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幻相 对于那些渴望充分了悟生死本质虚幻的人,有许多方法可供使用。事实上,所.有.佛陀教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明白每一个轮回现象都是幻相。 从尽可能地大量听闻关于 “生”与“死”之幻觉的相关信息着手——这是任谁都听闻不够的一个主题。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以为听.闻.不是真正的佛法修持,因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其次,对于你已经听闻过的内容加以思.维.,并且通过阅读来进一步学习。最后,最重要的是,尝试去习.惯.你所学到的内容。怎么做呢? 有许多方法可以习惯“生命如梦”这个想法,其中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问几个问题。只要提问就好,不需要找出任何答案。 ➢ 效法庄子 就像庄子,凝视一只蝴蝶,问自己: 这只蝴蝶正在梦见我吗?我是这只蝴蝶的梦吗? ➢ 捏自己 捏自己——轻轻地或粗暴地,取决于你——并且问你自己: 是谁在捏?是谁在感受到被捏? ➢ 只是知道自己的念头并观看自己的念头 这个时刻,你一定在想些什么。在你想的时候,就.只.是.知.道.你正在想那个念头。 如果你在想的是一个坏的念头,不要让这个念头引导你去想另 一个念头——不管是好是坏。无论原来的坏念头是什么,就.只.是.观.看.它。 如果你在想一个好的念头,就.只.是.观.看.它。 如果你在想你的车钥匙,就.只.是.知.道.你正在想你的车钥匙。 当你想到车钥匙的时候,如果你突然想喝一杯茶,就.只.是.知.道. 你正在想一杯茶,不要试图完成关于汽车钥匙的念头。 如果你对死亡的恐惧令你感到难以承受,就.只.是.看.着.它,不要 思虑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或者怎么去做。 至少,这几个练习将会帮助你理解:你的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有很大一部分只不过是假设和投射而已。 减少自己的期望 如果你既没有时间也不想要熟悉“轮回为幻”的观点,那么趁 你还活着且健康的时候,尝试不要过度执着自己的计划、希望和 期待,至少让自己准备好面对“一切都行不通”的可能性。你生 命中美好的一切全都可能在一眨眼间变得面目全非,你所珍视的 一切全都可能骤然变得一文不值。 想象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搬到国家另一边,你们很少见面。随 着时光流逝,彼此之间的感情变得疏远。有一天,他在社交媒体 上写了一些深深冒犯你的东西。突然间,他变成你最憎恨的仇敌。 生命中充满这种对现实的提醒。 觉察到事物的变化是一种有用的修心形式;放下你对计划、行 程安排、期望的所有执着,这会显著减少你对死亡的恐惧。如果 你在活着的时候,从未经历过失望或失败,当你发现自己身处死 亡门前时,将会极度惊恐。当然,那时你要为自己做任何事都为 时已晚。如果你是幸运的,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愿意承担责任,聚 集可以令你感到舒缓和鼓励你的因缘。如果你非常幸运,他们不 会试图骗你相信你将长生不死。我们能为临终者所做的最好的事, 就是不要对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撒谎。 减少自私 自私与贪婪会导致最强烈的恐惧。一旦死后,大家都是孤独的, 但是如果你习惯不断地在仰慕自己的观众面前展现自恋,你将会 发现你难以承受死亡的孤独;如果你已经变得非常习惯逢迎献媚 者的赞美——他们纵容你的每一个突發奇想——等你发现自己完 全孤身一人时,会被难以想象的恐惧淹没。因此,藉由减少自我 中心的自私心态,就可以减轻你恐惧的程度。 减少对世俗生活的执着 有些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他们畏惧肉体上的疼痛。但是 并非人人都会在疼痛中死去。是否如此,取决于你的业报。每个 人的业都截然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死亡经历都将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人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在死亡,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 了——而且是已经死了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死亡可以像闪电一样, 骤然来袭,也可以让人极度痛苦地缓缓降临。死亡时所遭受的绝 大部分痛苦,都是来自执著于生命、财物、朋友、家人、房产以 及对未竟事业的担忧。 活着,即是迈向死亡 既然出生了, 我不得不死, 如果是这样…… ——龟世
在死亡的那一刻,一切都毫无帮助吗? 我们人类在活着的时候所做的一切、所思考和感受的一切,都 是由无明、烦恼和业力所驱动。正是我们的无明、烦恼和业力, 共同促成我们必须独自一人面对生死。我们别无选择。一旦出生 之后,没有任何事物,也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我们死亡;死亡的 必然性在出生时就开始了,我们无力抗拒。 如果你不想经历死亡和转世的孤独无助,就必须在还活着的时 候,聚集永远不再转世的因缘。 在死亡的那一刻,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被亲友包围,但他们极不 可能对你有任何帮助——他们甚至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在你 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如果你意识到,你那些贪婪的亲戚就像秃鹰 一样,已经在为谁能得到什么而争执起来,那会如何?你的尸身 还未冷却,他们就已经开始将你美丽家中的所有珍宝洗劫一空, 他们侵入你的电子邮件帐户,撬开你的保险箱。他们站在你临终 床榻旁的时候,可能正在为谁能得到你那无价之宝的路易十五书 桌争吵不休,而你那一无是处的侄子或许正在翻阅你的某一本珍 贵初版书籍。反之,当你死去时,如果有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在你床边,可能会让离别之苦变得不堪负荷。 人类的粗重心智往往认为死亡是身与心的最终分离,而更精确 的描述是:死.亡.标.志.着.一.段.时.期.的.结.束.。因此,在所谓的“生命” 中,我们其实一直在经历持续性的“死亡”流续。死亡之死是出 生;出生之死是住留;住留之死是死亡的诞生。你所经历的一切, 同时是死与生。只要你受制于所谓“时间”这个现象,你也就受制于死亡。 通常大家知道的“生命”或“活着”充满各种事件,而也许是 所有生命事件中最重要的“死亡”却完全相反。如果你今晚死去, 你将会失去你的身份和所有的财产,而且你没有任何一项计划会 获得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死亡是如此巨大的一个问题。对我们大 多数人来说,对于出生的忧虑要少得多,而且我们完全不像畏惧 死亡那样畏惧出生。事实上,我们热爱出生。一旦孩子出生,我 们会祝贺父母,然后在孩子的余生都坚持不懈地纪念这个生日。 现在有一整个行业致力于为生日服务:生日蛋糕、生日派对、生 日惊喜,当然还有生日贺卡;现在这些全都是敲一下键盘就能得 到的。社交媒体甚至令我们不需要动一根手指,就不可能忘记任 何一个生日——连猫的生日也包括在内。 不像我们,大乘佛教的伟大大师们认为,相较于战胜死亡,出 生是一个更难克服的障碍。伟大的印度学者和大成就者龙树告诉他的国王朋友5,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出生比死亡更令人烦扰不安,出生的问题严重性远甚于死亡。 那么,为什么修行人会看重死亡而不是出生呢?出生是我们在 这一生中毫无丁点控制的一个事件:没有人问我们任何问题,我 们就从母亲的身体里蹦出;对于自己出生在哪里、父母是谁、出 生的日子和时辰,甚或是到底应不应该出生,我们都没有发言权; 方方面面都不是我们可控制的。 “我们已然出生”的这个知识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阶段都毫无 帮助,而“死亡不可避免”的这个知识则不断敦促我们感恩现在 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道我们必然死亡,有助我们尽可能地充分 利用生命;知道死亡迫在眉睫而且必然,这使得我们能够去爱并 且保持神智正常,也阻止我们因为世俗生活而变得不敏感和麻木 不仁。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生命令人陶醉,思维死亡或许是能够令我们真正清醒的唯一方法。 如果你已经出生,你必然将会死亡;如果你即将死亡,你必然将会再次受生。我们如何切断这个周而复始的生死循环游戏?方法是证得一种觉醒状态。一旦你“觉醒”或者“证悟”,将不再聚集导致死亡和重生的因缘。但在此之前,你将会投生,你将会死亡,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往复。 生与死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哀悼出生应该像哀悼死亡一样多,尤其是这个时代。试想一下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所不得不经历的事情:有一天,你的女儿将会走进一家百货公司,着迷于各种诱人的现象——单是有光泽的红色口红就已经让人兴奋不已,更不用说文具用品了。之后,不免还有极品咖啡世界和星巴克、时尚及健康度假村,或者是银行存款余额与金钱概念。哇!她的生活会很不容易。 转贴者pifu01注:强烈推荐全书《活着,即是迈向死亡》,by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不会贴全部内容,只会选择性地贴一些,愿利益能从中得利的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