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万维的怀旧风刮得正旺,俺就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再折腾一次。 前些日子,看到落基山人写的七十年代时玩儿的几个童年游戏,当时就勾起了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不过他写的都是男孩子们玩儿的,像弹玻璃球,做弹枪等。俺们女孩子虽然成天都能看见一帮淘小子玩儿那些东西,可是俺们不太参与,俺们女孩儿玩儿的那一套要文明优雅精致多了。 想想那个时代,物质生活超级简单,没有钱买玩具,也没有什么地方卖各式玩具。全靠自力更生,倒也玩儿得不亦乐乎,俺那时把每样游戏都玩儿得炉火纯青。 记得小时候玩的花样也多了去了,最常玩儿的有跳皮筋、跳房子,打口袋等。那时候作业很少,放学回来后,扔下书包就去找小伙伴儿玩,直到吃晚饭时大人们往回叫。那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跳格子(跳房子) 在地上画一个格子图案,玩时按1至8的顺序把口袋扔到相应数字的方格中,口袋准确落入方格后,以单脚跳跃姿势从小数字方格开始前进,遇到放有口袋的方格是需跳过,遇到横向双格时可以双脚落地,但如其中一格放有口袋则不可落脚,到达终点后跳跃转身,然后顺原路返回,经过方有口袋的方格时,要保持单脚触地姿势将口袋捡起,然后回到起点,最后背向扔到弧顶中。 跳猴皮筋 皮筋长约3米左右, 大多时候是双股跳,也可单根跳,边跳边唱非常有趣。跳法是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有节奏地在皮筋上跳跃“翻飞”。这种游戏对于技术细节和柔软度要求很高,所以说男孩子想玩还是比较难的。跳猴皮筋儿,俺最拿手,俺个子虽然不高,但能跳到大举。 打口袋,踢口袋 口袋是由六块不大不小的花儿方布缝成的正方体,里面装着一些玉米粒或大米,打上人挺疼的。俺从很小就学会了缝口袋。分成两组,一组两个或多个人,在两边打口袋。另一组一大堆人,在中间躲来躲去,或争取接到口袋,或不让口袋打到。 踢口袋和踢毽子差不多。 但踢口袋花样更多,不仅可以用脚踢,还可以好几个放在手里,变这花样的扔。玩儿口袋可以说也是女孩子的专利,因为它最讲究的是踢出花样, 扔出花样。男孩子们笨手笨脚的哪能玩这种游戏?俺现在还喜欢玩儿口袋,还能扔出踢出不少花样,也给孩子们缝过不少个,他们也都喜欢,可是他们的玩儿口袋水平比俺差远了。 翻花绳 翻花绳,又叫“解股”“翻绳”、“翻花鼓”、“编花绳”等。这个不用多说了,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俺现在还会很多花样。 摸瞎 摸瞎捉迷藏。 这个游戏在东北也叫做"抓瞎"。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 嘎拉哈 这个最经典,冬天坐在热炕头上玩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嘎拉哈就是猪或羊的拐踝骨,羊嘎啦哈要比猪嘎啦哈小,很精致,很金贵。那时谁要是能有四个以上的羊嘎啦哈,保证有一群粉丝跟在屁股后头给拎包提鞋。玩嘎啦哈时,将其放在平面上会有四种形状向上,分别叫珍儿、驴儿,背儿、坑儿。要配合口袋做游戏。抛口袋,抓起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一样的,再接住口袋,根据抓起嘎拉哈的形状不同,得的分数也不同,再抛起口袋,将嘎拉哈放下,同时碰炕上原有的嘎拉哈,使它们的形状变化,这个游戏要手,眼,嘎啦哈和口袋多方协调,是个技术活,可有意思了。 捡冰棒棍 小时候夏天,唯一能常吃到的零食大概就是几分钱一根的冰棍了。吃完后,把剩下的木棍儿都收集起来,也会到外面去捡。每人手中都会有 一大把小木棍儿。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以前的冰棒棍都是细细的、方形小木棍。现在已难得一见了。 还玩儿过摔泥泡, 丢手绢, 藏猫猫,等等。 现在的孩子玩儿的东西大不一样了,无法体会到俺们那时的单纯与快乐。 俺有时也会突发奇想,啥时候, 俺们这代人来个怀旧游戏大比拼,凭俺这还算灵活的胳膊腿儿,说不定还能夺个冠军呢。 俺说的这些都是儿时的东北游戏,如果你还玩儿过别的花样,跟大伙也显摆(show off)一下吧。 注: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我们是怎么长大的(1)?-怀旧用品 上一篇文章:搓不圆的春卷更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