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榕菁 这里所说的伪逻辑指的是看似正确实际荒谬的逻辑。很多人可能都见过这样一个游戏题目: 有两个非零的x 和 y。 令x = y, 则 x2 = xy (1) (1)两边减去y2: x2 – y2 = xy – y2 (2) (2)两边除以 (x-y), 我们得到 x + y = y (3) 因为x = y, 我们得到 2 y = y. 因为y非零。 所以2 = 1. 这就是一个伪逻辑的例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大意的人就有可能被它唬住。 伪逻辑是被用来进行大规模洗脑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在运用伪逻辑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法便是先误用正确的知识来制造一个看似正确的错误结论,以致于所有的人都将那个错误的结论当做正确的知识,然后再用那个错误的结论做为逻辑前提进行日常的论述,以至于在全民的心目中将那个错误的结论形塑为无可置疑的真理,这样就达到了全面洗脑的效果,洗脑的结果使得这个结论甚至可以被用来否定当初用来推出这个结论的正确的知识。 过去几个世纪里这个世界上进行的一个最大的全球性的洗脑就是“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的最初的得出是基于热力学定律,可是一旦这个结论被全面性地接受为真理后,它便可以被用来证明明显违背热力学定律的理论为正确,也就是说它可以被置于当初用来推导它的热力学定律之上,可以被用来否定热力学定律。 最近我就接触倒一个典型的用“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个结论来否定热力学定律的例子。著名的无需外加动力便可以在顺风运行中超越风速的DDWFTTW运动因其不需要外来的动力而构成了一个永动机的例子。其实,因为DDWFTTW车子的材料仍然会损耗,而且其运动也会受到环境的干扰,它并非两个来世纪前人们想象中的绝对的永远运动的机器。但两个多世纪前人们还以为宇宙会永远运动呢;直到上个世纪人们才知道宇宙也是有年龄的。另一方面,DDWFTTW车子的不需消耗能量就可以一直运动下去的潜力本身就已经满足了永动机的基本要素。 DDWFTTW这个现象让一些或许有着特殊利益背景的人感到害怕。为了否定这种现象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他们造出一个违背流体力学基本常识的理论,说DDWFTTW车子只能从相对于地面的风速而不是相对于车子的风速中获取能量。 但问题是,如果任何一辆车子从相对于地面而不是相对于车子的风速中获取能量的话,它已经违背了热力学定律! 当我向一个宣扬此理论的人指出这点时,他用来辩解的逻辑居然是:如果DDWFTTW车子不是从相对于地面的风速而是从相对于车子的风速中获取能量,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DDWFTTW是永动机,但是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因此DDWFTTW车子一定是从相对于地面的风速而不是相对于车子的风速中获取能量。 所以,他用“永动机是不可能的”作为逻辑依据来证明实际违背热力学定律的理论是正确的。这就是利用洗脑的效果进行错误论证的最好的例证! 其实,过去两个来世纪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的洗脑符合大规模洗脑所具有的各种特征。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正确的逻辑来得出貌似正确的错误结论的基本步骤之外,人们还不成比例地对于少数人的在其它方面被认为是顽强的科学探索的不畏逆境追求永动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打击和污名化。这种不成比例地对少数人的合理行为进行打击的效果是一方面制造了寒蝉效应,使得不但没人敢再研究永动机,而且也没有人敢出来支持对永动机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在一般不懂科学的大众的心目中制造出研究永动机的都是臭不可闻的怪物的印象,以形成全面封杀永动机的社会氛围。 但是,与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人类所制造的大量的其它的理论谬误和各种荒唐的社会实践相比,真正从事过永动机研究的人少得可怜,根本形不成可以威胁社会安定的力量;虽然也有过个别假借永动机名义行骗的,不但其规模根本无法与其它各种荒谬的伪科学伪哲学伪经济学(可以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伪社会学相比,而且其谬误通常也很容易被识别。但是,那些只是不愿放弃对自己所相信的正确逻辑的追求的极少数人却受到了不仅仅是学术界,而且是全民的铺天盖地的打击排挤。 其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有一股社会力量在打击某个社会群体时,那么即便表面上是来自那个群体的负面行为都有可能是那股主流的力量中的某些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在这个迷金的世界,花钱能干很多事)。 总之,DDWFTTW现象所提供的例子不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的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也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包括科学家们在内的人们有多容易被进行洗脑,并且会引发人们这样的一个好奇心:是谁发动了那场不成比例地打击研究永动机的人的全面性的社会运动?发动这场运动的人是否早就知道永动机是可能的?如果他们自己真心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如果他们自己实际早就知道永动机是可能的,那么我们可能就要面对完全不一样的结论了。套句时髦的话,如果制造打击永动机的运动的人本身实际知道永动机是可行的话,那么一旦被证实,将会让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对人生产生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