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ifu01的博客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我的名片
pifu01
注册日期: 2010-10-14
访问总量: 850,48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友好链接
· 润涛阎:润涛阎的博客
· 摩诃笨蛋:摩诃笨蛋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 湮灭之城:湮灭之城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生命历程】
· 未曾亲身参与64者,不足与言64
· 他乡遇“故知”
· 信仰与因信称义
· 陪伴 歌曲以及词翻译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 戏说“我将无我,不忘初心”
· 母亲节梦见母亲
· 相遇
· 姑妄言之:我最近的“车祸”
· 如何应对新冠long haul(后遗症)
【天伦之乐】
· 工程师的疑惑
· 俺家小狗
· 小天才:枕套的用途
· 我闺女今天踢了个弧线角球,直接
· 中学生的自杀问题
· 沙滩漫步
· 高奇峰"怒狮"解
· 旋转木马
· 女儿的因果报应观
· 真实的爱情故事
【Buddhism】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 道德经第13章
· 道德经第10-11章
· 第十章
【Notes】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梦
· 统一思想:多么伟大的雄思妙想
· 人间地狱
· 中共国叫兽之兽,与中共国高官之
· 从快活老人那里偷来一幅图并题诗
· 随学快活老人 五绝 春早
· 小诗 N 首
· 新唐人和川普关于WI选举所造的谣
· 国民教育与屁民教育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末法时代如何修行--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 9
   

今天讲的内容是爱说废话的过失。很多人爱说无聊的语言,无稽之谈。今天主要讲少说废话,明天讲少睡觉,这两点是主要的教言。这节课讲爱说世间语言的过失,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大家说话时,语言要严谨,言简意赅不啰嗦,即使说话也不说别人的过失,令自他产生分别念。这部经典很值得初学者学习,以后你们如果有机会弘扬佛法、建立道场,应该先讲《大乘方广总持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作为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然后再学五部大论,这样可以少造罪业,这一点很重要。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世话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住决定之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说世间的话语,有什么过失?”隋译本说的是多言[1],即很多语言的意思,爱说世间的语言。什么是说世话的过失呢?若观察时。菩萨应住决定之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决定义有胜义空性的意义,还有世俗中无常、无我的道理。如果菩萨住于决定意义,并且观这样的决定意义,则不生烦恼。

世间语言的过失很多,知道这一点以后,菩萨能住于真实义,不会产生各种烦恼。如果世间语言太多,则不能入定,不能住于决定义,甚至在修行过程中惹很多麻烦。所以弥勒菩萨代表大家,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多言的过失有哪些?菩萨安住于决定义,不生烦恼,怎么样才好?”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世话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住决定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

佛告诉弥勒菩萨:“初学者菩萨应当观察,世间话语的过失有二十种。”如果经常聊与佛法相关的无常、无我、人身难得的教义,讲很多与解脱相关的语言,这很好。两个智者聚在一起,增长更多的定解和智慧,这有必要。但是有些人刚开始时聚在一起聊佛法,聊着聊着成了非佛法,最后可能变成吵架,所以先观察语言的过失很重要。

下面讲世间语言有二十种过失,如果观察,能令菩萨住于决定义,如是观不生烦恼。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世话二十种过。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闻。二者于诸诤论多起执著。三者失于正念如理作意。四者为所不应身多躁动。五者速疾高下坏于法忍。六者心常刚强禅定智慧曾不薰修。七者非时而语言论所缠。八者不能坚固证于圣智。九者不为天龙之所恭敬。十者为辩才者常怀轻贱。十一者为身证者之所呵责。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怀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摇动不安。十四者犹如倡妓随逐音声。十五者染著诸欲随境流转。十六者不观真实诽谤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称遂。十八者其心不调为人弃舍。十九者不知法界随顺恶友。二十者不了诸根系属烦恼。弥勒。是为菩萨乐于世话二十种过。

佛告诉弥勒菩萨:“云何名为乐于世话二十种过。”乐,喜欢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谈论世间语言,或者多言多语的二十种过失。这一点,是对修行人讲的,世间人不一定把语言多视为过失。比如说一个导游,说的语言越多越好,甚至讲的过程中说妄语。我们去某地,发现有些话完全是导游自己瞎编的。还有世间的销售人员,会说很多。尤其是网络上,有人认为世间语言越多,说明他对朋友的交往等各方面都很好。如果不说话,语言鲜少,可能连工作都不一定找得到。虽然境界很好,但是平时不爱说话的人,招聘者一看,这个人要么无能,要么寡语。今天在这里讲的是,作为真正的修行人,经常说很多废话,会招来许多麻烦,对自他不利。所以从修行层面来讲,除了修行以外,少说世间废话,很重要。

世间语言的二十种过失如下:

1、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闻。此处,藏译本讲的是以多闻导致心生傲慢、放逸,不恭敬其他人,把多闻放在前面。隋译本也是如此,这样好懂一点[2]。自己稍微多闻,说着说着就傲慢,不会恭敬别人。或者语言多的人,心常生骄慢、放逸,同时不恭敬多闻广学的人,这是爱说世语的第一个过失。

2、二者于诸诤论多起执著。如果世间语言多,肯定引起各种争论。争论越来越多,对自方的贪执和对他方的嗔恨,这种贪嗔的执着会越来越严重。以前格鲁派一位修大威德的瑜珈士热罗译师说过:“话多必然惹是非,少说废话多念经,今生来世都安乐,一切功德从此生。”即如果语言多,会惹很多是非、争论、争议。如果能少说废话、经常念经,将获得今生来世、暂时究竟的快乐,可见争论的来源多半是语言。这是爱说世语的第二个过失。

3、三者失于正念如理作意。世间语言多的人,失去正知正念、失去如理作意,像观无常、无我,观空性,都没有时间。因为他一直说不完,哪有如理作意、观修的时间?其心一直散乱。如《万法归心录》云:若不俭言。纵意多谈。散心乱念。不得定心。如果我们的语言没有控制好,心会一直放纵。这样令心散乱、意念纷飞,最终不可能得到如理作意、禅定的心。爱说的人,修行比较差,这一点大家能看得到。像我给别人讲经说法、演讲,是说了很多年,但是自己如理作意方面,很惭愧。

4、四者为所不应身多躁动。世间语言多的人,经常做不该做的事情,身心不安,经常躁动。隋译本和藏译本中说,以身心没有修炼的原因,做出很多不如理的事情[3]。意思就是,很多不该做的事情,语言多的人会做。一般来讲,爱说的人,像上课的时候,身体没办法安住,一直跟旁边的人说话,(师模仿)“哎哎,你这个是什么,能不能给我吃,给我喝?”语言多的人爱喝爱吃。如果口渴,喝点水也可以,但一直这里吃一个,那里吃一个,一堂课上拿一大堆吃的,这边打开一袋,那边打开一袋。他身体一直在躁动中,这样不是很好。柱子后面有个人在笑,是不是说到他了?呵呵。

5、五者速疾高下坏于法忍。爱说世间语言的人,情绪起伏不定,一会上一会下,法忍、安忍法都没办法修下去,因为他情绪波动很大。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哭,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笑。不爱说话的人,风度优雅,很沉稳,别人不敢轻易惹他。因为人的形象也是一种语言,如果这个人身体一刹那也不能停止,对熟悉、不熟悉的人都一直谈论,这种人情绪一会高一会低,真正的法忍没办法修下去,因为他不可能有稳定、坚固的境界和心态。

6、六者心常刚强禅定智慧曾不薰修。世间语言多的人,其心刚强难化。对寂止和胜观--禅定和智慧,都没办法修下来。或者语言多的人心静不下来,无法生起智慧,这样的原因令心始终非常刚强、坚硬,一直调伏不了。世语多真的有这样的过失,如《正法念处经》云:乐多言语,自高轻动,虽见佛已,心无惭愧。即语言多的人很傲慢,刚强难化,见到佛陀不但没有信心,反而有攀比心。这种人往往没有惭愧心,没有正知正念,很可怕。可见平时语言多的人,可能修行不好,寂止胜观修不了,心态刚强难化。

7、七者非时而语言论所缠。世间语言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像随时开着的念佛机,“叭叭叭”一直在响。看一个人有没有分寸,如藏族的俗话说,说一句话要看整个场面。说话合理还是不合理,要去观察。但是爱说世语的人,应时的时候会说,不应时的时候也会说。因为说的语言太多,把自己也缠绕进去了,往往有这种情况。麦彭仁波切的《君规教言论》也讲过,通常成为亲怨者,余事促成极少见,多由言词所导致,故当慎察再出言。世间亲人和朋友,其大多数的亲和怨,多由言词导致,由其它事促成的很少。像我们关系很好和关系不好,大多数是由语言所导致的。因为我的语言不谨慎,令我们两个人的关系破裂了;因为他说的话让我感动,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他很有信心。不仅是我和你之间的关系由语言决定,还有第三人称的他和他之间、他和我之间,他和另外一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依赖语言。如果语言说得不好,会导致很多麻烦。男众稍微好一点,女众这边,有些人经常讲挑拨离间的语言,自己缠在里面洗不清,最后不得不离开发心岗位和班级,这是由自己的语言导致的。现实中确实有这种情况。爱说世间语言的人,自己没有想到,而把自己的"头"砍断了,这种情况时时都有。所以大家时时要观察自己的语言,看哪些是适合的场合,哪些是不适合的场合,观察以后再说。麦彭仁波切的《君规教言论》中,专门有语言篇,以前我要求大家学习。《正法念处经》中有很长的一卷,讲语言的过失和值得注意的言论。人的关系,大多数跟语言有关。如果语言讲得好,就像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所说,像蜂蜜一样甜蜜的语言,大家都产生欢喜心。比如说一个法师或讲师,以一堂课的演讲,令大家终生对他印象都很好;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发脾气、谩骂别人,以后大家只要看到这个人,都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语言对自己、他人,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8、八者不能坚固证于圣智。此处,藏译本说,因为世间语言多,没办法得到圣者的智慧,其所作所为都是动摇的。隋译本说,因为世间语言多,贪执饮食,不能得到圣者的智慧[4]。在此译本中,因为世间语言多,不能坚固证于圣智。语言多的人,乐于世间法,不可能得到坚固的圣者证悟智慧。像佛菩萨的智慧,他没有办法得到,因为其心是动的,可见语言跟心还是有关系。这种人得不到圣智,做不了有意义的事情。

9、九者不为天龙之所恭敬。世间语言多的人,天龙护法、白法圣众,对他们不会恭敬。世间人也许会想,没关系,只要人对我恭敬就可以,天人不恭敬无所谓。如果这样想,就是不太懂规律,因为我们肉眼看到的,只是光明的一部分,阴暗的部分我们看不到。任何事情都有显现的一面,还有不显现的一面。像天人、天龙八部对我们的帮助,非常重要。做一件事情,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同样的道理,肉眼看不见的天龙夜叉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平时这个人不怎么样,不要说人,连非人、天龙对这个人也不恭敬。我以前讲过,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记载[5],宋朝的一位禅师入定时,在定中看见禅房附近的栏杆旁边,有两个出家人在说话。刚开始有天人恭敬聆听,过一会就离开了。他们还在聊,过一会饿鬼来了,其后饿鬼开始唾骂他们,很不恭敬,他们的脚印都被扫除掉。出定后,禅师询问两个出家人讲了什么。刚开始两个人聊佛法的教义,天人很欢喜,过来听。后来他们聊到世间的家常方面,天人没什么兴趣,就走了。再过一会他们讲到名闻利养,这个时候饿鬼来了。可见两个出家人在聊佛法时,旁边肯定有天人在听。如果只是闲聊,天人没兴趣听。如果讲贪嗔痴或者名闻利养,就会招来其他非人。这样的规律,大家要明白。修行很好的人,就像《地藏十轮经》中讲的那样,天王也顶戴他所踩过的微尘。如果这个人修行不好、人格不好,经常说废话,天龙夜叉不会帮助,不会恭敬。

10、十者为辩才者常怀轻贱。世间语言多的人,有辩才的人也会轻贱他。因为有辩才者,看一个人内在有没有智慧,是从其外显去判断的。如果这个人的语言都是有营养的干货,有实在意义,大家就尊重他。像辅导的时候,有人讲得很好,从此遇到他的时候,大家态度就不同。因为他讲得很好,大家很专注地听;如果讲得不好,还乱说,轮到他讲时,大家态度就不怎么样了。这叫做有辩才者会轻贱。

11、十一者为身证者之所呵责。爱说世话的人,有证悟的人会呵斥。这些人每天聊家常,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那天我们讲议论,即讲法的时候,太多的议论,圣者也呵斥。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有次专门讲过:“有些堪布,该讲课的时候不好好讲,不该讲的讲很多,这样很不好。”当时我在嘎多堪布那里听传承,第二天嘎多堪布说:“昨天这番话,法王如意宝可能是对我说的,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少说一点。”因为他有时候会在讲课时加一些故事,后来就不敢这样。在课堂上,可以偶尔会讲一下吃的喝的,但不能整天讲。讲生活佛教时,只讲生活不讲佛教也不行。现在人们喜欢养生的话题,电影电视的情节,这些讲起来很开心。大藏经中有一部《佛说邪业自活经》[6],讲用邪命养活的一部经。由法护翻译,是短短的一部经。佛陀在印度给孤独园时,有位比丘讲法,一直没完没了讲吃的、喝的、穿的这些世间语言。僧众呵斥他:“这样不叫佛法,叫邪命养活。”后来这件事传到佛陀那里,佛陀也呵斥。有些法师爱讲世间语言,一开口就没有经典、论典的内容:“我以前在家的时候怎么样,现在怎么样生活、养生、赚钱、理财。”或许很多人喜欢听,尤其是人间佛教、生活佛教,这样实实在在的理念,大家是接受的,但这对解脱没什么关系。因此,有身证者包括菩萨,有一定证悟境界的上师,都会呵斥。因为这不算真正的传法,只是世间演讲。我们的传法,偶尔可以讲一下这些,让大家欢喜。比如我以前是一个军事家,出家后天天讲军事、战争方面的事情。我是一个艺术家,出家后天天聊艺术,这样没有意义。这种习气,跟自己的身份和爱好也有关系。我经常去偷听法师讲课,这个法师讲得还不错,那个法师在这方面习气重一点,有时候我有这种分别念。作为法师,要着重讲与解脱有关的教言。听众比较喜欢的话题,也不是不能说,佛陀也开许,但如果说得太多了,也不太好。

12、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怀悔恨。不住正信,也可以说正修。爱说世间语言,不爱住于真正的信心、真正的修行中。此处,藏译本和隋译本都是不住修行[7],即不会好好修行。他整天没完没了,爱串寮房,尤其中午的时候,跑到别人家:“我找你有事情。”平时不找,自己懒惰不想做饭,非要在别人做饭的时候去找,可见他瞄的时间比较准。常怀悔恨,没有很好的修行,常怀对别人的嗔恨,一直怀着这种心态。

13、十三者心多疑惑摇动不安。世间语言多的人,说来说去,对这个也怀疑,那个也怀疑,没有尖锐的智慧深入经藏。如果能这样,其怀疑就没有了。他没有很好地闻思,整天讲世间语言,怀疑越来越多。言多必失,令身心不安住,一直在动摇中。

14、十四者犹如倡妓随逐音声。犹如倡妓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声音就转了。倡妓随着世间的乐器、别人的要求,随着声音而转,没有自己深度的主见。语言多的人,就像倡妓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15、十五者染著诸欲随境流转。染著诸欲,这种人染著世间的欲望,随着外境一直流转。没有自在的时候,一直想着贪欲、嗔恨,认为这很好看、很好听,没有主见。真正有智慧的人,别人说是别人的语言,但自己会不会照着做?他会用自己的智慧观察。没有智慧观察,别人一说就“是是是,是这样的。”有些人太容易相信别人,别人说什么就“是是是。”像有些堪布堪姆,比较听话,但是太听话了,说什么都回答“好的好的,没问题。”,我也有点怀疑。听话是很好,但还是凡事还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这件事情,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说“好的好的。”也没啥用。现在说:“好的好的。”到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变成:“不好的,不好的。”

16、十六者不观真实诽谤正法。世间语言多的人,肯定没有时间观空性、观真实义、观无常。因为世间语言很多,他经常诽谤正法。以前的六群比丘,到城市里面化缘。回来的时候,他们在十字路口说这个那个。当时在家人呵斥他们:“这些人不闻思修行,在这里聊什么?”佛陀知道后也遮止了。出家人也有这种情况,修行不好的人,不分场合说很多事情。尤其是刚刚出家的人,很多行为不是很如法。我建议出家至少六、七年以上的,有威仪的人,才可以跟世间红尘的人交往。有些人只是剃了头,衣服换了一下,行为、语言还是跟俗人一样。世间人也很聪明,知道这个人虽然头发没有了,但心里的贪念、执着很重,基本的威仪都没有。佛陀遮止六群比丘这种行为的时候,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家佛教徒也一样,在很多不信仰佛教的人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场合。不能心里这样想,嘴上也这样说:“你们学佛,学佛很好,不要杀生,要放生。”在任何场合都这样喊口号,效果不一定很好。有智慧、辨别能力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中会说不同的语言,这很重要。在所有的场合中,都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宣扬,这样不一定很好。

17、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称遂。世间语言多的人,自己也有很多希求。但是因为语言多,别人知道这个人的底细,不会发自内心地帮助他、支持他。他所求的事情,没办法如愿以偿,经常遇到坎坎坷坷。有些人办事情很费劲,原因是什么?这跟自己的人品、语言、心态、行为有关系。为什么有人做任何事情,只要说一句话就成,而有人却做不成?这跟上述的原因有关系。世间语言多的人,别人不会把你当人看,认为这个人很无聊,到处说废话、惹是非,这种评价你本人不一定听得到。藏族有种说法,难听的语言自己听不到,自己根本听不到别人说你坏话。但是别人评价你,一般都比较准,因为大家都是六根齐全的人。旁人会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观察。我以前说过,尽管大家都没有穿警察的衣服,但却跟警察没什么差别,只是身上没有带执法记录仪和工作记录仪而已。可见很多人会记下你平时所有的言行举止。包括你的心态,有些人通过推理记下来。所以说,语言多的人办事很不顺利。

18、十八者其心不调为人弃舍。世间语言多,他的心肯定不会调伏,整天说是非。我说过,有些人自己说着说着就发疯,不舒服了。有些写剧本的人也很厉害,因为想象力丰富,一直讲,最后自己心不调顺了。这样的心态和人格,别人不一定接受。《增一阿含经》讲别人不信任的语言有五种过失:1、别人不信你的语言;2、不接受其教;3、人不喜见:别人不喜欢见你,觉得这个人很麻烦,都远远离开;4、爱说妄语;5、斗乱:即争斗和扰乱。有五个方面语言的过失。心不调伏,别人也会舍弃你。

19、十九者不知法界随顺恶友。世间语言多的人,不可能了知本来清净的法界光明,不可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不可能认识法界空性。以这样的原因,随顺恶友,被恶友所转。如果心有证悟,别人的是非等各种事情,不可能扰乱你,因为你不可能被恶友转。但是因为语言多,心没有融入法界,最后被恶友转。

20、二十者不了诸根系属烦恼。世间语言多,不能了知诸根,不能知道眼耳鼻舌身根和境。因为你不知道六根六境,随着烦恼转,一点自由都没有。不爱说废话,经常安住、念咒语的人,心态很好,六根很清净,虽然不是没烦恼,但烦恼鲜少。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像一个乞丐和一个总统都是人,但是能力、福报、形象、内在的智慧,好多方面都不同,差别非常大。有人前世的业力现前,现在没办法改变。有人依靠后天的闻思修行,即生也可以变成好人,或很好的修行人。依靠经论的智慧和加持,我们都有希望改变,并非没有希望的。

上述内容,佛告诉弥勒菩萨:“为菩萨乐于世语,喜欢世间废话的二十种过失。”上述内容,我讲一遍,你们不一定都记住了。没有讲的话,大家不一定清楚,我讲了还是更好。希望这次学习以后,你们自己还要再继续看。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下面世尊再次以偈颂的方式宣说。偈颂说的,大多数是上述的内容,少部分不是。

憍傲于多闻 执著诸诤论 失念不正知 是名世话过

因为多闻令自己骄傲,执著诤论,失去正知正念和智慧。这是世间语言的过患。此处,此译本的每一偈颂都以“是名世话过。”作结尾。隋译本每一偈颂后面都是以“乐于多言如是患。”作结尾,藏译本的则是以སྨྲ་ལ་དགའ་བའི་ཉེས་པ་འདི་དག་གོ作结尾[8]。这两个译本的语言比较好懂一点,因为傲慢、执著戏论,丧失正知正念,这些都是爱说世间语言的过失。修行不好,好多都是爱说世语的过失。我相信,从今以后,两三天当中好多人都不爱说话了,但不知道这能坚持多长时间。如果不爱说话,很多修行的境界就现前了,有些人能坚持很长时间。以前的很多上师,得到的法,他永远都记得住。有些人是当时记下来了,但是后来没有用在实际行动上,这样对修行不太好。可见这不能一概而论,有人终身会做到的。想到佛经中有,乐说世间语言的有二十种过失,我以前太无知了,说的好多都没有什么意义,浪费生命,从此以后,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语言。是名世话过,有十四个过失,这是第一个。

远离正思惟 身心不寂静 退失于法忍 是名世话过

爱说世间语言,对无常、无我、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法义的真正思维,都没有了,身心不寂静。爱说世间语言的人,自己不快乐,令他人也不快乐,整天都处于争论中。我有个亲戚,我的叔叔--父亲的哥哥,一辈子跟人打官司,今天跟这个人打官司,明天跟那个人打官司,每年都有官司。他有时候念几句观音心咒,一想起事情就说起来了,一辈子都这样。有些人身心都不寂静,退失法忍,是名世话过。

其心不调顺 远离奢摩他 及毗钵舍那 是名世话过

世间语言多的人,心不调顺,远离胜观和寂止。

不尊敬师长 爱乐于世论 智慧不坚固 是名世话过

世间语言多的人,对师长、长辈不尊重,喜欢战争、色情,各种各样世间的言论,智慧不坚固。其实智慧坚固很重要,有些法师讲经说法已经十多二十年了,智慧比较坚固。这种智慧,是通过闻思得以坚固的。现在人的智慧不坚固,今天是这样的价值观,明天是那样的价值观。他们会随着世间的议论,随着媒体转,自己没有主见。按理来讲,如果自己智慧坚固,哪怕成千上万的人跟你讲:“这里有一个了不起的瑜伽士,你要不要去?”他智慧很坚固,会说:“没事,你去吧。”“今天来了一个特别好的医生,只要看一眼,所有的病都治好了。你要不要去?”“没事,你去吧。”“今天有个药特别好,我吃完得到天眼了。”“那,你自己吃吧。”智慧坚固的人,不是一听到什么,就说:“等一下,我马上跟你去。”然后马上跟着别人走了,这样可见他智慧不坚固。这一点,也是爱说世间语言的过失。

 

诸天不恭敬 龙神亦复然 退失于辩才 是名世话过

天人不喜欢说是非的人,龙、神也不喜欢。虽然我们看不到,但经常爱说乱七八糟的话,旁边的非人都不支持你,退失于辩才,是名世话过。

 

圣者常呵责 如是耽著人 唐捐于寿命 是名世话过

很多上师会说:“这个人话太多了。”我们选发心人员、负责人的时候,会问:“这个人怎么样?”“人还可以,但是嘴太差了,整天喋喋不休一直聊,肯定不行,选上了肯定惹是非,我不要。”“那我也不要。”大家都会这样的。这样耽著的人,执着说废话的人,唐捐于生命,一辈子聊长短、是非,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时间、所有的精力,是名世话过。

《法句譬喻经》讲到,有七个婆罗门,晚年找佛陀,乞求出家。刚开始佛陀没有开许,后来开许了,让他们一起修行。他们住在一起,觉得:“佛陀成佛很简单,我们也应该没问题。”于是他们出家以后,不好好修行,还经常欢声笑语说是非。后来佛陀发现了,亲自到他们的寝室里,说:“万法无常,你们为什么不好好修行?为什么那么开心张扬?世间人觉得自己傲慢的原因有五个:1、自己处于少年、壮年时;2、相貌端严;3、多势力;4、多财富;5、种姓高贵。世间人耽著这些,但是这些你们都没有,有什么可开心的?天天这样笑。”佛陀呵斥后,老婆罗门特别惭愧,从此精进修行,获得圣果。[9]

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念咒语、看书,不要一直聊是非,这没有意义,而且浪费生命。我害怕啰嗦的人,有些人特别啰嗦,打电话一聊就好几个小时,谁有这样的时间?以前学院的电话不多,有位堪布讲得比较细,比较广。很多人都害怕他,因为他来电话会至少讲两三个小时。我们当面不一定说:“你太啰嗦。”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安排、修行。可能是现在的世间人太孤独、寂寞吧,用世间的语言讲,他们爱交谈、健谈,有这种说法。但作为修行人,有些事情跟世间人不能相同。世间人赞叹的,修行人不一定赞叹。

大家不管是与人交谈,还是跟别人一起吃饭,该讲话的时候就讲。语言是最重要的事情,像演讲的时候要求五分钟、八分钟,有些人真的能讲完。有一次我们开总结大会,刚开始是八分钟,后来五分钟,后来三分钟,再后来两分钟,大家基本上都讲得完。有人准备得太多,还没有进入正行,时间已经到了。对此,我比较重视,主持人不知道可以讲几分钟,我就再三问。像那天藏族的素食大会,我问:“我可以讲多长时间?”女众说时间没有限制。我再问男众,他们说二十分钟。我边看表边讲,结果讲了十九分多少秒,还是准时讲完了。可见对于演讲、上课、辅导的时间,大家还是很重视的,我也是真的很注意这一点。以后,上课等很多方面,大家还是要注意控制好时间。语言太多的人,圣者也呵斥。唐捐于生命,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浪费了。

 

诸行皆缺减 远离大菩提 命终生忧苦 是名世话过

诸行缺减,远离大菩提,最终产生忧恼和痛苦。这也是爱说世间语言的过失。

 

疑惑心动摇 犹如风吹草 智慧不坚固 是名世话过

说世间语言,疑惑心动摇,犹如风吹的草,不会坚定。智慧不坚固,是名世话过。

 

譬如倡妓人 赞说他勇健 彼人亦复然 是名世话过

就像演戏的倡妓人,赞叹这个人很健康,那个人很英雄。这种对别人的评价,其实是他们那类人互相赞叹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语言多的人,就像倡妓赞叹别人一样,没什么可靠的,没深度,是名世话过。

 

随逐世语言 染著诸欲境 常行于邪道 是名世话过

随着世间言语,染著一切欲望的对境,这种人常常堕落于邪道,是名世话过。

 

希求心不遂 谄曲多诤论 远离于圣行 是名世话过

希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因为他有谄曲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语言多的人,谄曲又争论,远离圣者的行为,是名世话过。

 

愚人得少利 其心常摇动 如猿猴躁扰 是名世话过

愚人得到的利益很少,心一直动摇。心猿意马,就像猿猴一样。心一直随外境飘动,没有固定的时候,这也是爱说世间语言的过失。

 

智慧多退失 无有觉悟心 愚者所摄持 是名世话过

原有的智慧,因为语言多,慢慢退失,没有新的感悟和觉悟。只有愚笨的人会把你当作粉丝,即愚人会摄受你的,是名世话过。

 

迷惑于眼耳 乃至意亦然 常与烦恼俱 是名世话过

语言多会迷惑所见、所闻、所触、所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对境都会被染污的。语言多,看到的色不正确,听到的声音也不正确。尝到的、闻到的等所有的对境都不正确。常与烦恼俱,是名世话过。这以上共有十四个“是名世话过”。

 

愚人乐世话 尽寿常空过 不如思一义 获利无有边

这些爱说世间语言的人,空耗生命。不如好好观一观无常、观一观人生难得、观一观空性的意义,利益无边无穷。

 

譬如甘蔗味 虽不离皮节 亦不从皮节 而得于胜味

下面讲个比喻,甘蔗的味道,不能离开其皮和节,但是也不是从甘蔗的皮节得来的。其殊胜的味道,依靠因缘而得。真正的甘蔗,需要皮节,但也不是完全靠皮节。同样地,念经、说话、辩论是要用到语言,但是语言当中有智慧,不是不需要语言,也不是完全依靠语言的糠皮来了知法义。

 

皮节如世话 义理犹胜味 是故舍虚言 思惟于实义

世间语言相当于甘蔗的皮节,义理相当于其殊胜的美味,大家要舍弃虚妄的语言,思维真实的意义。

 

智慧诸菩萨 能知世话过 常爱乐思惟 第一义功德

菩萨诸智慧能知世间语言的各种过失,他们常常思维第一义的功德、万法无常、空性、禅修的内容,菩萨喜欢的是这些。真正有境界的上师、出家人,不爱聊世间各种是非,一旦聊到这些,就会转话题。凡夫人一讲到佛法的胜义,没什么兴趣;一讲到世间尤其是贪嗔痴方面,一波一波,滔滔不绝,辩才已经流露出来,这很可怕。

 

法味及义味 解脱第一味 谁有智慧者 心不生欣乐

佛法的美味和空性意义,这是解脱第一味。只要有智慧,肯定愿意学空性、证悟、解脱的法义。只要有智慧,谁不喜欢这些。在座有智慧的人,今天的语言全部都记录下来了。没有智慧的人会想:这么啰嗦,干嘛。有些人前世、今生对佛法有信心,就像到了百货商场,耽著衣服的人,这也想买,那也想买。对佛法有信心的人,认为这句话也很好,那句话也很好,全部都想记录下来。

 

是故应弃舍 无利诸言话 常乐勤思惟 殊胜第一义

所以应舍弃无利的言语,常常思维殊胜的第一义,这些都很好。要舍弃无利益的语言,我们要做得到。但一句话不说,除了无常空性,吃饭喝茶都不说,也不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太耽著世间的语言,否则大家明天发心上班,谁都不说话,没办法沟通,这很麻烦。我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大家不能一直没完没了地聊世间语言,这样不行。

 

如是第一法 诸佛所赞叹 是故明智人 当乐勤修习

观察语言很重要,有智慧的人喜欢佛法的语言,此为诸佛所赞叹。我们要尽量减少讲世间语言,多修行殊胜法--空性、无常、人身难得、菩提心。我们可以修的法很多,如果实在没办法修,你就念咒语,像观音心咒、文殊心咒、莲师心咒。那么多殊胜的咒语,所以我们得人身还是很有意义的。上述偈颂的内容,讲完了。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世话过失。思惟胜义利益功德。世尊。何有菩萨。求于如来真实智慧。而复乐于虚诳世话。

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真的很稀有,这些语言的过失,我们以前不知道,所以认为值得听、很稀有,有些人不知道世间语言有那么大的过失。这次世语的过失,思维胜义的利益,佛陀都讲得很好。弥勒菩萨说:“世尊,作为菩萨,求如来的真实智慧,哪会喜欢虚妄的世俗语言呢?”作为真正的菩萨,都喜欢殊胜的智慧,谁喜欢虚妄不实、乐于世间的语言呢?我们都不喜欢。

这一段话,希望大家记住。我相信,这对大家暂时会起到作用,但是能不能长期起到作用?如果能长期依教奉行,大家都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

今天讲到这里。



[1] 拓展内容【1】

隋译本: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世间人聚集言话,乃有如此多浊过患,无有功德和合。此世间言话者,但增长诸烦恼,于白法中当作虚妄。世尊!何有智者菩萨求功德者,闻此世间过患语已,当不乐独行。世尊!云何菩萨乐于多言复观诸患?菩萨若观时乐择真义,后更无悔。”——《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2] 拓展内容【2】

A,藏译本说很多世间语言,以多闻导致心生傲慢、心生放逸、不恭敬其他人,把多闻放在前面,见下图288页倒数第一行红线标处(图略)。

B,隋译本:佛言:“弥勒!于中菩萨当观二十种诸患乐多言者。何等为二十?弥勒!乐多话者当无敬心,以多闻故;”——《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3] 拓展内容【3】

A,藏译本说身心没有修炼的原因,做出很多不如理的事情。见下图红线标处(图略)。

B,隋译本:“所作事当不正威仪,不能伏身心;”——《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4] 拓展内容【4】

A,藏译本:因为世间语言多,没办法得到圣者的智慧,其所作所为都是动摇的,见下图第二行红线标处。

B,隋译本:“当贪饮食;不得圣智;”——《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5] 拓展内容【5】莲池大师著的《缁门崇行录》记载:

宋朝光孝安禅师,住持清泰寺。有一天入定,在定中看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时,有天神拥护保卫,并恭听他们的谈论,好久之后天神离开了。不久却又听到恶鬼在旁不屑地谩骂他们,扫除他们走过的脚印。出定之后追究结果,原来他们两位起先讨论佛法,所以天神护卫倾听,接着叙旧家常,最后谈到财物供养的事,恶鬼闻之亦不屑地唾骂。安禅师于是终身不再谈世俗琐事。

[6] 拓展内容【6】《佛说邪业自活经》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具。

时和难释子,为人说经,论生活业,但讲饮食衣被之具。为人说经、讲福德事,报应之果,未曾讲论道谊之慧,大获衣、被、饮食诸馔。摄取此已,立离贤圣,有若干事,说俗经典,世间饮食,兴起种种非宜之说,不演度世无极之慧。

诸比丘见所行分卫,在于人家,但说俗事衣食之供,即时诃谏,转相告令。众学闻之,即共追随呵谏所为:“云何贤者,世尊大圣已以圣通身最正觉,讲世妙法,难及难了。玄普道教,无念无想,其心离名,安隐无患,明者所达。从无央数亿百千劫,本从诸佛,听闻奉持,皆安隐度。诸比丘闻,以家之信,离家为道,而返更说世俗经典。多想多求,兴发诸事,世俗饮食,无益之义,离圣贤迹,乃复讲论世俗之事。”

时比丘往启世尊。佛告比丘:是非沙门。此非具足出家之业,因法生活,但求衣食,未曾教导。”时佛世尊,以无数事,诃之所作,非道法教。

[7] 拓展内容【7】

A,藏译本是不住修行,不会好好修行。见下图第三行横线。

B,隋译本:“后当常悔;不住于正,行当轻躁;”——《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8] 拓展内容【8】

A,藏译本此处每一偈颂都是以སྨྲ་ལ་དགའ་བའི་ཉེས་པ་འདི་དག་གོ།为结尾,见下图红线标处(图略)。

B,隋译本的此处每一偈颂都是以“乐于多言如是患。”为结尾,见下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多闻如醉无敬心,劳乱言语依倚住,忘失正念无正智,乐于多言如是患。于内思惟甚为远,身无寂定心亦然,行动俯仰不屈伸,乐于多言如是患。正法思惟忘失意,唯有干鞕无润心,禅定止观皆远离,乐于多言如是患。尊者胜边无敬意,恒常乐于诤竞言,住处不坚颠倒意,乐于多言如是患。于诸天众不恭敬,诸龙夜叉不念彼,于后无有诸辩才,乐于多言如是患。有诸智者恒呵责,所有应当证身者,彼寿虚然无有利,乐于多言如是患。彼痴命终时有悔,我被虚诳今何言,彼当记说有众苦,乐于多言如是患。轻躁犹如风吹草,有诸疑心不能决,彼无坚意不能定,乐于多言如是患。犹如那吒在戏场,说他猛健诸功德,彼时亦复如那吒,乐于多言如是患。彼于耳闻乐染心,彼爱音声离正智,如有思惟不正道,乐于多言如是患。彼当谄曲最无望,数数还发诤竞事,于诸圣行最为远,乐于多言如是患。动作有为念无势,他问圣德恒轻动,犹如猕猴躁扰心,乐于多言如是患。彼人痴者被他使,自智无有正定意,被诸烦恼随顺助,乐于多言如是患。彼当乱眼及耳鼻,舌身及意亦复乱,诸根一切皆乱行,乐于多言如是患。无智虽求多言语,求于诸法意不倦,彼当不受喜乐法,然心不喜于一念。甘蔗茎干皮不坚,然彼心中味最上,不以压皮令有味,其味不离于甘蔗。如皮多言既如是,如汁思义亦复然,是故多言乐远离,思惟正义莫放逸。义味法味胜于众,解脱之味亦为妙,此是味中最上味,何故智者不独行?如是多言觉知已,如是最胜义功德,若有智者欲学道,于彼真义应思惟。是故远离无利言,欲求真如胜义者,应须亲近最胜法,当住于此证胜道。”——《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9] 拓展内容【9】

《法句譬喻经》: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食后为天人帝王臣民四辈弟子说甘露法。

时有远方长老婆罗门七人。来至佛所稽首于地。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闻圣化。久当归命而多诸碍。今乃得来觐睹圣颜。愿为弟子得灭众苦。

佛即受之悉为沙门。即令七人共止一房。然此七人睹见世尊寻为得道,不惟无常共坐房中,但思世事。小语大笑,不计成败。命日促尽,不与人期。但共喜笑,迷意三界。

佛以三达智知命欲尽。佛哀愍之,起至其房。而告之曰。卿等为道,当求度世。何为大笑也。一切众生以五事自恃。何谓为五。一者恃怙年少。二者恃怙端政。三者恃怙多力。四者恃怙财富。五者恃怙贵姓。卿等七人小语大笑。为何所恃,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何喜何笑  念常炽然  深蔽幽冥

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  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  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

病无光泽  皮缓肌缩  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  如御弃车  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

佛说偈已,七比丘意解望止,即于佛前得阿罗汉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