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别备忘录
对日本的兴趣,由来已久.因为,按照经典的说法,日本属于儒家文化圈,日本在很多方面是照中国的样子描出来的,可,问题在于,为什么作为学生的日本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强国和文明国家,而我们依旧徘徊不前呢.
正是由于这一个基本的疑问,我对日本怀有浓厚的好奇,并业余浏览一些有关的历史书籍.仅仅根据我有限的知识,我认为: 日本与中国,大不同,只是看上去很像而已.
其一,政治体制——日本是封建体制,幕府制度之下的蕃主,具有相对独立的控制权,也就具有内在的激励,开拓创新,以保持本蕃与其他蕃主的相对优势。中国是君主专制, 一人管天下,一人制天下,只有他自己勤恳操心,有积极性,其他人事不关己,何不混饭吃呢.
其二,主导思想——日本儒学只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官学”,之后,则在各种学术流派的挤压之下,被扫地出门。一方面,儒学不是日本本土的学术,在大和民族自我意识觉醒后,很容易被连根拔掉。另一方面,日本多灾多难,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和频发的火灾,让多数日本人产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与朱子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格格不入。再有,日本男女平等,德川幕府的第二个女天皇,即为一例.慈禧必须挂一个帘子,遮遮掩掩,日本女天皇不需要.
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日本人是不禁欲的,他们认为性欲是一个人自然的需求,是人生在世重要的乐趣之一,所以,随心所欲,尽兴而为.而性是对女性以及人性最极端的压抑手段,中国至今,依旧羞羞答答,而没有对个人身体的自我主张,其他方面的自由更无从谈起.就性而言,日本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民主——当然,中国人骂日本淫荡,我觉得这是国人的无知和虚伪。对性之“阳奉阴违”,也造就了中国人的两面性,表面斯文,内心肮脏,中国人的性格能不分裂吗?
其三,社会构成——虽然都是士农工商,然而,日本之“士”,是武士;中国之“士”,是儒士。儒士尚空谈,而武士重实干;儒士以道德主义为自我实现的标志,武士则以结果论英雄. 明治维新是武士主导的,西方的东西就像他们使用的火绳枪,好用就行,管它来历如何.中国的改革是知识分子领导的,却在“体用之争”的泥潭里爬不出来.尤其是,把外国的先进科技,斥为“奇技淫巧”,这种言语,只有儒士想得出来.
其四,学术平等——日本是“道”最多的国家,茶道、花道、武士道、色道、极道等等,基本上,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所尊崇、所奉行之道。“道”不同,自然“各行其是”,不容其他的“道”说三道四,“道”多了,相互竞争,一方面带来了学术繁荣,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井河勿犯”的自由主义精神。
由此看,中日之间,差别大了,而相同的只是表象而已——这样,也就回答了我对中日差异的疑惑.
我感觉不解的是,在描述中日文化时,依然“求同存异”,大讲特讲中日的共同之处,对两种文化深层次的分歧,却再二再三地避而不谈,不知是何用意.
任何外国历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以人为镜,才能知己之短长.而我们中国的年轻一代,除了“崇古媚洋”之外,根本不知道日本和中国虽是近邻,却始终“背对背”——日本人看中国,像欣赏鱼缸里的热带鱼,看得一清二楚,而我们对日本,却如雾中看花水中赏月,美则美,不解决问题。
2008年12月7日,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