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可能已经登临上甘岭大家都知道,几天以前,中美贸易谈判的第十二轮谈判好不容易开启。却不料这个众目睽睽的谈判仅仅3.5个小时就宣告提前结束。会后,双方都先放出一些好像局面还过得去的风声。但这个假象被恼羞成怒的特朗普宣布9月1号将开始对中国的最后3000亿出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而彻底戳破。 后续的已经商定的,但现在显然处于未定之天的八月份的技术性磋商,九月初的第十三轮高层磋商还会不会举行?中方说,“球已经回到美国。”美国有诚意就谈,没诚意就不谈。而这个有没有诚意的标志,显然就是这个3000亿征税的新威胁是否兑现。 现在新的大局面已经形成,那就是,中美的贸易纠纷已经变成持久战。本文想对此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首先想分析的是,这个持久战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在贸易战开打的时候,笔者觉得,中美双方都还是有相当的意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前十轮的谈判,总的趋势就是,中国不停地做努力,去一步步靠拢美国提出的高昂的要价。当然中国让步的过程并不痛快,但还是在一步步地让,并无反复。直到5月1号,美国认为仅剩下10%的问题,还没有达成协议,觉得最终达成协议的日子已经接近了。 石破天惊的事情是,据美方陈词,5月3号,中国发给美国一个文本,把已经初步达成的200页协议删成150页,要求从这新的150页草案重新开始谈判。 中方没有正式承认美方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但也没有断然否认。听到的说法是:在协议没有签字之前,一切都只是草案,都是可以重新谈判的。这个当然。 但特朗普勃然大怒,5月6号,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第二批商品加税到25%。三个月下来,中间甚至经过大阪会谈两国元首的亲自介入,中国的实质立场还是没有一点软化。这次的第十二轮谈判如此快地破裂,以及特朗普宣布对剩余的3000亿中国商品加税后中国的反应,已经清楚地表明,中国在今后也不打算软化立场。特朗普已经意识到,中国似乎打算把谈判拖到美国大选之后。那可还有16个月。据此,本人判断,中美贸易战已经变成持久战。 现在想分析,这场本来可能速决的贸易战,为什么会变成持久战?
笔者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因为特朗普认为中国软肋很多,可以欺负,要价太高,而且步步紧逼,妥协太少,高估了己方的优势,没有见好就收。 第二个原因是,在经过一年多的较量之后,中方也渐渐摸清了美国的优势与劣势。同时逐步体会出,在特朗普的高压之下,中国本身的损失会有多大,可不可以承受,是不是有必要如特朗普要求的,做出那么多的让步。 其实在这一年多的争执期间,中国已经发布了很多的新的改革措施。最成系统的是 2018年那22条面对外资准入的开放措施,和最近才发布的11条金融开放措施。以至不少人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已经让步太多? 现在的中期结论已经清楚,在好些自己觉得不可能让步的地方,中国不准备做更多的让步了。甚至一些曾经初步答应过的可能让步,还要收回。 现在来讨论谈判进程中,究竟哪方有没有翻悔之类的技术细节已经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这个变局的出现,符不符合双方现在综合力量的实际对比?中国能不能守住现在这个让步的边界,迫使美国从中国可以接受的150页初稿开始重新谈判。或者美国可不可能拿回那200页的初稿,作为继续谈判的基础。 关于这个150页和200页之争,观察家们都十分关注。奇异的是,从现在得到的关于第十二轮谈判的资讯中,这个问题,双方都没有说法。笔者把它理解为:这个问题,双方都有各自表述,但都无法迫使对方接受己方立场,也没有就是否可能折中,达成任何意向。 达成的意向是,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力度购买美国农产品,但要美国提供便利。这个便利是什么?又诡异地没有明确说出来。意外看到的是,“华为”这个词,并没有在双方的公告中出现。中方也没有明确指责,美方还没有兑现特朗普在大阪做出的至少部分放华为一马的承诺,是中国不肯兑现大批购买美国农产品诺言的原因。笔者推测,也许中国政府已经明白,华为可以自力更生,与美国对抗,真的并不需要中央政府对美国做出让步,为华为争取利益。 华为真的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华为站得住,那就是中国站得住。由于了不起的任正非的深谋远虑,华为的表现比两年前被“一剑封喉”的中兴,好出太多。毕竟,如此强大的美国以举国之力围剿一家民营企业,居然只取得那么小的战果,(任正非说,在大约150个与华为有5G业务联系的国家中,大概也就3-5个国家,可能追随美国,与华为绝交。)任正非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了。 特朗普现在祭出的3000亿关税法宝,真的像是金庸小说中的七伤拳,伤人同时也伤己。这3000亿被美国排到最后,也就是因为它们基本都是直接的民用商品。征税必然即刻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美国国内的反对意见,肯定比前面几次加税更大。 中方的反应还不清楚。既然加税反击的余地不大,估计说了多日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现在笔者来预测一下,中美贸易战接下来的走势如何。 预测将来,永远都非常困难。比如,必须承认,本人前些时候,对中美贸易战的分析,似乎可能低估了中国的抵抗能力,而相应地可能高估了美国可以对中国施加的压力。那么对今后的发展,本人要调整一下姿态。大体上判断,现在中美贸易战,进入相持阶段。双方会你来我往,反复拉锯,很难在短期内(比如今年之内)达成全面协议。 有人把现在这个状况比喻成当年韩战的上甘岭战役。之前,中美双方几进几退,最后僵持在上甘岭,谁也无法再进一步。终局就是在那里签下了停战协议。类似的局面会不会重演,现在言之还稍嫌过早。 特朗普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大统领,这样拖下去,他当然十分难看,对他的连任大局,也非常可能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他自然会想种种办法,把中国逼上谈判桌,而且要按照他的要求继续让步。 但是笔者现在的感觉是,他的这个愿望,实现的几率不大。中国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公营民营混合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大局的判断和调控能力,明显地大于美国。中国的经济出现意料之外而又不可控的巨大的萎缩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相反,美国国内经济在16个月之内出现明确下滑的风险则要大得多。因为美国现在这个增长周期已经太长,已经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延续乏力的征兆。(比如投资趋缓、房市下滑。)美联储的10年来首次降息就是这个方向性变化的最确切征兆。而中美贸易战继续大打出手,则非常可能是决定跷跷板掉头的那块砖头呢。一旦美国的GDP增长、失业率或股市景气出现重大下滑,特朗普的心气就会软下去了。届时,他就真的不得不降低要价了。 拖下去,是当下中国而非美国之所愿。现在的节奏感,好像回到了中国人手中。笔者实在讶异,特朗普为什么到如今还不明白,极限施压对中国没用。而中国的体制,对经济衰退的抵抗力,比美国强。特朗普对此应当心知肚明。 但是还有一个不好的局面的确开始成型,就是中美经济/科技越来越明显地开始脱钩。中国自然会竭力避免在这条不符合自身的利益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是如果万般无奈,被逼走上这条路,中国好像也不至于走投无路。你看那个华为,商品进不了美国,还很可能被美国切断供应,它依然可以活下去,甚至可以活得蛮好。这是不是中国前路的又一个隐喻?
最后谈一个更大的局面。本人一直在说修昔底德陷阱,认为现在只是第一遭对抗,这样的对抗以后还会有多次。现在本人的看法有些变动。不敢说,这次就是决战了。也不敢说,这次中国如果扛过去,前面就不会有更大的坎了。但这一役的战略意义,的确比笔者之前估量的有所升高。因为现在看起来,中国有可能扛得住这起特朗普冲击,而无需做出过于伤筋动骨的大让步。如此,在这轮贸易战真的结束以后,那个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可以认为是迈过相当大的一个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