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红丝砚 (作者:周文昭) 据红学家端木蕻良考证说,“红丝石砚即脂砚斋之脂砚也”。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红丝砚来源于红丝石,二是说红丝砚的色彩宛若胭脂。 红丝砚之龙砚
如今,红丝砚这个发端于唐,兴盛于宋,消退于清末民初的砚石品种,又神奇地复兴了。随着认识与欣赏红丝砚的人越来越多,收藏家与爱砚者正在一点点悄悄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那么,红丝砚的品质特征与市场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在新年来临之际,如果想要选择一方好的红丝砚,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唐彦猷:名砚之首 红丝石,即纹理如丝,红黄相间的石头。《淄砚录》载“石皆生于洞之西壁,不知重数,如积垒而成,上下皆青或赤石数重。其中,乃有红黄,而其纹如丝者,一相传曰红丝石。” 红丝石主要分布于山东青州、临朐等地。宋代杜绾在《云林石谱》中记载,“青州县红丝石产土中”;清乾隆年间的《西清砚谱》中记,“红丝石出临朐”;此外,还有史称“青州红丝砚”的说法。 山东临朐红丝砚艺术馆馆长傅绍祥介绍说,在历史上,红丝砚的开采点主要是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崮,现在开采范围扩大了,青州的河庄、五里镇、王坟镇和临朐的栗沟、石湾崖、宫家坡、三阳山、赤良峪等地都在开采红丝石。 临朐红丝砚之双鹿砚
红丝石的颜色非常丰富绚丽,主要以红黄两色为主。按照红色的艳丽度,红丝石又分为紫红、胭脂红、曙红、大红、朱膘、朱砂等。其中,紫红当地称为“猪肝色”,所制作的砚台古朴典雅,深受日本人喜爱,而枣红色,红中泛紫,色调艳丽,深受中国人的青睐。 宋代的藏砚、制砚名家唐彦猷对于红丝砚有着惊人的评价,称“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也就是说,有了红丝砚,端砚以及歙砚他都不愿意再看了。唐彦猷因此将红丝砚列为各大名砚之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唐彦猷对红丝砚情有独钟呢?除了颜色艳丽之外,唐彦猷还发现了红丝砚的哪些特点呢?唐彦猷是这样说的: “以墨试之,其异乎于它石有三: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此乃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黏着如膏,一也;他石与墨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此乃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二也;他石用讫,甚者不过顷刻,其次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此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经夜即其气上下蒸濡,着于匣中,有如雨露。” 按照唐彦猷的说法,红丝砚极适于发墨,且墨色如漆,数日不干。而时至今日,红丝砚被赋予了三美:第一是声音之美,“其声清越,锵若金石”,即它的声音清亮悦耳,如金石叩击;第二是纹理之美,其旋转团圆纹,常达二三寸而丝凡十余重,次第不乱,如月晕,如山石,如禽鱼云霞状,纹彩不一,美不胜收;第三即资质润美,发墨均匀。 唐彦猷对红丝砚的评价并非个例。书法家蔡襄也赞同唐彦猷的说法,称“唐彦猷以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中记载了四十多种砚台,称“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斧柯山第二,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 乾隆年间有《西清砚谱》记载称,乾隆帝收有三方红丝石御砚,即鹦鹉砚、“风”字砚、四直砚,并附有题诗。其中,红丝鹦鹉砚最为精彩,乾隆诗云,“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此砚高五寸,宽三寸三分,厚七分,旧坑红丝石制作,紫中带黄,红丝缕缕,莹润如玉,雕刻的鹦鹉亦栩栩如生。 文物学家邓之诚则为宣和红丝砚赞叹道:“按《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而宣和尤红丝之冠也。质莹甚,而朱纹隐起,如红羽,下如丹叶,故又名朱雀琼花。”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对红丝砚赞赏有佳,称“石号红丝,唐人所贵,一池墨雨天花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