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事理财业务的人员经常会向客户提到有关海外资产申报事项,我们大家每天看新闻也会看到有关加拿大政府或美国政府追讨海外资产逃税漏税行为。新闻天天看,但发生在新闻背后的许多事大家是不知道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美国有一个《海外账户纳税法》?如果仅仅从这个法律的名字来看,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无非就是一部美国的国内法而已,而其目的也就是收缴美国的公民或者移民在海外的收入税及资产增值税而已。它是10年通过的,从其产生的背景也能够理解,美国因为金融危机时花了大量的钱去救助企业,而且经济危机失业率高,税收减少,所以想利用这部法律多收那么三五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这个可是两个字,可以作为平常说话的口头禅,也很可能是两个威力巨大的字眼。所以,“可是”有时候很可怕。 我想说的是大家可别小看了美国的这部法律,美国就是利用这部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法律攻破了瑞士延续了几百年的《银行保密法》的。美国攻破瑞士银行保密法,让全世界的贪官或不法分子在美国的眼皮底下裸奔,这个便利对美国来说可做的文章就多了,比如美国获得某某政治局常委在瑞银有几百亿存款,然后让TA知道美国掌握着TA的秘密,你想想,TA为了美国替TA保守这个秘密,会敢不听美国指挥吗?这样的东西可能用百亿千亿万亿的钱都买不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利用这部《海外账户纳税法》来攻破瑞士银行业体系的。 很多东西似乎很偶然,但其实有其必然性。按说,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是全球闻名的,美国如何能够知道瑞士银行里客户的信息呢?无巧不成书嘛,写故事要编情节,真实发生的事也必须要有情节有逻辑才能有故事的可看性嘛,所以,这样巧妙的事在现实中就发生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在瑞士银行工作的人向美国政府举报其所在的银行部门帮助美国客户隐瞒海外资产和收入来达到逃避向美国政府缴税的目的。 好了,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的经过及情节等,一篇记叙书算是成型了,可以交作业了。美国司法部根据这份举报材料向瑞士银行提出协助调查的请求。大家要注意哦,美国是“请求”瑞士协助调查。美国的“请求”太精妙了!美国难道会不知道瑞士的银行保密法?既然都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请求”呢?这一招是不是有点无招胜有招的味道?你们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到美国武功的高深? 这个时候,瑞士应该怎么接招呢?美国这一招的内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真是难为瑞士了,到底是以自家的保密法拒绝美国的请求呢还是接受美国的请求呢?如果拒绝,那么意味着瑞士是犯罪的天堂,意味着瑞士银行业在庇护犯罪,这将给瑞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瑞士的国家信用没有了。如果接受,那意味着瑞士几百年来所遵循的保密制度将不复存在,这对瑞士来说也是个灾难,瑞士银行业的竞争力今后将怎么办? 接招是死,不接招也是死。是接死得更惨还是不接死得更惨? 瑞士这样的小国家,凭什么苏黎士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说到底还是其银行保密法的功劳。对于银行来说,客户的信息是银行的命根子。如果客户的信息,银行都可以随便交给其他国家或机构,那银行的信誉何在呢?瑞士银行能够成为全球富人愿意存钱的所在,其关键点就是银行保密法。 没有办法,两害相拳取其轻。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对比来说,国家的信用要更重要一点。瑞士不得不放弃几百年的银行保密法,而通过一部新的法律叫做违法资产归还法。 好了,瑞士沦陷了。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这样的文章或信息的时候是不是很平静,而在看战争题材的东西却很high?然而,在我看来,国际的经济金融战比起政治战军事战要惨烈得多,虽然看不到流血的场面,但其中的激烈程度、伤亡情况一点都不比飞机导弹来得温柔。现代社会都已经走向了后工业信息化时代,如果还停留在一土一地的争夺,那也太out了。说到底,政治战军事战,最终争夺的还是经济利益,如果能够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够攻城略地,何苦要杀人流血呢? 美国所谋求的并非要占领多少的土地,你们见过美国打了那么多战,占领过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有?美国现在所谋求的是政治军事超级大国之后的金融超级大国地位。(未完待续)
此文题目虽涉及经济与金融,但非为理财话题,切不可作为投资理财方向的参考与指引,仅仅是闲聊话题。本人虽为理财顾问,但对本文所产生的有关投资理财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您有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和困扰,请与我联系面谈,我将为你诊断你的家庭财务规划的合理性与问题的所在,并为你规划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