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砂之痕
  您想把生活中曾有過的 "感動" 留在哪? 我幸而擁有許多感動,那怕在46億年的分子演化中,它只是 …
我的名片
ebola
注册日期: 2008-01-09
访问总量: 972,17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總統大選Kuso集 -- 超級懶人包
· 比谁老得快? 台湾勇夺世界冠军
· KV9: The Tomb of Ramesses V &a
· The Book of Caverns
· 法揚書 (Book of the Fayum)
· 結實累累
· 在國立編譯館國小課本裡懷舊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分類目錄導覽】
· 砂之痕
· 擁有與享有
· 漫遊形上
· 文化今昔
· 生醫拼圖
· Ouroboros
· 飲盡美麗
【擁有與享有】
· 結實累累
· 在國立編譯館國小課本裡懷舊
· Canto Della Terra Sarah Bright
· 听~男歌手
· 听 ~ 辛曉琪 -
· 聽~ 萬芳
· 我的國, 我的家
· The Mom Song
· 给爹娘写信
· 台湾的爱与寂寞 - 一位瑞士人类
【漫游形上】
· 道之圖說 (ZT)
· Cool animated optical illusion
· Rob Gonsalves
· 跳動的靈魂之窗
· 幾何錯覺 (Geometric illusory
· 相對論
· upside down illusion
· Brain teasers
· 漫遊形上
· Perception
【饮尽美丽】
· The Trojan war (2) – The Judg
· The Trojan war (1) -- Helen an
· Leda and the Swan
· Tristan and Iseult
· Circe
· Medea and Jason
· Myths of Creation & Promet
· Pandora
· Psyche and Cupid
· Orpheus and Eurydice
【砂之痕】
· KV9: The Tomb of Ramesses V &a
· The Book of Caverns
· 法揚書 (Book of the Fayum)
· Temple of Kom Ombo
· Amduat
· The Major Egyptian Books of th
· 阿肯納頓與那芙蒂蒂
· 帝王谷(Valley of Kings) –I.
· 路克索阿蒙神殿(The Temple of
· 卡納克 阿蒙神廟(The Amen temp
【Ouroboros】
· 庫瑪麗女神廟(Kumari Bahal)
· Boudhanath Stupa and Swayambhu
· Parasurama
· Trivikrama
· 人獅那羅辛哈(Narasimha )--
· Vishnu 第三代化身筏羅柯(Varah
· 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Sea
· 毗濕奴神的第一代化身 —— 魚
· Ouroboros
【數字會說話】
· 比谁老得快? 台湾勇夺世界冠军
· 幾份臺灣兒教體檢單
【Man vs Woman】
· Are you hooked on love
· Man vs. Woman (1)
· Man vs. Woman (2)
【文化今昔】
· 總統大選Kuso集 -- 超級懶人包
· 土耳其之旅(4) -- Ataturk Mauso
· 體驗台灣-走進七股瀉湖的水鄉濕
· 土耳其之旅(3) -- 古城貝加蒙 Pa
· 土耳其之旅(2) -- 古城 Efes以弗
· 土耳其之旅(1) -- 聖母瑪利亞之
· 莱茵河游船 (Rhine cruise)
· 徵聯:愛晚亭,亭中停,亭停人不停
· Did you know?
· 寄生鯰 Candiru
【观指观月】
· 災難常態化! 現代諾亞方舟航向
·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
· 心之痕
· 倒塌的校舍
· 五隻猴子的故事及其升級版進階版
· 地震防災手冊
· 自我防衛機制
·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
· Mind Control Cults
· 情緒ABC理論
【生医拼图】
· 網路追追追/吃香蕉 愈黑愈好?
· 應應景:春節後遺症.....啤酒肚
· 木乃伊與疾病
· 過敏 (1)
· 睡眠與夢
· 西菲利斯的前塵往事
· 打開的「潘朵拉之盒」
· The Hijacking of the Amygdala
· 催眠
· 永夜的魔咒
存档目录
01/01/2012 - 01/31/2012
07/01/2011 - 07/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4/01/2008 - 04/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五隻猴子的故事及其升級版進階版 (ZT)
   

 

Xygamea網友整理了一系列心裡學實驗,雖有部分已經看過了,重看外還是頗引人深思~~~

 

 

五隻猴子與傳統的故事

http://www.backchina.org/main/viewthread.php?tid=645102

話說一幫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試驗。

把五隻猴子放進一個大籠\子裡,在籠\子外猴子們觸手可及的地方放了一個香蕉。猴子們看到香蕉,自然都想去拿。但是,每當有一隻猴子伸手去夠香蕉時,生物學家們就對五隻猴子全部加以電擊,以示懲罰。反覆數次後,猴子們都老實了,誰都不去碰那個香蕉。因為任何一隻猴子試圖去碰香蕉,五隻猴子都會遭殃被電。生物學家們看到猴子們都老實了,於是從籠\子裡拿走一隻猴子,再放進一隻新猴子,姑且稱之為新猴A,新猴A發現香蕉,馬上伸手去拿。生物學家們這次沒有電擊,但沒成想,還沒等新猴A拿到香蕉,四隻老猴子馬上對新猴A拳打腳踢,阻止新猴A去碰香蕉。新猴A不甘心,過了一會兒,又試圖去拿香蕉,結果又挨了四隻老猴一頓胖揍。終於,新猴A老實了。

這時,生物學家們再從籠\子中取走一隻老猴,放入一隻新猴B。新猴B看到香蕉,也想去拿。結果被三隻老猴和新猴A一頓揍。這次,打的最起勁兒,就是新猴A。(這就叫老兵欺負新兵 )幾次反覆後,新猴B也老實了,不去碰那個香蕉了。

依次輪替,生物學家們最後把所有五隻老猴都取走了,籠\子裡是從新猴A到新猴E的五隻新猴。

奇跡發生了,沒有電擊,但是五隻新猴都不去碰那個香蕉,因為它們知道,碰香蕉會被別的猴子打。但至於為什麼會被打,它們誰也不知道。

於是,一個新傳統形成了——香蕉是不能碰的!但為什麼不能碰?沒有猴子知道。

 

 

 

 

 

下面是升級版

五隻猴子的故事——關於道德、階級、信仰和迷信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hreads/20090219/747159.html


-道德的起源-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濕。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濕了。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這隻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KB一頓。特別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O^)。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階級的起源-

實驗人員繼續他們的實驗,不過這一次他們改變了噴水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體。然後實驗人員又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別的孔武有力。當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頓。不過他們錯誤估計了C的實力,所以結果是反被CK了一頓。於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當然也被淋了個透濕。C一邊打著噴嚏一邊吃著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沒有香蕉吃卻也比較快樂,畢竟沒有被淋到嘛。後來C發現只有拿香蕉的那個才會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後被水淋。BDE越發的快樂了起來,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於是五隻猴子有了三個階級。

這下子階級也隨著道德起源了。


-道德的淪喪-

天變熱了,籠\子裡的猴子們想沖涼卻找不到地方。終於出現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無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當然的引來了一頓飽打。但在挨打的過程中,猴子們享受到了沖涼的樂趣。等身上水干了之後,猴子A在無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觸到了香蕉,於是,猴子們享受了第二次沖涼,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毆。在此之後,只要大家有沖涼的需要,就會有一隻猴子X挺身而出,對HERO進行合理衝撞。大家對HERO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不同,在平時大家會對HERO異常溫和,以彌補在沖涼時為維護規則而不得不對它進行的暴力舉動。一天,在大家沖涼時,飽受折磨的HERO聞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別的猴子心有旁鶩時將香蕉吃了。而且此後沒有了新的香蕉來填補空缺。猴子們陷入了另一個尷尬境地:沒有沖涼的水,也沒有香蕉,只有HERO.於是,另一個規則形成了。猴子在煩躁的時候會痛打HERO出氣,HERO不得反抗。當籠\子裡的舊猴子被新猴子換掉時,新猴子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學會毆打HERO.終於有一天,老天有眼,歷盡滄桑的HERO被另一隻猴子代替了。猴子們失去了發洩的對象,只能任意選取一個目標進行攻擊。從此以後,籠\子裡的猴子們不吃不喝不沖涼,唯一的舉動就是打架。

這就是道德的淪喪。


-道德的重建-

實驗人員對猴子們的爭鬥不休感到不安。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們決定繼續供應香蕉。一天,正在混戰的猴子們發現頭頂多了一串香蕉,它們其中的一個A不顧身上的劇痛,把香蕉摘了下來。於是久違的甘露出現了,未曾嘗過甜頭的猴子們先是茫然失措,繼而爭先恐後的加入沖涼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遺忘了。當猴子BCDE發現A在享受淋浴的同時還吃著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們暫時團結起來,共同KA一頓,將A吃剩的香蕉奪過來,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懷裡的寶玉,得到它的猴子雖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實驗人員不斷放入香蕉,卻發現戰鬥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後,他們用木頭做了一個假香蕉扔進了籠\子。此時猴子們已經學聰明了,它們知道觸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試圖獨佔香蕉則會遭到痛扁。於是,一個新的現象出現了,當猴子們有沖涼的需要時,會有一隻猴子將香蕉拿起來,而當它發現有遭到攻擊的可能時,它會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邊去。這樣,猴子們都能沖涼,但是又不至於再像以前那樣N敗俱傷。

沒有猴子發現那個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隻猴子ABCDE三個階級快樂地生活了很久。他們精確的給出了三個階級的定義,即吃香階級、拿香階級和干看著階級。可惜猴子A由於長期的水中作業無可避免地引發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業中跌倒了就再也沒有爬起來。於是實驗人員又送進了一隻同樣孔武有力的猴F.當然他還是對屋頂的香蕉很有興趣。不幸的是他最終以微弱的劣勢被以C為首的群猴再次海K.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時候。猴子C很無所謂,反正他還要吃香蕉,反正他不會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麼的健壯,他們這些媳婦是熬不成婆了。他們將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誰該去步A的後塵?猴子BDE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討論誰最應該做下一個拿香階級。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麼叫\"拿香階級\"呢?猴子BDE解釋道:所謂\"拿香階級\"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階級。需具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方能得此殊榮。猴子F聞聽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躍躍欲試。當然他最終達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階級。再後來,BDE三猴陸續被換出局,換來的猴子個個健壯如C.他們繼續大大出手,不過目標不是香蕉,而是那個唯一的拿香階級。

於是信仰也出現了。


-迷信的起源-

後來A終於被好心的實驗人員拉出了苦海。新來了猴子F.C覺得有必要維護自己的階級地位,BDE則生怕自己頂了A的缸……在各種複雜心情的作用下,BDEC的帶領下爆扁了F一頓,然後強令F做拿香蕉階級。F開始不樂意,後來慢慢在B等的勸說下接受了\"等待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一宿命。慢慢的老資格的BDE猴子漸漸被淘汰,C發現自己在體力上不再佔有優勢,很難再通過武力讓這一遊戲規則繼續下去,覺得十分苦惱。這時,一隻最有希望升級為吃香蕉階級(暨C的理所當然接班人)也是C謀\臣的HC進言。於是君臣定計。H開始依靠自己多懂幾種猴語而在其他若干猴面前樹立的權威形象向其他猴鼓吹:\"每一隻新來籠\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這種罪責來自血統……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被(實驗人員)送到天堂。\"事實上,因為被水沖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實驗人員淘汰掉,猴子們不知道反而以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進了天堂。漸漸,猴子都相信了這套理論,並且講給每一隻新猴子聽。然後就這麼流傳下去越傳越神奇。以至於後來摘香蕉階級的猴子都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這些都是C沒有想到,H沒有看到的,那時他們都已經死了。

然而迷信就這麼誕生了

 

 


動物的道德

(文)劉納新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xzk/txt/2006-11/16/content_7367792.htm


身為人類,有一些優越感是難免的。比如你可能至今還認為,「道德」是人類帶給世界的厚禮。可是身為人類,你往往最終會發現,我們的這些優越感根本不值一提。比如科學家研究後的結論是,「道德」其實是人類演化史上的動物祖先遺傳給我們的。


親朋好友都到齊了,各自找座位坐下。桌上,熱氣騰騰的主菜是烤乳豬,旁邊擺著美味可口的配菜。主人把香氣四溢的乳豬切成片,平均分到各人面前。客人們也都彬彬有禮,暢飲著名貴的紅葡萄酒——宴會開始了。

一個多麼寧靜而且和睦的場面。

但是為什麼場面如此和諧?真的考慮清楚了,不再為爭搶食物打得頭破血流?餐桌上的這種和平分配正是我們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從我們的祖先——類人猿那兒學到的。不知從何時開始,靈長目動物開始和平地分配食物,這就成了它們在社會生活中合作的基礎,更是人類社會形成的重要前提。

(二級標題)從分配戰利品開始

(正文)在動物園遇到動物的開飯時間的話,旅遊者往往喜歡多逗留片刻。對那些籠\子裡動物的進餐情況,人們還是很好奇的——蛇如何吞下小白鼠,老虎如何撕開雞……但是你有沒有留意到那些成群地生活在一起的動物呢?

如果碰巧在猩猩館裡,人們可以看到黑猩猩群落有趣的行為。只要黑猩猩們注意到飼養員從遠處拿著長滿嫩葉的樹枝向它們走近,群落裡就會產生一時的騷亂。它們會彼此情緒激動地擁抱和親吻,發出大聲的吵鬧,一些地位較低的猩猩開始向族群中地位尊貴的成員靠近,不一會兒,首領周圍就聚集了很多黑猩猩,它們向首領點頭哈腰,並諂媚地發出「鼓鼓」的聲音。

當食物放進籠\子中,幾分鐘之內,每個成員就都有東西可吃了。在人們眼裡那個過程可能是混亂的,可瞭解內幕的人都知道,分掉食物的過程嚴格遵守著等級制度。首領會考慮到族群中每個成員的作用和需要,保證大家都得到食物,那些級別較低的猩猩不會因為食物太少或太差產生不滿情緒,級別較高的黑猩猩也不會覺得自己沒得到足夠的尊重。黑猩猩之間有時還會互相交換或施捨食物,大家一團和氣,沒有暴力,氣氛和人類聚會時所釋放出的歡樂氣氛簡直沒有什麼不同。

黑猩猩愉快地進餐,它們沒意識到,它們彼此之間的交往已經蘊含了一種重要的行為方式的萌芽,而這一行為方式應該在日後人類發展的進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第一次使共同生活在人類社會中成為可能,那就是分享和互相幫助。這兩種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除了感情移植能力和同情之外,它們是構建道德的基礎。

根據目前科學家對類人猿進行的所有研究發現,類人猿已經把「正義感」這種意識形態帶進了日常生活。這一發現深深震撼了「人類擁有特殊地位」的想法。

在泰國國立自然保護區的象牙海岸,瑞士研究人員對黑猩猩在捕殺過程中的詭計多端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們發現黑猩猩的捕食過程中存在著明顯分工。一些黑猩猩在獵物的後方追捕,其他一些對獵物進行包圍,第三組黑猩猩則負責切斷獵物逃跑的後路。參加捕獵行為的動物數量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即使是雌性,也會盡可能參與到捕獵中。有時,某個幸運\的黑猩猩捕到了飛鳥,它可不會躲到其他成員不能輕易夠到的樹上,而是熱心地把獵物分給大家。它會把獵物放到地上,大家都能夠得著的地方,與大家分享。

黑猩猩的食物分配方式對人類是不小的刺激,很多人之前一直以為動物之間要獲得食物就必然面臨著流血和掠奪,沒想到它們居然是如此道德和有序。荷蘭有一位學者,他對猴子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後來寫了本引人入勝的書,叫《善良的猴子》,他在書中寫道:「當我們向行乞的陌生人施與錢財的時候,當我們給飢餓的人送去食物的時候,見者有份,我們很為自己作為人類而驕傲。來看看黑猩猩吧,在一次集體狩獵中,一隻黑猩猩和其他成員共同獵獲了一隻小猴子,最後這個獵物被所有成員共同分吃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動物也可以一同品嚐獵物,甚至沒有參加狩獵行動的成員如果去乞討,也會得到一點施捨」。看來動物一點也不比人類差。書中也提到:「道德的基礎不是與人類社會一起誕生的,早在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在動物的共同生活中就已經形成了」。

當然,動物之間這樣的食物分配方式不是有意識的,一般情況下黑猩猩也並不是直接地把肉塊讓給其他同伴。但是它們或多或少還是有意地把食物扔下,然後讓另一隻黑猩猩撿起來,所以美國古生物學家格律恩伊薩克(Glynn Issac)將這一行為稱為「被默許的偷盜」,總歸還是偷盜行為。

和平地狼吞虎嚥

個別情況下,黑猩猩的這種利他主義——或者說是大公無私——表現得更加深刻。科學家在觀察中發現,主要是一些雌性的黑猩猩,她們真的會把獵到的肉直接放到年紀大的或是生病的成員面前。

自然環境中,獵物的分配規則與動物園裡不太一樣,動物園裡等級更加嚴明,而自然環境中則更多考慮在狩獵中的貢獻。大多數情況下獵物是這麼分配的,最終把獵物殺死的那個成員為自己留下很可觀的一份食物,緊接著輪到了那些在狩獵過程中幫忙的成員,它們得到的食物稍少些。當然,狩獵時發出的興奮的叫喊聲一定會把周圍其他黑猩猩都吸引過來,這群沒有參加狩獵的黑猩猩迅速地將正在分食的族群團團圍住。當狩獵者分完獵物之後,那些乞討的、哀求的和等待時機的黑猩猩馬上圍坐在剩下的食物四周狼吞虎嚥起來,甚至連骨頭渣都不留下。

有時,聰明的黑猩猩會把食物當作籌碼,來換取它們想要的東西,比如,雄性黑猩猩想和某個雌性黑猩猩交配,它手頭的食物就發揮作用了。而雌猩猩呢,與雄性交配之後,甚至在交配的過程中,就能夠得到那份原本沒分配給它的食物。這很像同樣存在於人類的一種交易。

黑猩猩群體中食物的分配也可以為「政治」目的服務,特別是一些族群中地位較高的成員在分配食物時更是把這種利他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們想要通過自己的慷慨大方來討好其他族群的成員,以確立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它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贏得朋友。在發生爭論時,它們的「朋友」能站在它們這邊,以威脅的姿態或武力的方式戰勝對手,使紛爭平息。有科學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各種猿猴在建立聯盟、實現政治目的時對上述手法的應用,發現它們的表現令人驚歎。

黑猩猩共同狩獵、共同分配戰利品的過程中,不僅僅表現出了對道德基本原理的應用,它們還有很多行為與人們的固有觀念相矛盾。比如人們以為它們即使有互助和配合,也最多局限於族群中,其實,黑猩猩也與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群族成員共同狩獵和分配食物。直到20世紀末,人們還很難想像,這種類似於相互支援資助——在專業術語中被稱為相互利他主義——的行為在動物王國也存在著,尤其是在它們根本無法預料它們是否或什麼時候能夠從其他族群那裡得到所謂的回報。

從本質上說,在那些高度發達的物種中才有可能出現相互利他主義,狼、鬣狗或是獅子這些動物不具備黑猩猩那種相互利他主義的能力,它們同樣在一個群族與其他同類分食,但是僅限於與自己有親屬關係的成員。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是否在非靈長目動物中還有由基本社會道德決定其社會行為的動物種類存在。

昆蟲組成的社會行為群體中有著最無私的表現,但它們和黑猩猩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螞蟻、蜜蜂、大野蜂等翅目昆蟲,它們放棄自己的繁殖,完全捨棄自我,悉心地照料它們的女王。第一,是因為它們與女王有親屬關係。其次,這種性慾節制對它們自身也有一個好處,正如社會生物學家發現的那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確保它們的基因以比自我繁殖還好的方式傳遞下去。昆蟲的行為不屬於相互利他主義。

科學家還觀察到熱帶吸血蝙蝠的類似行為。這種在傳說和恐怖故事中頻繁出現,長相醜陋的動物,有著一些神奇的舉動。熱帶吸血蝙蝠喜歡在夜裡進食,它們把牛和馬的粗大血管稍微劃破,每頓飯大約吸出30毫克的血液。如果缺少持續的新鮮血液,只需兩夜它們就會死掉。科學家發現,當有的蝙蝠因為種種原因已經一夜沒有進食,在接下來的12個小時有餓死的危險時,有別的蝙蝠會來餵養它們。這些餵食者先去吸食血液,回來後把吸下去的血液再吐出來,讓飢餓的蝙蝠食用。由於至今無法斷定共同分食血液的蝙蝠間有沒有親屬關係,所以對吸血蝙蝠是否真屬於具有相互利他主義能力的物種,還無法下結論。還有一點讓觀察者無比困惑,即使存在餵養行為,如果接受餵養的蝙蝠仍無法自己外出吸血,那它最多只能活36個小時。餵養它們的蝙蝠吐出的血液裡有毒嗎?

令人困惑的「智慧」

烏鴉,另一種非靈長目動物,人們並不認為它屬於高度發達的物種,它的行為也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

美國動物學家貝爾特海因裡希(Bernd Heinrich)為了揭開這個既好奇又極聰明的鳥類的秘密,偷偷觀察了好幾個冬天。事情的最初起源是一次偶然發現,他觀察到一群烏鴉發現了一個動物屍體,但是它們並沒有馬上開始大快朵頤,而是低飛著呼叫附近的其他同伴來一起來分享。海因裡希從那以後一刻不得安寧,他決心要弄清楚烏鴉的行為。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一個優秀科學家對其工作的執著所創造的!」 海因裡希在他輕鬆愉快的《烏鴉的靈魂》一書中如是說。接連4個冬天,海因裡希把數噸重的駝鹿、牛、海狸、山羊和豬等動物的屍體拖過厚厚的積雪,拉到美國緬因州的森林中。他把動物屍體放到森林中空地上,然後躲到隱蔽處等待觀察。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因為烏鴉從空中發現被扔在林中空地上的動物屍體,經常要長達數日或數周之久。這還是個對耐心的考驗,因為動物學家必須在冰冷的掩體中遠遠地等待。等待這群極其小心的烏鴉落到地面上,還需要花好幾周時間。而在這之前,這具動物屍體很可能會被其他動物佔領了。

然而所有的努力並沒有付之東流,最終海因裡希證明了,當年輕的雄性烏鴉發現一具動物的屍首時,它會發出一種特別的叫聲把其他的烏鴉呼喚來。邀請者一再地發出這種刺耳的信號。同時它也裝模作樣地在腐肉四周激動地跳來跳去,反覆地接近再逃開,直到它最終敢去啄食動物的屍體。在此期間抵達的客人們則站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外觀察著,只有確定空氣中再沒有危險的訊息時,它們才靠近分食——之後便是一個讓每個位都飽餐一頓的節日大餐了。

這是相互利他主義中一個明顯的例子。因為正如海因裡希證明的那樣,這些被呼喚來的烏鴉彼此之間並沒有親屬關係。他曾抓住了一些疲憊的烏鴉,並做上標記對其進行DNA分析,進而證明了它們之間沒有親緣關係。烏鴉試驗得出的結果比黑猩猩試驗更加驚人,可以預想到,也許說不定什麼時候請客的烏鴉還會受到相反的邀請。食物尋找者的組合一直不斷地改變——與單身酒吧裡的觀眾們差不多吧。

與黑猩猩很相似,烏鴉的這種大公無私中也夾雜著特定的目的。海因裡希推測,這些幼小的烏鴉通過邀請他人共同分享食物來提高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並想要給其他雄性烏鴉一些影響——它要向其他烏鴉展示它所具有的掃除烏鴉生活中存在的危險所必須的勇氣、經驗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這樣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為了吸引雌性。雌性烏鴉會通過雄性烏鴉的表現,來做出相應的選擇,此時,更勇敢和更有能力獲得食物的雄性容易獲得青睞。這真是一件值得好好考慮的事情,因為一對烏鴉夫妻要在一起生活長達3040年。另外,當雄性烏鴉把目光投向自己中意的雌性烏鴉時,意味著在分食的時候還會對她特別慷慨大方,以便為自己贏得意中人。

也許除了人類、黑猩猩和烏鴉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生物懂得合作與分享,只是它們還沒有被列入研究的範圍。關於基本道德的存在,人們還對與人類有遠親關係的南美洲卷尾猴進行了研究。這種小動物共同生活、共同獵食,並且由於它們經常發動稍帶攻擊性的社會行為,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弗蘭茨瓦爾(Franz de Waal)在美國佐治亞州的艾默裡(Emory)大學的靈長目動物研究中心進行了一次引人入勝的試驗,對南美洲卷尾猴進行了研究。

兩隻小南美洲卷尾猴被關在籠\子裡,並用金屬柵欄彼此分隔開。籠\子前放著一盤蘋果,但是蘋果在它們伸出胳膊能夠夠得到的範圍之外。盤子有兩個長把手,左右兩個把手剛剛夠到籠\子的一半。小猴子可以用把手把盤子拉向自己。但是要其中任何一個獨立完成都太難了,必須要兩隻小猴子共同合作,同時拉把手。但是這樣一來拉過來的蘋果都靠在盤子的一邊,只有其中的一隻能夠吃到,它會分給它的鄰居嗎?

結果科學家發現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是40%:首先,兩隻小猴子共同把盤子拉過來,然後靠近食物這邊的那隻小猴子抓起蘋果,朝分隔的金屬柵欄走去,接著在那兒開始吃。在它吃的時候掉下來的蘋果可以讓它的鄰居隔著柵欄抓來吃。也就是說,這一實驗清楚地表明,南美洲卷尾猴也具有分工合作和共同分配事物的能力。正如瓦爾在2003年夏天那次實驗中演示的那樣,實驗結果對公平性也體現了突出的意義。

瓦爾也與生物學家薩哈布羅斯南(Sarah Brosnan)共同教了南美洲五隻雄性卷尾猴和五隻雌性卷尾猴用棋子換東西吃。它們必須把棋子放在實驗員伸出來的手上,換取一小塊黃瓜。在第一次嘗試中,科學家把兩隻小猴子互相挨著放,讓它們能看到彼此,卻不能接觸到對方。兩個小動物都用棋子換到了一塊黃瓜,交易進行得很順利。然後在第二次實驗中卻出現了與此完全不同的場面。這次雄性小猴子用棋子換到了一串葡萄——非常受歡迎的酬勞。雌性卻還是被用一小塊黃瓜敷衍了事。雄性卷尾猴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相反,雌性卷尾猴卻表現出了明顯的不滿,並在接下來的實驗中表示拒絕進一步的合作。她們或者不把棋子交出來,或者拒絕接受黃瓜,或者她們接受黃瓜卻不吃。甚至發生主動的拒絕:這些惱火的小雌猴們把黃瓜和棋子都利落地扔到了籠\子外面。在測試的過程中,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她們的這種拒絕行為也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她們被不公正對待的次數越多,願意一同參與的次數就越少。特別是當她們看到對面的同伴不需要交出棋子就可以白白得到一串葡萄時,她們表現得尤為憤怒,在80%的實驗中她們發出了憤怒的叫聲。

科學家在這些結果中得出結論:和人類一樣,對於南美洲卷尾猴來說,酬勞(或者說薪水)的價值是相對的。在與其他可能得到的酬勞和達到目的所需要的勞動力成本進行了比較之後,這些小猴子們對同工不同酬感到憤怒,並且做出了相應的反應。對此,瓦爾做了如下的解釋:「憤怒產生於不公平的對待,因此也屬於道德產生的感情基礎。雖然人類的正義感和對相互關係的感覺無疑要比我們在動物身上所發現的發達得多,但是兩者間仍有著共同的前提。

也許在我們的老祖宗具備談論道德的語言能力之前,就早已能夠感受到感激的心情和責任感,嘗到了想要報復的心情和憤怒的滋味。這一觀點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對動物道德的研究還在繼續,不論最終結論如何,相信我們人類總還是不願意自己的行為還不如那些禽獸們的吧!

 

 

 

Smph網友有個挺有意思的回應:

 

好像有個升級版的升級版,籠\子裡面的道德和籠\子外面的道德的碰撞

 

http://224.twforum.com/forums/showthread.php?t=30243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