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稻花香里听蛙声  
回忆逝去的美好,捕捉眼前的真诚,展望未来的甜蜜  
https://blog.creaders.net/u/4125/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稻花香里听蛙声
注册日期: 2010-07-28
访问总量: 134,87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开博一周年纪念!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花径未曾缘客扫,博门今始为君开!
最新发布
· 观蚁惹妻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闲愁(一)】
· 去京十年感怀 —— 流浪
· 祭父(3)
· 祭父(2)
· 祭父(1)
【闲愁(二)】
· 去京十年感怀 —— 夕照寺
· 去京十年感怀 —— 滑冰
【轻弹(一)】
· 可爱的新加坡(4)
· 可爱的新加坡(3)
· 可爱的新加坡(2)
· 可爱的新加坡(1)
【轻弹(二)】
· 这气儿,不打一处来时
· 读《我们太太的客厅》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可爱的新加坡(5)
【往事(一)】
· 憨憨女婿
· 写给女儿(3):出生
· 写给女儿(2):出生
· 写给女儿(1):出生
【往事(二)】
· 逛街(4)
· 逛街(3)
· 逛街(2)
· 逛街(1)
【往事(三)】
· 依稀儿时故乡(3)出生文革初
· 依稀儿时故乡(2)百里尽风流
· 依稀儿时故乡(1)小村并不美
· 考车记
【往事(四)】
· 依稀儿时故乡(7)贪玩惊魂魄
· 依稀儿时故乡(6)悲喜剧皆演
· 依稀儿时故乡(5)苦乐农家院
· 依稀儿时故乡(4)父亲突染病
【往事(五)】
· 依稀儿时故乡(11)求学离家急
· 依稀儿时故乡(10)三巨星陨落
· 依稀儿时故乡(9)两小事无猜
· 依稀儿时故乡(8)懵懂入学堂
【往事(六)】
· 少不更事,别笑我!
· 依稀儿时故乡(12)浮云游子意
【小说(一)】
· 一家人(3)
· 一家人(2)
· 一家人(1)
【游记(一)】
· 追忆1999美国之行(4)
· 追忆1999美国之行(3)
· 追忆1999美国之行(2)
· 追忆1999美国之行(1)
【游记(二)】
· 再回首,云南!(1)天下第一长
· 追忆1999美国之行(7)
· 追忆1999美国之行(6)
· 追忆1999美国之行(5)
【蜜意(一)】
· 红菜汤
· 今昔过大年
· 生日快乐!老婆
· 夸妻
【随笔(一)】
· 《清明上河图》的叹息
· 近乡情怯
· 哥练的不是书法,是寂寞!
【蜜意(二)】
· 观蚁惹妻
【游记(三)】
·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存档目录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再回首,云南!(2)长江第一湾
   

在香格里拉接待我们的当地导游名叫卓玛。初次见面,看长相、着装,听声音,完全看不出她是个藏族姑娘。

二十岁上下,个头不高,苗条清瘦的身材,白净脸庞,头发系成马尾巴,上别一枚牦牛角雕琢的精致发夹,毛衣牛仔裤打扮。活泼开朗,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不时地还透出一丝京味儿。有如此可爱的姑娘作伴,触目旷远绵渺、变幻莫测的高原景致;去纳帕海骑马,碧塔海远足,松赞林寺祈福,请喇嘛开光,去藏医院寻医问药,一路的长途跋涉,一点儿也不觉寂寞。

大家不怎么关注卓玛的讲解,反而是她的藏族背景和生活经历。

卓玛告诉我们她在昆明上的旅游学校,所以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而在家里和父母说藏语。

我们故意说不相信她是藏族,她说:明天我穿一身儿我的藏族服装,给你们看。一脸豪爽的样子,既有高原姑娘的豪情,又不失女儿妩媚的本色。

说起她的汉族同学,她说,有不少汉族朋友都很好,就是不豪爽,有时侯比较小气。比如说,大家一起上街吃饭,汉族姑娘付钱要分摊,而她们藏族不会计较。

香格里拉县海拔比较高,初来乍到,我感觉呼吸有些吃力和轻微的头疼,秋季的夜晚也比较凉。清晨,宾馆后面的小河还看到结冰,中午太阳出来后才比较暖和。因为海拔高,吃的东西比较难煮,水虽然烧开了,但温度不够,肉不容易煮熟,米饭也较磕牙。为防备缺氧,在去碧塔海时我还特地购买了一只大大的氧气袋备用。

在香格里拉,我们的一项活动是夜里去一家藏族牧民家里作客。这里的藏族牧民白天放牧,有的人家晚上还负责接待外地的旅行团,安排游客体验藏族生活。香格里拉地广人稀,藏族牧民家里都比较大,看起来也很富裕。每家的房子都很宽很高,砖木或石木结构,外墙漆成红色和白色。各家之间距离较远,在空旷的高原山坡上与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风马旗相得益彰。

卓玛说:藏族牧民家的正中间是客厅,四周环绕着几间卧式,客厅中间竖立一根圆木柱子,全家人的生活起居都围绕着这根柱子,柱子越粗,表示这家越富裕。柱子下面生着火炉,做饭、热酒、热酥油茶。烟把柱子熏的油光发亮。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批游客当晚在此相遇,大伙在导游和藏民的热情招呼下,几十个人围坐在客厅边上的长桌旁,唱歌、跳舞、喝酥油茶,接受藏族主人敬献的哈达,其乐融融。

早上离开香格里拉县城,驱车前往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本来有另一位“地陪”将带领我们。不料,旅行社没有安排交接好,临时没有导游,只好又派卓玛与我们一起前行。

翻过松柏茂密、山路背阴处已有积雪的群山,来到虎跳峡镇,已是中午时分。

沿金沙江的一条支流 —— 冲江河 —— 而建的虎跳峡镇,不大,只有一条长街。长街的一边是高耸入云的群山,另一边是湍急的冲江河。远远朝空中望去,可以看见位于德钦县境内的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白雪覆盖、云雾缭绕的云南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峰,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街上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和头饰的不同少数民族同胞,来来往往。赶集的、摆摊的,热闹异常。我既不大清楚他们属于什么民族,更听不出他们说的是什么,惟有冲江河滔滔的江水声听的真切异常。

我们在此打尖的一家餐馆,依江而建,大厅伸出江面,就好象在江面上用餐。从地板的缝隙中就可看见脚下奔腾的冲江河水,急切地奔向几公里外的金沙江的环抱。

金沙江穿越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峡谷,形成了在很短距离内落差极大的虎跳峡。从虎跳峡镇到虎跳峡的公路,那时候才开始修建,刚在山腰中间开凿出一条粗糙的、曲折的、仅两条车道的山路,路面没有铺柏油,坑坑洼洼,碎石处处。越野汽车在山路上颠簸行驶,车后扬起一溜尘烟。悬崖上不时地掉下碎石块,砸在车顶上、车窗玻璃上咚咚作响。山道右边就是湍急深幽的江水,从车窗往江面上望,居高临下,看不见路面,车象飘浮在空中,让人胆战心惊。有的地方,看不见江面,只听见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声。迎面有车交会时,特别是拐弯处,得放慢车速,相互躲避。路上不时看见背着行李匆匆而行的中外“驴友”,挑着担子的山民,也是赶着去虎跳峡。

记得二十几年前的初中《地理》课本上有一幅虎跳峡的画,没想到,经过这么长时间,虎跳峡竟然仍保留着原始的状态,没有被完全开发。简陋的售票处,建在简易的停车场边,几个农民模样的工作人员售票、检票。售票处旁边还立着一片木板,上面是发现虎跳峡的人用毛笔记录着发现过程,以及他如何开山修路,开凿石阶,方便游人游览的历史,还有简单的英文介绍。

从悬崖到江面,要向下攀爬几十级陡峭的石阶。石阶开凿在黄色风化的石头中间,有许多的石头象巨大的树根化石,一层层、一圈圈的断裂的石片如同巨树的年轮。仿佛诉说着:在远古时代,这里曾经是茂密的丛林,生长着遮天蔽日的古树,后来地壳演变,树木成了化石,山峦形成了深不见底的峡谷和金沙江。

奔腾的江水,江面有几十米宽,江面正中间,一块巨石稳稳地挡住去路,江水被生生劈成两半。人站在岸边,仿佛一步就可以跨上巨石,再一步就可以跳到对岸。只是万一是掉入江中,立刻就会被卷入深不可测的巨流旋涡中,不见踪影。

我们与不多的游人来到江边的一块巨石上,近距离感受虎跳峡的狂野。江水的轰鸣声淹没了大家的交谈声,只能相互指指点点地交流。被江中巨石阻挡而溅起的水雾,飘在脸上、身上,带来阵阵寒意。朝空中望,两岸的万仞雪山形成“一线天”,往江水奔腾的方向居高临下地远眺,江水消失在不远的拐弯处,山峰阻挡了视线。人在其间,如同蚂蚁,不由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不可战胜。

岸边有几个老太太席地而坐,摆摊卖旅游纪念品。一大片红布铺在悬崖峭壁下,江岸边的平整石头上,一堆各色的手工纪念品、玉石摆在布上,上面落了许多灰尘,没有丝毫的高贵典雅。当中有几块玉石,上面有丝丝红色的印迹。头上系着褪色的头巾,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说是鸡血石。她们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和去世的外婆。我明知道有可能是假的,但仍然买了一个圆圆的、小孩手掌大小的玉佩作纪念,玉佩中间有一个圆孔,穿着一条粗布染就、拧成的红绳。这块玉佩与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纪念品,至今仍然静静躺在我在北京家里的书柜里。我没有,也永远不会去探求它是不是真的鸡血石,即使它是假的, 或者不值一文。但它的存在,昭示着我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一页回忆。毕竟,对我来说,以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的日子是活在记忆中。

我们的越野车在卓玛的带领下,沿金沙江畔的公路,在群山与江水的陪伴中,一直开到长江第一湾。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的大自然奇观的最东南端,自此,金沙江独自朝北再朝东奔腾而去。

长江在此绕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我们在直角的顶点下车,站在江边,朝江面和两岸的群山望去。江面没有想象的宽,两岸都是和缓的山坡梯田。

我们的背面不远处是当年红军驻扎过的石鼓镇。长江水在脚边缓缓地流着,积水成湾,没有波涛,几乎听不到哗哗的水流声,温暖的夕阳照在江面上,被涟旖反射着一轮又一轮的光芒,江面上空荡荡的,没有船,几只水鸟在靠近岸边的水面翩然飞舞。山谷四周除我们外静悄悄的没有人,只有偶尔传来的飞鸟叫声。脚下枯黄的野草,与江水的颜色,近乎一致。

这样的景致,让我想起几句非常贴切的话:“天半朱霞,云中白鹤;空谷足音,江上清风。”

我在此想象着:七十多年前,疲惫不堪的红军千军万马,在敌兵的追赶下,为什么选择此处渡江?也许,在千里金沙江畔,只有这儿,两岸有和缓的山坡才能容纳那么多的红军将士和淄重。

我在此想象着“天下第一长联”中的“元跨革囊”的典故: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指挥着十万骑兵,由蒙古绕道青海,翻山越岭,一路杀奔金沙江,戮牛羊剥皮,吹气成筏渡江,出奇不意地攻破大理国,从云南和北方夹击南宋,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而如今的长江第一湾,竟是如此的平静,只有我们区区几人在此凭吊那远去的历史!

我们要接着赶路,往丽江前进,与卓玛在此分别。此地距离最近的市镇虎跳峡镇,也有约70公里,卓玛将在此等候公车,天黑之前赶到虎跳峡镇落脚,第二天再回90公里外的香格里拉县城。虽然我们与卓玛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相处,但大家对这个可爱的藏族姑娘都依依不舍。

我们的汽车越来越远,卓玛瘦小的身影也越来越小,彩色的藏裙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在群山和金沙江的映衬下,一点红色,一幅山水人物画。车子转过了一个山头,卓玛的身影彻底隐藏在山的背面,可那幅山水画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我们走了很久也没有遇到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大家不禁为卓玛担心起来。天色已晚,万一她没有等到回程的公共汽车,该怎么回去?公路两旁的一种棒锤状高原树木越来越低,树干越来越粗,树冠却越来越小。汽车喘着粗气,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顶,我们在灯火辉煌之时,赶回到了丽江。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