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遗教品记载了佛陀入灭前对诸比丘的最后教言。另外还有个佛遗教经(?)。其中最著名的应当是比丘们推荐阿难去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佛涅槃後,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惡性車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如來在世以佛為師,世尊滅後以何為師?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來既滅依何而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 意思就是,佛涅槃后,对于恶人我们该如何处置?如来在世我们以如来为师,佛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我们以何处而安住?佛经集结,我们以什么语言开头? 第一个问题,佛陀先举了两个比丘的例子说明恶人也能调服(第一个就是恶性车匿,这个比丘估计当时大家都不喜欢)。然后说,“無明郎主,念念傷害,眾生不覺,輪轉生死。阿難!一切眾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我見覆蔽,八萬四千煩惱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難!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緣,名出世人。。。”意思就是,世人其实就是无明苦 逼,自己烦恼炽盛,必须自己意识到12因缘以及缘起缘灭才能得身心自在。自己意识不到,那也只由得他。。。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以戒为师,不必多说。没有戒行即无法积累资粮无法趣入解脱道。 第三个问题,这是经里的答案:“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同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四念处,即身念处(无我,等同虚空);受念处(自己的各种感受不在外也不在内--其实也是遍虚空的);心念处(心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与“性'不是一回事,是念念无常的;法念处(法无善法或不善法,法无我)。 后来被总结成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亦是一家之言。这四种念处,就是修行者的日常功课,应依此而安住。其实这就是著名的内观禅修方法。要简单也可以简单至极! 第四个问题,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所有佛经皆以如是我闻开头。佛陀说这样能令人生正信。”我是这么样听佛陀说的。。。“真是英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