平法。一种是竞争的权利的平等。一种是结果的平等。前者是强者的愿望:要的是物竞天择。后者是是弱者的理想:要为弱者预先保留地盘。双方都有其道理。现实中当然是只能折中妥协。折中妥协到什么位置,又是新的争斗。

UNZ文章接下来的部分,集中攻击美东的八所常青藤名校的校董会的大批犹太裔老朽们利用职权为表现远不如亚裔的犹太裔保留25%左右的入学名额。学习成绩更加优异的亚裔,反倒只有16%左右的名额。而在当下美国的适龄人口中,犹太人占1.8%亚裔占4.8%。换句话说,犹太裔的代表超过率达13倍。亚裔则是3倍。剩下的族群,包括非犹太的白人,自然就只好因他们没有那么多蔡爱眉式的虎妈而为此做出牺牲了。(蔡女士在美国真是闻名遐迩。UNZ的文章中当然有提到她的事迹,并大表艳羡。)

关于犹太裔在藤校至今占有大体25%的学额的指证,根据对立面的陈词,恐怕出入较大。但UNZ的基本指控—相比他们当下的学习业绩,犹太裔在藤校不公正地占据过多的地盘—,这个定性的判断,只怕还是没错。

看来,亚裔想要大规模攻占WASP和犹太人的老根据地—美东十三州的八大常青藤名校,那可是还有许多硬仗要打。

现在又出了一个新证据。美国加州正在酝酿修改宪法,要在高校招生时重新考虑种族因素。原因则是亚裔以13%的高中在校生比率攫取了40%左右的名校录取名额,让其他族裔,尤其是人口占到加州32%的拉丁裔不忿。

经过美国华裔的不懈抗争,这个名叫SCA5的修宪法案已被至少暂时撤回。但不能排除它或类似的东东还会卷土重来。

再加一个证据。2014年全美国高中生最高荣誉“总统学者奖” 141位获奖学生中,华裔生几占1/4。须知华裔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2%![6]须知,这种等级的学习成就,绝不是会死读书就可以获得的。


[6] 请网上搜寻以下题目:全美国高中生最高荣誉“总统学者奖” 华裔生占1/4
获得第50届总统学者奖华生名单如下:
Daniel Lang(阿拉巴马州麦迪森Bob Jones高中)、AnnaW.Han(亚利桑纳州香德勒Arizona视觉艺术高中)、Alexander Zhang(阿肯色州小岩Central高中)、AnnieWu(加州PleasantonFoothill高中)、Siyu Wu(科罗拉多州科林堡Poudre高中)、 Michael Z.Chen(科罗拉多州苏必略Fairview高中)、Josephine F. Chu(德拉瓦州Tower Hill高中)、HaoqingWang(佛罗里达州天帕Leon King高中)、Daniel Y. Fu(印第安纳州卡梅尔Park Tudor高中)、JiweiSun(爱阿华州Dubuque Hempstead高中)、Luke Z. Tang(路易斯安纳州纽奥良BenjaminFranklin高中)、Sarah J.Wang(路易斯安纳州Benjamin Franklin高中)、TianhaoGao(马里兰州依利卡Marriotts Ridge高中)、Hueyjong Shih(马州北波多马克MontgomeryBlair高中)、Tiffany K. Guan(麻州坎登Milton Academy学校)、Amy Q.Tan(明尼苏达州依登草原Eden Prairie高中)、 Zoe H. Tu(明州Wayzata高中)、RujieYao(密苏里州哥伦比亚Columbia-Rock Bridge高中)、Jonathan D.Chu(密苏里州堪萨斯市Pembroke Hill高中)、Eric H. Lee(密苏里州威尔顿泉,FrancisHowell高中)、Yuqi Zhao(密西西比州Oxford高中)、Celena J. Chen(新泽西州普林斯顿WestWindsor-Plainsboro高中)、Alexander H. Jin(新泽西州Princeton HighSchool)、Eric H. Li(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 Academy学校)、Justin M.Shi(纽约州Stony Brook学校)、Michael P. Mei(宾州伯恩Conestoga高中)、AliciaLai(宾州State College Area高中)、Heather C. Shen(罗德岛州东格林威治EastGreenwich高中)、Yixuan He(南达科他州布鲁金斯Brookings高中)、Joyce B.Kang(田纳西州Brentwood高中)、Kevin Sun(田纳西州Collierville高中)。Justin Z.Luo(北卡州凯瑞William G. Enloe磁性高中)、Ray Lu(德州奥斯汀Westwood高中)、Patrick H.Pan(德州休士顿Clear Lake高中)。


类似的消息不停地传来,用中国成语,就是捷报频传。


2014年美国化学奥林匹克代表队组队成军,四名正选队员和两名预备队员都是亚裔学生,其中华裔占五人,另一名是印度裔。他们参加了7月20日至29日在越南(Vietnam)首都河内举行的第4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美奥林匹克化学国家队组军 共6人华裔占5位

2010年六华裔还因夺得美初中数学赛团体冠军,获奥巴马接见(见照)。

接着举例:面这两张拼在一起的照片是一个极为奇葩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系硕士班2014年毕业生名单。有人统计了一下这份统计系毕业生名单里各个国家学生的人数。结果如下:总人数231人,其中名字一看就是中国学生的190人,占82%;港台学生6人(很好辨认,他们姓名的拼写方式和大陆不一样);华裔学生(英文名字加中国姓氏)3人;日本学生3人;韩国学生4人。如果把港台日韩和华裔学生都算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亚裔,则占到总人数的将近90%。


这个学校是美国东岸常青藤名校之一。这个这个班级可能有点水,但这种裔比例也实在让人莫名惊诧。

下面再引一个发生在近日的美国新闻

      美国一个由60多个亚裔社团组成的联盟,指责哈佛大学在录取新生的过程中,对亚裔学生设下种族配额以及更高的录取标准等违反民权的歧视行为。该联盟要求司法部与教育部对哈佛的招生程序展开调查。

      该联盟上周五(515日)向美国司法部民权分部和教育部民权办公室提出行政申诉,要求司法部与教育部对哈佛的招生程序展开调查。参与申诉行动的包括华裔、韩裔及印度裔等族群社团。

      申诉书指出,入学考试成绩几乎完美、平均成绩点数(GPA)属于最顶尖1%、学术奖项多、领导才能出众的亚裔学生,比起条件相似的其他族裔学生,更有可能被哈佛拒于门外。

      申诉书引述一份学术研究指出,如果要在报读哈佛时与其他族裔平起平坐,亚裔学生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分数须比白人高140分,比西班牙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申诉状说:许多研究显示哈佛在其非常主观的入学招生过程中,对美国亚裔存在着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歧视。

      针对亚裔联盟发出的指控,哈佛大学予以否认。该校总顾问鲁里阿诺发表声明回应称,哈佛的招生政策完全符合法律,录取标准除了学术成绩,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以及领导能力。他指出,哈佛在录取美籍亚裔学生方面一向保持良好记录,这十年内美籍亚裔在其本科新生所占比率从低于18%增至21%

      不过亚裔社团联盟认为,鉴于报读哈佛的亚裔学生逐年增加,亚裔录取比率应远高于21%。申诉状也指出,与哈佛相比,在招生时采取种族中立政策的美国其他顶尖学府的亚裔录取比率就高出许多,例如加州理工学院约有四成学生是美籍亚裔。

      这是哈佛半年内第二度面对歧视亚裔学生的指责。去年11月,公平录取学生组织代表多名亚裔学生对哈佛提出联邦诉讼,指该校非法限制亚裔招生,对亚裔设下较高的入学门槛。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家埃斯彭沙德表示,美国亚裔社群对这方面的歧视早已心存不满,不过,在5年前或10年前,他们的反应是我们只好再努力一些,可是在过去10年里,更多组织开始活跃起来,他们表示不要再逆来顺受,而是要反击。

      美国华裔平等权益协会也在上周五就哈佛被指歧视亚裔学生召开新闻发布会。学生家长孟先生表示:如果美国名校真的采取不平等的录取制度,要求华裔学生须考取比其他族裔更高的成绩才能进入同等学校,那么这不仅仅是对华裔学生的不公平对待,更是违背了美国精神的本质。长远看来,这对美国精英阶层的质量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里笔者要补充的是,亚裔在美国仅占5.6%,华裔则仅占1.2%。而那个哈佛21%的亚裔份额,其中显然多数被华裔占据。也就是说,华裔在常青藤名校中占据的份额,已经在他们的人口份额的十倍以上。这个优势,应当已经达到百年以来一直最优秀的犹太人的水平,是其他任何族群所望尘莫及。可是那里的亚裔华裔,还在为他们受到的终点歧视愤愤不平。他们的理想是像加州的大学一样,亚裔应当占到40%以上。可是美国的平权法律的确不止停留在起点的公平竞争,也在终点的保持顶尖学府的多元族裔结构。美国的华裔亚裔由于学习太过优秀,不得不吃一些亏。这个命运恐怕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能争取的只是少吃一些亏而已。

2015年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结束,21年后,美国重新夺得冠军。中国以181/185 4分之差屈居亚军。(第三名韩国161分。)美国报刊的标题如左。美国队的教练在赛后乐开了花,感叹说:“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因为通常中国是获胜者” 这教练还真不是谦虚。因为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简直是常胜将军般的存在。事实上,19892015年,26的这项竞赛中,中国获得19冠军,2亚军。


而且,这届冠军队伍的7个队员中,依然有3位是华裔。(其他两个应该是领队和教练。)名录如下:Alex Zhai,Shyam Narayanan, David Stoner, Michael Kural, Ryan Alweiss, Yang Liu, Allen Liu。还请注意,这项赛事今年的第四名是朝鲜、第五名是越南。前五名除了美国,均为东亚国家,而且有三个是不富裕的国家。

类似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最后这里再提供两个肯定雄辩的例子。[7] 


[7] 以下四张图是近日补充,都来自Google搜寻的Images项目。没有注明出处。仅供粗略参考。 



下面这个图是谷歌公司员工的构成比例图。内圈分男女,本书不论。外圈照族群分割。最大宗的是白人,占60%。第二宗师亚洲人,占34%。混血的3%可以想见基本都是白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因为其他种族在这里实在是可以忽略的小比例。

那么在高科技公司中,谷歌公司员工的这种比例是不是例外呢?当然不是。下面一图例举了美国六大科技公司的员工构成。

总起来说,在硅谷的绝大多数IT公司中,大体都是,白人占三分之二弱的天下,亚洲人占三分之一强的天下。其它的族裔比重都微不足道。

这样类似的数据或图表,在网上你可以找到无数。而IT行业,现在实际上已经是美国最主要的的经济优势。它已经被亚洲人充分浸透。

上面这张图据称是硅谷地区就业人口的种族分布。注意四个分图。所有的分图中白人加亚裔都占到至少80%以上。其它族群永远是零头。但第一图的全体一项下,其它族群合占12%。第二图非技术项下,其它族群合占升至19%。第三图,技术项下,其它族群仅占不足7%。最后管理层中,其它族群不足9%。除全体外的三个分类中,亚洲人占绝对优势的仅技术一项。非技术和管理层都是白人占绝对优势。

最后这张图是2010年的美国族裔总分布。亚裔占4.7%。再悄悄告诉你一遍,其实这4.7%中,华裔仅占四分之一,即1.2%左右。再加上印度裔约占亚裔总数的四成,即全美人口的不足2%。但是这两个族裔在硅谷员工中占比30%以上。超过他们的自然人口比重至少15倍。而白人在硅谷的比重跟他们在美国人口中的比重大体相当,甚至略弱。西语裔和非裔占美国人口近30%,但在硅谷员工占比明显低于10%。在技术和管理范畴中占比就就更低。

要知道,IT行业是现在美国还能领袖全球的最主要支柱。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几乎是唯一世界第一。现在这个行业有亚洲人三分之一的天下。同时亚洲的中(包括台湾)日韩也占据了世界IT整体市场的不止三分之一的天下。除了美国和中日韩,世界其它所有地方,包括欧洲,在至关重要的IT行业方面,那实力也就是无足挂齿这个词可以形容了。比如欧洲,那就是连电阻电容器都要从亚洲进口了。

一个经营IT业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足可喷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欧洲人到他的店中购买电子部件。他看见那些商品似乎全都来自亚洲。就问:“有没有产于欧洲的什么产品?”他的言外之意是:“欧洲产的质量应当更好,我准备为之多付一些代价。”我的那位亚洲朋友充满怜悯地告诉他:“非常抱歉,欧洲不产任何电子器件。”那个欧洲人当时的面部表情何止“精彩”二字可以形容。

除了IT行业,美国还在世界领先的重要实体产业大概就是大飞机了吧。再有就是军工。然后就是金融业和影视媒体。


浏览(1866) (2)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7-09-18 15:32:05

蔡梅儿的《虎妈战甲---三重包袱》指出是文化问题。为了避免政治正确的嫌疑,她否认智商的差别,但其实智商差别也很重要。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法国刘学伟博士
注册日期: 2011-07-20
访问总量: 1,088,98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学伟论道】俄乌战争新状况,如
· 学伟论道|“超级星期二”后的美国
· 【学伟论道】台湾选举赖清德胜,
· 【学伟论道】法国移民法投票结果
· 【学伟论道】OpenAI宫斗大戏的深
· 【学伟论道】这次习拜峰会最大的
· 【学伟论道】以巴之争,两国方案
分类目录
【政治学研究】
· 西方内部,文明竞争,劣胜优败,
· 【学伟论道】西方民主与东方民主
· 冼岩:中国是否应该趁机与俄罗斯
· 对西式和非西式民主分野的一些思
· 西式民主在中国传播为何如此坎坷
· 刘学伟概述移民/民族/种族…平等
· 刘学伟挽救法国沉疴第二计:税民
· 以管窥豹黄马甲,西式民主啥困局
· 刘学伟:萧功秦谈新权威主义2.0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时事评论】
· 【学伟论道】俄乌战争新状况,如
· 学伟论道|“超级星期二”后的美国
· 【学伟论道】台湾选举赖清德胜,
· 【学伟论道】法国移民法投票结果
· 【学伟论道】OpenAI宫斗大戏的深
· 【学伟论道】这次习拜峰会最大的
· 【学伟论道】以巴之争,两国方案
· 【学伟论道】华为和比亚迪的成就
· 【刘学伟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言
· 【学伟论道】美国最高法推翻大学
【游记】
· 刘学伟钟琪:夏威夷火山探秘之旅
【教育、文化、生活】
· 钮效东:从拜尔斯退赛谈起
· 法国教育制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 在法国接受精英教育,绝不比在中
· 那些让人荡气回肠的古典爱国诗篇
· 法国的退休老人怎样生活?
【历史】
· 林彪事件再考察(4/4) 萧功
· 林彪事件再考察(3/4)萧功秦
· 林彪事件再考察(2/4) 萧功秦
· 林彪事件再考察(1/4)萧功秦
· 刘学伟中美贸易谈判最后一公里观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天下”者,谁的天下?
· 新三国(三个文明)演义概述
· 浅论中国的2.5次革命与2.5次共和
【中东】
· 刘学伟:西方在叙利亚何以满盘皆
【东亚、东亚国际关系】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中国应对日本,战术背后当有战略
· 钓鱼岛与南海诸岛:中国之远谋,
· 东亚与中国:一个文明的重新崛起
【海外华人、亚裔】
· 亚洲人就是新犹太人…… 刘学伟译
【中国】
· 刘学伟:特朗普能成为乱世枭雄吗
· 一个物质比精神富裕得快许多的国
· 刘学伟:马克龙访华底气尚存之因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刘晓波为何没能创造历史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政治改革1.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之教育改革0.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经济改革2.
· 刘学伟讨论“带路党”的结束语
【意识形态】
· 西方内部,文明竞争,劣胜优败,
· 钮效东:从美国人口普查结果谈起
· 新西兰杀手“大置换”宣言摘录批判
· 刘学伟概述移民/民族/种族…平等
· 以管窥豹黄马甲,西式民主啥困局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推荐邵晟东:共产主义之我
· 刘学伟:刘晓波为何没能创造历史
· 平等相对论发凡
【西方衰落】
· 西方内部,文明竞争,劣胜优败,
· 刘学伟挽救法国沉疴第二计:税民
· 以管窥豹黄马甲,西式民主啥困局
· 刘学伟:特朗普能成为乱世枭雄吗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结论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结论
· 刘学伟:东方崛起之大数据探密十
【东方崛起】
· 西方内部,文明竞争,劣胜优败,
· 全球抗疫,东亚为什么能胜出?
· 以管窥豹黄马甲,西式民主啥困局
· 刘学伟:特朗普能成为乱世枭雄吗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美国时事评论】
· 【学伟论道】特朗普上法庭映照的
· 【学伟论道】拜登的中国政策初探
· 刘学伟:美国大选,特朗普胜算几
· 从中美贸易战看特朗普的交易艺术
· 美国中期选举各类奇葩结果试解读
· 美国中期选举,风在往哪边吹?
· 刘学伟:特朗普能成为乱世枭雄吗
· “西北阵线”的白人种族主义太黯然
【法国/欧洲时事评论】
· 欧盟选举:岁月难静好,生计尚可
· 刘学伟挽救法国沉疴第二计:税民
· 公益劳动法能否是法国的救命药?
· 以管窥豹黄马甲,西式民主啥困局
· 刘学伟:法国难以走出的移民困境
· 为何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无法成功
· 刘学伟:马克龙执政半年反思与前
· 加泰独立公投:多元文化和国家认
· 【学伟论道】欧洲恐袭,伊于胡底
· 法广采访刘学伟:法国并未出现“
【移民和恐袭】
· 新西兰杀手“大置换”宣言摘录批判
· 刘学伟概述移民/民族/种族…平等
· 刘学伟:法国难以走出的移民困境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附录
· 【学伟论道】欧洲恐袭,伊于胡底
· 关于当代国际移民问题的一些思考
· 刘学伟:“问题移民”以外的三个“
· 刘学伟:恐怖主义导致民意过度右
·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病根在哪里?
· 刘学伟:西方人搬起了恐怖主义的
【人工智能】
· 【学伟论道】OpenAI宫斗大戏的深
· ChatGPT真的会威胁到人类的整体
· 【学伟论道】人工智能畅想曲
· 人工智能会毁掉西方的橄榄形社会
· 刘学伟:人工智能畅想曲
· 人工智能会毁掉西方的橄榄形社会
· 阿尔法狗战胜给人类的启示
· 人工智能畅想曲
· 传统Taxi与Uber大战之我见
· 聪明的民族是否理当先发财?
【国民综合素质】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附录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结论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秘结论
· 刘学伟:东方崛起之大数据探密十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十二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之十一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之十
· 刘学伟:东方崛起大数据探密之九
【过往目录1】
· 驳刘学伟:东方崛起之大数据之几
存档目录
2024-03-08 - 2024-03-14
2024-01-15 - 2024-01-15
2023-12-25 - 2023-12-25
2023-11-13 - 2023-11-27
2023-10-10 - 2023-10-10
2023-07-03 - 2023-07-26
2023-06-21 - 2023-06-21
2023-05-31 - 2023-05-31
2023-04-10 - 2023-04-29
2023-03-22 - 2023-03-22
2023-02-10 - 2023-02-24
2022-12-12 - 2022-12-12
2022-11-14 - 2022-11-28
2022-09-18 - 2022-09-18
2022-08-08 - 2022-08-15
2022-06-05 - 2022-06-26
2022-04-19 - 2022-04-19
2022-03-13 - 2022-03-27
2022-01-11 - 2022-01-28
2021-12-13 - 2021-12-13
2021-11-12 - 2021-11-22
2021-10-12 - 2021-10-12
2021-09-13 - 2021-09-22
2021-08-11 - 2021-08-31
2021-07-15 - 2021-07-15
2021-06-21 - 2021-06-21
2021-05-19 - 2021-05-19
2021-04-09 - 2021-04-09
2021-03-22 - 2021-03-22
2021-02-23 - 2021-02-27
2021-01-24 - 2021-01-24
2020-12-03 - 2020-12-09
2020-11-13 - 2020-11-13
2020-10-14 - 2020-10-31
2020-09-10 - 2020-09-29
2020-06-03 - 2020-06-03
2020-01-20 - 2020-01-20
2019-12-17 - 2019-12-17
2019-10-14 - 2019-10-24
2019-08-05 - 2019-08-05
2019-07-01 - 2019-07-01
2019-05-16 - 2019-05-31
2019-04-08 - 2019-04-08
2019-03-06 - 2019-03-24
2019-02-27 - 2019-02-27
2018-12-05 - 2018-12-27
2018-11-08 - 2018-11-08
2018-10-31 - 2018-10-31
2018-09-04 - 2018-09-04
2018-08-13 - 2018-08-25
2018-06-05 - 2018-06-23
2018-04-12 - 2018-04-14
2018-03-03 - 2018-03-29
2018-02-04 - 2018-02-11
2018-01-15 - 2018-01-31
2017-12-05 - 2017-12-29
2017-11-06 - 2017-11-29
2017-10-03 - 2017-10-30
2017-09-02 - 2017-09-27
2017-08-02 - 2017-08-29
2017-07-04 - 2017-07-22
2017-06-22 - 2017-06-26
2017-05-02 - 2017-05-09
2017-04-03 - 2017-04-28
2017-03-03 - 2017-03-24
2017-02-08 - 2017-02-26
2017-01-22 - 2017-01-22
2016-12-14 - 2016-12-30
2016-11-06 - 2016-11-29
2016-10-12 - 2016-10-25
2016-09-06 - 2016-09-06
2016-08-02 - 2016-08-27
2016-07-13 - 2016-07-23
2016-06-13 - 2016-06-24
2016-05-17 - 2016-05-17
2016-04-06 - 2016-04-29
2016-03-02 - 2016-03-24
2016-02-11 - 2016-02-11
2015-12-08 - 2015-12-08
2015-11-10 - 2015-11-25
2015-10-21 - 2015-10-21
2015-09-12 - 2015-09-30
2015-08-04 - 2015-08-26
2015-07-03 - 2015-07-07
2015-06-19 - 2015-06-26
2015-03-20 - 2015-03-25
2015-02-17 - 2015-02-17
2015-01-08 - 2015-01-30
2014-11-03 - 2014-11-03
2014-09-08 - 2014-09-21
2014-08-20 - 2014-08-20
2014-07-04 - 2014-07-30
2014-06-19 - 2014-06-29
2014-05-27 - 2014-05-27
2014-04-02 - 2014-04-02
2014-03-20 - 2014-03-23
2014-02-06 - 2014-02-25
2014-01-17 - 2014-01-17
2013-12-04 - 2013-12-18
2013-11-14 - 2013-11-18
2013-10-02 - 2013-10-02
2013-09-18 - 2013-09-18
2013-08-19 - 2013-08-28
2013-07-02 - 2013-07-28
2013-05-29 - 2013-05-29
2013-04-12 - 2013-04-17
2013-03-04 - 2013-03-04
2013-01-02 - 2013-01-28
2012-12-05 - 2012-12-22
2012-11-17 - 2012-11-17
2012-10-08 - 2012-10-18
2012-09-06 - 2012-09-28
2012-08-13 - 2012-08-21
2012-07-12 - 2012-07-12
2012-06-25 - 2012-06-25
2012-05-20 - 2012-05-23
2012-04-15 - 2012-04-27
2012-03-02 - 2012-03-25
2012-02-06 - 2012-02-20
2012-01-11 - 2012-01-21
2011-12-02 - 2011-12-31
2011-11-01 - 2011-11-30
2011-10-07 - 2011-10-27
2011-09-04 - 2011-09-12
2011-08-04 - 2011-08-28
2011-07-19 - 2011-07-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