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越多越“癡”呆——“癡”之演化
在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敢说知识的坏话,是需要勇气的。毕竟,“读书无用”论之盛行,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典型状态”。绝大多时候,知识和知识分子,都是很吃香的。
不过,知识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取决于人们对其所持的态度。胡适先生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要是我们照胡适先生说的,那样去做,不迷信、不盲从、不听信权威、不死搬教条,再多的知识,也蒙蔽不了我们的内心。
繁体“癡”,就有这个含义——这个“癡”,是痴迷于对新知识的追求,是对已知的、既有的经验和传统的怀疑和追问,在不断的怀疑和探索中,发现未知的“知识新大陆”,并为之痴迷。这是一种“癡”,但人们为之着迷的不是“已知”,而是“未知”,是永恒的好奇心和不可预测的新奇世界,将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引渡到一种如醉如癡的状态。
还有一种“痴”,是简体的“痴”。这种“痴”,是“知”带来的一种病态。凡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凡是,认为能够解决一切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理论,如《易经》;凡是,认为一种学问“博大精深”、别人都搞不明白的学术,如儒学,都生着这种病。它们醉心于“已知”,将前人的说教和书稿,当作不可更改的经典,一字不苟地执行却屡屡碰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一群,都有这种病,而且,无药可救。
海瑞,是其中之一。
海瑞是儒家的信徒和朱元璋的走狗,面对明朝不明、官场腐败、物欲横流和色情泛滥,他痴心不改。他想不到、也不愿意承认,是儒学的虚伪和皇权专制,造成了国破民穷、道德沦丧,却坚信:只要不折不扣地实行圣人之道,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圣人已经把一切问题的钥匙,交到了读书人手里,人们却弃之如破鞋。
海瑞看来,儒家的说教尽善尽美。所有的错误,所有的丑恶,都是因为人们不能严格遵守圣人的教训,任凭私欲放纵造成的。
海瑞这样想、这样坚持,倒是有理。毕竟,他所在的时代,是在400多年前、黑暗和愚昧的专制时期,他自己,也被证明是具有强迫强制性人格障碍的病人。可悲的是,今天,依然有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今中国世道之乱,是儒学不昌造成的。所以,迫不及待地复兴儒学、大肆地建立孔子学院,到处宣讲《论语》和各种儒家典籍。殊不知,儒学越是普及的朝代,孔子地位越是高涨的岁月,四书五经是所有读书人教科书的年头儿,社会越是混乱,人民越是无法生活,官员更是无法无天,道德更是一无是处。
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承认这个事实,却空谈儒学和弘扬传统文化,实为“痴”,痴心妄想,是也。祖宗留下来的,未必都是好东西;中国的传统,并不一定全盘保留;衰落下去的学说,再谈复兴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时刻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才是对待一切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否则,过去的经验、历史的积累和先人的思想,必将占据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使我们“痴”迷不觉、停滞不前。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