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画派
在二十世纪的众多画派中, 超现实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流派. 因为所有的抽象画派都是源于一定的哲学思想的, 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画派, 我们有必要先谈一下弗洛依德和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依德(1856—1939)是奥地利神经精神病学家. 是本世纪世界名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早在二十年代,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就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 他的学说接触了传统心理学较为忽视的潜意识,扩大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使心理学研究的层次加深了,以至他的学说在文学、医学、哲学等方面都引起了反应. 他的学说最主要的内容包括无意识学说、本能学说、释梦学说和人格学说. 他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的有关的心理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潜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 弗洛依这一学说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 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 以此为源,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强调梦幻的万能. 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义画派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 认为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在1924年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安德烈·布雷东(Andr’eBreton)对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作了上述定义. 布雷东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旗手,他提出的“超现实主义”一词来自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的剧本《蒂蕾丝娅的乳房》. 该词表达了布雷东及其追随者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的追求,那就是超自然的、无意识、无理性的精神自由. 他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 \"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 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 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 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
在具体阐述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前,有必要对达达(Dada)运动作一扼要梳理,因为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确实十分紧密. 可以说,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 没有达达,超现实主义几乎没有可能发展. 达达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在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中,瑞士因其中立国之态而成为最佳避难所,接纳了众多逃避战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 1916年2月,在瑞士苏黎士的“伏尔泰酒店”举办了一场音乐、戏剧、诗朗诵及造型艺术展并行的独特晚会.晚会上,一把裁纸刀在一本法德辞典中碰巧点中的名词“达达(法语中原意为玩具小木马)”成为他们一切活动的代名词. 达达,这个被玩世不恭地找出来的偶得之词很快便声名远扬——它成为这场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疾俗密切相关的运动的标签. 战争使人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更多共鸣,因而几乎是同时,达达运动还在纽约、巴黎等地出现。在美国纽约,达达的风云人物是杜尚和毕卡比亚;在德国柏林,达达的核心是胡尔森贝克;而在巴黎,达达则以文学界力量为主,它的主力是阿拉贡、布雷东等人. 此外,达达运动还在科隆、汉诺威等地发生. 达达的范围扩及世界各国,然而其组织却是一盘散沙. 一如那些不胜枚举的宣言,达达展示的是杂乱无章和惊世骇俗. 总体上说,它是从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出发,以各种讽刺手法甚至恶作剧形式对一切艺术形式的挑战和攻击. 它产生于混乱,又致力于创造混乱. 在破坏一切的同时,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打破现成品与艺术品、创造者与欣赏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从1922年起,达达派的内部分歧变得日益明显. 1923年,达达宣告解体,应验了他们自己所述的预言,\"达达派也要消灭自己\".
在达达派的众多组织中,纽约达达因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存在而显得令人瞩目. 杜尚1887年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一个温馨家庭,兄妹六人中有四人致力于视觉艺术. 他早年曾做过图书管理员,接受过短期绘画训练. 从1906年离开军队至1912年,他尝试过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各种风格. 1912年他因其作品《正在下楼梯的裸女》而一举成名,并因此带来订画要求.不过杜尚对此不感兴趣,他说,\"不,谢谢,我更喜欢自由.\" 1915年,他来到纽约,和毕卡比亚一起成为纽约达达的精英. 他的作品总是独特、大胆、充满狂想. 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他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 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L.H.O.O.Q》是这批“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中最为有名的一幅. L.H.O.O.Q是法语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淫荡污浊的. 在这里,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 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 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 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 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 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 达利1904年5月11日生于加泰罗尼亚,曾就学于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学院,不过分别在1923年和1926年两度被逐出校门. 他曾经专门学习过学院派方法,并对立体派、未来派等作过尝试探索. 1927年他完成了第一幅超现实义油画《蜜比血甜》,并于1929年夏天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 达利称得上是一名天生的超现实义者,他的绘画是细致逼真与荒诞离奇的奇怪混合体. 他声称,\"我在绘画方面的全部抱负,就是要以不容反驳的最大程度的精确性,使具体的非理性形象物质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设计了一种新创作方法,即所谓的\"偏执狂批判活动\",从而把幻觉形象从潜意识中诱发出来. 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全然没有视觉逻辑的条理性,因而只会带给人们梦魇之感. 过份的透视感和摄影般的清晰度则对这种梦幻性作了进一步强化. 这些作品被达利自称为“手工制作的梦境照相”. 达利深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性心理学影响,他的画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对弗洛依德的观点作出图解. 如既似瓶罐又似女人头像的变形,来源于弗洛依德关于容器象征和女性共同性的观点. 弗洛依德曾借着心理分析去观察达利的那双眼睛,他说,“这双西班牙人的眼睛既真诚又狂热.\"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描绘的是加拉的一个梦境,一个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诞离奇的梦. 画面上,裸体的加拉悬浮在一块礁石上休憩,而礁石则漂浮在海面上. 在加拉身旁,一只红色石榴飘浮在礁石边,一只小蜜蜂正专心致至地围绕着石榴\"工作\". 加拉的左上方,大石榴裂开了口,裂口中窜出一条大鱼,鱼夸张的大嘴中又跃出两条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扑向加拉柔软的躯体. 猛虎前面,一把枪直指加拉,尖尖的刺刀头点在加拉的臂膀上,引起蜂蛰般的疼痛. 远处,一只大象驮着尖顶方塔,迈着被极度拉长的竹杆般的四条腿走在海面上。这样的大象,我们在他1946年的《圣安东尼奥的诱惑》中又一次看到. 一场由绕石榴飞舞的蜜蜂而引起的梦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颜色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写实,但却毫无逻辑性可言. “这一切象征什么? 对这样一幅画中的石榴、蜜蜂、老虎、大象、大海……可以赋予它几种甚至上百种意义的解释;而每一种解释都有深刻和浓厚的色情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