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练过双手剑和左手剑的朋友,再练吴式太极剑接受起来可能会快些。因为吴式太极剑与其它太极剑的显著不同之处就是: 1- 有很多双手合把握剑的动作,如劈刺、截、格、搅击等加在一起达60余处。 2- 左右手交换用剑的次数较多,仅左手持剑的动作就多达30余处。 除此之外,吴式太极剑的预备式也与其它太极剑不同,左手反握剑(剑柄在前,剑刃在后)的动作居然有20个之多,还都不算在全部套路的64剑之内。喜欢练类似这种反握剑的所谓的“阴把剑”的朋友也定会从中得到剑法上的启发。 这套剑法是由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全佑之子吴鉴泉,学生王茅斋和郭松亭改编“乾坤剑”(乾坤即阴阳,阴阳即太极。)而成的。此剑法概括起来共有“击、刺、格,洗、抽、带、提、崩、劈、点、搅、压、截”十三字诀,囊括了“攻击、防御和防中寓攻”的所有剑法,其中“击、刺、格、洗”乃对敌时最常用的招法。 吴式太极剑演练起来非常典雅潇洒,讲究“以意导剑,身随剑走,剑如凤头,身似展翅,身剑合一,伸缩有度,柔而不弱,刚而不强,矫健勇锐,精妙深藏”。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吴式太极剑已经有了南和北不同的风格: 北方则是王茅斋前辈所传,主要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但也流传到海外。所传剑法也有自己的特点,暂称北方风格。不过颇为有趣的是,北方风格以王培生和李秉慈两位前辈所传剑法为代表其自身竟然也产生了不同:王传剑法其招式技击目的比较鲜明,而李传则侧重于剑势的连贯不绝。 南方是吴鉴泉前辈所传,鉴泉前辈自1928年到上海授艺,如今传人可谓遍及海内外,他们演练的太极剑较之北方颇有自己的特点,就暂称为南方风格吧。 以上都是笔者在学习中的感受,乃一己之见,未必就对,还望高手们指正。 请欣赏视频,先欣赏《北方风格》的吴式太极剑: (一)王培生传 64式吴式太极剑 剑谱 | 00、 预备式 01、分剑七星 02、进步遮膝 03、退步翻身劈面 04、上步撩膝 05、卧虎当门 06、倒挂金铃 07、馗星提笔 08、指裆剑 09、劈山夺宝 10、逆鳞刺 11、回身点 12、沛公斩蛇 13、翻身提斗 14、猿猴舒背 15、樵夫问柴 16、单鞭索喉 17、退步撩阴三剑 18、卧虎当门 19、艄公摇橹 20、顺水推舟 21、眉中点赤 22、反剪腕 23、提步翻身剁 24、玉女投针 25、海底擒鳌 26、翻身提斗 27、反手式 28、进步栽剑 29、左右提鞭 30、进步撩剑 31、落花待扫 32、翻身劈面 | 33、分手小云麾 34、黄龙转身 35、迎风掸尘 36、跳涧截拦 37、左右卧鱼 38、转身抱月 39、单鞭式 40、肘底提剑 41、海底捞月 42、横扫千军 43、灵猫捕鼠 44、蜻蜓点水 45、黄蜂入洞 46、老叟携琴 47、云麾三舞 48、神女散花 49、妙手摘星 50、拨草寻蛇 51、苍龙搅尾 52、白蛇吐信 53、云照巫山 54、李广射石 55、抱月式 56、单鞭式 57、乌龙摆尾 58、鹞子穿林 59、进步中刺 60、农夫着锄 61、勾挂带环 62、托梁换柱 63、金针指南 64、并步归原 00、归原式 | (二)李秉慈传 64式吴式太极剑 剑谱 | 1. 预备式 2. 起式 3. 分剑七星 4. 上步遮膝 5. 翻身劈剑 6. 进步取膝 7. 卧虎当门 8. 倒挂金铃 9. 指裆剑 10.劈山夺剑 11.逆鳞刺 12.回身点 13.沛公斩蛇 14.翻身提斗 15.猿猴舒臂 16.樵夫问柴 17.单鞭索喉 18.退步撩阴三剑 19.卧虎当门 20.梢公摇橹 21.顺水推舟 22.眉中点赤 23.反剪腕 24.翻身劈剑 25.玉女投针 26.翻身连环挂 27.迎门剑 28.卧虎当门 29.海底擒鳌 30.魁星提笔 31.反手式 32.进步栽剑 | 33.左右提鞭 34.落花待扫 35.左右翻身劈剑 36.抱月式 37,单鞭式 38.肘底提剑 39.海底捞月 40.左右横扫千军 41.灵猫扑鼠 42.蜻蜓点水 43.黄蜂入洞 44.老叟携琴 45.云麾三舞 46.神女散花 47.妙手摘星 48.迎风掸尘 49.跳涧截拦 50.左右卧鱼 51.分手小云麾 52.黄龙转身 53.拨草寻蛇 54.黄龙搅尾 55.白蛇吐信 56.云照巫山 57.李广射石 58.抱月式 59.单鞭式 60.乌龙卷尾 61.鹞子穿林 62.农夫着锄 63.钩卦连环 64.合太极 | 李秉慈前辈传64式吴氏太极剑教程: 特点:动作连绵不断,招式柔和简洁,个别原“乾坤剑”双手握剑动作改为单手剑。 最后再欣赏《南方风格》的吴式太极剑: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