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beiqian2016的博客
  暫略
我的名片
beiqian2016
註冊日期: 2016-02-11
訪問總量: 476,201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Trump贏了
· 2024參議院選舉:共和黨已獲51席
· 塔爾西·加巴德和RFK Jr告訴人們
· 華人教會不能在選舉中虛偽,騙人
· 美國農民支持Trump(有圖為證)
· 民主黨在2024年史密斯晚宴上被脫
· 柴靜訪談《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讀《聖經·舊約·創世紀》】
· 再讀《創世紀》第四十七章(惟獨
【讀《聖經·舊約·申命記》】
· 再讀《申命記》四章/三十章/三十
【讀《聖經·舊約·以斯帖記》】
· 8)上帝“出手”(2012-09-27 文
· 7)以斯帖和末底改與約瑟的對比
· 6)以斯帖記的神學目的(2012-09
· 5)末底改不歸回聖地的後果(201
· 4)為何末底改不拜哈曼?末底改
· 3)以斯帖和末底改是否為正面的
· 2)猶太人有必要在平反後再行殺
· 1)從舊約看報復--當受害者成為
【讀《聖經·舊約·約伯記》】
· 真實,獨特,智慧的《約伯記》(
· 關於“以利戶的苦難觀”(2012-0
· 人的智慧到了盡頭,是上帝上場說
· 讀《聖經·舊約·約伯記》(2012
【讀《聖經·舊約·詩篇》】
· 再讀《詩篇第十九篇》:頌讚上主
【讀《聖經·舊約·以賽亞書》】
· 再讀《以賽亞書》第四十章(神對
【讀《聖經·舊約·何西阿書》】
· 再讀《聖經·舊約·何西阿書》第
【讀《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 再讀《馬太福音》二十一章:凱撒
【讀《聖經·新約·路加福音》】
· 再讀《路加福音》第三章7~20節
· 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每日的
· 文摘:撒該和僕人的故事(盧俊義
· 再讀馬利亞讚美上主耶穌基督的頌
· 接近神聖“悲劇”前的一幕:一個
· 接近神聖“悲劇”前的一幕:一個
【讀《聖經·新約·約翰福音》】
· 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每日的
· 再讀《約翰福音》第八章39~47節
· 再讀《約翰福音》第八章31~38節
· 再讀《約翰福音》第八章31~38節
· 關於“滅亡之子---猶大”的若干
· 關於“滅亡之子---猶大”的若干
· 關於《約翰福音》第十七章12節中
· 上主是那麼愛“這個世界的‘主人
· 在他裡面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
【讀《聖經·新約·使徒行傳》】
· 讓全世界都知道-初代教會:以弗
· 彼得在五旬節講道(教會史上的第
· 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每日的
【讀《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書】
· 再讀《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
· 再讀《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
· 再讀《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
【讀《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後書】
· 主日再讀《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一
【讀《聖經·新約·啟示錄》】
· 讓全世界都知道-初代教會:以弗
【讚美詩】
· 美國鄉村音樂:《家傳聖經 Famil
· 讚美詩:【三一頌 Doxology】(
【讀書/筆記/分享】
· 帝國鐵蹄下的復活(文摘,謹供參
· “耶穌受難苦路十四站”,讀經默
· 看報與晨讀:德州高中校長家訪每
· 《悼林昭》(今天是4月29日,說真
· 在新的一年再次開始學習研讀(《
· 再讀《馬太福音》二十一章:凱撒
· 無法哭泣(文摘謹供參考)
· 《向着有光的方向,往前走》(原
· 知青故事:《在中國長大的“美帝
· 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每日的
【雜文/隨筆/反思】
· 華人教會不能在選舉中虛偽,騙人
· 柴靜訪談《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
· Trump被詭異的辯論三打一
· 川普何不主動向Harris列出問題?
· 台大合唱團曲目中的詭異
· 詭異巴黎奧運開幕式究竟是否值得
· 7/13日詭異的特情局
· 只說一句話:有沒有“賀粉”?
· 恐怖分子還學習了“地道戰”
· 從微信被限制使用已有多年談起
【信息/文摘/分享】
· Trump贏了
· 2024參議院選舉:共和黨已獲51席
· 塔爾西·加巴德和RFK Jr告訴人們
· 美國農民支持Trump(有圖為證)
· 民主黨在2024年史密斯晚宴上被脫
· 柴靜訪談《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
· 台大合唱團曲目中的詭異
· 詭異巴黎奧運開幕式究竟是否值得
· 7/13日詭異的特情局
· 社交媒體Facebook有信息暗示有陪
【無題】
· 文摘:《改革宗立場聲明》(2016
· 2018-12-25 無題
· 重觀電影【佐羅】(西班牙語,19
· Labour Day 遐思二則
· “在世界上,他也可以做偉大的領
· 文摘謹供參考:《文革前後》
· 人造天國,全面爆發
· 2017-06-05 無題
· 刪除
· 轉帖共識網就“政教分離”的辯論
【知青歲月】
· 《鹿心血》(知青回憶錄,文摘)
· 文摘:兩個女知青的艱難回京之旅
· 《54周年祭 - 曹濱海和他的母親
· 《那一代北京文人的詩酒過從》(
· 知青回憶錄:《曾驥》
· 北京版的“孽債”:《一顆遺落在
· 《最後一盞燈火》(轉載,僅供參
· 《向着有光的方向,往前走》(原
· 知青故事:《在中國長大的“美帝
· 知青該不該懺悔(文摘謹供參考)
【Covid-19病毒瘟疫期間的教會信息】
· 黑人牧師反思:我們關於“種族 R
· 【保守教會在基督的愛和榮耀里】
· 【耶穌為教會合一禱告】(信友堂
· 《從“李文亮事件”事件看專制的
· 《危難中的平安》(2020-05-24主
· 《上帝允許新冠病毒瘟疫的發生嗎
· 主日(5月10日母親節)信息:《
· 看報與晨讀:德州高中校長家訪每
· 《悼林昭》(今天是4月29日,說真
· 《講實話與講討人喜歡的話》(文
【2016年美國大選雜文】
· 就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在各博主
· 為2016年美國大選感謝上主耶穌基
· 刪除
· James MacDonald牧師對美國總統
· 舊帖回顧(與彩虹論壇網友john19
· 教會中的虛偽現象(三):關於“
· 刪除
· 刪除
· 希拉里-奧巴馬帶領美國走向墮落
· 西三一大學法學院的法律訴訟事件
【隨筆】
· 看看美國主要城市市長的黨派
· 《十架:基督信仰之核心 The Cro
· 《這人是誰?是方方的祖父!》
存檔目錄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轉帖:舒曼、克拉拉和勃拉姆斯(肖復興)
   

  【摘要: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動聽的音樂,而他們的音樂里的每一個音符都滲透着他們的故事。】

  我要首先向大家講講關於舒曼和勃拉姆斯的故事。這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動聽的音樂,而他們的音樂里的每一個音符都滲透着他們的故事。

  在世界所有的音樂家中,還能夠有誰趕得上他們兩人之間如此密切的關係嗎?聯繫着他們之間這樣密切關係的,不僅有他們志同道合共同追求的音樂,還有他們一往情深共同深愛着的一個女人。

  就讓我從舒曼講起。

  舒曼(R.A.Sehuman,1810--1856)與肖邦同齡,比勃拉姆斯大23歲。在所有的音樂家裡,舒曼的文學修養大概是最高的了,這不僅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出版商,自己酷愛文學,親自翻譯過拜倫的詩,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從小給予舒曼很好的耳濡目染的薰陶,而且,舒曼在萊比錫和海德堡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攻讀過歌德、拜倫以及霍夫曼和讓·保羅等許多作家的著作。在音樂家中能夠寫一手漂亮文章的,倒是多得是,比如李斯特和柏遼茲,但如舒曼寫得這樣漂亮又這樣多的,而且還創辦了影響了一個時代的雜誌《新音樂時報》,大概任何人都要嘆為觀止。也許,要怪都要怪舒曼的母親同意了維克教授的意見,讓舒曼退出了法律系的學習,而專心地跟從維克教授學習鋼琴。在那個時代裡,學習音樂可以高雅卻遠沒有學習法律那樣可以有錢又有地位。偏偏舒曼的母親開明地聽從了維克教授的意見,一切的陰差陽錯都是從這時開始的。維克教授是當時萊比錫也是全德國最優秀最具有權威性的鋼琴教師,舒曼的母親怎麼能夠不聽從他的意見呢?況且維克教授為了自己的兒子的前途又是那樣的言辭懇切。1830年,為了更好地學習鋼琴,維克教授邀請舒曼住進了他的家裡,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維克教授怎麼想到自己卻是在引狼入室呢?

  舒曼

  這一年,舒曼20歲,他見到了維克教授的寶貝女兒克拉拉,他愛上了她。而這一年,克拉拉只有11歲,還是一個小姑娘。可是,當1837年,女兒18歲,和舒曼已經發展到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時候,維克教授忍無可忍卻也無可奈何了。一場比音樂還要複雜還要驚心動魄的鬥爭開始了。彼此雙方都寸土必爭,毫不讓步。

  想想,也可以理解,自從克拉拉5歲時維克教授就和妻子離婚,獨自一個人帶着她長大成人,是多麼的不容易,他是把女兒當成自己的掌上明珠,他說克拉拉這個名字就是鋼琴家的名字,他無比疼愛地說:克拉拉出生的那天天空在飄雪,一片雪花出乎意外地落人我的懷中,我接住了--那就是你克拉拉。而克拉拉對於舒曼則是更加的重要,在克拉拉小的時候,舒曼就對克拉拉說:我常常想到你,克拉拉,不是一個人在想着他的朋友,而是朝聖者想着遠方的聖壇好傢夥,一個說是晶瑩的雪花,一個說是遠方的聖壇,他們像是在進行作文比賽,看誰能夠把最美的語言獻給克拉拉。

  維克教授怎麼能夠允許舒曼把自己的女兒從身邊搶走?況且自從父親去世之後舒曼家裡就很窮,舒曼自己只是.一個跟隨自己學習的更窮的窮學生。他大發雷霆,對女兒說如果在繼續和這個窮小子來往,他就永遠不再認這個女兒,並廢除女兒的繼承權,他還說如果他看見克拉拉和舒曼在一起,他就用手槍把舒曼打死!

  不得已,舒曼和克拉拉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將維克教授告上了法庭。克拉拉堅定地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她說的極其明確而徹底:我對舒曼的愛,是真實的愛情。我愛他,並不只是熱情,或是由於感傷的興奮,這是由於我深信他是一個最善良的男人之故。別的男人,絕對不能像他那樣用純潔的、誠懇的態度愛着我,而且對我有那麼深的了解。如果從我的立場說,只有他完全屬於我,我才能全心地愛他。而且深信,我比任何女人更了解他。

  經過了持續11個月之久的漫長訴訟,1840年,法院做出了判決,准許舒曼和克拉拉結為夫妻,維克教授敗訴。這一年的9月13日,舒曼和克拉拉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是克拉拉21歲的生日。

  這一年,舒曼的音樂創作達到高峰,仿佛要畢其功於一役,他一生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這一年完成。這一年,僅僅歌曲就寫了138首,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抒情套曲《詩人之戀》和《桃金娘》。無疑,這是獻給他們自己的結婚禮物。在《桃金娘》的歌曲集上,舒曼特別在《獻歌》這首曲子裡選了詩人呂克特的詩獻給了克拉拉: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心;你是大地,我在那兒生活;你是天空,我在那兒飛翔......。

  第二年的春天,舒曼創作出了他一生中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交響樂8大調《春天交響曲》。這部純粹的抒情的作品,道出了舒曼對婚後新生活的憧憬,春天美好的旋律正是他和克拉拉共同擁有的心情,慢板引子中的法國號、小號與長笛、雙簧管起伏跳躍的對答回應,仿佛是他們兩人呼應的心音,同時奏出了春天萬物復甦、回黃轉綠的律動和縈繞在他們心底最動人的抒情。最迷人的要屬第二樂章小廣板,舒曼給它起名為夜晚。依然是熟悉的小提琴,以及法國號和雙簧管,柔情似水,如歌如訴,溫情溫存,帶有憂鬱的調子,如夜風習習,如花香馥郁,如溫情的撫摸,如叮嚀的絮語,是獻給克拉拉的情歌和夜曲,難怪克拉拉聽完後激動地說:我完全被歡樂所占據。

  克拉拉

  同一年的夏天,舒曼寫出了他另一部重要的作品A小調鋼琴《幻想》協奏曲,這是獻給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的,因為這一年的夏天的尾聲到來的時候,他們可愛的小天使寶貝女兒出生了。

  這是舒曼惟一一首鋼琴協奏曲,有人說這部協奏曲里有着舒曼痛苦的回憶,因為想起他和克拉拉艱難的戀愛之路,一路上的荊棘叢生難免讓他心存驚悸。實際上,正是在這樣路上的磨礪,舒曼的精神已經出現了問題。但是,在這首協奏曲里,這種不安只是潛伏在歡樂之中,痛苦的回憶也只是暫短的一瞬,第二樂章中在大提琴襯托下的鋼琴獨奏是多麼美妙的樂章,那種精巧和優美,那種盪氣迴腸和清爽迷人,那種如乳燕出谷的婉轉和如細雨魚游的細膩,讓我們都可以看到克拉拉動人的倩影,都可以想像得出女兒新生命的嶄新形象,都可以觸摸得到舒曼那如同春水般飛濺跳躍的明澈的心。

  是的,舒曼一生之中最動人的樂章都在這時候寫成,也在這時候完成了。舒曼一生最美好生活都在這時候開始,也在這時候結束了。

  其實,舒曼精神的錯亂早在以前和克拉拉一起共同與維克教授鬥爭的動盪生活中就潛伏下來了。舒曼的精神病開始發作。好日子來得不容易,來得又是那樣的短暫。就在這時候,勃拉姆斯,這個命中注定要和舒曼要和克拉拉聯繫在一起的人出現了。

  1853年9月30日,年僅20歲的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在他的好朋友後來成為小提琴演奏家的約阿希姆的推薦下,自尊而靦腆地叩響了杜塞爾多夫舒曼的家門(那時,舒曼正在杜塞爾多夫市交響樂團擔任指揮)。舒曼接待了他,請他在鋼琴上演奏一曲,他為舒曼演奏的是他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舒曼聽了開頭立刻覺得不凡,讓他稍稍停一下,興奮地叫克拉拉一起來聽。克拉拉走進屋來,他就是在這支曲子中望見了克拉拉,眼睛一亮,而且一見鍾情。克拉拉漂亮的眼睛讓勃拉姆斯一生難忘。漫說舒曼和克拉拉無法預料,就是勃拉姆斯自己也無法想到,這一見鍾情竟然導致了他和克拉拉43年之久的未了情緣,導致勃拉姆斯自己終身未娶。

  當時,舒曼忘記了自己已經病魔纏身,他正在為突然出現在自己眼前的勃拉姆斯的才華興奮不已,他稱讚勃拉姆斯是從上帝那裡派來的人,決心把這個前途無限的年輕人從漢堡的貧民窟里解救出來,讓全德國和全歐洲認識他。為了推薦勃拉姆斯的作品,他到處為勃拉姆斯寫推薦信,帶他一起演出,並在因病已經中斷了十年執筆為文後特意重新操筆,為勃拉姆斯寫下熱情洋溢的文章,這就是發表在《新音樂時報》上那篇著名的《新的道路》。誰也沒有想到,這將是舒曼最後一篇文章(舒曼寫下的第一篇文章是熱情推薦肖邦)。

  在這篇文章中,舒曼以內心難以抑制的激動心情寫道:幾年來音樂界人才輩出,增添了許多重要的後起之秀。看來,音樂界的新生力量已經成長起來了。近年許多志趣崇高、抱負遠大的藝術家都證明了這一點,雖說他們的創作目前知道的人還不多。我極其關懷地注視着這些藝術家所走的道路。我想,在這樣良好的開端之後,一定會突然出現一個把時代精神加以理想表現的人物......這人果然來了。他是一位名叫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的青年,從襁褓中就是在藝術女神和英雄的守護下成長起來的。

  舒曼接着寫道:他的一切,甚至他的外貌都告訴我們,這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坐在鋼琴旁,向我們展示奇妙的意境,愈來愈深入地把我們引進神奇的幻境。他的出神入化的天才演技把鋼琴變成一個眾聲匯合、時而哀怨地嗚咽、時而響亮地歡呼的管弦樂隊。這愈發增加了我們的美妙感受。他所演奏的作品有奏鳴曲(毋寧說是隱藏的交響曲)、無詞歌曲(不用文字說明,就可以了解它們的詩情美意,因為每一首里都有很流暢諧和的如歌旋律),接着是演習形式極為新穎別致、而且帶有點魔鬼的陰險氣質的鋼琴小曲,最後是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每一首都別有風味,好像都是從不同的源泉里流出來的。我覺得,這一位音樂家仿佛是湍急的洪流,直往下沖,終於匯成了一股奔瀉的飛沫噴濺的瀑布,在她上空閃耀着寧靜的虹彩,兩岸有蝴蝶翩翩起舞,夜鶯婉轉歌唱。

  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出舒曼對於年輕而還沒有名氣的勃拉姆斯的情有獨鍾(這是舒曼的一貫風格;在肖邦、柏遼茲、李斯特剛剛出道時,他都是這樣熱情有加地給予支持),同時,也可以看出舒曼確實擁有很好的文筆,有很強的鼓動性。

  勃拉姆斯就是在舒曼的鼓吹下為人們漸漸所知。可以說,舒曼對勃拉姆斯有着知遇之恩。沒有舒曼,勃拉姆斯還只是一個沒頭的蒼蠅在漢堡的水手酒吧里和萊茵河兩岸的下等俱樂部里亂飛瞎撞。

  勃拉姆斯

  誰會想到呢,不到半年之後,1853年2月,舒曼的精神病再次發作,開始是徹夜失眠,然後突然離家出走(就在克拉拉剛剛出去請醫生的時候),投入萊茵河自殺。正巧有船經過,才把他救上來。那一天,是狂歡節。狂歡的人群沒有注意一個水淋淋的音樂家被人攙扶着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頭。

  勃拉姆斯聞訊立刻從漢諾威趕來。一貫不善言辭的他,笨拙地對克拉拉說:只要您想,我將用我的音樂來安慰您。但是,敏感的克拉拉不會感受不到他對她的那一份笨拙語言後面蘊涵的感情。只是他們誰也不捅破這層窗戶紙,他們都只談音樂,不談其他。

  兩年之後,1856年的7月29日,年僅47歲的舒曼不幸去世。在這兩年中,舒曼住院,勃拉姆斯一直守護在克拉拉的身邊,要說彼此訴說情懷的機會比比皆是,但是,面對感情,他們依然守如瓶,他們依然只談音樂,外帶談舒曼的病情,不談別的。舒曼下葬時,是勃拉姆斯和約阿希姆在舒曼的靈柩前為他守靈送葬。下葬之後,勃拉姆斯沒有和任何人打一聲招呼便不辭而別,突然得讓克拉拉完全出乎意料。從此,他們天各一方,再未見面(也有的傳記說在克拉拉晚年坐在輪椅上的時候,勃拉姆斯曾經再見過她)。

  想一想,在舒曼病重的兩年之中,勃拉姆斯一直在克拉拉的身旁守候,卻從未向克拉拉表白過自己的感情,只是把自己對克拉拉的一片深情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在舒曼去世之後,勃拉姆斯又那樣毅然決然地離開克拉拉,再沒有見面,勃拉姆斯內心裡該有多大忍耐力和克制力?

  勃拉姆斯把這一切感情都化作了他的音樂,他的音樂也絕不是那種柏遼茲式的激情澎湃,而是內省式的,如同海底的珊瑚和地層深處埋藏的煤,在悄悄地閃爍和燃燒。勃拉姆斯自己說:必須要控制你的激情,對人類來說,激情不是自然的東西:它往往是個例外,是個贅瘤。內心裡掠過的暴風雨之後,他如同一個心平氣和、泰然自若的亞里士多德式的古希臘哲人一般,成為了19世紀末少有的隱士。

  據說,在分別的漫長的日子裡,勃拉姆斯曾多次給克拉拉寫過情書,那情書據說熱情洋溢,發自肺腑,一定會如他的音樂一樣動人而感人。但是,這樣的情書,一封也沒有發出去。內向的勃拉姆斯把這一切的感情都克制住了,像贅瘤一樣都無一漏網地給挖去了。他自己給自己壘起一座高高而堅固的堤壩,他讓自己感情曾經泛濫的潮水滴水未漏地都蓄在心中了。那水在心中永遠不會乾涸,永遠不會滲漏,而只會蕩漾在自己的心中了。這樣做,我不知道勃拉姆斯要花費多大的決心和氣力,他要咬碎多少痛苦,他要自己和自己作多少搏鬥。他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實在夠強的了。這是一種純粹柏拉圖式的愛情,是超越物慾和情慾之上的精神的愛情。這是對只有具備古典意義上愛情的人,才能做到的。也許,愛情的價值本來就並不在於擁有,更不在於占有。有時,犧牲了愛,卻可以讓愛成為永恆。

  勃拉姆斯

  我現在已經無法弄清在以後分別的那漫長歲月里克拉拉對勃拉姆斯這種態度到底是怎麼想的了。但是,我相信敏感而善感的克拉拉一定感受得到勃拉姆斯對她的一片深情,同時,她對勃拉姆斯也具有着同樣的感情,否則,在她臨去世的前13天,她已經奄奄一息了,還記得那一天是勃拉姆斯的生日,用顫巍巍的手寫下幾行祝福的話給勃拉姆斯寄去。

  也許,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一樣都在堅強地克制着自己,他們都把這一份難得的感情化為了自己最美好神聖的音樂;也許,克拉拉的感情依然寄托在舒曼的身上,她和舒曼的愛情得來不易,經歷了那樣的曲折和艱難,她很難忘懷,共度了16年詩與花的生活(舒曼語),因而不想將對勃拉姆斯的感情升格而只想升華;也許,因為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14歲,勃拉姆斯沒有必要愛得一往情深,愛得一生到底(勃拉姆斯的母親當年就比父親大17歲,也許這是一種遺傳基因的默默作用);也許,克拉拉不想讓勃拉姆斯受家庭之累,自己畢竟拖着油瓶,帶着7個孩子;也許,克拉拉覺得和勃拉姆斯這樣的感情交往更為自然更為可貴更為高尚更為美......

  在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感情交往中,我以為克拉拉是受益者。因為在我看來,勃拉姆斯給予克拉拉的更多。無論怎麼說,克拉拉曾經擁有過一次精神和肉體融和為一的完整的愛情,而勃拉姆斯為了她卻獨守終身。更何況,在她最痛苦艱難的時候,是勃拉姆斯幫助了她,如風相拂,如水相擁,如影相隨,攙扶着她渡過了她一生中的難關。

  當然,勃拉姆斯也不是一無所獲。如果克拉拉身上不具備高貴的品質,不是以一般女性難以具備的母性的溫柔和愛撫,勃拉姆斯騷動的心不會那樣持久地平靜下來,將那激盪飛揚的瀑布化為一平如鏡的清水潭。兩顆高尚的靈魂融和在一起,才奏出如此美好純淨的音樂。勃拉姆斯和克拉拉才將那遠遠超乎友誼也超乎愛情的感情,保持了長達43年之久。43年,對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個太醒目的數字,包含的代價和滋味無與倫比。據說,當1896年77歲的克拉拉逝世之後,勃拉姆斯已經意識到自己也即將不久於人世了。他焚燒了自己不少手稿和信件。我不知道那裡有沒有他曾經寫給克拉拉的情書?我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他寫給克拉拉的情書了。

  克拉拉在世的時候,勃拉姆斯把自己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勃拉姆斯這樣一往情深地說過: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聽到這樣的話,我們會忍不住想起在上一講講過的李斯特對跟隨他39年的卡洛琳曾經說過的話:我所有的歡樂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總能從她那裡得到慰藉。藝術家的心都是相通的。

  有這樣一件事情,我異常感慨。1896年,勃拉姆斯接到克拉拉逝世的電報時,正在瑞士休養,那裡離開法蘭克福有200多公里。那時他自己也是身抱病危之軀,是位63歲的老人。當他急匆匆往法蘭克福趕去的時候,忙中出錯,踏上的火車卻是相反方向的列車。

  很久,很久,我的眼前總是浮現着這個畫面:火車風馳電掣而去,卻是南轅而北轍;呼呼的風無情地吹着勃拉姆斯花白的頭髮和滿臉的鬍鬚;他憔悴的臉上撲閃的不是眼淚而是焦急蒼涼的夜色......

  不到一年之後,1987年的4月3日,勃拉姆斯與世長辭。任何人都不難想到克拉拉的去世對於勃拉姆斯的打擊是多麼慘重,在一夜之間徹底地蒼老,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追隨克拉拉而去。

  據說,在勃拉姆斯最後的日子裡,他把自己關在房問里,哪裡也不去。他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演奏了克拉拉生前最喜歡的音樂,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也包括舒曼和克拉拉的作品,然後,他孤零零地獨自坐在鋼琴旁任涕淚流淌。

  我相信每一位知道了舒曼、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間這樣動人的故事之後,再來欣賞他們的音樂,感覺和感情肯定是不一樣的。

  關於舒曼的音樂,我們在前面已經有過簡單的介紹,他的那些美妙的歌曲、第一交響曲《春天》、惟一的一部A小調鋼琴協奏曲,都是非常值得一聽的作品。如果需要補充的,我願意向大家補充他的鋼琴組曲《童年情景》,這確實是不可忽視的一部作品。

  鋼琴對於舒曼來講,在他心目的地位極其重要,因為他最早師從維克教授學的就是鋼琴,而他心愛的妻子克拉拉又是一名卓越的鋼琴家。鋼琴是他生命的外化和感情的延伸。一位英國學者說:他喜歡彈鋼琴就像其他人喜歡寫日記一樣,他可以將自己心中最深處感情方面的秘密向她吐露。1838年,舒曼寫給克拉拉的信里吐露出同樣的意思,他對克拉拉說:我渴望表達我的感受,在音樂中我為它們找到了表達的途徑。他在這裡所說的音樂指的就是鋼琴,就是在這一年,他創作出了《童年情景》。

  在創作完這部《童年情景》之後,舒曼給克拉拉又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充滿喜悅的心情寫道:我發現沒有任何東西比期待和渴望什麼那樣會增強一個人的想像力,這正是過去幾天我的情況。我正在等候你的信,結果我譜寫了大量的曲子--美麗、怪誕和莊嚴的東西;有朝一日你彈奏它時會張大眼睛的。事實上,我有時感覺到自己充滿了音樂。在我忘記之前,請讓我告訴你我作了什麼曲子。是否這就像你曾經對我說過的話的回聲:有時我對你就只像個孩子。總之,我突然有了靈感,即席作成了30首精巧的小曲子,從中我挑選了12首將它們取名為《童年情景》。

  這12首曲子,在發表時又加上一首,一共13首,就是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完整的《童年情景》,流傳最廣也是最動聽的是其中第七首《夢幻曲》。在區區只有四小節的音樂材料里,在短短只有三分多鐘的鋼琴演奏中,卻是如此的曲徑通幽,道盡了世上纏綿美好的溫情,令人柔腸寸斷,抒發了內心孩子一樣純真無盡的夢幻,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如此寬闊的意境和感情,以少勝多的藝術力量與魅力,都濃縮在短短幾分鐘裡面了,真像是我們的五言或七言的絕句,也像是冰心的那充滿愛心和童心的《寄小讀者》或《繁星》與《春水》的小詩短章。如果你沒有聽過舒曼的這首鋼琴曲,你真的就等於什麼也聽過。

  和同為鋼琴家的李斯特、肖邦不一樣的是,舒曼的鋼琴比他們都要單純得多。也許是在練習彈奏鋼琴時太刻苦,他把自己的右手都彈傷了。舒曼的鋼琴曲總是作得簡樸而節省,絕不兜圈子繞彎子,絕不描眉打鬢過分裝飾。因此,他厭惡炫技派,和李斯特絕對不一樣;同樣柔情似水,他和肖邦也不一樣,他比肖邦少了一份憂鬱,多一份純淨,如同清晨的露珠那樣晶瑩透明。《童年情景》就是這樣的鋼琴曲。如果想想舒曼短暫而痛苦的一生,他經受的心靈和精神的磨難是那樣的多,卻能夠做出這樣明麗純淨而充滿童心的音樂,就會感覺一個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與人生的明暗對比的反差竟然是如此的大,就會感慨一個藝術家的心靈該是多麼的寬厚而富於彈性,那一切的痛苦在他的心靈與藝術的神奇的化合作用下,才變成如此動聽的音樂,猶如雜草最後被製成了潔白的紙張,並在紙上面抒寫出絢麗的大寫意。如果我們明白了這一切,也就會格外為舒曼所感動而珍惜這支鋼琴曲。

  關於這部鋼琴曲,舒曼自己對克拉拉說:它們儘可能容易。道出了其中的奧妙。所謂容易,是一種大道無痕、大味必淡的境界。因此,這首《夢幻曲》既適合如克拉拉這樣的鋼琴家演奏,也特別適合小孩子練習,可謂老少咸宜,既屬於古典,也屬於現代。是舒曼這首《夢幻曲》獨具的魅力,使得夢幻曲這一簡單的形式在當時升堂人室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聽這首《夢幻曲》最好聽鋼琴的演奏,再好的交響樂團演奏它,也會多少破壞了它原汁原味的單純和舒曼自己所說的容易。我也曾聽過曼托瓦尼和詹姆斯·拉斯特以流行音樂的方式改編的這首《夢幻曲》,只剩下了好聽和色彩的絢爛多姿,更是沒有了這種單純如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覺。

  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極其豐富,要想全面了解,是很難的。這一次,我只想先從勃拉姆斯所創作的與克拉拉有關的音樂談起。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在於一個和一個心中深愛着的女人,如此漫長又跌宕起伏的43年的感情,不可能在他的音樂創作中沒有回聲;而複雜在於勃拉姆斯不是肖邦,更不是柏遼茲和李斯特,他的感情內向,他把對於他那麼重要的感情在43 年的歲月里都能夠包裹得那樣嚴絲合縫滴水不漏,在他的音樂中尋找他感情的軌跡便顯得不那麼簡單。我們來試試看。在勃拉姆斯的一生中,肯定有過專門寫給克拉拉的音樂。他們還一起四手聯彈演奏過鋼琴。

  在我所找到有限的材料中,其中有這樣幾首樂曲是獻給克拉拉或和克拉拉有關的。

  一首是他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他第一次來到舒曼家,為舒曼演奏的就是這支鋼琴曲。在前面,我們講過:當時,舒曼讓他稍稍停一下,要克拉拉一起來聽。克拉拉就是在這支曲子中走進屋來,他就是在這支曲子中望見了克拉拉,眼睛一亮,而且一見鍾情。在以後的日子裡,勃拉姆斯不止一次為克拉拉演奏過這支鋼琴曲,或當着克拉拉的面,或自己一人悄悄地彈奏,我們在前面講過的在克拉拉逝去的日子裡,勃拉姆斯把自己關在家中三天三夜不出門彈奏克拉拉生前愛聽的曲子中,就有這支鋼琴曲。

  這是一首勃拉姆斯早期的作品,還帶有明顯貝多芬的影子。據說,它取材於德國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倒也暗合了勃拉姆斯的情懷。要說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在冥冥之中道出人心理的密碼,因為在作這支曲子前,勃拉姆斯並沒有見過克拉拉,他哪裡會想到他竟然用這支曲子來迎接克拉拉的出場呢?這支曲子中尾聲部分所展示的那種深秋景色一樣明淨而溫柔的旋律,又是多麼適合當時他頭一眼望到克拉拉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感覺和心情。這是勃拉姆斯獨有的旋律,是一生音樂和做人的基本底色。再一首是C小調鋼琴四重奏。這首曲子,勃拉姆斯一改再改,用了整整20年的心血完成。他自己毫不隱諱地說這首曲子是自己愛的美好的紀念和愛的痛苦的結晶。最初寫作是舒曼病重勃拉姆斯守候在克拉拉身旁的日子裡啊,那時,他的心情非常混亂,他將這部作品交給出版商出版時給出版商寫過一封信,他在信上這樣明確指出:你在封面上必須畫上一幅圖畫:一個用手槍對準的頭。這樣你可以形成一個音樂觀念。他在另外的一個朋友的信中說:我寫這首四重奏是把她當成一件新奇的東西,就說是穿藍色上衣黃背心的人的最後一章畫的插圖吧。他所指的都明白無誤是歌德,歌德的少年維特就是用手槍對準自己的頭自殺的。在這部作品中,他傾吐出自己對克拉拉少年維特式的愛和痛苦。

  這是勃拉姆斯重要的一部作品。無論開頭的四部鋼琴的齊奏,還是後來出現的鋼琴此起彼伏的錯落有致的音響,一直到最後才漸漸平和的弦樂的吟唱,還有那一段小提琴如怨如訴的獨奏,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是急促的,強烈的,這在勃拉姆斯的作用中是少有的,傾吐出他心底無法化解的對愛的渴望和愛帶給他的痛苦。這首四重奏是勃拉姆斯心電圖上難得清晰顯示出來的起伏的譜線。

  還有一首樂曲叫做《四首最嚴肅的歌》。這是用《聖經》裡的詞句編寫的為低音聲部和鋼琴所作的樂曲,是1896年克拉拉去世前不久創作的。這首樂曲之後,勃拉姆斯沒有再寫什麼別的音樂,可以說是他最後的作品了。我看到德國人維爾納.施泰因著的《人類文明編年記事》的樂和舞蹈分冊中在1896年這一年的記事裡,特意註明此曲是獻給克拉拉·舒曼的。這是專為克拉拉即將到來的生日而創作的。

  接到克拉拉逝世的電報後,勃拉姆斯立即出發去奔喪時,從住所里沒有拿什麼東西,只是隨手拿起了這部剛寫完不久的《四首最嚴肅的歌》的手稿。可見,這部作品對於勃拉姆斯和克拉拉是多麼的重要。勃拉姆斯是趕了整整兩天兩夜的火車,才從瑞士趕到法蘭克福又趕到了波恩克拉拉的墓地前。勃拉姆斯顫顫巍巍地拿出了《四首最嚴肅的歌》手稿,任五月的風吹散他花白的鬢髮,獨愴然而泣下。克拉拉再也聽不到他的音樂了,這是他專門為克拉拉的生日而作的音樂呀!

  我沒有聽過這支音樂,不知是什麼樣的曲子。但是,看四首曲子的名字,《因為它走向人們》、《我轉身看見》、《死亡多麼冷酷》、《我用人的語言和天使的語言》,都透着陰森森的感覺。據說,勃拉姆斯在克拉拉的墓地前曾經獨自一人用小提琴為克拉拉拉過一支曲子。當然,這只是傳說,不足為憑。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回事,勃拉姆斯拉的是什麼曲子呢?會不會就是獻給克拉拉的這首《四首最嚴肅的歌》?要不為什麼勃拉姆斯剛剛寫完獻給克拉拉的樂曲,克拉拉就與世長辭了?為什麼這麼巧?在克拉拉去世11個月後,勃拉姆斯就又與世長辭了?莫非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有什麼預兆?莫非神或者是愛已在冥冥之中安排好了一切包括生死的時刻表?生命和藝術中真是充滿着許多難解之謎。

  也許,這只是我的揣測,這首樂曲根本不是勃拉姆斯在克拉拉墓地前拉的那支曲子。那支曲子,也許只埋藏在勃拉姆斯自己的心底,對誰也不訴說;只拉給克拉拉一個人聽,讓誰也聽不到的。那是屬於他們兩人世界的音樂。羅曼·羅蘭在他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裡說過: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心愛人的墳墓,那是生命的狂流沖不掉的。

  順便說一點的是勃拉姆斯一輩子是不是只愛過克拉拉?除此之外,勃拉姆斯愛過沒愛過別人呢?在和克拉拉分離40年這漫長的歲月里,勃拉姆斯的心再硬不會是一塊石頭,也不會封閉得沒有另外一個女人如克拉拉再次闖入他的生活。他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

  1858年,也就是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分離的第3年,勃拉姆斯在哥丁根遇到一位女歌唱家叫阿加西,她非常喜歡勃拉姆斯的歌曲。勃拉姆斯一生創作過歌曲有200餘首,他也很喜歡歌曲,便與阿加西一起研究過歌曲的創作和演唱。阿加西愛上了他,他也愛上了阿加西,並且彼此交換了戒指。但是,最終,勃拉姆斯和她只是無花果。他給阿加西寫信說:心愛的阿加西,我多麼地愛你,哥丁根的夏日的回憶,決不是虛假,但是,關於結婚,現在我還沒有信心。

  美國音樂學家蓋林嘉說:勃拉姆斯認為有了太太,受家庭束縛,會影響創作。說勃拉姆斯那時自覺得自己地位不穩,不願意阿加西受影響,我看未必盡然。心中對克拉拉充滿愛情的時候,他就沒想到過這樣的問題嗎?與克拉拉相比,恐怕阿加西要略遜一籌。初戀,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又像是埋下的一顆種子,不能在當時開花,就會在未來的歲月里發芽。

  後來,阿加西只好另嫁他人。5年後,勃拉姆斯把一首G大調六重奏獻給阿加西。曲中第二主題用阿加西的名字作為基本動機:A-G-A-DE,寄予他對阿加西並未忘懷的感情。

  10年後,阿加西生下她的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勃拉姆斯從一本畫報中挑選了一首童謠編成歌曲送給阿加西和她的孩子。這就是那首勃拉姆斯非常有名的《搖籃曲》:

  睡吧小寶貝,你甜蜜地睡吧,睡在那繡着玫瑰花的被裡:睡吧小寶貝,你甜蜜地睡吧,在夢中出現美麗的聖誕樹......這就是勃拉姆斯。完整的勃拉姆斯,活生生的勃拉姆斯,重情重義的勃拉姆斯,善良莊重的勃拉姆斯,懷舊濃郁的勃拉姆斯。他注重感情,卻不濫用感情;他珍惜感情,卻不沉溺感情;他善待感情,卻不玩弄感情。他懂得感情並將感情深沉地化為他永恆的音樂。

  最後,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舒曼和勃拉姆斯。

  從外表來看似乎舒曼比勃拉姆斯要熱情,勃拉姆斯是個內向的人,他一生深居簡出,他厭惡社交,他沉默寡言。他的音樂也不是那種熱情洋溢、願意宣泄自己情感的作品。他給人的感覺是深沉,是蘊藉,是秋高氣爽的藍天,是煙波浩淼的湖水。他的作品,雖然像舒曼一樣節奏極其富於變化,但不宜演奏得速度過快,不宜演奏得熱情澎湃。

  其實,舒曼從性格本質來看,和勃拉姆斯一樣是屬於內向的人。他的熱情往往表現在他的文章里和他的音樂里。朗多米爾說他:他沒有壓倒一切的巨大力量,但他卻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染力,他通過其他的方法取得同樣的悲劇效果。他不是舒伯特那種慷慨大方的個性和易於外露的感情。舒曼是屬於一種凝結內向的個性,他的風格純淨而精確,他的樂句簡短而緊湊。他概括得很對,在性格的內向這一點上,舒曼和勃拉姆斯確實很像。但是,同樣的內向,導致他們的音樂並不相同,雖然他們都側重表現內心的世界。舒曼更側重的是內心的感情,在他的音樂里,感情是陽光下或陰雨里的風景,分外明顯而迷人,他的優美雅致,沒有過多的裝飾,是打開窗戶的八面來風,撲濕你臉龐的杏花細雨。而勃拉姆斯則是把感情深深地掩藏着,就像冬天皚冬天皚皚白雪下尚未出土的麥苗,是冰河下流淌的溫暖的激流。

  無疑,舒曼是勃拉姆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師生問所拿手的音樂作品那樣的不同。舒曼的成就更多的反映在鋼琴和聲樂方面,他的《童年情景》和《詩人之戀》是這兩方面的代表,都是詩意和情意的洋溢,優美動人,溫柔宜人,多少有些女性化。而勃拉姆斯主要的貢獻在於四部不朽的交響樂和他獨一無二的室內樂,他尤其是室內樂獨一無二的大師。他不是以激情洋溢的抒情方式贏得聽眾,而是以內省式的表現一個真正男人內在的性格,哀而不傷,怨而不怒。

  再來說說他們的交響樂。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一生都只創作了4部交響樂。比起貝多芬時代,顯然少了許多。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早在舒伯特之後,門德爾松就已經很少創作交響樂了,肖邦乾脆就一部交響樂沒有,柏遼茲也只有一部《幻想交響曲》在那兒折騰。即使門德爾松的《蘇格蘭》和《意大利》兩部交響樂,也已經不是貝多芬時代的交響思維了,柏遼茲的交響曲更是被認為離經叛道。而充斥樂壇的交響樂大多是對貝多芬時代毫無表情和生氣的拙劣模仿。所以,敏感的舒曼早就說過:最近我們很少有水平很高的管弦樂作品......有許多都是對貝多芬的絕對仿效;更不用提那些交響樂的令人生厭的表現了;它們只能投射出莫扎特和海頓的粉墨和假髮的影子,卻實在無力照出那戴着假髮的頭腦。

  面對這種現狀,舒曼是矛盾的,痛苦的。他在這裡所說的管弦樂指的就是交響樂。他自己所創作的四部交響樂,其實也並不是貝多芬時代的交響思維和格式了,而傳統的交響樂模式也限制着他浪漫主義的新思維和新創造。他並沒有找出更好銜接着這兩者之間的好方法,也沒有時問(他活的太短了),重新舉起貝多芬交響樂的大旗去再造輝煌。他只好把這希望交給了他的學生。

  勃拉姆斯當仁不讓地接過了他的老師舒曼手中的旗子,他在交響樂方面做出的貢獻遠遠超過了舒曼。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樂,現在依然在世界的樂壇上經常被演奏,而且越發受到人們特別是歐洲人的歡迎。勃拉姆斯這四首交響曲,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們幾乎成為了標誌性的建築,矗立在那個時代交響樂的上空。在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中,除了第一交響曲,還保留着貝多芬明顯的痕跡之外,被人們稱為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樂,但那只是勃拉姆斯嚮往古典交響樂的英雄時代的一個頑強的過渡,其他三部交響樂都打上了只有勃拉姆斯才有的醒目胎記。

  寫於1887年的第二交響曲的第三樂章,被公認為勃拉姆斯天才的獨創。這一接近迴旋曲的樂章,嫵媚得如同中年的克拉拉一樣豐滿迷人,它那來自民間舞曲的悠揚旋律,讓人想起陽光下輕快的舞蹈,雙簧管在大提琴的彈撥下的傷宛若月光下迷離的疏影婆娑,撩起的木管和單簧管在弦樂的烘托下如夜色中的霧靄一樣輕輕地蕩漾。那種純正的德意志味道,確實和其他國家的交響樂有着明確的區別,一聽就能夠聽出來。它的作法和音響都那樣新穎而動人,是人們一般聽勃拉姆斯的交響樂最容易被吸引的一部。據說,這部交響曲首演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觀眾忍不住站起來向勃拉姆斯致意。第二場演出,是勃拉姆斯親自出場指揮,受到同樣熱烈的效果。很快,這部交響曲就紅遍整個歐洲,被認為是勃拉姆斯最經典的音樂。

  第三交響曲,是勃拉姆斯1853年在他50歲那一年完成的,被克拉拉稱為是森林的牧歌。這是勃拉姆斯寫的最短的一部交響曲,開頭的交響也許由於銅管吹出有些顯得鬧,但焦躁不安很快就過去了,單簧管和大管彼此奏出的旋律一下子變的那樣輕柔,一派雨過天晴氣爽的田園風光,空氣中雖然還夾雜着雨滴的冷冽,卻已經是清新的感覺。特別是進入了第二樂章的行板和第三樂章的小快板,第二樂章中那種有些壓抑中的呼吸,那種搖籃曲式的優雅和溫馨,一點點滲透着,如同微微細雨滲透進鬆軟的泥土;特別是單簧管和法國號吹出的那樣高貴如雲的旋律,實在是太迷人了。第三樂章是我們常常在唱盤裡能夠聽到的,許多唱盤在選擇勃拉姆斯的選段時願意選這段小快板,它的確楚楚動人,憂鬱之中的一絲絲明快,點點漁火一樣閃爍在薄霧蒙蒙的水面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第四交響曲是勃拉姆斯1885年的創作並親自指揮了它的首演。這是他最為傷感也是最偉大的一部了。當然,他是要傷感的,這一年,他已經52歲,歲月如水一樣長逝,舒曼已經去世了快20年,而他和克拉拉也分手了快20年,分手日寸,克拉拉才37歲,如今已經是66歲的老太太了。但是他沒有讓這一份傷感變得如同浪漫派的毛頭小伙子一樣愣頭青地搞得水花四溢,濺濕所有人的衣襟和手帕。這部交響曲整體的悲劇性,被勃拉姆斯演繹得那樣爐火純青,它像是一股潛流慢慢地湧來,到最後形成了鋪天蓋地的洪流,遮擋住我們的呼吸。勃拉姆斯為我們展開這樣一幅畫面,一邊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一邊是不盡長江滾滾來,一派寥廓霜天、淒婉卻悲壯的氣象萬千。

  應該說,勃拉姆斯沒有辜負舒曼對他的期待,他在交響樂上完成了老師布置給他的作業。他尋找到的是一條回歸古典主義的道路,但這種回歸不是完全的倒退,一種復古主義的盛行,而是在古典主義中重建經典的精神,並尋找新的東西加以整合。於是,勃拉姆斯的旋律變奏依賴的不是古典的程式,而是性格;他的樂思發展、不對稱小節和切分音的運用,以及和聲上的多姿多彩,都豐富了交響樂的形式,讓新時代的人更容易接受,而不再覺得只是貝多芬和莫扎特時代的假髮和粉墨裝點的老古董,也不僅僅是柏遼茲那種完全新潮的反叛。

  很顯然,勃拉姆斯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子,這一點在今天看來遠不如柏遼茲那樣來得痛快,卻是打上那個特殊時代的烙印。浪漫派進入了中後期之後。歡呼王綱解體的激情已經過去,性慾旺盛蜜月高潮已經消解,所呈現的病端已經漸漸地顯露。在我看來至少有這樣幾點病原:一是過渡的心靈豐富和情感宣泄,已經成為被人們批評為淚汪汪的浪漫主義了;二是浮華而空洞的辭藻,已經從文學彌散到音樂創作之中;三是過分的離經叛道已經破壞了交響樂固有的思維和本質。

  面對這樣的現實,勃拉姆斯洞悉到音樂的危機,他在他的這四部現在我們看來似乎有些四平八穩的交響樂和那些室內樂中,將狂飆突進和出竅的浪漫魂靈收進其中。如此回頭尋找貝多芬的老路,便一下子變得容易使人們接受,這既是人們的心理需求,也是時代的彌合需求。可惜,早天的舒曼沒有趕上這個變動的新時覘但舒曼和勃拉姆斯的音樂理想是一致的,勃拉姆斯繼承着舒曼的音樂品格並在古典主義的老路上踏上新的足跡。這便是新古典主義的出現。這便也是勃拉姆斯為什麼在音樂史中地位顯赫的重要原因。

  朗格這樣評價勃拉姆斯:與他同輩的音樂家中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接近貝多芬的理想,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重建真正的交響思維;僅僅用重建一個詞就足以說明他的全部藝術。同時,他又說:這位浪漫主義最後階段的大作曲家,是在舒伯特之後最接近古典時期音樂家的精神的。他的藝術像是成熟的果子,圓圓的,味甜而有芳香。誰想到甜桃會有苦核呢?寫下《德意志安魂曲》的這位作曲家看到了這偉大的悲劇--音樂的危機。他聽到了當代的進步人士的激昂口號向前看,忘掉過去,而他卻變成了一個歌唱過去的歌手;也許他相信通過歌唱過去,他可以為未來服務。

  同李斯特和柏遼茲相比,作為保守派和復古派的勃拉姆斯再不是漢堡下等水手酒吧里的鋼琴師,而一躍成為新一代的大師,雄峙在19世紀的末葉,和瓦格納對峙着,等待着新的一代的到來。

  也許,勃拉姆斯這樣的地位本來應該是屬於舒曼的。舒曼和勃拉姆斯本應該屬於同一個時代的人,但因為舒曼的短命,致使他們一個生活在19世紀的上半葉,一個生活在19世紀的下半葉,分別站在了同一條河流的上游和下游,觀看驚濤拍岸,大浪淘沙。命運和歷史把機遇留給了勃拉姆斯。

【轉載自《共識網》http://www.21ccom.net/html/2016/pinglun_0817/6773.html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