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梦笛的博客 |
|
我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
|
|
|
|
|
|
|
|
中国哲学与西方宗教
这暑假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了,但我一直也没有在博客露脸,关心我的读者一定在猜:这梦笛又不知正在世界的哪个名山大川享受自然风光或者在哪个繁华都市品尝美食了。非也!非也!你们都猜错了!我呢是很想周游列国,无奈袋里盘缠有限,还得算记着用,不能年年往外跑,所以今年暑假只好在家留守了,就算是修心养性吧!何况除了加州,其他地方要么热得像蒸笼,要么下着倾缸大雨,水淹城池的,如果出门,中暑事小,一不小心丢了性命,那可就事大了。倒不如在公司的空调下凉快凉快,在家看看《舌尖下的中国》,睡个饱觉,烧两好菜,看看书,看看奥运会的,也算是一种享受吧。适逢手头上有几本计划要看的书籍,所以除了上下班,每晚运动一小时,周末买买菜,我几乎闭门不出, 将大部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学习之中。这可以说是我历年来最为安静的一个暑假了。但是行为的平静,并不意味着我思想的停顿。 相反,游觅于“四书”,“五经”之中让我同样也有云游四海的感觉。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精辟论述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净化,让我的思想在神秘浩瀚的宇宙中翱翔。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学会了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成与败,得与失,生与死,如何看待功名利禄。其实每一次长时间的沉默,都是我思想飞跃的过程,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埋头苦读,我都会有巨大的收获。当然我也很愿意将我的思想写下来与读者们分享,并希望能从我的文章中受益。
这个暑假由于时间充裕,我得以静心将手头上的一些书籍看完,并去思考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如:中国的传统哲学是不是宗教?中国的传统哲学与西方的宗教有什么区别? 哲学是否能取代宗教?为什么中国的哲学更喜欢使用暗示,而不使用逻辑推理?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于艺术,诗歌,文学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中国文明开始的很早,但是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我想有些读者可能会笑话我说:吃饱撑得!脑子有问题啊!一个女流之辈,不去想想名车豪宅,不去相夫教子,不去买买LV 包包,在这胡思乱想的。其实对于哲学,宗教这一类的问题的思考各有不同的原因,我将他们归为三类:第一类,“酒足饭饱型”;第二类,“高智商型”;第三类,“多灾多难型”。所谓的“酒足饭饱型”是指那些不用为衣食住行而操劳,生活又空虚无聊,所以有空余时间去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的人。“高智商型”则是指一些思维特别敏锐的人,现实生活的东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所以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宇宙,生命以外的东西。“多灾多难型”是指某一类人,生活的不幸让他们有一种寻求真理,寻求幸福的渴望,而哲学与宗教能使他们超越尘世,脱离苦海,从心灵深处得到一种解脱。我呢与前两类人无缘,最多也只属于第三类人。像当今的很多人一样,我也曾经为名车豪宅苦苦奋斗过,我也曾经为功名利禄而苦苦追求过,但是当我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发现短暂的快乐以后,剩下来的还是漫长的空虚,而人生的分分合合更是让我心力憔悴。我一直在想究竟是否有一条通向永恒快乐的道路?这也是导致我开始对哲学,心理学,宗教产生了浓厚情趣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从中我能找到一条快乐之路。经过多年的苦苦探索和学习,我终于找到了这快乐之路。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而且让我无论是在危机四起的时候,还是面对功名利禄的时候内心都能保持宁静,而且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色彩,让我的人生充满前所没有的快乐。人生的经历让我明白,要在这个充满着苦难,充满了竞争,和充满了变数的尘世里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有三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用于谋生的生活技能;二,待人处世的伦理道德,三,超越尘世的宇宙观。第一,第二类的知识只能解答人生中遇到的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对于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对于人生中我们无法预料的东西,对于地球以外神秘莫测的宇宙,我们是无从在第一,第二类知识找到答案的。而人类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这就是忧虑和痛苦的来源。所以,我们需要第三类的知识:超越尘世的宇宙观,来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宗教和哲学的作用。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类的人。他们在某一个领域表现非常出色,与他们谈论他们所熟悉的领域时,他们会滔滔不绝,但是对于他们所不熟悉的领域,他们总喜欢用一种否认的态度或者藐视的态度去对待它,更不会说花点时间去将他们不了解的东西弄清楚才下结论了。这一类的人往往会对某些事物带有偏见或者对事物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对一个事物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一个事物充分的了解,就给与否定,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几个月前曾经有位朋友告诉我说:只要你相信西方的基督教,你就能得到神的保佑,就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但是多年来从事自然科学工作和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影响的我对于“神”,上帝这样的问题一直抱着保留的态度。但是,我觉得在我对他们有个充分的了解以前不能简单的说“No”.而是应该去了解它们的思想。于是,我开始读《圣经》和中国的传统哲学经典《易经》,《道德经》,并将他们做一个比较。但是,对于西方的宗教和中国传统哲学哪一个更加科学,更合理的问题,我一直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直到我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才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低,这种愿望就越强烈。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欲望。西方人选择了宗教来满足这种愿望,而中国人则选择了哲学。美国著名汉学家德克·布德教授(Derk Bodde)在他的《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中提到:“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的而不是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文化是以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自古以来,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比如孩子开始受教育,首先就读“四书”( 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三宇经》。“四书” 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并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其实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难道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感觉?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不确切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即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是不相调和的。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宗教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中国人就是通过传统哲学来表达了他们对于超道德价值的追求。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至于选择西方的宗教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来满足自己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要因人而异。西方的《圣经》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书,书的作者们不但精通心理学,哲学,历史,文学,而且对于宇宙人生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书中一个个的圣经故事包括了很多的宇宙人生哲理,能让不同年龄的人能很容易理解并从中从中受益。但学习中国传统哲学经常遇到两个困难。一个当然是语言障碍,由于写作的年代久远,文字比较难懂,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很难理解书中的含义;另一个是中国哲学家表达他们的思想的特殊方式:多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常常廖廖数语,却实寓意深刻。但是,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规范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而正是这种暗喻的手法对中国的艺术,文学,诗歌,音乐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水墨艺术的产生显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他们的表现手法的影响。如老子的《道德经》,短短的几千字却道出了宇宙人生的深奥的哲理,让人看后顿觉心中亮堂,生活中的一切疑惑顿时被解开。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