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全球化是个好东西,是合理化配置全球资源、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个渔业发达的国家,只要专心于渔业生产就行了,它可以把渔业及相关产业极大限度地进行开发,达到生产效率最优化,而不用分心于其他门类的工业生产,只要用自己的渔业产出与其他国家进行产品交换即可。同样的,各个工业门类占有优势的国家也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产业,然后进行交换,最终达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化多边主义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了,而武汉肺炎疫情的爆发可能会成为标志性事件,成为了全球化终结的分水岭。
由于武汉肺炎所带来的封城封国以及武汉肺炎来源的争吵与甩锅的政治斗争,比如医疗物资的禁止出口即使在有充裕的情况下也只提供给所谓的“友好”国家,包括口罩、药品、原料药、呼吸机、防护服等,这使得许多国家突然警醒过来,“哇噻,在全球性公卫事件发生时,我的命根子是捏在别人手上的。”这样,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民众的健康,所有国家都会想到我自己一定要会生产要保持供应自给自足,所以首先医疗物资卫生用品生产的回归是不可避免了。
在疫情过后,所有国家都会检讨国家经济的安全,包括原料供应、上下游供应链的打造,以免受制于人,所以脱钩与产业链的转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其实,在美国的一次国会质询中,就有议员问到国防部长,美国军队的药物80%来自中国的信息或事实是否属实?国防部长回答说:是事实,并提出一些未来应对危机的措施。这还是在武汉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在武肺之后,美国一定第一个国家把药厂和生产医疗物资的厂商撤回本土,在学名药与原料药的生产上也会加大力度,不会再完全依赖印度与中国了。虽然生产原料药与学名药无利可图,但这是不得不的事,必须得做。
在这次武汉肺炎疫情中,我们看到全世界的供应链全断了。比如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零部件,在中国疫情大流行的时候,韩国、日本、德国等车企依赖中国的零部件而不得,损失惨重;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消费电子产品依赖中国、韩国等国的厂商,但由于中国和韩国疫情严重生产陷入停顿,所以终端产品生产全部都得停下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在后续欧美的疫情恶化之后,全球的消费链也断了。象中国所宣称的完全复工并能够全力补上因疫情而耽误了生产,然而,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世界了,中国所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无人需要,没有消费了或者说消费基本上也停顿了。虽然象苹果这样的牛逼公司居然还出现限购的情况,那也是因为前期因中国的疫情而停工,富士康在中国的代工生产根本跟不上需求。然而,过不了多久,还有谁在乎是不是要换一台新手机?全球陷入完全lockdown的状态,失业人口呈垂直上升势头,有没有钱买粮食都是个问题,还在乎什么手机、手表、跑车或是包包等非生活必须品?
消费链的断裂展现出内需无比重要。西方国家这次在应对这个疫情上几乎无一例外地擎出大撒币直接向民众发钱的大招。为什么呢?保需求呀!大家看看,美国每人直接发1200美元、加拿大也是几乎极大程度地放宽领福利的限制,英国更是直接发三个月80%的工资收入,未来是否再发视疫情而定。没有需求生产的恢复就是空谈,所以需求很重要市场很重要,特别是自己国家的市场,国际市场暂时就别做梦了,每个国家都在极力地保护自己国家微弱的需求别被别国产品占领了。
所以,武汉肺炎让全世界认识到全球化在危机面前是不可行了,不管在供应还是需求方面,最有效的还是得靠自己。
从美国床铺上台之后,美国已经投撕毁了多个多边协议。英国也走出了脱离欧盟的困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脱离欧盟,全球化多边的体系将不断地崩崩裂,我敢说WTO哪一天解体掉我也不会感到意外。全球公卫体系的权威WHO在这次应对武汉肺炎疫情中的荒腔走板的表现,未来的权威性也将受到极大的考验。未来国际关系更可能走向双边体系,比如美国与台湾所签订的医疗合作框架协议、台湾与欧盟所签的同样的协议,象台湾这样一个非WHO成员国也能在世界公卫体系上展现力量与暴光度,其经验也能获得全球的借鉴。
总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全球化终结的趋势已经不是任何个人或国家所能够阻挡得了的,真正明智的是顺着这个大势,找出应对的措施和自己国有的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