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ifu01的博客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网络日志正文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 2021-08-27 06:12:10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


  ‧  “止观 ---- 文简义该,名之为小。

  研究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目的:(折服现行烦恼)

  佛者,觉也,引导我们觉悟宇宙人生之真实相。初学佛者,应觉的相貌。为四圣谛之第一谛,亦为修学佛法之汇归处。若无法生起对的觉悟,则无法汇归所修学之圣道。

  苦的相貌:(佛云: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苦的相貌应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来理解。亦即是观察现前之身心。三恶道之苦尚未出现,众生无法观察三恶道之苦,故佛陀要众生了解苦的相貌,是由观察现前之身心而来。

  诸行无常 ---- 现前之身心剎那剎那地幻灭。

  诸法无我 ---- 在此生灭变异的扰动相中,我们完全无法主宰(无主宰性)。

  众生之身心犹如失去舵手的船,随着波动的流水,向石头(老、病、死)驶去。可见众生之身心分分秒秒,不断地趋向老、病、死。此即为佛陀要众生了解的苦的相貌

  三界众生之身心,分分秒秒,皆处于苦谛之中,不断地被无常大火燃烧。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此种无常、无我的相貌,实为我们念念无明妄想所显现,此无明妄想剎那剎那不断相续,生死果报亦剎那剎那不断相续,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此欲息灭此苦恼之果报,必须先息灭无明烦恼。而息灭无明烦恼即必须由下手。由此可知修习止观的目的是为折服我们的现行烦恼,若能息灭烦恼,则业力亦可息灭,果报亦随之息灭。

  此课程理论少,主要阐述修习止观之次第,每一次第皆汇归于现前烦恼。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甲一、解释标题

  甲二、作者略史

  甲三、随文释义

  甲四、结示劝修                         今初

  甲一、解释标题

  乙一、总释标题

  天台宗将标题分为人、法、喻三类:

  人:能修习受持之人,分为因人、果人。

  因人:因地修习之人,在因地之中修习法门,尚未完满,故称因人,例如菩萨即为因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果人:所修的法门已完满,故称果人,例如如来、佛 ---- 大方广佛华严经》。

  法:宇宙之轨范,智者大师将法分为教法、行法、理法。

  喻:譬喻;例如《大乘妙法莲华经》以莲华譬喻此大乘妙法,以浅显之譬喻,使令我们了解深妙之理。

  由人、法、喻三类标题,开出七种立题之法1.单人2.单法3.单喻4.人法5.人喻6.法喻7.人法喻。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为单法立题,其中包括修习止观修习坐禅二法。修习止观为教法;修习坐禅为行法,即下手处。

  ‧ “:蕅益大师云:「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亦是说以止观磨练我们的身心,进而消灭我们的习气。故,即修正习气。

  ‧ “:数数地熏习,一次又一次地熏习,非一次即成,必须不停地串习,由浅入深,由生转熟。

  ‧ “:禅那,静虑。静(止)虑(观),即为止观。

  ‧ “:止观为心地法门,通于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但就初学而言,以坐姿最易相应。身体的扰动(行),易产生掉举,卧姿易昏沉,障碍止观,而坐姿既不过于扰动,又不如卧姿昏沉,故为最中道之威仪,亦为修习之下手处。

  乙二、别释止观

  丙一、止观功德

  一、【解深密经】云:「慈氏,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

  慈氏:即弥勒菩萨。

  若诸声闻、若诸菩萨:僧宝。

  如来:佛宝。

  圣人(佛、声闻、菩萨)之内心可结集无量无边之功德法财,故称之为。此宝可分成二类:1.所有世间善法 2.出世间善法。

  世间善法:即有为法,圣人自受用之身心轻安寂静乐。圣人他受用(眼、耳、鼻、舌、身、意)之堪能性非常强,可随时随处显出不可思议之神通变化。例如圣人见众生若应以地狱得度,则现地狱之相状使之得度;若见众生应以极乐世界得度,则现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使之得度。

  出世间善法:即涅槃。圣人虽能神通变化,但心不浮动,知一切皆为毕竟空,无我、无我所,安住于毕竟空法性之中。

  众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犹如烂疮,常流脓血,不动则已,一动则烦恼恶业现起;而圣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动则功德流露。为何有此差别?由于圣人之内心皆是禅定、智慧(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而众生之内心皆是颠倒、散乱,故有此差别。

  《法华经》:佛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诸佛方便说」。并描述自心状态「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佛虽为他人开出五乘法,但自受用大乘法门,念念安住于大般涅槃,随顺常乐我净之功德,由于定慧,而生种种三昧,并以慈心三昧、首楞严三昧、海印三昧……等等之神通变化度化众生。

  由此可知圣人之所以能生世间、出世间善法,皆是因地修行奢摩他、毗钵舍那(止观)而来。

  二、【佛遗教经】云:「如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佛陀要比丘,二六时中,闲寂静处,息诸缘务,经常摄心,念所

  受法,如此心才能安定,心寂静安定后,才能深入观察(知)世间生灭法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真理)。亦是说必须依止的因缘,才能生智慧,才能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生灭法相。因此,佛陀劝勉我们,应当经常专一相续,精勤修习诸定。

  为何能生智慧?若心有定力之摄持,则不会散动,增长寂静明了之心。若心散乱,则易忘失,内心模糊不清,不易起观,所缘境不易现前。

  水能洗除污垢,欲保存清水,必须造围墙(堤塘),使水不流失。修行人,欲累积智慧水,则必须造禅定的堤塘,才能使智慧水不流失。

  三、【大宝积经】云:「满设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此处佛陀将有为的功德(满设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与无为的功德(出家修寂静)做比较。若以恒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之珍宝供养佛,其功德比不上一日出家修寂静的功德。

  世间乐可分三种:

  1.             五欲乐 ---- 此乐夹杂许多的过患,受用五欲乐之同时,内心亦会升起无数的烦恼罪业,无法控制。「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五欲乐犹如夹杂毒素的甜美食物,若每日食用,则累积毒素,终有一日暴发病患。世间的五欲乐(财、色、名、食、睡……),虽是由过去的有漏善业所招感,受用五欲乐之同时,亦创造末来之苦因。故佛陀要我们诃责、远离五欲。

  2.                 三昧乐 ---- 为较清净之身心安乐,虽有安乐,心仍保持在寂静住。例如四禅八定之三昧乐,有喜、有乐、有舍受,但都不离心一境性,永远保持在寂静明了的状态。

  3.         涅槃乐 ---- 为最高层次的乐。

  修习止观即是要达到三昧乐、涅槃乐。

  若出家后,放下外在尘劳,每日有一定课,对止观保持欢喜心,闲寂静处,息诸缘务,即使未得禅定,也未进入圣道,但所栽培的善根不可思议,「满设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珍宝供养佛无法成就解脱,但修习止观,念念之中生起解脱分,趋向圣道。可见修习止观之重要。

  丙二、止观体性

  「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

  --------【菩提道次第略论】--------

  「止」 「独处空闲,作忆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解深密经】-------

  「又凡拣择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诸善妙慧,悉皆摄为毗钵舍那品。」 

         -------【菩提道次第略论】-------

  「观」 「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偏寻思、周偏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

  -------- 解深密经】--------

  必须了解的相貌,才能止、观等持,不偏向止,也不偏向观。

  《止的体性》:

  【菩提道次第略论】

  止的相貌:因地 ---- 必须「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

  以善缘心 ---- 无贪、瞋、痴。若内心专注于贪、瞋、痴,例如一心想偷他人的财物,则虽内心专注,但非善缘心,则不能称之为

  心一境性 ---- 先选一所缘境,并专一相续地安住于此所缘境,

  诸三摩地 ---- 三摩地,等持,平等不掉举亦不昏沉,平等持心,于一境转。

  智者大师指出,所缘境不要选在眉间、头顶等高处,否则气血易往头部冲,而造成头痛,念佛时若太注意耳朵,亦容易头痛。故所缘境应尽量往下降,例如肚脐或依止大地。

  【 解深密经】

  修止的环境 ----「独处空闲」,此为适合修禅定之环境。独处即一人独处,若无法独处,则须与同修止观的人同住。空闲即无太多的琐事,否则耗损精神、体力,坐禅时易昏沉、掉举。

  修止的方法 ---- 「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

  思惟 ---- 即善取所缘境的相貌。若修数息观,则以出息、入息为所观境,于心中分明显现(所缘境)的相貌。若修念佛,则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于此一念心思惟阿弥陀佛的身相。

  作意 ---- 欲取所缘境的相貌,则必须作意,所缘境的相貌不会自然生起,必须作意。百法将作意解释为二意:

  1.     警觉 ---- 「警觉应起心种」提醒自己,例如告诉自己我现在要修止观

  2.     引导 ---- 「引心令趋至境」引导此一念心趋向所缘境。

  取到所缘境的相貌后,相续不断地作意思惟此所缘境的相貌,不间断地取此所缘境(相续作意思惟)。

  禅定并不是三二天,或是打个佛七就能得到,必须长时间不断地串习(如是正行多安住故),因此蕅益大师云:「滴水长流则能穿石」,水滴虽小,但长久不断(每日有一定课,相续不断)滴在同一个地方(所缘境根本法宝不变),则日久必能穿石。

  若能如是的修行,则能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此即是名奢摩他。

  天台智者大师将所缘境的相貌分为三类:

  1.     众生法界 ---- 一般小乘教法,其所缘境多属众生法界之五蕴,例如观察身、观察息、观察受蕴、观察其明了心、观察法……..等等以凡夫之有漏五蕴为所缘境,为可思议境。

  2.     佛法界 ----为不思议境,密宗、净土宗之所缘境多属佛法界,例如观察佛之正报庄严、观察佛之依报庄严、观察佛之名号功德……..等等,可与他力感应道交,产生皈依的心。

  3.     心法 ---- 天台宗、唯识的所缘境多属心法。

  《观的体性》

  【菩提道次第略论】

  ‧ “为无分别住,无法分别所取所缘境之善恶,而则需经过名言学习,拣别选择二空真如之理(如所有性)。

  如所有性 ---- 为一切法的真谛理。如者,不变也,即二空真如,不会随因缘改变,不论造恶业、善业,空性一切法如,不会改变。虽然造恶业,内心会产生恶的功能,使令我们得不可乐果报;造善业,内心会产生善的功能,使令我们得可乐果报,但就空性而言,仍旧不变(如),不会随因缘改变。

  尽所有性 ---- 为世俗谛理,即十法界的差别相。

  观察拣择如所有性(真谛理),尽所有性(世俗谛理),皆属诸善妙慧,悉皆摄为毗钵舍那品。

  【 解深密经】

  观的依止 ---- 观的生起必须依止身心轻安。观必须以止做基础,有止之后内心处于明了寂静之状态,才能观察拣择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才能生起身心轻安。

  观的方法 ---- 身心处于明了寂静之状态后,就着曾经学习过的法意,观察此法,并于三摩地中表现出此法意(所行影像)。

  所行影像 ---- 行,造作。即在三摩地中,来回观察此影像。

  我们的身心不断地变异,虚伪无主,此无常、无我为诸法之真理、诸法之真实相,为本质境。欲以无明颠倒的心观察无常、无我之真理,则必须从依止佛陀的圣教名言开始,例如「世间无常,国土为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之罪渊,行为罪薮,如是观察,建立生死」,由语言文字中,体会身心之无常、苦、空、无我。此观察属影像,与本质仍有距离,但不离本质。

  本质的影像显现后,以此明了寂静之心,依止此名言不断观察,因而得到深刻的理解(胜解),此时再将之前所观的影像舍离,再一次的观察、胜解、舍离心相……观察、胜解、舍离心相…….

  例如欲观察苦谛,厌离娑婆,皈依弥陀。此时从观察无常、苦、空、无我下手,了解每一剎那的身心都不断地变异(无常),不断地趋向老、病、死,由此可知无常逼恼即是,苦即是空,空即无我,无法主宰。此即苦的相貌(影像),由于观察苦的相貌而产生胜解,依此胜解而产生对三界的厌离心,对苦谛产生更深一层的体会,此后再舍离心相,回到无分别住。

  例如画一幅风景画,第一次画,似像非像,舍弃之后(舍离心相),再重新观察、作画(胜解)、舍弃(舍离心相)………如此不断重复,每一次画都比前一次进步,终有一天能画得和真实的风景一样。同理可知,若能一次又一次重复观察苦谛、胜解、舍离心相,则能一次比一次契入。此即为修观的方法。

  修观的种类 ----1. 正思择,2. 最极思择,3. 周偏寻思, 4.周偏伺察。

  正思择 ---- 观一切法空之智慧。

  最极思择 ---- 假观,分别十法界的因果。

  周偏寻思 ---- 觉照观察,寻思为较粗之观察。

  周偏伺察 ---- 觉照观察,伺察为较细之观察。

  修观的功德 ---- 1.若忍2.若乐3.若慧4.若见5.若观。

  若忍 ---- 透过修观,观察法意,则可加强信心,对佛所宣说之真理,多一分的随顺忍可。

  若乐 ---- 观察真理,了解真理即为功德相状,法即是宝,因此内心法喜。

  若慧 ---- 抉择,即为观的自体,为一总相,可细分为”“二种慧。

  若见 ---- 对境界产生了别的作用(量),此了别的作用有时正确,有时错误,而分为现量、比量、非量。则属现量,内心的智慧见到真理,此为圣人亲证无谬之境界。

  若观 ---- 藉相推踱,以佛陀的名言推踱,属比量,为凡夫之境界。

  止观即「由住心由观察」。故修习止观不离二心所。有时修念(止),有时修慧(观),二者相互调适。

  丙三 止观差别

  一、        小止观 ---- 即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童蒙止观】。

  二、        渐次止观 ---- 明止观浅深次第功夫,即【释禅波罗蜜】。

  三、        圆顿止观 ---- 明天台「圆顿妙观」,【摩诃止观】。

  四、        不定止观 ---- 明止观浅深不定,能大能小,即【六妙门】。

  小止观 ----即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所修习之止观,因文字简要,故名为小,又称为童蒙止观,为修习止观之基础课程,务实地引导修习止观的下手处,道次第明确,为调伏烦恼之必修课。小止观亦为其他三种止观的基础。

  渐次止观 ---- 说明止观由浅入深之次第,即【释禅波罗蜜】。其中解释四禅八定(释禅),说明每一种定之内涵,由浅入深。亦解释到彼岸之智慧(波罗蜜)。【释禅波罗蜜】之内容主要有二:1.发菩提心之相貌,2.修习止观之方法。其中修习止观之方法与小止观所述修习止观之法极为相似,但其内容较小止观深广、详细。

  圆顿止观 ---- 说明天台「圆顿妙观」,【摩诃止观】。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为不思议之圆顿妙观。

  不定止观 ---- 说明止观浅深不定,依修持之人不同而有所不同,能大能小,能浅能深,即【六妙门】。

  六妙门 ---- 六种使令我们趋向涅槃之微妙法门。(【法界次第初门】----- 智者大师)

  1.     ---- 摄心在息,从一到十。即以摄心,数出息或数入息,从一数到十。

  2.     ---- 系心依息,知出知入。较微细,此时不再数息,只注意当下的,知出知入,不再计数。

  3.     ---- 息止静虑,名之为止。此时内心明静不动。

  4.     ---- 分别推析,名之为观。起观分别此是无常、无我…..

  5.     ---- 转心还照,名之为还。回转返照这念能分别的亦是无常、无我、觅之了不可得…..

  6.     ---- 心无所依,妄波不起。内心虽无依止处,无我、无我所,妄波不起,但仍了了分明。

  数、随、止属定 。观、还、静则属观。此六妙门皆以为所缘。不属次第止观,亦不属圆顿止观,随修持人之智慧不同而有所不同。


浏览(870)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pifu01
注册日期: 2010-10-14
访问总量: 792,69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 道德经第13章
· 道德经第10-11章
· 第十章
· 道德经 第九章
友好链接
· 润涛阎:润涛阎的博客
· 摩诃笨蛋:摩诃笨蛋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生命历程】
· 未曾亲身参与64者,不足与言64
· 他乡遇“故知”
· 信仰与因信称义
· 陪伴 歌曲以及词翻译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 戏说“我将无我,不忘初心”
· 母亲节梦见母亲
· 相遇
· 姑妄言之:我最近的“车祸”
· 如何应对新冠long haul(后遗症)
【天伦之乐】
· 工程师的疑惑
· 俺家小狗
· 小天才:枕套的用途
· 我闺女今天踢了个弧线角球,直接
· 中学生的自杀问题
· 沙滩漫步
· 高奇峰"怒狮"解
· 旋转木马
· 女儿的因果报应观
· 真实的爱情故事
【Buddhism】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 道德经第13章
· 道德经第10-11章
· 第十章
· 道德经 第九章
· 杂阿含274 欢喜 欢喜!
· 雜阿含58經
· 佛法的要点,就是是出离心、菩提
【Notes】
· 梦
· 统一思想:多么伟大的雄思妙想
· 人间地狱
· 中共国叫兽之兽,与中共国高官之
· 从快活老人那里偷来一幅图并题诗
· 随学快活老人 五绝 春早
· 小诗 N 首
· 新唐人和川普关于WI选举所造的谣
· 国民教育与屁民教育
· 苏格拉底讲述的轮回转生故事
存档目录
2024-04-04 - 2024-04-26
2024-03-03 - 2024-03-26
2024-02-10 - 2024-02-28
2023-12-09 - 2023-12-26
2023-11-20 - 2023-11-24
2023-09-06 - 2023-09-06
2023-06-01 - 2023-06-07
2023-05-18 - 2023-05-26
2023-04-04 - 2023-04-27
2023-03-19 - 2023-03-31
2022-12-13 - 2022-12-13
2022-11-20 - 2022-11-30
2022-10-25 - 2022-10-25
2022-06-03 - 2022-06-03
2022-05-06 - 2022-05-22
2022-04-02 - 2022-04-26
2022-02-01 - 2022-02-20
2022-01-10 - 2022-01-10
2021-12-02 - 2021-12-29
2021-11-02 - 2021-11-29
2021-10-03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21 - 2021-08-30
2021-03-05 - 2021-03-24
2021-02-07 - 2021-02-26
2021-01-22 - 2021-01-30
2020-12-13 - 2020-12-26
2020-11-11 - 2020-11-29
2020-10-08 - 2020-10-23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07 - 2020-08-29
2020-07-25 - 2020-07-25
2020-02-25 - 2020-02-25
2019-11-14 - 2019-11-14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15 - 2019-09-15
2019-07-31 - 2019-07-31
2019-06-03 - 2019-06-03
2019-04-27 - 2019-04-27
2019-03-10 - 2019-03-10
2019-01-19 - 2019-01-19
2018-11-03 - 2018-11-21
2018-09-12 - 2018-09-12
2018-06-23 - 2018-06-25
2018-05-04 - 2018-05-04
2018-04-07 - 2018-04-21
2018-03-03 - 2018-03-15
2018-02-04 - 2018-02-23
2018-01-13 - 2018-01-13
2017-12-13 - 2017-12-13
2017-11-07 - 2017-11-26
2017-10-23 - 2017-10-23
2017-08-24 - 2017-08-24
2017-07-03 - 2017-07-04
2017-06-01 - 2017-06-26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3-03 - 2017-03-03
2017-02-17 - 2017-02-17
2017-01-24 - 2017-01-24
2016-12-14 - 2016-12-14
2016-10-13 - 2016-10-13
2016-08-05 - 2016-08-28
2016-07-03 - 2016-07-18
2016-06-05 - 2016-06-11
2016-05-15 - 2016-05-27
2016-04-02 - 2016-04-09
2016-01-03 - 2016-01-20
2015-10-17 - 2015-10-17
2015-09-16 - 2015-09-25
2015-07-14 - 2015-07-17
2015-06-08 - 2015-06-23
2015-04-07 - 2015-04-24
2015-03-06 - 2015-03-06
2015-02-02 - 2015-02-08
2015-01-24 - 2015-01-24
2014-12-06 - 2014-12-06
2014-11-11 - 2014-11-23
2014-10-02 - 2014-10-02
2014-09-22 - 2014-09-22
2014-08-19 - 2014-08-28
2014-06-28 - 2014-06-28
2014-04-14 - 2014-04-14
2014-03-11 - 2014-03-17
2014-02-25 - 2014-02-25
2014-01-07 - 2014-01-07
2013-11-11 - 2013-11-11
2013-10-29 - 2013-10-30
2013-09-16 - 2013-09-21
2013-06-16 - 2013-06-30
2013-04-13 - 2013-04-13
2013-02-14 - 2013-02-22
2013-01-13 - 2013-01-26
2012-11-25 - 2012-11-25
2012-10-04 - 2012-10-22
2012-09-10 - 2012-09-23
2012-07-02 - 2012-07-02
2012-06-02 - 2012-06-24
2012-05-21 - 2012-05-30
2012-03-18 - 2012-03-18
2012-02-18 - 2012-02-23
2012-01-02 - 2012-01-28
2011-12-01 - 2011-12-29
2011-11-01 - 2011-11-26
2011-10-16 - 2011-10-29
2011-09-11 - 2011-09-27
2011-08-02 - 2011-08-02
2011-07-01 - 2011-07-30
2011-06-04 - 2011-06-25
2011-05-20 - 2011-05-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