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家赵琴解说 - 揽雀尾动作
揽雀尾一式,过去叫懒扎衣,扎衣在动手前(技击或劳动)先把衣服的下摆(长衫)盘在腰间,动作利落,懒扎衣是不屑扎衣。表示心静放松,却有轻敌之意,兵法云:怯敌者必败,轻敌者必败。说的是两军战前的两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大部队作战是如此,各人角技技击亦如此。如何克服非此即彼的两种心理状态。武术前辈把此式命名为揽雀尾,非常高明,把敌人的来手比喻为鸟雀的尾巴。设想一个鸟雀的尾巴扑通在你脸前,你能轻视它吗?但是你也不会恐惧它,有了这个意识,也就克服了轻敌或怯敌的心理状态。再说揽字,揽绳揽著了船舶,船可以顺潮浪来回飘动,而跑不了,但它不是捆绑,这就体现了太极拳的沾粘劲。另一含义是:太极拳出手要像绳索一样轻柔,而不要像棍棒一样僵硬。
太极拳套路中有八十一式、八十三式、或一百另八式,其实基本式子只有三十七个式子,其它都是重复动作,在三十七个基本式子中,揽雀尾可以说是“核”。它包含了掤、捋、挤、按、踩、挒、肘、靠八种手法。能把这一式弄明白了,吃透了,对其它式子虽不能说迎刃而解,也明白了多半。现在就把吴式太极拳中揽雀尾一式的八动分述如下。
第一动 左抱七星:
在前一式(太极起式)结束后,呈马步下蹲,体重分布于两腿上。按太极原理:阴阳脚下分,实腿为阴,虚腿为阳,这时阴阳不分。我查阅了三位名家著作(姑隐其名)都是体重右移,由马步变成了右坐步,出现了阴阳,右腿为实腿,为阴。左腿为虚腿,为阳。由於身体交互神经的结构,则左手为阴。左抱七星开始左掌上掤(阴),如何掤的上去?这就违背了阴阳哲理。这对读者来说就是误导,这岂不是与其昏昏,使人昭昭吗?王培生老师在著作中说:体重不右移(仍呈马步)右腕上提,有意无形,则左踝感到沉重,右肘上提有意无形,则左膝感到沉重。右肩上提有意无形,则左胯感到沉重。这时外形两腿不分阴阳,实际上,左腿已是阴,右腿已是阳了。按交互神经结构,对应点来说,右腿为阳,,则左手亦为阳这时意念放在左手上就可以上掤了。(意念永远在阳手上)
一般对上三路的来手(胸部以上)是采用向上或向外格架,但对方另一支手仍可击来或踢来。太极拳的左抱七星是向身体正中掤起,实际上是以大指为轴,四指为轮向上旋起,是沾着对方右小臂向上旋起,(是沾粘劲,不是硬碰硬的格架)沾着对方的右臂,意想对方的左腿(交互神经对应点)对方就会被整体向左提起,而被搜根,成败势。同时自己体重右移,右肩背后催左胯(后三合)左脚伸出,足根着地,为脚踏中门作准备。所谓七星是头、左肩、左肘、左手、右胯、右膝、右脚、七个活关节。头肩肘手为斗勺;胯膝足为斗柄。
注:如果认为意走手,肘、肩、即梢中根三节太慢,可用意念把丹田气沉放左涌泉穴,也会感到左腿沉重。虽然外形未动,仍呈马步势,但阴阳已分,左腿为阴,右腿为阳。
第二动 右掌打挤:
意在左掌大指松垂去合右足小指,则左掌自动横于胸前,右掌根贴于左手脉门处,右肘催左膝(委中穴)由右坐步变左弓步,同时背后夹脊穴去合左涌泉穴,涌泉穴要有反应,有腾挪感。要找夹脊,左掌食指为轴,内旋不超过30度。右掌以掌根为轴为外旋不超过30度,去摸左脚,对方即被挤出仰翻于地。
注1:夹脊为阳,涌泉为阴,阳去合阴,阴要有反应。回抱阳,前脚有腾起之意,自身体重会落到对方身上,对方成了自己的前脚,自己前脚以脚踏对方中门。
注2:两掌可不作内旋外旋30度,而是左掌走横(先走)右掌走直(时间差很短)对方即被击出。
注3:打挤时,右掌掌根托在左臂弯曲池穴处,两小指少冲穴像剪刀一样相合, 同时身体由右作步变左弓步。夹脊合涌泉对方即败出。
注4:目中无人,变左弓步同时,自己用右掌心击打自己左小臂内关穴处,对方即出。
第三动 右抱七星
左掌不动,右掌掌根沿左掌姆指方向由正南挥向西南,再到正西,右手挥向西南45度时,左足根为轴,足尖虚起,收小腹转向正西。这时重心在左腿(为阴)右手亦为阴。如果对方用手阻著你的右臂,你就挥动不了。这时你可用眼神看正南(景门)手追眼神再看西南(死门)手仍追眼神挥向西南,眼神再看正西(惊门)手仍追眼神挥向正西。对方即被掤出,这叫神打。另一种是意打,右臂向右前伸展时,意想左掌心(为阳)塞向右脚心。外形是左掌心塞在右肘尖下,翻左掌心向上,左合谷找右曲池,同时右脚跟一收,足尖朝向正西,翻左掌收右脚时,带动腰向右转,左肾托右肾这叫转腰子。对方即被掤出,这叫意打。此式用神,用意匀可。
第四动: 左掌打挤
与第二动右掌打挤要领相同。只是左右互换,从略
第五动 右掌回捋
右掌向右前方舒展时,大、二、三、四、小指依次想指甲盖托天,十宣穴前放一尺二(四拳距离)当对方抓住你右手腕向后沉采时,你顺其势用手指端向前送出,对方即已失重。右掌向前送到极限时,膑骨已到前脚大指的大敦穴时,你将右气冲穴合在右腹骨沟上,稳定身形,支撑六面劲。你把小指、无名指、中指,轻贴在对方右手外关穴上(因对方右手抓在你右腕上)食指一想挑眉毛(给对方一个假象)马上大指弹尘,右肩背后一合左胯,右掌捋在胯侧(后三合)这叫有如长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之。和对方接触点为右腕(为蛇头)我用右肩(为蛇尾)合左胯,采捋对方右腕对方右腕外关穴(阳)要想对方左脚腕照海穴(阴)对方即前倾跌。
第六动:右掌前掤
前动定势以成左坐步,体重在左脚为阴,由於交互神经结构则右掌亦为阴,则左掌为阳。意在左掌翻右掌,使之掌心翻向上,意念托起右脚。左肩找右胯(前三合)肩胯一合右足尖自然跷起,左掌沾着右掌,使右肘少海穴。垂直一线,从右膝外侧(右阳陵)经膝后委中穴到右阴陵。到左阴陵前到左阳陵,呈一S路线,腰也随转。再想左肩从背后合右环跳(后三合)把右手送出。意在左掌沾着右掌脉门送出。送向西南转向正西。由于阴阳虚实之太极哲理,虽然名为“右掌前掤”。但体重在左腿,阴阳脚下分,左腿为阴,则左手为阳。意在左手,左手为主动,右手为从动,是主从动关系。
第七动 右掌后掤
外形是右掌向后方走外弧线移动,谓之右盼。有位老师说左顾右盼,就是左旋右旋,说左顾右顾可以,说左盼右盼也可以。说左顾右盼是避免雷同,听起来提神。中国的汉字非常严谨,盼是盼望,有上仰之意。顾是照顾有下俯之意。所以我认为左顾是下旋,右盼是上旋。左顾是逆时针下螺旋,右盼是顺时针的上螺旋。这由身体内部结构而定,是顺乎自然求自然。有人编新拳式,来个左右揽雀尾,认为运动上全面,实际上是违背了自然规律。逆反了身体内部结构我个人这样认识,有待商榷。即是右旋,就要注意一点,不能丢顶,百会要和会阴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右掌向右后方移动到大指与丝竹空穴位等高。移动右掌不要想右掌,要以会阴为轴尾闾为半径右旋。右环跳穴为半径右旋,右肘少海为半径右旋,这叫尾闾带胯肘,劲源自上手。接触点在右掌,意不在接触点上(否则即犯双重之病)而在尾闾、环跳、少海三条弧线上,即把对方掤出,或用沾粘劲,把对方沾出。
第八动 右掌前按:
按以前,右掌大指在丝竹空(眉梢处)沉肩坠肘使大指合一下右地仓(嘴边)这时如果对方抓著你右腕你就动不了。这时你体重在左脚(为阴),你只要想左肩与与右胯相合(前三合)自动克服了外来阻力。合到右地仓上,右足尖扣向正南,形成丁八步,右掌同时按向东南,体重在左脚(为阴)左掌亦为阴。是克服不了外力的。左掌为阳意在左掌沾着右掌的脉门向东南按出,左掌为主动,右掌为从动,是主从动关系。使右掌姆指从右地仓合到了左地仓。此时重心仍在左脚,眼观东南杜门,右掌随眼光按向东南杜门,杜门意即关门。右掌犹如按在一堵墙上。反作用力,反到把体重按到右足上。此时出一靠劲,再一想玉枕穴躺在枕头上,你一舒服,对方就不舒服了。右肩即将对方靠出。此时再将右掌按向西南,对方抓著你右腕,你按不出去,你此时丢面打点,想大指、食、中、无名、小指顺序向下旋向西南,即将对方按出右掌姆指与右足小指垂直成一线,揽雀尾一式八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