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ifu01的博客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我的名片
pifu01
注册日期: 2010-10-14
访问总量: 858,84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友好链接
· 润涛阎:润涛阎的博客
· 摩诃笨蛋:摩诃笨蛋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 湮灭之城:湮灭之城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生命历程】
· 未曾亲身参与64者,不足与言64
· 他乡遇“故知”
· 信仰与因信称义
· 陪伴 歌曲以及词翻译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 戏说“我将无我,不忘初心”
· 母亲节梦见母亲
· 相遇
· 姑妄言之:我最近的“车祸”
· 如何应对新冠long haul(后遗症)
【天伦之乐】
· 工程师的疑惑
· 俺家小狗
· 小天才:枕套的用途
· 我闺女今天踢了个弧线角球,直接
· 中学生的自杀问题
· 沙滩漫步
· 高奇峰"怒狮"解
· 旋转木马
· 女儿的因果报应观
· 真实的爱情故事
【Buddhism】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 道德经第13章
· 道德经第10-11章
· 第十章
【Notes】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梦
· 统一思想:多么伟大的雄思妙想
· 人间地狱
· 中共国叫兽之兽,与中共国高官之
· 从快活老人那里偷来一幅图并题诗
· 随学快活老人 五绝 春早
· 小诗 N 首
· 新唐人和川普关于WI选举所造的谣
· 国民教育与屁民教育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 11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想的,如来具足肉眼功德吗?”须菩提答:“如来具足肉眼功德。”世尊依次又问须菩提,如来是否具足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功德,须菩提依次回答,如来一一具足如是功德。

  五眼功德为佛陀所具的一种功德,诸多论中均有提及。佛经中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精勤六波罗蜜多。”萨迦派果仁巴大师指出:六通小乘人不可全得五眼,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才具足。经云:大菩萨修学五眼,则获得无上正等觉果。《极乐愿文》中亦曾提到过五眼,如云:“五眼六通悉具足,愿生无量功德刹。”《现观庄严论》第一品中有涉及五眼及六通,第二品教言品中专门从因、作用范围、类别等几方面解释五眼。

  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佛身的任何一部分皆可了知享受一切外境,佛陀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取无量外境声音香味等的功德。此处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众生起真实信心故,宣说佛陀具足五眼功德。

  具体分述每种功德,肉眼是在加行道通过供灯、修等持而获得,依靠眼根即能现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世间。历代均有大成就者修证获得肉眼功德,《大圆满前行》中记载赤松德赞的国师酿万登珍桑波获得了肉眼功德。相续中具有肉眼功德时,无论印度藏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范围内皆能照见无余。《现观庄严论》中以教量抉择,肉眼从资粮道菩萨开始具有,资粮道以上菩萨相续中都具足,至尊导师佛陀毫无疑问必定具足能照见三千大千世界之肉眼功德。

  天眼要通过修持有漏善法才能得到,一些论典中认为修禅定等六度是具足天眼之因。以天眼能照见十方所有众生死而受生、前生后世、受生何处等。依地道而论,加行道以上的人相续中具足天眼功德,佛陀位居至尊,当然也具足。一般的瑜伽师、空行母也具足此眼,但现在的空行母、瑜伽师有的具足真正的天眼,有的只是具有与天眼相似的一种智慧眼。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叙述天眼功德能照见无边色法。

  慧眼是通过修持无漏资粮依六波罗蜜多而生,其功德可如理如实现见诸法的本性,唯一地至十地之间的圣者菩萨入定时具有。《入中论》云:“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此慧眼非指平时俗语所说“慧眼识英雄”之眼,世智聪辩与圣者慧眼有本质的差别。

  法眼也是以无漏修持六波罗蜜多为因,其功德可如理如实通达教法和证法之意义,通达与自己相等或比自己下劣的众生之根基,是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出定时具足的一种功德。《现观庄严论》的一些讲义中认为:教法证法的意义全部通达称为法眼。若一个人是一地菩萨,则对二地菩萨的根基不能了知,但对一地及一地以下加行道、资粮道众生的根基则能无遗通达。

  佛眼是能照见轮涅所摄的一切法本性的智慧,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佛眼,依圆满的福慧二种资粮而生起,其所见范围宽广无边、不可思议,其所境是万法的真相只有无学地佛陀才能彻底获得。荣敦班智达的《现观庄严论》讲义及果仁巴大师的讲义中都提及,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有相似的佛眼,但仅为相似并非真正的佛眼,唯佛陀才具足佛眼功德。

  关于五眼的功德,在汉传佛教中六祖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方法,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中,讲法也有与众不同之处。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心里是怎么认为的呢?就像恒河中所有沙,佛陀是否会说是沙呢?”“是这样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藏译本及义净三藏译本中都没有此段,但唐玄奘大师的译文中有。不管此偈在原文中有或没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这样。佛陀具足五眼功德,胜义中照见离一切戏论离八边的本相,世俗诸法微尘许的差别也不可混杂的照见,每一众生每一刹那的分别念都照见无余,所有恒河中的沙,佛智也能无余照见。世界上的江流湖海众多,但在浩如烟海的三藏经典中世尊经常引用“恒河沙”,如佛陀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等诸多佛经中即以恒河沙作比喻,本经亦复如是。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一条恒河中所有沙的数目那么多的恒河,彼等之中的沙粒数,如同此数一样多的佛国世界,其数是否众多呢?”须菩提答:“非常多,世尊!”

  佛陀所调化的娑婆世界已非常巨大,而如恒河沙数的恒河,其中所有沙数一样的百千俱胝世界多不多?恒河沙数的河流已不可胜数,何况所有河流中沙数的佛世界,更是多得不可思议。鸠摩罗什大师译文中只有一个“甚多”,藏文中有“甚多、甚多”,玄奘大师译文中也有“如是,甚多”,重复词语具有补充强调的语气作用。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告诉须菩提:“如是不可思议的众多刹土中,所有众生各自不同的种姓、根基及他们的意乐差别,如来无不知晓,如实照见。”

  对凡夫而言,将恒河沙数刹土众生的根基一一彻底照见是不可思议的,分别念无法想象。如来具足的智慧,凡夫声闻缘觉乃至菩萨都无法具有。在《贤愚经》、《百业经》中的公案里,经常叙述声闻缘觉无法衡量的范围,佛陀在一刹那中能无余照见。《极乐愿文》中在解释“顶礼遍知无量光”的遍知功德时云:佛陀昼夜六时观照每个众生,每一个众生心中的分别念皆能照见,说的每一句话皆能清楚听见,佛陀日日夜夜观照众生,无有散乱时,无有放弃不管时。《入中论》中论述十力功德时云,佛陀依“知遍趣行力”能将六道众生所有刹那变化的心念与行为全都无余了知;“种种界智力”能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根基、意乐、界性全部通达无碍。《十地经》中对此有比较广的解释。佛的一分功德亦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经》云:“凡虚空大地,若发尖能量,诸佛功德海,无数劫难说,离思量言境,是故难思议。”龙树菩萨在《赞佛论》中也赞叹颂扬了佛身语意的无尽功德,尤其强调了意的功德。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为什么如来能完全通达每个众生心呢?因为一切众生心在实相中非真正的心,仅假名称之为心。”

  真正的众生心是诸法之本性,其本体为本来无生的大空性,而佛智恒时安住于诸法本性中,故对一切众生的心能无余了知。在胜义中观察或安住时,所谓众生迷乱的心不存在,所谓明清觉心也不存在。心非是心,心的本性就是光明,是离一切戏论的法性本体。《般若八千颂》云:“于心无有心,心性即光明。”在《宝积经》中云:迦叶,此心者,于外不随见,内亦不随见,二者之中亦不随见,若遍寻之有无而不可缘也。《楞严经》中也有如是分析。所谓的心是一切诸法本来真实的法性,一切心本不是心,但在名言中可以承认为有。此经以教言的方式宣说了心的本性,此与大圆满中所说心的本性不可得,心性即是法界相同,只是一种以般若智能抉择,一种以窍诀方式证悟。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心的本性是非心呢?因为在本性上,过去的心无法可得;现在的心无本体颜色相状等,无法可得;未来的心尚未到来,也无法得到。”

  也可以梦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之心,如遍知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昨日前去之诸法,如昨夜梦乃意境;今现无而常显心,昨夜今夜梦相同;明及明宵未来梦;立遣苦乐诸所现,一切皆作如梦想,刹那不观实有心。”今现无而常真正去观察过去心,刚才第一刹那的心现在片迹不留,有的只是一种忆念,并不是前一刹那心的本体。如果过去心的本体现在仍然存在,则应成常有的过失。过去心本体已灭失,现在的心也不可得。一般凡夫认为过去心已消失无踪,但现在明明清清的心是存在的。而从心的本性、颜色、形状等方面观察,正在生起分别念时始终找不到任何实有堪忍的心识,所以现在心也不可得。若未来心现在能得到,则等同石女儿、虚空中的鲜花也能得到一般。密法中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找寻心的生灭处,以观察心的来源抉择过去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住处抉择现在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去处抉择未来心不可得。不仅心性如此,一切法皆是如此,万法由心造,心不可得故,一切万法本性也不可得。《大智度论》中云:一切诸法心不可得故,名为空性。因此显宗修行着重强调心不随分别念,在明然境界中安住,《六祖坛经》中云:“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心不起任何分别念,于现见心之本性中坐禅,如理如实了达自心无来无去的本性,安住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心,三时分别之心自然消逝无踪。通过三时之观察,也能抉择心的本性。《中观四百论》云:“过去若过去,如何成过去;过去不过去,如何成过去。”现在、未来皆可以此类推,依靠这种方式观察能够通达证悟心的本性。不得心之理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不狭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

  汉传佛教历史上有一位宣鉴禅师,童子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传法,讲得最多的是《金刚经》。因俗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其人自诩一切法修与不修,学与不学皆已精通。有一次听说南方禅宗兴盛,便起念想: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些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路途中一次买点心时,卖饼子的阿婆问他:“你现在到哪里去?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宣鉴禅师说:“我是德山一带的法师,到此地游方参学。”阿婆问:“你背的大包袱里是什么呢?”禅师说:“内有《金刚经》的疏钞。”阿婆说:“你懂吗?”“我不仅懂,而且已经讲过多年了。”阿婆说:“我也读过这部经,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愿供养点心。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上座欲点哪个心?”宣鉴禅师一时无语可答,于是说:“待我思维一下再回答吧。”后来宣鉴依止龙潭禅师,一日师曰:“夜已深了,你下去休息吧。”宣鉴说:“外面黑。”龙潭禅师搓一纸卷代烛,点着后递给宣鉴,宣鉴刚接到手里,龙潭却“扑”地一下把火吹灭,就在灯熄灭的一刹那,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过去曾经有许多大德依三心不可得而证悟,每当浏览至此看到《金刚经》的这一句,自觉与大圆满窍诀观察心无任何差别,因此奉劝修行人应该经常对照观心,细心揣度本经中犹若珍宝之甚深教言。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作布施,以此殊胜的因缘,所得福德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以此殊胜因缘所得的福德非常多。”佛劝诫道:“须菩提!应当明白此理,如果福德实有存在,如来则不说这样做布施得到的福德多,因为福德无真实存在,故佛在诸经中广说布施功德之大。”

  本段经文内容即是讲福德资粮在名言中存在。前文已叙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有人会生起疑惑:既然三心不可得,那么积累资粮会不会成无任何意义?回答是否定的。虽然心的本性不可得,但在名言现相中,通过布施积累的福德资粮乃至成佛亦不灭尽,一定会存在。世尊在很多佛经中对后来行持大乘的佛子开示了种种法要,其中相应初学者根基最为殊胜的方便法即是依布施积累资粮、忏除罪障。关于布施的道理与方法类别有多种,此处世尊随举一例问须菩提,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布施福德是否很大?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极其广大,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殊胜因缘作布施,福德当然超离言思,因为因缘所生之法无实有,是空性的缘故。《中论》中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是因缘所摄之法全部是空性,是空性之故说布施功德广大无边。

  凡夫人因未证悟空性,对于以诸法空性故布施福德非常大的观点不易接受,但当缘起空性法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定解时,就会了知一切诸法皆是空性,无有芝麻许的谛实存在。诸法无实的缘故,安立因果合乎道理、顺应法性,布施功德也能成立。同时,以究竟细微的道理做观察,可发现福德无任何实质性的存在,如果有实质性存在,则佛在经中根本不会说布施有极大功德,不住相布施功德不可思量。因此当知,学道中着重断除的障碍就是对诸法有谛实相的执著,《入菩萨行》中云:“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学道位中不是破见闻觉知,此处关键是要破除痛苦之因——执诸法实有的谛实观念,这是轮回痛苦的根本。达摩祖师抵达中土后,梁武帝问大师:我自登基以来,造佛像、印经书、布施、供僧等善行,并为三宝做了不可胜数的事情,功德很大吧!达摩祖师说:没有一点功德,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此说明福德本来不实,如果执为实有则无任何功德,因为实有的法,不能产生功德。佛教承认缘起空性,因缘具足,一切法如梦如幻显现,因缘和合时布施的功德也会显现,因此如来在众多的经典说布施功德不可思议。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见到佛身相好是否即见如来?”须菩提说:“世尊!不能以见佛色身得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在经中说:具足色身并非具足色身,假名而已。”

  本经中多处将世俗、胜义法要结合宣说诸法本性,这里也是如此世俗因果规律中有福德资粮产生佛的色身、智能资粮产生法身的特殊因缘关系存在。龙猛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中云:“以此诸善根,回向诸众生,积福慧资粮,愿众得二身。”也许有人会产生既然福德资粮产生如来色身,色身会不会成为实有的疑问。以理剖析,则不难了知,福德产生色身只不过在名言中可以承认,胜义中色身与福德均远离戏论无可缘执,二者既不是分离独立个别的法,也不是因缘聚合能生所生的关系。《涅槃经》中云:“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色法是无常的本性,应该灭尽对色相的执著获得解脱,而获得无任何色相执著与平等大空双运的常住之色。《大乘起信论》中云:“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不懂大乘经典教义者会感觉自相矛盾:法身怎么变成色体,色体怎么会显现色呢?真正了义大乘经典中抉择究竟法界实相时可以以正理这样安立:如来色身非色身,色身即是本空离戏的光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能否以见如来所具足的诸妙相,而认为已见到如来?”“不能,世尊,如来不能以见具足妙相的外相而见。为什么呢?所谓的诸相具足,实相中并不成立,只是名言中随顺世间众生而安立为诸相具足。”

  日常中佛子经常在金光璀璨、形象端严的佛像前作顶礼、供养。佛在世时,信心清净坚定者可以现见佛的光明与不共同的庄严法相,而外道与无缘者所见则不庄严。于此佛在显现中如幻般具足三十二相,乃是一个真实灭尽的标志,但并非以实有存在的相好为表示,愚者用身相去求佛不合实相之理。《妙法莲华经》中云:“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平时所见的具足相好的佛像,暂时可以承认是清净的加持相,详细观察则可了知诸如此类的现相并非究竟。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相似了知此理而堕于断空见,不取舍因果对佛像不恭敬,从而造下堕落的恶业。大小乘法只有在具相法器面前可以宣说,非法器面前不能宣说,因无智之人通常会颠倒执著断灭的邪见。智者应当了知,平日所见的佛菩萨圣像并非了义,以形相见不到真正的佛,什么时候彻悟心的本来面目而开悟,什么时候就见到了以相状不能衡量的真实之佛。禅宗里称之为明心见性,古代的高僧大德也称为明心见佛,即是此理。如来在经中说:所谓的相并非是相。名言中的相以胜义理观察时,皆不存在、不具足。如来本相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文字表达,用色法表示也非常困难。凡夫认为如来或者有相或者无相,而此见解皆不合实理,如来境界远离言说、不可思议故,凡夫无法衡量。如物体的影像虽可在镜子中显现,但只是影像,并非实质物体,同样,凡夫所见诸法也只是影像,并非如来的真正本性。本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说明了所有有相皆非真实存在的道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亦云:“佛知一切法如相,非不如相,不异相,得是如相故,佛名如来。”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你等不应说如来会如此想:‘我当有所说法’,亦不应想如来转了三次法轮有所说法,为什么呢?如果世人认为如来说过法,此人在故意诽谤佛法,因他不能完全了解佛说法之密意故。”

  世尊转了三次法轮,宣讲了八万四千法藏,为什么这里说认为佛有说法是在谤佛?未解佛经义理的人无法接受显空无二的究竟正见,会有这样的疑问。从一方面观察,暂时迷乱众生前佛确实显现为众生说法,佛陀本人也承认过去有无量如来出世,说过佛法,如《法华经》云:“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另一方面从诸法实相或究竟法性上可以明确,佛陀从未说过法,佛说法皆是名言假象。凡是依靠名言而宣说的佛法皆无实有,此是诸法的法性规律。经云:“凡以诸名言,宣说诸佛法,是法皆无有,此乃诸法性。”禅宗《证道歌》中亦云:默时说,说时默”因此从最究竟的实相上来讲佛从未说过任何法。

  若人言世尊与三世诸佛说法度生,此人已毁谤诸佛。未深入修学佛法,于佛所说经典深义不能解了者,于此深义会产生诸多分别疑惑:佛经中明确记载了世尊三转法轮的史实,为什么佛于这部经中说认为佛转法轮即为谤佛,佛陀的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但以中观智慧宝剑分开二谛时,佛的密意跃然而出。虽然名言中诸法无欺显现,却是显而无有自性。世尊显现三转法轮,说法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亦无少许堪忍,于实相中,转法轮者、所转的法轮以及被度化的众生都如同虚空中幻显的彩虹亦如白日醒觉位时不现夜晚的梦幻。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所谓的说法,实际中无有任何可说之法,唯是名言假立为说法。”

  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尊,一切弘传住持正法者,于真实谛中皆不存在,所说之法与所化众生皆非实有。无法可说在名言中可以称为法,胜义中无可说,无说即是说法。分析经文时首先应以中观抉择方式明辩二谛,再就不同特点的问题具体深入。此处世尊于究竟实相上无任何所化众生、转法轮等的分别念,如来时时安住于三轮体空的境界,说法者只是在未断二障的颠倒众生前如幻化八喻之显现,实相则如《金光明经》中所云:“佛无是念:我今演说十二分教利益有情。”《大涅槃经》等诸多经论中皆云:世尊自成佛日起至涅槃日止,未曾说过一字一句。如本经前文所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此时,须菩提于佛前请问:“世尊!未来末法五百年,有许多众生在听闻这个法时是否会生起极大信心获得利益?”世尊回答:“须菩提,胜义中众生的本性不可得,在世俗中可以有如幻如梦的所化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因缘所生之众生者,如来说过并非是众生,名言中称为众生。”

  前文已述末法五百年时,会有众生对此经生起信心获得饶益,佛以尽所有智无余知晓,彻见这些众生。名言量前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这里佛主要回答未来生信的众生也非实有存在。在胜义实相中无一法实有,所谓的众生不是众生,本性完全不成立,只在名言中有如幻如梦的显现。如云:“犹如依支聚,可称为车轮,如是依蕴聚,世俗名众生。”依靠分支组成的聚合体可名之为车轮,实际车轮无有实体存在;同理依五蕴的聚合,世俗中可称为众生,而实相中所谓众生并不存在。《中观宝鬘论》云:“如削芭蕉树,支分尽无实,士夫析六界,无实亦同彼。”如同削芭蕉树一样,分析地水火风空识的六界时,一点也无实有存在,而众生也如芭蕉树一样无实。《三昧王经》亦云:“如湿芭蕉树,人析求其坚,内外不得实,说法亦复然。”无垢光尊者说:被无明烦恼所蔽,未如实了达真如之义的士夫为众生,反之则非众生。六祖亦云:“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