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对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之说不怎么注意,以为只是一种暂时的谋略。谋略嘛,也就是计谋,可大可小,谈不上智慧,至多不过聪明而已。直到近日来渐渐有了些新的认识。认识到这不仅是一时一事的计谋,简直是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立足之本。
邓小平1991年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有关对外战略的“20字方针”,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个方针被当时整体的中国决策层接受,并忠实地执行。这其中遇到很多重大事件,都因此而妥然决策。比如加入世贸,接受世界人权公约(还没有签约),举办北京奥运向世界示好,等等。直到习近平领导班子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后,才实际上放弃“韬光养晦”。有人分析称“中国外交战略从韬光养晦变为主动作为”。
一项国策,到底是不是于国有利,总是要经过一段历史时间才可检验出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检验,事实证明了,韬光养晦的国策有利于中国。这从中国平安地度过使馆被炸,军机相撞,以及曾经非常紧张的台海局势,获得一段持续的和平发展时间,经济高速增长,国力随之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等,都获得了验证。
我这里所说的智慧有两层含义。
首先,“韬光养晦”的提法,显示邓小平过人的机智。当时的国内外大环境比今天严峻得多。国际制裁就不说了,国内的左派势力,在取得一场非公开政变的全胜以后,斗志高昂。很有大权在握,一展雄心壮志的渴望。不论从哪个方面的需要而言,江泽民新政权都必须用高姿态来建立对内对外的权威,巩固自己的新领导地位。邓小平深知,在新班子立足未稳的势态下四面出击,是内外政治的大忌。但如何劝阻,却需要一番心计。“韬光养晦”因此应运而出,这要比说出“谁不改革谁下台”,更多困难和微妙。
“韬光养晦”四个字,妙在没有正面否定雄心壮志的意思。这个典故的主要含义是先忍耐一段时间,待将来再说。邓小平干的是“投降派”之实,却没有被戴上“投降派”之名,聪明在用了这个“先忍一下”的典故。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近代以来随着被内外强权越来越不公正地对待,如蓄势待发的火山,那怕再小的触发点,也能喷发出烈焰,令焦土遍铺神州大地。在这样的情势下玩弄民族主义,无异于玩火。邓打算先止住玩火,他的习惯是把难题丢给后人,只管好眼前。
一个领袖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精心设计蓝图上,还要贯穿于实施蓝图的全过程。没有实施技巧,所有的妙计都将流于空谈。作为一个久居高层的大国领导人,邓对“国际帝国主义”的认识,数倍地清醒于一般平头百姓。他得到的情治机构的信息来源渠道多不说,也一定没有被中宣部新华社的文胆根据需要事先编撰过。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建国来一直笃信自由贸易政策。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也早已放弃用战争和生命来换取帝国的宗旨。这些国家都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这些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失去帝国主义特征。反帝早已无的放矢。
然而帝国主义不存在的这个事实,一时不容易被笃信“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中国民众接受的。邓恐怕自己也不能跳出几十年宣传铸成的意识形态框架,去与民意硬拗。怎么办?绕一个曲线,轻轻地用非常不意识形态,又不灭自己志气的这么一句古语,结果却是,整地个掉转了中国战略的船头。他如不这样迂回曲折的话,必然在意识形态上撞墙,很可能被陈云李先念们抓住软肋,栽一个大跟头。邓的权威在局外人看来至高无上,其实未必。假设他对自己的控制力有信心,六四关头也不至于谁都不信,只依仗几百万不同建制互相制约着的入城军队。
其次,从国际战略的角度,“韬光养晦”至少适用于中国未来的一百年。
进入后冷战时期,中国需要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解散了,三个世界重组了。在今后的一百年内,中国这个历史世界大国,应当怎样重新建立新联盟,树立怎样的新形象,对一个没有创见只懂守成的中国领导人,大概是无解的难题。
要想做一个世界大国,首先要做一个地区大国,否则免谈。中国用了几十年时间埋头拼经济,可并没有取得亚洲甚至东亚的龙头老大地位。日本是曾经的老大,现在衰落了。由于历史积怨,他这个老大当时当得也并不舒坦。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曾经从亚洲退缩,现在随着经济复苏,大有卷土重来之意。中国要想取得亚洲的领导地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取得亚洲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和安全感。小国总是希望被大国保护而不是被大国威胁。这个道理古今通用。韬光养晦表现的姿态不是咄咄逼人,正获得亚洲国家的欢心。一心计较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正好给另一个大国以卷入的口实。
中国和前亚洲老大日本的关系,可以处于紧张状态,但切忌自己直接出头冲撞。聪明的办法是借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把自己放到保持平衡和保护弱小的位置上,让小国比如韩国与日本直接冲突,而自己站在背后。其他小国关系亦如此。
中国的古代战略远交近攻或远攻近交,都不适用于今天了。因为目的不同。远交近攻,为的是取得天下唯一霸主地位。远攻近交,为的是两雄争霸。然而中国今后一百年,到底是想做世界唯一霸主呢,还是同美国再来一次冷战?如果连这个起码的问题都没想好,就贸然制定国际战略,未免过于轻率。现实是,想称霸全球的国家,无一有善终。两雄争霸,必有一伤。英国,德意志,苏联,美国都受过教训。
根据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长远利益,中国要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交结友好和巩固的盟友,利用世界所有国家的一切帮助。第一因为中国本身有很大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第二,大国地位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耀武扬威。而所有这一切,需要的正是“韬光养晦”,万万不是放弃“韬光养晦”的张牙舞爪。前者符合全体中国人的永久利益,后者只符合少数军头的暂时利益。
2013-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