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最后一公里处观感 中美贸易谈判的第八轮、第九轮已经结束。特朗普已经第三次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见刘鹤,刘鹤的座位也由特朗普的对面调到了旁边。稍感失望的是,这最后一公里,今次还是没有走完。特朗普说:“还要大约四周到六周,期待能达成一个史诗般、历史性的协议。”显然,在最近的将来,还会谈判。最后签约一定会有一个习特会,但时间、地点、形式都还在未定之天。 究竟还有什么地方在卡壳?透露出来的主要只有一处,就是双方何时取消现在正在互征的关税。特朗普想保留一段时间,中国要求马上停掉。看特朗普的意思,当然是要求中国停征,而美国继续征。他甚至曾经要求如果美国不满意,可以重新开征关税,而中国不得报复。这些显然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过于不平等的条款。 未决问题,还提到知识产权保护。笔者想这方面应当已经有很多的原则协议。如若不然,整体气氛不会那么乐观。 从短期来看,特朗普阻滞中国发展速度的战略目的似乎有所达成。比如中国去年的GDP增长率降到6.5%的最新常态,实在不能说没有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贡献。而美国的经济总态势还是很好,受贸易战的影响好像小于中国。 但凡事皆有两面。比如中兴一役,显然让中国人明白,关键芯片不能自主,随时可能被对手掐脖子,因此中国立马掀起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大潮。若干年后,这件坏事就很可能会变成好事。 华为5G一役,美国掀起的制裁浪潮,现在看来很难成功。这向中国和世界昭示了,技术加价格才是硬实力。整体高科技领域,美国再有全面压倒优势,在5G这个具体场合似也无法把华为给收拾了。反而美国为了自身安全,必须承受推迟5G实施进度,付出更高成本的代价了。中国今后如果有一个接一个的华为那样世界领先的企业冒出头来,美国或西方就会越来越没有脾气去阻挠中国的发展。
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深度全球化。真要大规模、大范围切割,对整个世界,对相关各方,都会伤害太大,形格势禁的地方太多。依笔者看,美国和西方应当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真下决心那样做。因为首先西方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然后非西方有太多的国家不可能追随西方切割中国。如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世界对中国的依赖,都已经太多。早已是一个一百倍的“大到不能倒”的经济和政治实体。 中国当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开始学会遵守发达、先进国家必须遵守的各种规范,承担各种相应的责任。让对手找不出大的把柄,自然就无法阻挠你的发展。何况,中国已经开始在一个接一个的科技领域不再是单纯的追赶者,而逐步成为领跑者,已经有了一些必须防止被他方盗窃的专利领域。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也正在成为中国的根本利益所在。谁都明白,世界最先进是不可能由盗窃而成。只有落后者才可能有盗窃先进者的动机。 关于产业政策,笔者觉得美国实在是在苛求于人。因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的产业政策。特朗普上台以后,也搞了很多吸引外资进入,美资回国的产业政策。他发起的一系列面对世界多方的关税贸易战就是最大型的国家级产业政策。他能搞,为什么别人就不能搞?刚才看见美国的高科技协会上书要求国家推行产业政策支持高科技的发展。美国国务院最近也有政策白皮书说要支持鼓励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发展。特朗普偏爱补贴扶植传统夕阳产业,那只能说是他的眼拙。这不是别人的问题。 现在谈判还是没有结束,前方的确还是有变数。但本人大体相信,这个谈判最终有很大概率可以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结果,不至于全面谈崩。那样风险太大,美国和中国的承受不起。 有没有赢家输家?从短期看,不能否认,特朗普一定能够为美国赢得重大利益,可称赢家。而中国做出的一批重大让步,大部分都是继续改革开放中本来就有的题中之义,顶多是一部分提前实施。一些不能让的地方想必也没有让,应当也可称之为没有输。 从中期而言,那就应当是双赢了。中国眼下的让步,都有长期效益。正如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也做出了许多看似洞开国门的让步,让国内的很多行业惊恐万分。20年后回头看,谁能说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呢?关键是自己的国家有没有能力消化那些让步,能不能把各种压力变成动力,鞭策自己更加均衡、稳健地发展。 而美国自然是达到了延宕中国发展速度的基本战略目标,总是有赢。至于设想彻底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那又太难了。看特朗普的行事方式,他好像并没有接受他的前国师班农的如此意图。特朗普4月2日刚说:要不是他征收了关税,中国经济几年之内就将会赶超美国。“但是现在呢,他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赶上我们。”他的雄心仅止于此。 特朗普如果真想与中国决一死战,他当初就不会饶过中兴。他可以像对付伊朗那样毫不讲理,只管制裁。他可以停下与欧洲的贸易争执,从政治出发,联合一致收拾中国。他还可以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领域对中国全力进攻。他没有做这些,说明他明白,即使做这些,也一样把中国搞不垮,但同时美国的损失会太大。如前面说过,对世界而言,中国早已经是一个一百倍的“大到不能倒”的实体。 最后,还想再一次谈谈修昔底德陷阱。 哈弗教授艾利森写的《注定一战》一书提出这个举世关注的概念,核心意思是:守成大国对崛起大国的全面疑忌,非常可能导致战争。书中举的16个相关例子,12个都导致了战争。笔者这里想最简略地概述一下该书中的最后六个例子,其中两次成功而四次失败。成功的两次都是和平崛起。失败的四次中有三次是战争失败,一次是无战争也失败。
成功的最鲜明例子是美国在上世纪和上上世纪成功地和平地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第一个原因是美国远离欧洲大陆,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在新大陆又没有对手,可以尽情地和平发展。早在1870年,美国的GDP就已经非常逼近了英国,但美国直到1900年以后,在老罗斯福手中,才开始和英国争夺在美洲的霸权。这个期间,英国真的是非常的隐忍。这换来了两国的血肉同袍感情无损。在两次大战中,英国才得到美国的两次全力支援,只是交出了世界的霸权为代价。其间有75年之久。靠着世无所匹的经济实力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功业,美国取得世界霸权真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为众所服。它没有急于求成,就是最大的经验。 然后是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四面树敌,武力崛起,最后也都被武力打回原形。德国第一次崛起从普法战争算起,到一战结束失败,共历时47年。希特勒1933年才夺得德国政权,到1945年战败,历时仅12年。两次大战,德国的仇家都有英国、法国、俄国/苏联和美国四强,在欧洲的盟国分别只有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证明,过于孤立,过于仓促的崛起,即使拥有一时的武力优势,也不能成功。 日本的崛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始,到1984年中日战争和1905年俄日战争两胜,日本野心急剧膨胀。第二阶段则是从1931年的9.18开始的中日战争,从1941年12.7珍珠港偷袭开始的日美战争直到1945年8.15,日本武力崛起,终至彻底失败。第三阶段则是战后的和平崛起。直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然后是至今30多年的发展停滞。算起来,日本努力崛起已有150年,不算过于仓促。现在看来,该崛起只能到如今水平,无论用武用文,用急用缓,都是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寻根究底,它的崛起只能止于半途的根本原因是先天底蕴不足,国土太小,人口太少,文明并非原创,主观能动性无论如何超常发挥还是终究无法逆天改命。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文明的这些劣根性,中国文明都没有。当然中国也有其它好些日本没有的也是层次很深的问题。比如似乎总是欠缺那么一点阳刚之气。 历时共达74年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崛起的失败的战略层面的原因应当是它们所依托的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有太大的缺陷。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等等其实都是战役性甚至战术性的。中国没有重蹈前苏联的悲惨命运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两条应当是她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及时放弃了错误的全盘公有制和与西方达成和解。那就是改革与开放的实质意义。 最后,就是德国在欧盟内的崛起。那又是一个历时已经超过60年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式的和平崛起的典范。具体的过程,因为太过近身,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总的体会是:“该你的终归还会是你的。不需要暴力,只需要耐心和仁义。”不要忘记,前述的那么近的德国的两次暴力崛起都以失败告终。而且由于二战战败,德国至今并无完整国格。 现在来说长期。中国要真正迈过修昔底德陷,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国,道路显然还非常漫长。笔者以为,可称之为王道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低调低调,努力修炼内功,先把自己国家里面的事办好。 仅次于此的第二条,就是一定要和西方文明取长补短了。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的西方都只剩下劣势。那远远不是事实。除了科学技术,在文化、话语权和制度建设方面,中国的短板都还太多。 那个努力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势力和影响的一带一路等,都在第三位以后了。有钱真的还是最好先紧着国内花。国人的满意一定比外人的满意更重要。 其实,中国的先贤早就有留下类似教诲,比如朱升给朱元璋的著名建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本人是无神论者,但常常还是感到天意的存在。比如,华夏文明如果就是没有引领世界的福分,那崛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无法突破。反之,时间到了,自然就有机会像曾经的英国或美国那样,甚至更加辉煌灿烂地成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