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大部分的友情從交談開始,話說的投機,雙方就願意更進一步地來往。否則,就會有對着牆壁說話的嫌疑,覺得浪費了時間。甚至一場談話讓我們筋疲力盡,有一種被抽幹了的感覺。交談後的挫敗感讓我們對跟他人交往失去了興趣。久而久之,我們對結交新朋友,維持現有的友誼更加興趣缺缺,陷入經歷的事越多,朋友越少的圈圈之中。
但有質量的交談可以幫助我們增長見識,對人性有更多的洞見,對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也更加順滑和遊刃有餘。
心理學上的研究發現,我們有一些習慣,偏見和預設立場是我們交談中的障礙。有意識地避開這些坑並不難做到,經過提醒,練習,一般人都能掌握。稍微改變一下說話方式和內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 世紀早期英國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威廉·哈茲利特 (William Hazlitt) 在 1820 年出版的《論作家的談話》(On the Conversation of Authors)中寫到:“談話的藝術是傾聽和被傾聽的藝術。” 以這個標準,一些最善於說話的人卻是最糟糕的聊天搭子。如他的許多文學界的熟人,像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8,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創始人之一)、司湯達(紅與黑的作者)和威廉·華茲華斯(119世紀英國詩人)都熱衷於炫耀自己的才智和智慧,以至於缺乏傾聽他人的基本禮儀。
相反,他建議我們效仿畫家詹姆斯·諾斯科特(James Northcote,17-18世紀英國畫家,作家,擅長人物肖像,作品收藏在英國國家肖像畫廊)的交談方式。他聲稱諾斯科特是他所認識的,最好的傾聽者,也是最好的聊天對象。“我從未與諾斯科特先生一起吃喝過,但從我記事起,我一直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他的談話,”哈茲利特寫道。誰不想讓自己的熟人享受與我們聊天的感覺呢?
如果希望聊地開心,且有收穫,我們可以從多問問題開始,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問問題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而且要多加練習。 一位哈佛大學的博士生,Karen Huang, 在研究群體行為課題時曾經邀請了130位人員參加一個實驗。在實驗中,她邀請參加人員兩人一組通過即時短信,隨便交談15分鐘。通過實驗結果,她發現即使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人們發問的頻率也大不相同。最多的一組問了九個問題,而最少的一組只問了四個問題。
問更多的問題可以大大增加受歡迎的程度,在那些快速配對的交友活動中,問題問的越多的人越有可能被對方要求繼續交往,再見一面。 問對方問題越多的人越受歡迎,這個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表明了你希望通過一問一答,有來有往,讓交談的氣氛熱絡起來,並讓雙方有機會找到彼此共同的興趣點,成為同好中人。
但是,有時即使我們問了很多,但如果我們問的問題不合適,也不一定能拉近關係。Karen Huang在她的研究成果中歸納出了六類問題。
1。打招呼,一般性詢問 Hey, how’s it going?(嗨,你好嗎?)
2。繼續詢問相關信息 I’m planning a trip to Canada.(我正在計划去加拿大玩。)Oh, cool.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efore? (噢,真好,你以前去過加拿大嗎?)
3。改變話題 I am working at a dry cleaner’s. (我在乾洗店上班) What do you like doing for fun? (你喜歡做什麼有趣的事?)
4。 半轉換話題 I’m not super outdoorsy, but not opposed to a hike or something once in a while.(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戶外活動,但也不反對偶爾徒步旅行或其他戶外活動。) Have you been to the beach much in Boston? (你經常去波士頓的海灘嗎?)
5。同樣的問題回問對方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你早餐吃了啥?) I had eggs and fruit. How about you? (我吃了雞蛋和水果。你呢?)
6。修辭性的 Yesterday I followed a marching band around.(昨天我跟隨一支遊行樂隊四處走了走。) Where were they going? It’s a mystery.(他們要去哪裡?這真是一個謎。)
研究結果表明第二類問題;後續問題,即詢問有關先前觀點的更多信息,比改變話題或簡單地重複別人已經問過的問題更具有吸引力。最膚淺的是介紹性問題,這是一種基本的社交禮節,很難表現出對對方的真正興趣。仔細想想,3,4,6這幾個坑,我都經常踩。
還有一種是以提問做引子來談論自己。比如,我們可能詢問對方的職業,但並不是因為我們關心他們的工作進展,而是我們想吹噓自己最近晉升了。還有,我們可能問對方有沒有去過某個地方,其實我們是忍不住想告訴對方,我們馬上要去那兒旅行。研究表明,這種習慣特別令人討厭,應該儘量避免。
花點心思問談話對象一個經過思考,有深度的後續問題,如果得到對方的回答,可以自動帶出更多有深度的談話內容。一旦進入這種交談模式,接下來就輕鬆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