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杂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的悲剧 2013-12-29 11:15:50

毛泽东时代,特别是中苏友好那段时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动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但当我听说这本书仍旧是本热门书,我的确大吃一惊。

钢铁是怎样炼成在中国仍旧是本热门书,这本身就是悲剧。

本来想多写一点,从爱尔兰女作家伏契克的牛虻说起,因为钢铁牛虻影响极深,特别在主人公的爱情之上,但又觉得还是长话短说好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比他第二部小说好多了,至少部分发自内心。不同于完全奉命而做的宣传文学。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简单事实,作者的生活是一个悲剧

为什么是悲剧,因为他站在的一方,摧毁了乌克兰的文化,农村,最后毁灭了他的朋友。他为之牺牲了很多东西,但毫无意义。

我后来不太能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特别是保尔和恋人丽达重逢的那几段。两人因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相逢,书中的丽达相当有人情味道,她给保尔的告别信写到

”  保夫鲁沙,亲爱的!
    这些话我本来可以当面告诉你,不过还是写下来更好一些。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我和你在大会开幕那天谈的事,不要在你生活里留下痛苦的回忆。我知道你很坚强,所以我相信你说的话。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在私人关系上,有的时候,当然非常少见,如果确实出于不平常的、深沉的感情,是可以有例外的。你就可以得到这种例外,不过,我还是打消了偿还我们青春宿债的念头。我觉得,那样做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快。保尔,你对自己不要那样苛刻。我们的生活里不仅有斗争,而且有美好感情带来的欢乐

    写的比较隐晦,但在50年代或60年代,这是非常出格的一段言论。革命者也有感情,也要出轨

    但是以丽达的身份,她多半逃不过苏联的大肃反。乌克兰中央委员会近200委员,能逃过大肃反的只有两个,而幸存未见得是福气。书里提到的恰普林(19021938)和科萨列夫(19031939)是作者同年代的人,都死于肃反,身为共青团高级干部的丽达恐怕也不能幸免,。 我想到丽达夫妇可能被拷打被处决,而他们的女孩会变成孤儿,这段书中最浪漫一节就变成最残酷的讽刺。

    我这里不太想长篇累牍的引传说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回忆中真实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但从各方面情况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几年后抛弃他嫁给他哥哥应该是事实。冬尼亚原型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故事也是事实。

    斯大林时代是乌克兰脱离波兰并入俄国后最严酷的时代。在三十年代初,大批乌克兰农民死于人为饥荒。大批乌克兰知识分子被契卡镇压。 然后,乌克兰籍的共产党人也成为打击的目标。农民灾难发生于三十年代初,党内灾难发生于基洛夫被刺之后。

    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姓常见于东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和东欧犹太人中。但从他1924年俄语还说得不好看,他应该是乌克兰人。从他的作品看, 受斯大林时代之苦的乌克兰人视他为乌奸也不足为奇。在他的作品中,完全回避了十月革命后乌克兰人的灾难。

    但这也许不完全是他的过错,因为二十年代后期,他已经无法工作,在医院和疗养院度过大部分时光。所以,也许一度不完全了解当时的情况,至少在1931年小说第一部发表的时候他也许还不能预见后来的悲剧。但是,真相是无法完全掩盖的。 这大概是他个人极其悲剧的一部分,不仅发现自己为止奋斗的是场幻梦,而且发现革命巨兽不断吞啮周边的亲友。甚至他身边的人也离他而去(妻子拉雅)。

     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丈夫被镇压,书中丽达的原型大概也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的外甥女说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弟弟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朗道30年代从拥护革命变成反革命,大概也经历了类似痛苦的心路历程

     所以,他的外甥女说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其实,死是一种解脱。痛苦莫过于你已经知道真相后无法悔改,不仅无法悔改,而且还必须为止撒谎为止掩饰,成为的工具。

 

    我很喜欢苏联作家马卡连科的教育诗。但教育诗也回避了三十年代初乌克兰的悲剧。 从教育诗看,20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乌克兰农村相当富硕。教育诗发表于19333-1935年之间,马卡连科死于1939年。马卡连科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仁斯基公社似乎都于1936年左右消失,马卡连科离开教育战线,大概里面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幕。

 

 

 

浏览(8295) (0) 评论(6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小思 留言时间:2014-01-03 23:53:46
支持真知烁见。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4-01-03 20:26:14
哈哈,那不是神马马蜂窝,那不过是牛皮糖般的牛二,读过杨志卖刀就知道这网络混混的德行。漫骂,胡缠就是它的特长,而且它已经是网上死过一次的,再进宫也无所谓。

前面已经说过,牛二们反共并不新鲜,不过是它们前辈希特勒法西斯反共的翻版。它们的反共是基于反人类的立场,这样的反共必输无疑。当年轴心国的千万钢铁大军尚且不能得逞,那念经式的“迟早”,“终有一天”只能看作是给自己羸弱之躯用的强心剂。

“钢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是,在他临死的时候无怨无悔,而且这段语录被千百万青年作为座右铭,仅在这里被博主说是“悲剧”。那么谁是真正的“悲剧”,白熊博说对了,标新立异,与大多数人作对,损害大多数人情感的人,自己也觉得不自在的,那才是真正的悲剧。标榜一人一票的右右们,连基本的民意都不了解,还谈甚么民主社会?辩论不过时,鼓励(动用)有前科劣迹的来当打手,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回复 | 0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4-01-03 08:27:54
本来是评论寡言的一篇文章,没想到捅了马蜂窝。这道是我想起电影《巴顿将军》中的一些篇段。巴顿十分蔑视地回答苏联将军崔可夫的祝酒,翻译说没法翻译,巴顿说,就照愿意翻,于是看到了崔可夫愤怒的回敬语,和他的眼神。我似乎也看到了隔着屏幕的那副眼神,和崔可夫一样的可笑。接下来,巴顿说,那么就让两个混蛋干杯吧!巴顿将军可是来自西点军校的,崔可夫也是苏军著名军事院校的毕业生。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3 00:21:12
俺为什么要骂共党,为什么要骂华三熊四?

俺觉得代表和反对党的观点是一个原则和是非的问题,是正义和邪恶之分,是文明理性和野蛮愚昧和之分,在这之间是没有中间和含糊这一说的。今天国内很多老百姓心里明白的事情但苦于被封口(见上面那个《人民论坛》的民意调查),而党的代表到海外来宣传党的观点,咱们这些可以自由说话的人再不明确而坚决地反对,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在当今世界,北韩、中共这些与希特勒纳粹同样的反人类的犯罪集团,咱们中国人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对此有一个基本的是非和道德感? 到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对那些代表党的观点的人群起而攻之?

在德国,如果有人同情希特勒纳粹并为之辩护的,整个德国社会立刻会群起而攻之。咱中国人就不理解啦,这不是言论自由嘛,他没有惹你啊,同情希特勒纳粹并为之辩护怎么就不可以啦?

俺在德国骂新纳粹二逼白痴是很正常的事情,到了中国人这里俺骂毛粉和左毛怎么就不正常了? 是俺有问题,还是中国人有问题?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3 00:13:54
【你的这句 ”钢铁是怎样炼成“在中国仍旧是本热门书,这本身就是悲剧。我就不认可。因为你想看到的喜剧在中国没有发生呀,这不是事实吗?】

那就再给熊四一个悲剧和事实的例子,中国的现实、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华三熊四土鳖们斯德哥尔摩症的狂想。

**************************************************************
《人民论坛》这篇题为〝'信心.信念.信仰'调查〞民意调查,吹捧说:习近平的〝中国梦〞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重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当亿万人民的信心、信念、信仰汇聚为共同坚守,才能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共同实现梦想。

调查的内容共分四项:〝1、您是否赞同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加快推进改革?2、您赞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说法么?3、您赞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么?4、您对中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制度怎么看?〞

每个分项下有四个选择:A、完全赞同;B、赞同;C、不知道(不清楚);D、不赞同。民意调查结果,对于第1个问题,选择〝不赞同〞的高达73.45%;第2个问题,选择〝不赞同〞的为80.91%;第3个问题,选择〝不赞同〞的为82.56%;对第4个问题,选择〝不赞同〞的为79.94%。

但是在当天下午2点左右,这项调查结果与投票网页全部关闭。微博上有关的内容也被删除。
**************************************************************
回复 | 0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4-01-02 20:39:23
寡言博,你说得对,我是很惊讶,就像你知道了《钢铁是....》在中国很热,而大吃一惊一样。我惊讶的是有的评论的语言如此低俗,你不怕污染了你这一亩三分地?在美国是言论自由的国家,但也不能容许在网上骂人呀?你看看很多人都说了些什么话,都留在你的文章后面。

自从我成为基督徒之后,发现自己笨嘴拙舌了。在向别人传福音时,我总说不过那些无神论者,他们总让我的神显现给他看看,否则就不信。其实就是神真的显现了,该不信还是不信。最后还是自己坚持自己的观点吧。我知道在万维上评论,不是传福音,只是谈看法,我遇到的也不是无神论者,而是一个个网友。可看评论,就能窥见某些人的狰狞。

因为这是现实世界。对历史的看法,对现实的看法,我是和你不一样。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看法都有。你怎么能叫人家和你的看发一致呀?可能吗?你的这句 ”钢铁是怎样炼成“在中国仍旧是本热门书,这本身就是悲剧。我就不认可。因为你想看到的喜剧在中国没有发生呀,这不是事实吗?你是研究物理的出身,现在研究历史也很有成就。但你不能苛求历史呀!历史没有按你的想法发展,你就说是悲剧,那你不成了研究悲剧的了吗?
俄国发生的事情并不奇怪,沙皇还给平反了呢?你提到的那几个小人物何足挂齿?但是俄国发生的是在中国就不可能发生?金复新先在一直想复辟当皇上,他做梦吧!但是,中国的历史绝不会让汪精卫之流复辟。
总之,在中国一切向倒退的人都是在做梦。想回到文革以前,是做梦!想再往前复辟也是做梦。
你一定记得60年代有个电影 “槐树庄” 吧,有个老地主梦想复辟的镜头。中国再变,也不会出现老地主梦中的复辟啦。如果说这就是你所说的悲剧的话,那也没办法。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做梦,习近平做中国梦,安培做复辟军国主义的梦,俄国的斯大林分子在做苏联梦,德国的新纳粹在做复辟“第三帝国”的梦,就连蒙古的光头党还做“成吉思汗”梦;基督徒 (我是基督徒)也有自己的梦,就是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
那就让历史来回答吧,看谁的梦想成真。谁的梦想是空想,那才是悲剧那。这是智力问题吗?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4-01-01 15:45:02
ZT: Donskoi修道院 = 顿斯科伊修道院

八月五日,索尔仁尼琴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俄罗斯科学院举行(大约因为索尔仁尼琴的科学院院士身份)。俄罗斯此时正逢暑期休假,这天自上午十点起又下起了大雨,从特罗伊泽-雷科沃到位于列宁大街的俄罗斯科学院的道路两旁,因而并未出现人们夹道相迎送的场面,但是,前来吊唁大厅向作家道别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上午,许多政界要人和文化名流来到吊唁大厅,普京总理把一束玫瑰放到了作家的脚下;下午,吊唁大厅向普通民众开放,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向他们喜爱的作家做最后 的告别,许多人都含着泪水,面对各路记者不停地诉说着。下午的道别仪式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傍晚,作家的遗体被运往顿斯科伊修道院,在教堂里举行了追荐弥撒。次日,索尔仁尼琴被安葬在顿斯科伊修道院墓地中央,俄联邦总统梅德维杰夫出席仪式,军乐队演奏乐曲,礼兵队鸣枪致敬。索尔仁尼琴的这处长眠之地是他自 己在五年前选定的,并得到了大牧首阿列克西的首肯。在他的旁边,就是著名俄国历史学家瓦西里·克留切夫斯基的墓地,俄国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恰达耶夫,也长眠在这里。 -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1 14:56:03
呵呵,对了,如果这个网上那么多网友"漫骂"你华三,那就不是漫骂了,这个道理估计你这猪头土鳖也是永远也搞不明白了,呵呵。随手举个例子吧:

作者:幸福鬼 留言时间:2013-12-29 22:09:42
楼上华山一通狗屁。“斯大林挽救全人类”? 苏俄的邪恶比德国法西斯有过之无不及,苏俄控制下的人民和当年铁幕内的东欧人民,生活得比德国人强吗?苏俄控制的地区,还不如德意的统治。

俄国大兵强奸东北妇女无数、杀光江东64屯中国人、鼓动蒙古独立、煽动新疆独立...就你猪头华山去感谢斯大林。说你是个汉奸一点不过分。你真有良知,就可惜长了猪脑袋!

作者:幸福鬼 留言时间:2013-12-29 22:52:15
江东64屯虽不是斯大林干的,但他不道歉、不归还土地,一样可恶。中国人民要牢记苏俄的血海世仇,不要像汉奸政权一样还高喊感谢斯大林、中俄人民世代友好等等250口号。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1 14:45:46
【当然现在苏东波橙色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再把这几个过气的败将竖一下也无妨,不过除了观赏价值,没什么历史意义。】

看到华三这句"资产阶级政党",俺真的笑翻了,呵呵呵。好了,俺服了这土鳖了。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4-01-01 14:24:52
寡言,只有这么个一本书没读过的劳教牛二看家护院,此公评论除了偶尔抄用你一小段文字外,全是无耻的漫骂,网友已经指出,指望漫骂,那已是黔驴技穷了。你本想凭此篇打开一个缺口,进而来个时光大穿越,没想到“未敢翻身已碰头”,结果就剩下二人转,这在右派势力统治下的万维,确实不是光彩的事。

---要讨论历史,请别和我讨论,请和俄国和乌克兰人讨论,毕竟这段是俄国和乌克兰的历史。俄国人民和乌克兰人有权决定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何为罪行?

你发表的言论,不和你讨论和谁讨论?难道也要帮腔的牛二也去俄国,乌克兰取证,看看什么Donskoi修道院里有否邓尼金的墓, 那不是难为它么?请你跟它说一下历史,免得它搞不清楚,当年打败高尔察克,邓尼金的正是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部队,看它为谁去喊冤叫屈?

那些个当时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白军本来就是西方援助的,跟蒋委员长一样,要钱有钱,要武器有武器,可惜没天时地利人和,最后被消灭,怪谁呢?当然现在苏东波橙色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再把这几个过气的败将竖一下也无妨,不过除了观赏价值,没什么历史意义。中国也一样,你等的鼓动要是能把共党搞下台,那蒋介石也能魂归故里,保不定汪精卫在南京东郊的坟也能重塑,由跪像改成立像,供尔等凭吊。只是这个“迟早”,“终有一天”不是牛二嘴上喊喊所能决定的,望穿秋水也很难看到那一天。

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肯定比什么Donskoi修道院有名得多。只要保尔,卓娅和舒拉的墓地还在那儿,还被鲜花簇拥,只要“钢铁”在中国还有广大的青年读者,只要中国乌克兰近年合作重拍“钢铁”影视作品,还有影响,你老的复辟梦就永远是梦。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4-01-01 13:19:17
看来很刺激白熊的博客。

“评论要心平气和,不要骂人。辱骂和污蔑不是战斗,只能降低你的身份”。

这句话正该奉送给不少评论者。

至于连”悲剧“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就进来评论的人,难道没有智力问题?
为一个反对彼得留拉的乌克兰人辩护的人,看看乌克兰街头的彼得留拉塑像,不觉得自己可笑?

普京已经在彼得留拉墓前献了花。邓尼金被宣布为爱国将领。邓尼金按军礼重新埋葬在莫斯科Donskoi修道院的公墓。

到底谁生活在梦幻之中?

要讨论历史,请别和我讨论,请和俄国和乌克兰人讨论,毕竟这段是俄国和乌克兰的历史。俄国人民和乌克兰人有权决定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何为罪行?

就目前所知道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了一场反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运动,最后斯大林(几乎)消灭了乌克兰共产党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的乌克兰共青团,包括绝大部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战友。而他与之作战的彼得留拉现在是乌克兰民族英雄,邓尼金是俄国爱国将领。

他的一生不是悲剧? 难道是喜剧? 捍卫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许只是捍卫自己吧?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1 13:05:13
呵呵,来了头熊四土鳖,

这个前景,既不是牛二的,也不是华三的,更不是熊四的,而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也无法孤立于世界,在河里摸中国特色这头土鳖摸个没完没了。从世界现代文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自由、人权和民主,社会公正平等等普世价值是代表了这个发展轨迹的。斯大林、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一百年后还能回来,那也只有中国的土鳖想得出来。

中国的历史都是有华三代表的骗子和熊四代表的傻X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傻X就有什么样的骗子政府,有什么样的骗子政府,又能产生无数的傻X屁民。要改变中国,看来不仅要骂华三骗子,也还要骂熊四傻X呀。
回复 | 0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4-01-01 11:20:39
“ 当我听说这本书仍旧是本热门书,我的确大吃一惊。”

看来寡言博又孤陋寡闻了,你一直沉浸在你的历史研究中,对今天的中国了解得不够呀。 不仅仍旧是本热门书,而且热了几十年了,至今热度不衰。

所以你对中国的看法可能很偏激,很失望。中国不会按照你的想象前进,它有他的规律。这个前景,既不是牛二的,也不是华三的,是中国的。

共产主义在俄国虽然成为了历史,谁敢说100年后它不卷土重来?普京说,我没有退党,当时党已经不存在了,我只是把党证放进了抽屉里。

在你眼里那个历史作者不是一个悲剧?似乎是只有今天光明,过去都是黑暗似的。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任何作者的作用都是对当时有积极作用,就能名留青史的。总之,你希望看到的东西,在书中你都看不到,说一案今天的标准就应该否定了。那时研究历史应该有的态度吗?

任何历史都是有牛二和华三们组成的。谁也没能消灭谁。但他们眼里的世界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综合起来才是世界的本身。所以,评论要心平气和,不要骂人。辱骂和污蔑不是战斗,只能降低你的身份。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4-01-01 09:32:13
华三政委还在为这篇曾经上过导读的文章论证你党白痴的历史主线索,呵呵,从人道主义的精神出发,祝华政委导读强迫症的神经病症状在新的一年里有所减轻,呵呵。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斯大林功不可没(反驳吧)】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但是斯大林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吗?

寡言博: "如果不枪毙苏共十七次代表大会多数代表,如果没有逼死几百万乌克兰农民,如果没有大肃反,如果不处决图哈切夫斯基,苏联就一定会打败仗? 苏联就会垮台? 处决图哈切夫斯基以及大批苏联将领给苏联红军带来极大损伤。从苏芬战役和苏德战役早期苏军表现看,几百万苏军伤亡是苏军大清洗的直接后果。"(华三反驳吧)

朗道: "同志们,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斯大林集团已经完成了一次法西斯政变!社会主义成了空洞的词句,报纸充斥了谎言。斯大林对于真正社会主义的刻骨仇恨,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没有两样。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他摧毁我们的祖国,使她沦为德国法西斯野兽的猎物" (华三反驳吧)

凡平: 毛泽东、斯大林和希特勒是一个级别的恶魔,已经是今天除了中国特色傻X以外的大多数人的世界普遍常识。如果斯大林及其苏共在历史上是正面的,那么苏共为什么鞭尸斯大林,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今天有几个俄罗斯人还愿意回到苏共的制度??? (华三反驳吧)

苏联和苏共垮台,被人民埋进历史的垃圾堆,就是一条撕不裂的历史主线索,再多的弯弯绕也绕不过去呀,华三土鳖白痴,你说是不是呀?

呵呵呵。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4-01-01 05:44:58
阿妞啊,华山只会直来直去,从来不会扭来扭去(这点上男人与女人还是有差别的),歪曲历史,曲线救国,话不敢直说的应该是你们,所以也让人别扭。

上一贴我已经说了,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斯大林功不可没(反驳吧);而布尔什维克武装的苏军与游击队员是抗击法西斯进攻,保卫祖国,实际上也是保卫了世界人民免招涂炭的中坚(反驳吧),其间,保尔。柯察金精神在这场殊死战斗中发挥了正能量(卓娅为例),鼓舞了士气(反驳吧)。这是一条撕不裂的历史主线索,再多的弯弯绕也绕不过去。

想起来了,阿妞是历史学家,不读文学作品“牛虻”,“咔嚓金”。虽然令人咋舌,但情有可原。但这样的历史学者水平可以想象。只是,没读过“咔嚓金”,连冬丽娅,丽达都不知道,干嘛来这儿凑分子?是不是应了“无知者无畏”那句老话?

上贴我也说了,法西斯比今日民教徒们更恨共产党人。安知现在的民教徒得势,不会联络安倍再来个“反共,防共大东亚共荣圈”?届时当今的丘吉尔们又需作出决定:两个魔鬼中取谁?不过据我观察,西方的决定早就有了:这就表现在白宫正门草坪上礼炮红地毯接待共产党;后面小门拒绝民教抗议书的策略。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12-31 21:42:13
华山还是肯学习愿意进步的。通过学习寡言的文章和大家的友好教育帮助,现在已经从开头的歪曲寡言博文明显的立意:“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吃掉自己的孩子”这个命题,到公开赞扬斯大林的一切残暴吃掉自己的孩子家人都是天经地义的,转到了另外一个命题:斯大林反法西斯没有错,再转到在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历史与正义应该如何选择。胡锦涛如果能够这样转弯,俺觉得他还是可以到清华现在再兼任辅导员的,如果他真的闲不住的话。
可是,这根本不是寡言这一系列博文的主题,他从来没有提出在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如何选择这样的命题。
其实这个命题也是伪命题。因为丘吉尔早在呼吁英国人支持同苏联结盟抵抗法西斯时就已经解释清楚了:在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个魔鬼之中,我们现在必须选择一个敌人一个盟友。不是这两个魔鬼哪个可爱,而是现在哪一个最穷凶极恶。是法西斯德国在向世界挑战进犯侵略,包括进攻侵略苏联。所谓我们必须毫无犹豫地同苏联结盟,因为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抵抗德国法西斯。
从二战开始到结束,英国人美国人都没有忘记,世界在同两个魔鬼搏斗,现在还只打倒消灭了一个。
连斯大林毛泽东当时到后来都没有驳斥丘吉尔这样坦荡坦率的命题解题呢。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3-12-31 18:51:10
呵呵,难得右撇子问好,咱礼尚往来,也道声新年快乐。

缅怀英雄,珍惜今日,主要是为了向前看。历史就是历史。保尔的精神是正能量,这从卓娅的墓志铭上就能感受到;而卓娅代表着千百万用身躯阻挡法西斯侵略的热血青年,那么这一切构成历史前进的主线索。很清晰,谁也无法割裂和抵毁。

还有一个问题是:是否因为斯大林是共产主义者就不能宣扬他在卫国战争的作用与功绩,因为宣传了就等于支持目前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我想这一条拼凑的三段论正是博主最失分的地方,甚至连右派都不予以认可。需要认清的是:当时二战轴心国的一条基本政治理念就是反共防共,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德国的国会纵火案,日本扶持的什么”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无一不是反共的理论与实践。按说,希特勒们与共产主义不共戴天,比你们这些右右们反共意识更强烈百倍,难道说今天的你们为了除去共产主义隐患,在斯大林与希特勒两者之间,情愿选择希特勒,希望当时轴心国胜利占胜苏联和中国?这样的逻辑你们能反驳得了?

这个贴子和由此带来的辩论还是有意义的,就如同有人替汪精卫翻案一样,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看来一百年也难以成功。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12-31 12:57:41
哈哈,华山对俺的这些观察评价很地道:
阿妞,俄文不地道
你这样竭力想摆脱洗脑的人,“咔嚓金”你不读,“牛虻”也不碰
看你的政论文章,没有热情,亦无底蕴

评价恰如其人,恰到好处,非常感谢加钦佩!

新年快乐!
回复 | 0
作者:右撇子 留言时间:2013-12-31 10:09:04
当我得知华山政委77年78年40多岁考进大学现在取得美国博士时,的确颠覆了本人先前对他的看法!现在对华政委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了!

的确华山政委说的没错,斯大林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立了大功,也为结束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暴君就是暴君。虽然暴君有时也会有善行,却改变不了暴君的本质。

现在的中共在地方维持治安,经常与地痞流氓合作,让这些地痞流氓“主持正义”,实质就是利用恶棍去制止其他恶棍。斯大林在二战中的作用,其实与这是类似的。希特勒是有直接威胁的恶魔,斯大林再恶当时还不至于对世界构成立即的威胁,这就是为何美帝们偷用我们老毛的“统一战线”战略,与斯大林同志构筑“统一战线”,支持他,给他援助,让这条恶棍去消灭更大的恶魔希特勒。文明世界的人们的确不应该抹杀这条恶棍的功劳,就如现在的公安干警同志们,找些地方地痞流氓协助维持地方治安,你们能够说这些地痞流氓没有功劳吗?

就是嘛!我们看问题不应该片面,而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因为你是地痞流氓就否定了地痞流氓的功劳。有些地方很乱,非这些地痞流氓就镇不住当地的治安!

好了好了,别吵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也祝华山政委快乐安康!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12-31 09:46:32
华山博又在乱批了。

华山博真了解”悲剧“这个词的说法? 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悲剧当何讲? 恋爱之人不能走到一起就是悲剧,就值得华山博长篇累牍发文?

我帖子写得很清楚,悲剧在于乌克兰党和共青团骨干绝大多数死于肃反,所以丽达原型(当时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保尔其他朋友即战友(包括朱赫来)多半被处决,而”钢铁“还在歌颂”吞没“丽达”等的革命。

华山博费尽气力要歪曲主题,七老八十,做过吉米诺维奇习题的,应该智力不低,有意思吗?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3-12-31 08:49:07
---哦秋哈拉索,阿妞,这俄文不地道啊,咱就不纠正你了。

让人困惑的是:你这样竭力想摆脱洗脑的人,“咔嚓金”你不读,“牛虻”为什么也不碰?亚瑟不仅算你本家(都姓“牛”),而且是一个斩断情丝,视死如归的资产阶级青年。绝对是一个反抗共产神权叛逆者的榜样,你能从中汲取无尽动力。所以至今看你的政论文章,没有热情,亦无底蕴,还都摆脱不了还珠格格水平的“戏说”,尽管符合万维的口味。

等着看寡言关于“牛虻”悲剧的文字,亚瑟与爱人也是擦肩而过,最后亲爹给他生路他都不要。算是苦命。如若要用这样的哲学观点读任何作品,无论是“钢铁”,“牛虻”,还是“茶花”,“红楼”,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何苦来哉。当然要想不悲也容易,寡言只要将每篇作品砍掉一半,来个:冬妮嫁保尔,亚瑟娶琼玛,茶女脱红尘,黛玉作媳妇,挺招人爱的,是吗?不过那样糟蹋的结果,还会有什么世界名著了?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3-12-31 08:38:58
阿妞的评论才油菜了,呵呵呵,笑翻了。先祝这里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别说俄罗斯人,这个世界上其他所有现代文明的国家里的公民,看到华三华政委和苏联的灰孙子这种中国特色,一定以为中国人都这样神经病的,这也是俺为什么说施化博总结得最到位和彻底: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12-30 11:47:54
试图忘却斯大林时代悲剧的人,现在正极力试图忘却毛泽东时代的悲剧。这种人都是中国的耻辱和悲哀之源。
回复 | 0
作者:俺是凡平 留言时间:2013-12-31 08:31:57
苏联的灰孙子,

这个网上历史人文与现实的好文章不少,比如这里的寡言博主的<<日本靖国神社问题>>就写得很好,问题是你这还在喝你党妈奶的傻X智力发育不全,嚼好东西无物啊,哈哈哈。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12-30 23:29:49
华山及各位网友,俺再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吧:
邓小平访美时,卡特这个对中国几乎一窍不通的总统,为了讨好邓小平,想办法弄来几个历来对中国友好的美国人陪邓小平参加国宴。坐在邓小平旁边的就有那位文革期间多次访问中国,被江青接见,后来写下《红都女王》的作者。这位女士对邓小平献殷勤:中国太令人着迷了。中国领导人都魅力四射!我每次见到他们,都激动不已!
邓小平淡淡地回答:
让你激动不已的那些人,现在都坐牢去啦。

美国人不保守国家机密,纽约时报记者当时就把这段对话报导出来了。

可惜那时候的胡锦涛习近平都不懂英文,也看不到这样翻译出来的参考消息。所以就有了胡锦涛会见普京谈宝儿,习近平拜访普京前后说苏共无一人是男儿这样的国际笑话。

俺其实当时也不懂英文。现在也看不到习近平的大参考。但是俺知道什么叫时空错乱。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12-30 23:12:02
哈哈,华沙达瓦里奇,哦秋哈拉索!
你这份情感俺理解,虽然俺还是不理解你在78年之后上大学,还要同胡锦涛在1958年一样捧读宝儿卓娅和舒拉。(其实老毛当时就要开始反苏啦,小胡哪晓得!)
俺去沈阳大连,甚至也会对苏军烈士墓有敬意呢,毕竟曾经是打日本的同盟军啊。
但是你如果去莫斯科要拜列宁斯大林墓,像陈希同一样在1989年题词什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俄罗斯人一定以为中国人都这样神经病。
其实俺也是神经病。俺就不能忘记朝鲜战争,大跃进和文革这样的过去,尽管俺也同你一样,什么宝儿卓娅根本不是俺经历的过去。俺的过去,只是被共产党在俺本来很聪明和求知欲很旺盛的脑瓜子里面塞了那么多党屎毛粪!
回复 | 0
作者:莉莉88 留言时间:2013-12-30 20:08:04
红二代的信仰与认知错乱
http://boxun.com/news/gb/pubvp/2013/12/201312310850.shtml#.UsInDvRDtkJ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3-12-30 18:04:46
阿妞,吵归吵,骂归骂,咱也道一声新年扎西德勒。

华山上大学时,一手捧着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一手翻着“俩姐妹”(小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之一),还真是纯苏式教育。所以尽管去国多年,听那”山楂树“,”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比新家的“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还要亲切,尽管后者作为咱出国后的第一故乡,也永记不忘。

新年到来,让咱们少一分仇恨,多一份爱心,少一分偏执,多一份宽容。想想那些为人类免除纳粹灾难而英勇献身的儿女们,他们如果还活着,也不过才八十来岁(舒拉17岁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献出生命,给我们带来今日宁静详和的日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
以下摘自网络文章: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是每个来俄旅游者都要造访的一处名胜古迹。 在新圣女公墓里,长眠着许多俄罗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人物”: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马卡连柯……在这里,从雕刻造型艺术的角度看,每块墓碑几乎都能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创意匠心独具:保尔·柯察金的原型——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仰坐在病榻上,雕像下摆放着一把骑兵战刀和一顶布琼尼式军帽。

穿过层层碑林,那里是苏联传奇式的女英雄卓娅·卡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碑。墓碑是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雕像表现了女英雄英勇就义的最后时刻:卓娅的短发和衣襟在风中飘扬,秀丽的脸庞微微扬起,她面带胜利的笑容,手臂向后优美自然地微张,英雄年轻的身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墓碑的台阶上摆放着人们献给女英雄的鲜花,墓碑周围鲜花怒放。卓娅墓的正对面是女英雄的弟弟舒拉和两位英雄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柳博芙·季莫费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地。
--------

这辈子有机会一定去给英雄墓地敬献鲜花。
回复 | 0
作者:hotmoon 留言时间:2013-12-30 16:10:21
How do Russians see the Stalin period?

A survey from late 2006 found that 47 per cent of Russians viewed Stalin as a positive figure, and only 29 per cent as a negative one. "Lenin is slowly becoming a historical figure with littl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says Mr Dubin. "But as we focus more and more o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Second World War] as the main event in our 20th-century history, the figure of Stali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to ordinary Russians."

Under Putin, Victory Day has become the biggest Russian holiday, and for most Russians, the name of Stalin is synonymous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effort. Western scholarship that suggests Stalin refused to believe that Hitler would attack the Soviet Union in 1941 and thus cost thousands of lives is rubbished, and there is also no discussion of the forced deportation of millions of Soviet citizens – Chechens, Volga Germans, Kalmyks and others.
回复 | 0
作者:hotmoon 留言时间:2013-12-30 16:08:45
How do Russians see the Stalin period?

A survey from late 2006 found that 47 per cent of Russians viewed Stalin as a positive figure, and only 29 per cent as a negative one. "Lenin is slowly becoming a historical figure with littl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says Mr Dubin. "But as we focus more and more o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Second World War] as the main event in our 20th-century history, the figure of Stali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to ordinary Russians."

Under Putin, Victory Day has become the biggest Russian holiday, and for most Russians, the name of Stalin is synonymous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effort. Western scholarship that suggests Stalin refused to believe that Hitler would attack the Soviet Union in 1941 and thus cost thousands of lives is rubbished, and there is also no discussion of the forced deportation of millions of Soviet citizens – Chechens, Volga Germans, Kalmyks and others.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the-big-question-why-is-stalin-still-popular-in-russia-despite-the-brutality-of-his-regime-827654.html
回复 | 0
作者:guitarmanzw 留言时间:2013-12-30 15:54:51
“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我们所建立的,与我渴望实现的,完全两样!

--我所得到的,与我希望得到的,完全两样。。。。。。。。。。。。



这是人世间对一个群体、某个人的一种讽刺。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13,9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