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最後一公里處觀感 中美貿易談判的第八輪、第九輪已經結束。特朗普已經第三次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見劉鶴,劉鶴的座位也由特朗普的對面調到了旁邊。稍感失望的是,這最後一公里,今次還是沒有走完。特朗普說:“還要大約四周到六周,期待能達成一個史詩般、歷史性的協議。”顯然,在最近的將來,還會談判。最後簽約一定會有一個習特會,但時間、地點、形式都還在未定之天。 究竟還有什麼地方在卡殼?透露出來的主要只有一處,就是雙方何時取消現在正在互征的關稅。特朗普想保留一段時間,中國要求馬上停掉。看特朗普的意思,當然是要求中國停徵,而美國繼續征。他甚至曾經要求如果美國不滿意,可以重新開徵關稅,而中國不得報復。這些顯然是中國不可能接受的過於不平等的條款。 未決問題,還提到知識產權保護。筆者想這方面應當已經有很多的原則協議。如若不然,整體氣氛不會那麼樂觀。 從短期來看,特朗普阻滯中國發展速度的戰略目的似乎有所達成。比如中國去年的GDP增長率降到6.5%的最新常態,實在不能說沒有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貢獻。而美國的經濟總態勢還是很好,受貿易戰的影響好像小於中國。 但凡事皆有兩面。比如中興一役,顯然讓中國人明白,關鍵芯片不能自主,隨時可能被對手掐脖子,因此中國立馬掀起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大潮。若干年後,這件壞事就很可能會變成好事。 華為5G一役,美國掀起的制裁浪潮,現在看來很難成功。這向中國和世界昭示了,技術加價格才是硬實力。整體高科技領域,美國再有全面壓倒優勢,在5G這個具體場合似也無法把華為給收拾了。反而美國為了自身安全,必須承受推遲5G實施進度,付出更高成本的代價了。中國今後如果有一個接一個的華為那樣世界領先的企業冒出頭來,美國或西方就會越來越沒有脾氣去阻撓中國的發展。
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深度全球化。真要大規模、大範圍切割,對整個世界,對相關各方,都會傷害太大,形格勢禁的地方太多。依筆者看,美國和西方應當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下決心那樣做。因為首先西方就不可能達成一致,然後非西方有太多的國家不可能追隨西方切割中國。如今,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世界對中國的依賴,都已經太多。早已是一個一百倍的“大到不能倒”的經濟和政治實體。 中國當然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發展中國家,必須開始學會遵守發達、先進國家必須遵守的各種規範,承擔各種相應的責任。讓對手找不出大的把柄,自然就無法阻撓你的發展。何況,中國已經開始在一個接一個的科技領域不再是單純的追趕者,而逐步成為領跑者,已經有了一些必須防止被他方盜竊的專利領域。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也正在成為中國的根本利益所在。誰都明白,世界最先進是不可能由盜竊而成。只有落後者才可能有盜竊先進者的動機。 關於產業政策,筆者覺得美國實在是在苛求於人。因為世界各國都有很多的產業政策。特朗普上台以後,也搞了很多吸引外資進入,美資回國的產業政策。他發起的一系列面對世界多方的關稅貿易戰就是最大型的國家級產業政策。他能搞,為什麼別人就不能搞?剛才看見美國的高科技協會上書要求國家推行產業政策支持高科技的發展。美國國務院最近也有政策白皮書說要支持鼓勵人工智能、5G等新興產業發展。特朗普偏愛補貼扶植傳統夕陽產業,那只能說是他的眼拙。這不是別人的問題。 現在談判還是沒有結束,前方的確還是有變數。但本人大體相信,這個談判最終有很大概率可以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結果,不至於全面談崩。那樣風險太大,美國和中國的承受不起。 有沒有贏家輸家?從短期看,不能否認,特朗普一定能夠為美國贏得重大利益,可稱贏家。而中國做出的一批重大讓步,大部分都是繼續改革開放中本來就有的題中之義,頂多是一部分提前實施。一些不能讓的地方想必也沒有讓,應當也可稱之為沒有輸。 從中期而言,那就應當是雙贏了。中國眼下的讓步,都有長期效益。正如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也做出了許多看似洞開國門的讓步,讓國內的很多行業驚恐萬分。20年後回頭看,誰能說當初的決策是錯誤的呢?關鍵是自己的國家有沒有能力消化那些讓步,能不能把各種壓力變成動力,鞭策自己更加均衡、穩健地發展。 而美國自然是達到了延宕中國發展速度的基本戰略目標,總是有贏。至於設想徹底打斷中國的崛起進程,那又太難了。看特朗普的行事方式,他好像並沒有接受他的前國師班農的如此意圖。特朗普4月2日剛說:要不是他徵收了關稅,中國經濟幾年之內就將會趕超美國。“但是現在呢,他們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趕上我們。”他的雄心僅止於此。 特朗普如果真想與中國決一死戰,他當初就不會饒過中興。他可以像對付伊朗那樣毫不講理,只管制裁。他可以停下與歐洲的貿易爭執,從政治出發,聯合一致收拾中國。他還可以在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領域對中國全力進攻。他沒有做這些,說明他明白,即使做這些,也一樣把中國搞不垮,但同時美國的損失會太大。如前面說過,對世界而言,中國早已經是一個一百倍的“大到不能倒”的實體。 最後,還想再一次談談修昔底德陷阱。 哈弗教授艾利森寫的《註定一戰》一書提出這個舉世關注的概念,核心意思是:守成大國對崛起大國的全面疑忌,非常可能導致戰爭。書中舉的16個相關例子,12個都導致了戰爭。筆者這裡想最簡略地概述一下該書中的最後六個例子,其中兩次成功而四次失敗。成功的兩次都是和平崛起。失敗的四次中有三次是戰爭失敗,一次是無戰爭也失敗。
成功的最鮮明例子是美國在上世紀和上上世紀成功地和平地取代了英國的世界霸權地位。第一個原因是美國遠離歐洲大陸,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在新大陸又沒有對手,可以盡情地和平發展。早在1870年,美國的GDP就已經非常逼近了英國,但美國直到1900年以後,在老羅斯福手中,才開始和英國爭奪在美洲的霸權。這個期間,英國真的是非常的隱忍。這換來了兩國的血肉同袍感情無損。在兩次大戰中,英國才得到美國的兩次全力支援,只是交出了世界的霸權為代價。其間有75年之久。靠着世無所匹的經濟實力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功業,美國取得世界霸權真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為眾所服。它沒有急於求成,就是最大的經驗。 然後是德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四面樹敵,武力崛起,最後也都被武力打回原形。德國第一次崛起從普法戰爭算起,到一戰結束失敗,共歷時47年。希特勒1933年才奪得德國政權,到1945年戰敗,歷時僅12年。兩次大戰,德國的仇家都有英國、法國、俄國/蘇聯和美國四強,在歐洲的盟國分別只有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證明,過於孤立,過於倉促的崛起,即使擁有一時的武力優勢,也不能成功。 日本的崛起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68年的明治維新始,到1984年中日戰爭和1905年俄日戰爭兩勝,日本野心急劇膨脹。第二階段則是從1931年的9.18開始的中日戰爭,從1941年12.7珍珠港偷襲開始的日美戰爭直到1945年8.15,日本武力崛起,終至徹底失敗。第三階段則是戰後的和平崛起。直到1985年的廣場協議,然後是至今30多年的發展停滯。算起來,日本努力崛起已有150年,不算過於倉促。現在看來,該崛起只能到如今水平,無論用武用文,用急用緩,都是不能再前進一步了。尋根究底,它的崛起只能止於半途的根本原因是先天底蘊不足,國土太小,人口太少,文明並非原創,主觀能動性無論如何超常發揮還是終究無法逆天改命。值得慶幸的是,日本文明的這些劣根性,中國文明都沒有。當然中國也有其它好些日本沒有的也是層次很深的問題。比如似乎總是欠缺那麼一點陽剛之氣。 歷時共達74年的前蘇聯和東歐集團崛起的失敗的戰略層面的原因應當是它們所依託的意識形態和經濟體制有太大的缺陷。戈爾巴喬夫的錯誤等等其實都是戰役性甚至戰術性的。中國沒有重蹈前蘇聯的悲慘命運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兩條應當是她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及時放棄了錯誤的全盤公有制和與西方達成和解。那就是改革與開放的實質意義。 最後,就是德國在歐盟內的崛起。那又是一個歷時已經超過60年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式的和平崛起的典範。具體的過程,因為太過近身,大家都知道,無需贅述。總的體會是:“該你的終歸還會是你的。不需要暴力,只需要耐心和仁義。”不要忘記,前述的那麼近的德國的兩次暴力崛起都以失敗告終。而且由於二戰戰敗,德國至今並無完整國格。 現在來說長期。中國要真正邁過修昔底德陷,成長為世界一流大國,道路顯然還非常漫長。筆者以為,可稱之為王道的最重要的一條是:低調低調,努力修煉內功,先把自己國家裡面的事辦好。 僅次於此的第二條,就是一定要和西方文明取長補短了。千萬不要以為現在的西方都只剩下劣勢。那遠遠不是事實。除了科學技術,在文化、話語權和制度建設方面,中國的短板都還太多。 那個努力擴大在第三世界的勢力和影響的一帶一路等,都在第三位以後了。有錢真的還是最好先緊着國內花。國人的滿意一定比外人的滿意更重要。 其實,中國的先賢早就有留下類似教誨,比如朱升給朱元璋的著名建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本人是無神論者,但常常還是感到天意的存在。比如,華夏文明如果就是沒有引領世界的福分,那崛起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無法突破。反之,時間到了,自然就有機會像曾經的英國或美國那樣,甚至更加輝煌燦爛地成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