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西岸與內陸房產投資泛談 如山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美國的土地面積不僅僅是絕對數字的大,更主要的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可用土地面積大,所以形成了東西南北中星羅棋布的大大小小城市。而每個城市都差不多有其獨特的特點,就像人類一樣,世界上幾十億人有幾十億不同的DNA構成的不同人。所以,要籠統地說房產如何不準確。但是,本人認為,在美國東西海岸大城市與內陸城市之間,其房產投資還是有些明顯的特點可區分。論壇上常常看到不同地區的地主交流時,往往讓我覺得是“雞同鴨講”。因為大家沒將這些明顯的區別放在討論裡面,其討論結果就上變成“盲人摸象”,尤其對新地主更不得要領。以下討論希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和熟悉本地房產的網友請更正和補充。 美國東西海岸大城市由於交通、氣候、環境條件等等,加上了人類喜歡集群的特性,由長期積累而變成了經濟、文化、政治和社交中心。大城市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而沿海城市多受海洋和山(多數有些山脈,不然就是容易受洪水威脅的地方,不容易形成大城市),其土地稀有性特別明顯,造成房產長期的需求壓力。因此,其房產的長期升值潛力是存在的。有人可能說,美國可用土地這麼多,往大城市旁邊可以幾乎無限發展,或者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一來很多由於山的限制,更多的是,離開一點的地方,人群就差很遠了。別的不說,相信大多數童鞋都到現場看過球賽,見過人們那個狂熱勁。還有音樂會等等。現在媒體這麼方便,在家電視或者電腦都可以看到,幹嘛還花幾千塊去現場看呀?人類偏好熱鬧、集群(這裡說的是大多數人,不包括小比例人的特性)。 而美國內陸城市,特別是平原地帶,很多地方周圍有很多空置土地可用。大多數房子不需要公共供水,挖地下井供水就成。廢水的排放也簡單,使用Septic Tank系統,讓地下自然消耗掉。而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卻不成,必須有公共供水、排廢水系統才成。有人形象地說,在大城市看見一個人,5分鐘就會離開你的視線;但是在一馬平川的內陸,一個人騎馬離開半個小時依然能被你看到。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這樣說來是只有大城市才能投資房產?我的回答:不是!只是說特點,下面說其與內陸城市房產投資的分別。 以租金回報為例,人們常常為一些Cap rate達 15%以上的感到驚訝。總是在問,我怎麼能找到有這種回報的?這就要看你在哪裡,不然就是“雞同鴨講”。要是有人不服,我可以告訴你,在全世界所有重要的大城市中,你很難(要不說不能的話),找到Cap rate大於6%的(請注意,這個Cap rate是相對實質利息接近零的比較值)。我所知道的香港的房產在1998年高峰開始下跌,兩年內最大跌幅達到70%。有些已經跌破建築成本。即使如此,你也找不到Cap rate大於6%的房產(真實利率接近零的調整率)。同樣的規律適用於世界上所有知名的大城市,例如倫敦、悉尼、香港、北京、上海等等。這些大城市的Cap rate一旦上升到一定程度,換句話說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就有大量承接。在這些地方,你要是想等10%以上租金回報的房產,你是永遠也等不到的。世界上很多人沒錢,現在的美國人就更給人是窮人天下的印象。但是你要是到過這些城市的房產拍賣場或者看到過MLS的低價房就明白我說的不假。那基本都是拿現金去搶,搶的人不只是老中,即使像我們這裡還不是一個上升的市場的情況下都如此。當然,在大城市邊上和中下區是有Cap rate高的,就看你個人投資風格,想不想要了。 而美國內陸地區,現在你有高回報的租金,十年八年就Payoff貸款,房子只有淨值,當然也是不錯的投資。但是,就像我上面說的,你十年二十年都不用指望房價上升。 我的結論:大城市出租房產的投資必須專注升值,也能夠依賴升值,租金回報是Bonus;而內陸出租房產投資必須專注租金回報,也能夠依靠租金回報,而升值潛力是其Bonus。這個規律同樣適用於大市場好區與差區和周邊地區的比較。 上面的分析是試圖說明Cap rate變化的道理和出租房回報的形式。需要提醒童鞋們的是,這裡說的是一般規律,不代表具體的當地情況也適用,不可機械地套用。而具體城市或者屋村,甚至具體的物業都有不同。例如內陸城市中,有某個地方剛剛一個大公司總部搬過去,就會在當地帶來十年八年的房產興旺期。 聲明:以上文字旨在探討東西岸大城市與內陸房產投資的分別,不是投資建議。 (註: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