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時代,陳倉(現在的陝西寶雞市鳳翔縣)的農民發現了十個石墩子,上面都刻着古文字,它們就是流傳至今的石鼓。消息一傳出馬上驚動了當代文人,最後解讀出上面的刻文出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乃十首四言詩,記述了他狩獵的盛況。故唐人稱為它們為“獵碣”,這十個碣石依其自身文字不同分別稱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而其字體則上乘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入目風骨嶙峋,且又楚楚有致,內涵強悍王霸之氣。今人稱這種文體為大篆。
這十個石鼓自唐代被發現後,至今也算是飽經悲歡離合:剛被發現時,沒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一直暴露野外。逼得大文人韓愈寫了一首《石鼓歌》以獲得朝野輿論支持,這才收藏進孔廟,可這時“乍原”丟了,只剩下九個。看,當時韓愈的《石鼓歌》是這樣寫的:
《石鼓歌》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搜於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髮盡備無差訛。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砍斷生蛟鼉。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古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覆蓋,經歷久遠期無陀。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如今再讀這首《石鼓歌》,不禁得感謝韓大人慧眼視國寶,給後人又多留下了一縷中華民族的輝煌。
大家都知道,宋代玩物喪志的皇帝是宋徽宗,好詩詞音樂,寫瘦金體,實際上也是他老爸的遺傳。他老爸是宋仁宗,好收藏古物,讀了韓愈的《石鼓歌》,竟對石鼓朝思暮想起來,那時十個石鼓都丟了。於是下令尋找,經過舉國動員,竟然一下子找回了九個,只有“乍原”在唐代就丟了。他一見到這九個石鼓愛不釋手,每天對坐在地上撫嘆不已。於是又下令找“乍原”,誰知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也找到了,但已經被人當磨刀石用了多年,上半部分都磨去了,只剩下部的四行字。傳到了宋徽宗,他更喜愛了,還命人在陰文和缺欠處鑲嵌了黃金,誰知埋下了禍根:“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被金兵俘虜,十個石鼓因為上面有金子,他們以為整個都是金的,也一併搶走。後發現原來只有一層金,乾脆把金子剝下來,石鼓扔了。
在後來的歲月里,它們被找到,又被丟,直到日寇侵略中國時,蔣介石把國寶南遷,也沒忘了他們。最後往台灣逃時,其它寶物太多了,而石鼓又實在太重了,一個就有一噸多重,只好丟下了。現在這十個石鼓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成了真正的國之“重”器。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不難想象,上面的字損壞得越來越多了。現在再做拓本,比以前的字要少多了。最著名的存世拓本,是明代大收藏家安國的十種石鼓文拓本,他因此自稱自己的書房為“十鼓齋”。其中最好的是北宋所拓三本,按軍兵三陣給分別命名為《先鋒》、《中權》、《後勁》來珍藏,是世界上保存字數最多、最好的石鼓文拓本,可惜現都在日本,藏於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貴。
這篇小文的附圖是《後勁》拓本:
(圖搜自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