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施化的博客  
不断思索,不断发现  
https://blog.creaders.net/u/433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傅国涌:林昭的思想是从哪里来?——读林昭十四万言书 2013-04-29 08:36:10


  对自由、政治与生活,林昭都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看法,她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林昭(1932.12.16-1968.4.29),原名彭令昭,苏州人。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大学生张元勋的大字报而被划为右派。1960年起以“反革命罪”被长期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1968年被秘密枪决。

  1968年4月29日,不到36周岁的北大学生右派林昭在上海被秘密枪杀。两天后,公安上门向她母亲索取5分钱子弹费。198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判决她无罪。1981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给她平反。

  40年后,面对林昭的牺牲,世人不仅佩服她的勇气、壮烈和决绝,更惊讶她的思想。在整个民族几乎都陷入盲从、迷信和狂热的时代,她没有停止独立思考,在狱中没有纸和笔的情况下,她以血为墨,以白床单为纸,写下了大量血书。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极不完整的一部分。


  超越时代的思索

  笔者有幸,读到了林昭在1963年写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长达14万言的信(现保存于林昭亲友手中,未刊稿)。她在其中提出的观点,她对时代和中国 命运的思考,她使用的语言,都超越了同时代的人。她抛弃了当时无所不在的弥漫着火药味的斗争话语,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那个时代。

  她的批判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的。她的同伴黄政回忆,1962年林昭在谈到广大农村饿死人时,就说人民公社不合国情、不合情理,应当及早解散,在 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对于“割资本主义尾巴”,她提出应当允许私人开业经营,主张私人办厂是她的罪名之一;她说要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包括引进外资,借外债加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她还提出了地方自治等设想。这些今天有些已变成现实的想法,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空谷足音。

  她最终摆脱了简单的仇恨意识和你死我活的敌对思维:“我们反对什么,那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到底要建立什么呢?要把自由的概念化为蓝图而具体地按照它 去建设生活,可不是一件简单轻易的事情,特别是要在这样一个广大分散痼疾深沉的国家里来建设它,就更其复杂艰巨!……只要生活中还有人被奴役,则除了被奴 役者不得自由,那奴役他人者同样不得自由!然则身受着暴政奴役切肤之痛、再也不愿意作奴隶了的我们,是不是还要无视如此悲惨的教训,而把自己斗争的目的贬 低到只是企望去作另一种形式的奴隶主呢?奴役,这是可以有时甚至还必需以暴力去摧毁的,但自由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够以暴力去建立,甚至都不能够以权力去建 立!”

  她在观念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对自由、生活、政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说:“高尚的目的根本不需要、更加不可能用卑鄙的方法去达成,只有卑鄙的目的才能够与卑鄙的方法相得益彰地‘配套成龙’。”


  从右派到“反革命”

  林昭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她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她也有过轻信、迷狂和个人崇拜,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直到1957年之后,她才开始反省,开始追问,开始寻找,最终回归了良心,回归了人的本性,回归了生活本身。

  1957年5月北大鸣放时,她并无右派言论,只是在张元勋等人遭到围攻时,挺身而出,说了几句公道话。她也参加了学生刊物《红楼》开除张元勋的签名。 但终未能幸免于右派的命运。她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当我加冕成为‘右派’后,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我的心情的,我认为我热爱党的程度是压倒一切的,没 有任何事物可以与之相比拟。我不能忍受它对我的误解,而且误解得那样深。”

  1958年7月,当右派同学刘发清痛苦得吃不下饭时,她开导说,自己一开始也是吃不下、睡不着,还自杀,现在想通了:“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北 大划了多少个右派?全国有多少?”“反右斗争还在全国进行,它的性质、它的意义、它的后果、它对我们国家、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教训?我现 在还搞不清楚。但我要认真思考,找寻答案。”

  她不顾自己的处境,为大跃进等原因造成的大饥荒忧心如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右派一起办了油印刊物《星火》,坚持说出真相,并给领导人写信,试图以微弱的力量阻止悲剧的蔓延,终于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

  她通往1968年4月29日的路,就此开始。


  “我是个人”

  自从1960年入狱,林昭就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在这封长信中写道:“我很知道反抗者在我们的制度下意味着什么,而走反抗者的道路在我们的 制度下又将遇到些什么。”对于自己的结局,她早有预感,做好了心理准备。1966年,她对前来探监的张元勋说:“顶多也就是死!他们杀机已定,哀求之与痛 斥之,其结果完全相同!”1968年,当她被折磨得只剩下不到70磅,大咯血,最后一次被送进监狱医院时,对她怀有同情的医生悄悄说:“唉,你又何苦 呢?”她则轻声答以“宁为玉碎”。

  她热爱生,但她只能作为一个人活着。她有个说法,祖先已从猴子变成人,“我这不肖子孙无论如何,断难再从人变为猴子”。

  她不愿意任人摆布而苟全,也就是不愿意变成人家手里的一张牌。她曾对审讯者说过在狱中做的怪梦:“魔术家跳上跳下,不断对我挥舞着魔棍,并指着一个木 框子叫道:‘进去,进去!变成我的一张牌——我正缺一张黑桃皇后!’但我叫得比他更响:‘我是个人,知道吧?不是谁手里的牌!黑桃皇后?!你就是让我当金 花菜老K,我也不干!’”“我是个人”,这是她的底线,不容突破,不可妥协。她在忍无可忍、多少镣铐加身的情况下,对狱警发出的最严厉的责问也只是:“你 们究竟是不是人!?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她说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等都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东西,但她同时说:“我不曾理性地去考虑和制订它们:这与其说是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毋宁说是由 于青春时代刚毅热烈的气质!虽然这二者也许不可分开。过去对着人们我也不止一次坦然承认:这个青年反抗者所作的诸般战斗行动,大都源于直觉——感性,而不 是源于理性。理性在我只不过是或用以检验、反省以至理解感性的决定罢了。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感性,然而绝对无法代替感性!”

  这段自白是理解林昭最后的道路和抉择的一把钥匙。她从来无意于做政治家,也做不了那种政治家。她被秘密枪杀前,曾几次在狱中自杀未遂,其中一次是 1964年2月5日,因不堪凌辱,吞药皂求死,急救过来,狱方责怪她:“你也是搞政治的,怎就没有点儿政治家风度?”她回答:“可惜林昭不是政客”,“本 来不懂啥子政治,到了被逼无奈闯进这滩不是人下的浑水,初志仍不过是凭着书生本色的一领青衫一腔热血。……要作个有‘风度’的‘政治家’,或者干脆地说: 作个专门玩儿利害的冷酷的政客,自认不仅完全不是料坯,更毫无培养前途!”


  “我怎么能认错”

  她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的不认错,多位同学都提到,“反右以后,她死不认错,她是北大惟一不认错的”。入狱之后,“有人对她说:你只要承认一句自 己错了,就可放你出去。她回答道:‘不,我没有错,决不向邪恶低头。”她母亲劝她“孩子,你就认个错吧,不然,他们会杀死你的”。她回答:“我怎么能认 错!我没有错!”

  她在信中自述:“林昭这份难移的该死的本性就是这样!——遇到外来的侵犯镇压之类,首先想到的永远只是反抗而不是其他什么!”“不怕你们把林昭磨成了 粉,我的每一粒骨头渣儿都还只是一颗反抗的种子!”狱中人们都说她“有那么股子劲儿”,她自称这不过是“一股子书生气”,也就是她自己说的“感性”,这是 她全部的力量源泉之一,本也是人身上最可宝贵的东西之一。


  “有理都是林昭的”

  1962年,林昭在保外就医期间为什么要给北大校长陆平写信?她在狱中为什么要一而再地给上海市长、给《人民日报》写信?不是因为她幻想会有什么结 果,她解释说:“我确知我的呼喊不会有任何回声……然而林昭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负责!有了这封给北大校长的信介于其中,将来编起文集来,从‘思 想日记’到‘我们是无罪的!’,再到‘我呼吁,我控诉!’,这其间的一贯脉络就极其分明而一望可知,而且这年轻人完全占着个‘理’字!……没理都是你们 的!有理都是林昭的。这个年轻反抗者不仅处在有利于占理的地位上,而且行事凡百皆先求得占理!理直则气壮!三人抬不过‘理’字儿!有理且能打得太公,况其 余乎!”

  她对审讯者说:“利害可以商榷,是非断难模糊!”“一切皆可引相对论,惟是与非断断不能二一添作五。”“是非之间绝无任何调和折衷的余地”。所以她只能选择向死而生。她骄傲地宣称自己作为反抗者所持的态度“相当光明磊落,甚至允称俯仰无愧!——可对世人,可质天日!”


  回归人性

  在1957年以后的11年中,她之所以一步步地能在观念上攀得更高,走得更远,甚至把同时代其他人都甩在后面,关键还是因为她人性中最真实、最柔软、 最美好的一面从来没有被磨灭,反而在严酷的现实中被激活、被唤醒,她向往人的生活的愿望,决定了不能苟且、不能屈从。加上她天性中就有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她 认死理的气质,这些合在一起,决定了她的命运。

  她几次说:“因为这一份该死的‘人性’,正是造成林昭本身之悲剧的根本原因!”“作为林昭的个人悲剧,那是也只好归咎于我所怀抱之这一份该死的人性了。”她的全部追求包括她的牺牲,归根结底,可以说都根源于她的人性。

  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她的宁为玉碎,她这样选择不是因为否定生活,恰恰相反,是因为她太珍视生活、太珍爱生活了。她之所以反抗到底,完全基于自己 对生活的理解。她说自己反抗的全部根据只是一条天人共许的铁则:“被践踏的公义必须得到伸张!这也就是我常爱提说的生活之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部分。”

  她憎恶与人的生活相对立的一切,她在送给一位同学的照片背面题了8个字:“什么是美?生活本身。”她理解的生活不是一个空洞的不着边际的名词,而是有 着美好而充实的内容,在她的同学、友人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很懂得生活并且会享受生活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她爱喝酒,爱吃,在狱中她给母亲的信中还 能一口气开出几十种不同吃法的食物来,她喜欢跳舞,会随便采摘野花戴在头上,她会自己动手裁剪衣服……她对生活一直保持着美好的感觉。


  幼承庭训

  从林昭的家世、成长历程来看,她深受母亲许宪民的影响,而她母亲又深受她大舅许金元——一位在“四一二”事变中被杀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她妹妹说她 身上有“家传的政治基因”。她多次讲到自己幼承庭训,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从来不怕担负自己应负之责。她在读中学时就参加了左倾的 “大众读书会”和“大地图书馆”,类似中共的外围组织,读过马列的书和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手抄本。1948年暑假,她甚至做过三 天地下党员,只是因为对秘密工作原则缺乏认识,失去了组织关系,为此懊悔多年。她满怀希望地迎来1949年,一心上进,为此不去上大学,不惜跳窗从家里出 逃,还曾无中生有地揭发过母亲。

  她的父亲彭国彦,受过英国教育、“沾上了威斯敏斯特的民主气息”,在国民党时代有过从政经历,一直清廉耿直、洁身自好。多年以来,父亲在林昭心目中只 是一个“反动官僚”,直到她成为右派,回到家中后,才与父亲有了更多的交流,她对父亲产生了愧疚、亲情和敬仰。林昭第一次入狱后,她父亲选择了自杀。 1962年,同学羊华荣见到保释中的她,发现她头上戴了朵小白花,问她为谁戴孝,她说是父亲。“我说:过去你不愿提你的父亲,现在怎么成了孝女,她只是笑 笑。”父女之间的这些交流在她身上开始生根。她第二次入狱,到精神病院做鉴定,她对院长粟宗华说:“我父亲曾对我讲,利用青年人的纯真热情搞政治是最残酷 的。……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她读过《扬州十日记》,深刻地觉察到民族的悲剧“仍不过是历史之一贯性的延续”,“几名清兵就可以赶着一大群中国人去宰杀,——像赶猪羊似地驱叱而 行;到了地方喝令跪下便一齐跪下,听待人家拿着刀从前排逐一杀起而竟俯首帖耳得没有一个敢动!唉!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啊!!!是故当读着辛亥革命先 驱者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秋瑾的遗诗以及林觉民《与妻书》等时,这个未失赤子之心的年青人(按:此为林昭自称)不知多少热泪如注、纵横狂流沾 湿篇幅!”她由衷地景仰这些杀身成仁的先行者,并自觉地接续他们的精神脉络,这是她重要的精神源头之一。但仅有这种资源,她只能走向以暴易暴的反抗之路。


  为了迷途重归的良心

  林昭早年就读的苏州景海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可以说,是基督教给了她内心的光亮和力量,使她流自己的血,却不想以血还血,而只是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守护她深爱的一切。即使对于向她直接施暴的人,她心中也没有产生你死我活的念头。

  1949年,她从景海女中毕业后,脱离了教会。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时,她曾以“中央的通知”名义警告牧师,凡进行土改的地区应停止一般宗教活 动。打成右派后,她开始逐渐回归,右派同学羊华荣跟她议论无神论和宗教等话题,“有次谈到基督教时,她说:你不要贬低上帝,我信奉基督教。”

  她曾讲过林肯救一头陷入泥沼的猪的故事,有人称赞林肯,有人说林肯做得不值,而林肯只是回答:“我不是为那口猪,我为我自己的良心!”她称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为了“迷途重归的基督徒的良心”。

  1958年到1959年,她在人民大学资料室监督劳动时,每个星期天,她几乎都要带朋友甘粹到北京王府井大教堂做礼拜,并给毫无宗教知识的甘粹讲圣经故事。甘粹认为:“她从小信的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右是不平等的,不公平的。为了这个不公平,她出来替他们说话。”

  她在狱中一度和基督徒俞以勒同室,成为好友。这大概是她在狱中最开心的时光。她自称是“一个奉着十字架作战的自由志士”,在追思被刺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时,她说;“作为基督门徒,我们各人诚实的灵魂无论何时永远共同呼吸、居住而活跃在基督的爱里。”

  她自知有肺病,但不愿治疗,她说:“作为基督徒,我的生命属于我的上帝——我的信仰,我的教会——我的神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愿意甚至希望从自己 中学时代的导师、带领我受洗进教的美国传道士那里得到对于肺病的药物治疗的。”“既然我的生命属于上帝,而且已经活过那么些艰难困顿至于严峻地残酷的日 子,那么,无论病躯怎么衰弱,假如上帝要使用我而要我继续活下去,我一定可以活得下去!……而假如上帝需要我成为一个自觉的殉道者,我也只会发自衷心地感 激施赐与我这样一份光荣!”很显然,她把自己当作一个殉道者,在信仰中获得升华。


  北大传统

  我们同时不能忽略她的另一个思想资源,那就是北大传统对她的影响。1954年,她以江苏省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深受古典文学教授游 国恩的赏识,建议她改为文学专业。因为她的文学才华,她成为北大校刊、《北大诗刊》和《红楼》杂志的编辑、编委,在北大度过了愉快的三年。她曾写过一诗 《沿着五四的道路》:“北大的老钟,它曾在我们的时代的交响乐章里,奏了一支烈焰狂飙般的激情奏鸣曲……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蔡元培、李大钊这些北大先驱在她心目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她在成为右派、自杀获救后,愤怒地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 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天理何在?”她在1962年暂时出狱期间给北大校长陆平写信,无非也是要重申北大传 统。

  在1957年的风暴来临前,她在北大的《红楼》杂志第三期发表过一篇《种籽——革命先烈李大钊殉难三十周年祭》,其中引用了李大钊早年的几段话:

  禁止思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思想有超越一切的力量。监狱,刑罚,苦痛,贫困,乃至死杀,这些东西都不能钳制思想,束缚思想,禁止思想。……你要禁止他,他的力量便跟着你的禁止越发强大,你怎么禁止他、制抑他、绝灭他、摧残他,他便怎样生存、发展、传播、滋荣……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地把我们解放出来,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身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这些话曾引起她深深的共鸣。这些思想资源也化入了林昭年轻的血液之中。后面这一段,她成为右派后还曾抄在日记里,从她最后的抉择来看,她走的无疑也正 是这样一条自我解放之路。思想自由,正是北大最珍贵、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林昭无疑也是属于这个精神谱系的,她是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1957年春天,在纪念李大钊殉难30周年时,林昭曾写下这段话:

  鲁迅先生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如果没有第一个,也便没有后来的,也仍然没有路。而那第一个遵着遥远的火光,走进没有路的地方去,直到倒下去,还以自 己的鲜血为后来者划出了道路的人,将永远、永远为我们所崇敬。只要这条路存在一日,走在路上的后来者,便再也不会忘记他的姓名!

  整整40年后,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番话来纪念她。

  傅国涌,《南方周末》 2008-04-30
浏览(582)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4-30 10:20:02
欢迎老几光临!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4-29 16:17:49
谢谢分享。林昭是一座现代人难以超越的丰碑。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施化
注册日期: 2010-09-21
访问总量: 3,965,41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用自由理性替换科学民主更有益
· 集体道德是一种什么道德?
· 激活自己心中的选票
· 马克龙眼中的左派和右派
· “中”,阎锡山的简明哲学
· 社会进步只因有人反动
· 暴力,自由的唯一杀手
友好链接
· 夕子:夕子的魔幻星球
· ladybug:ladybug
· 雪梅:雪梅的博客
· 思羽:思羽的博客
· 老度:老度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右撇子:右撇子的博客
· 思芦:思芦随笔
· 远方的孤独:远方的孤独
· 新歌:newsong
· 天雅:天雅的博客
· 秀峰真人曾节明:曾节明的博客
· 人参花:人参花的博客
分类目录
【翻翻晒晒】
· 中国总是被“问题男人”左右着
· 一个领袖的成功和他的民族的失败
· 恐怖主义的起源
· 寡言博的最后一篇日志
· 一开枪,就分裂了(2008)
· 妈妈的遗产
· 可怕,一个没有权威的权威体制
· 写给两岸的大学生朋友
· “宣传”不同于“描述”
· 为什么共产主义会被中国人接受?
【一言蔽之】
· 用自由理性替换科学民主更有益
· 集体道德是一种什么道德?
· 社会进步只因有人反动
·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 抹杀个体不仅意味着消沉更是灾难
· 百年之大变局真的要来了
· 习对美态度突然翻转是件好事
· 惊!中国的命运原来一向由军人决
【奇谈怪论】
· 振聋发聩
· 重发:李克强和他的“天在看”
· 方方:那些待宰的猪们
· 请勿外传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谣言太多,真假自辨吧
· 很久不讨论病毒了,事实与我预测
· 传乌战普京失手的主要原因
· 这篇要顶!
· 传国内一半网友支持俄罗斯
【有感而发】
· 激活自己心中的选票
· 马克龙眼中的左派和右派
· “中”,阎锡山的简明哲学
· 暴力,自由的唯一杀手
· 再论自由
· 读《独裁者手册》
· 米莱能走多远?
· 有毒的道德
· 同情弱小还是同情邪恶?
· 大陆和台湾,谁更该独立?
存档目录
2024-05-06 - 2024-05-23
2024-04-01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26
2024-02-27 - 2024-02-27
2023-11-05 - 2023-11-14
2023-10-04 - 2023-10-30
2023-09-05 - 2023-09-28
2023-08-13 - 2023-08-31
2023-05-06 - 2023-05-06
2023-04-09 - 2023-04-24
2023-03-04 - 2023-03-30
2022-09-02 - 2022-09-06
2022-08-07 - 2022-08-25
2022-07-03 - 2022-07-31
2022-06-08 - 2022-06-30
2022-05-03 - 2022-05-29
2022-04-01 - 2022-04-30
2022-03-01 - 2022-03-24
2022-02-02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0
2021-12-03 - 2021-12-29
2021-11-01 - 2021-11-28
2021-10-02 - 2021-10-29
2021-09-01 - 2021-09-27
2021-08-02 - 2021-08-29
2021-07-04 - 2021-07-27
2021-06-05 - 2021-06-29
2021-05-02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0
2021-03-05 - 2021-03-28
2021-02-06 - 2021-02-28
2021-01-03 - 2021-01-30
2020-12-02 - 2020-12-25
2020-11-04 - 2020-11-27
2020-10-02 - 2020-10-31
2020-09-14 - 2020-09-23
2020-08-24 - 2020-08-24
2018-09-06 - 2018-09-06
2018-07-01 - 2018-07-06
2018-06-29 - 2018-06-29
2018-01-19 - 2018-01-19
2017-12-08 - 2017-12-25
2017-09-19 - 2017-09-19
2017-08-07 - 2017-08-30
2017-07-11 - 2017-07-31
2017-06-19 - 2017-06-19
2017-04-14 - 2017-04-14
2017-03-20 - 2017-03-27
2017-01-03 - 2017-01-18
2016-12-06 - 2016-12-28
2016-11-02 - 2016-11-18
2016-09-02 - 2016-09-02
2016-08-13 - 2016-08-13
2016-07-12 - 2016-07-18
2016-06-02 - 2016-06-02
2016-05-09 - 2016-05-13
2016-04-09 - 2016-04-11
2016-03-02 - 2016-03-31
2016-02-28 - 2016-02-28
2016-01-05 - 2016-01-26
2015-12-08 - 2015-12-28
2015-11-17 - 2015-11-26
2015-10-02 - 2015-10-30
2015-09-01 - 2015-09-30
2015-08-21 - 2015-08-26
2015-07-03 - 2015-07-26
2015-06-02 - 2015-06-29
2015-05-04 - 2015-05-10
2015-04-11 - 2015-04-27
2015-03-02 - 2015-03-24
2015-02-10 - 2015-02-24
2015-01-02 - 2015-01-24
2014-12-01 - 2014-12-30
2014-11-04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3 - 2014-09-29
2014-08-01 - 2014-08-31
2014-07-07 - 2014-07-18
2014-06-23 - 2014-06-27
2014-05-04 - 2014-05-28
2014-04-22 - 2014-04-22
2014-03-02 - 2014-03-17
2014-01-07 - 2014-01-24
2013-12-03 - 2013-12-27
2013-11-04 - 2013-11-28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1 - 2013-09-24
2013-08-02 - 2013-08-23
2013-07-05 - 2013-07-31
2013-06-04 - 2013-06-29
2013-05-06 - 2013-05-26
2013-04-13 - 2013-04-29
2013-03-05 - 2013-03-26
2013-01-05 - 2013-01-29
2012-12-03 - 2012-12-31
2012-11-04 - 2012-11-28
2012-10-01 - 2012-10-25
2012-09-03 - 2012-09-27
2012-08-04 - 2012-08-29
2012-07-02 - 2012-07-27
2012-06-13 - 2012-06-23
2012-02-02 - 2012-02-02
2011-11-27 - 2011-11-27
2011-10-03 - 2011-10-10
2011-09-08 - 2011-09-26
2011-08-02 - 2011-08-30
2011-07-08 - 2011-07-26
2011-06-01 - 2011-06-28
2011-05-17 - 2011-05-26
2011-04-04 - 2011-04-19
2011-03-02 - 2011-03-30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1
2010-11-01 - 2010-11-29
2010-10-01 - 2010-10-31
2010-09-21 - 2010-09-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