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偉論道】俄烏戰爭之前世今生(簡述+簡評)戰事至今已經20天,本人沒有發言,主要是覺得事態演變太出乎意料,自己為一直以來的許多基本立場和引以為傲的預判能力沒有經受起事實的考驗而感到一時的彷徨無依。 和絕大多數觀察家一樣,在大戰真正發生之前的哪怕一刻鐘,筆者都不相信這場大戰真會發生。戰爭真實發生之後,數日之內,自己都處於一種懵圈的心態。每日不停地瀏覽各種資訊,參看各種文章,反覆思索,尋找自己可以重新確立的自洽而又有預判力的新立場。 此過程真的迄今尚未全部完成。現在提前發言,考慮尚不周全之處,先請各位海涵。 普京的開戰宣言當然認真看了。但他的說辭真的遠遠不足以讓本人信服。在蘇聯崩潰以後,西方趁俄羅斯孱弱,渾不在意葉利欽和普京的一再抗議,屢次東擴,當然是大大地壓縮了俄羅斯的安全空間。但普京從未提及,也不知他心裡有沒有想過,那些以前的蘇聯盟國,包括前加盟蘇聯的那三個波羅的海小國,為什麼會那麼義無反顧地要投向西方的懷抱?前蘇聯在二戰中流血犧牲把他們從希特勒的鐵蹄下解放出來然後又扶植它們發展的半個世紀的恩義為什麼都會被拋到九霄雲外?你看白俄羅斯和中亞五個斯坦國,它們沒有叛俄而去,誠心誠意地留在了獨聯體內部,那就是你該有的勢力範圍。你想烏克蘭回到你的懷抱,那你只能懷柔啊,你只能讓自己變得像個可愛可敬的母親啊!而歐盟/北約內部雖然爭吵不休,但那的確是一個自願的結盟,不像前華沙條約集團,是靠前蘇聯的武力硬捏起來的。
關於烏克蘭,筆者學歷史出身,自然知道東斯拉夫民族的第一個獨立國家叫做基輔羅斯,立國之時在1235年,迄今已近800年。也知道基輔羅斯一分為三,莫斯科大公國後來居上,與美國變得比其母國英國更強大相似。最後也知道俄烏從1654年就開始結盟,至今已有近370年的淵源,也深為這個如此悠久的結盟的頃刻瓦解而痛惜不已。也覺得,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搞垮,葉利欽把俄國搞窮,是那裡的歷史罪人。但是,本人也確信,為了保衛世界和平,得到國際承認的國家邊界,決不能輕易被武力改動。僅僅講歷史淵源,或者安全顧慮,那是完全不夠的。因為,可以這樣講的歷史淵源或安全顧慮的國家所在多是,中國尤其不例外,而且那些不平等條約,最遠的歷史還不過160多年,近者甚至不過70年。中國的鄰邦,也有美國駐軍,中國的台灣,也不停地受到美國的干涉,但中國不是一直都在竭盡全力和平解決問題嗎?甚至以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為基礎與俄國和平劃界嗎?如果每個國家都要以它最強盛的時候的邊界為依據發動戰爭,世界怎麼會有寧日? 講到西方的錯誤,除了前面言及的不顧及前超級大國俄國顏面的肆意東擴,就是對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的虛假許諾。一直到這場戰爭發生之前,西方依然一口咬定,作為主權國家,烏克蘭有權加入北約。但是,鑑於俄國的堅決反對,又鑑於已經存在的克里米亞被俄國奪回後的主權爭議。西方人並不想,也不敢兌現這個承諾。北約對烏克蘭的始亂終棄,對現在這個戰亂的發生,確實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筆者近年看了美國著名進攻現實主義理論家米爾茲海默的多部著作,發現他的理論,的確簡便易懂,分析起國際地緣政治,常常非常貼切而有預見力。現在本人參考他的思路,簡單地分析一下這場戰爭。 他提出,當今的國際政治,有三個主義在發生複雜的交互作用。第一個叫自由主義(包括西方的一整套意識形態),第二個叫民族主義(包括西方以外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立國主體思想),第三個叫現實主義,簡單地說,就是“強者總是道理長”。他還說,當這三種主義互相之間發生衝突時,自由主義通常都會輸給民族主義,而前兩個主義都會輸給現實主義。 烏克蘭顯然是在自由主義的感召之下,倒向西方,這個主義的特殊軟實力,在東歐的顏色革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離開了東歐好像效力就大減了,通常就會輸給民族主義。尤其在大中東,這個主義似乎就是無往而不敗了。而烏克蘭正好處於東歐的最東端,它究竟會倒向哪一邊就要由現實主義來裁決了。 這個大致的狀況,其實睿智的美國學者亨廷頓早在1995年出版的《文明的衝突…》一書中就有精彩的預判。他說,每個文明板塊有中心,有邊緣。不同文明板塊邊緣接觸之處,稱文明斷層線(Civilized Fault Line)。在這裡最易發生國際衝突。當今世界最大的活躍斷層線居於西方文明和穆斯林文明之間。但西方文明內部還有一個次一級的斷層線,居於以俄羅斯為首的東歐的東正教和中西歐洲的已經在政治上融合的天主教-新教之間。十分不幸地,這個次級的斷層線,正好穿過烏克蘭中部。大體以第聶伯河為界,東部屬於東正教,西部屬於東儀天主教(行東正教儀軌但尊奉羅馬教皇)。他那時就預言,東西烏克蘭可能分裂,其東部尤其是克里米亞恐怕難於擺脫俄羅斯的控制。 現在這個狀況顯然不幸讓他言中。(其它不幸讓他言中的重要史實真的很多。比如伊斯蘭恐怖主義的誕生,比如東西方的對抗。)看到那麼多的破碎的建築,無助的難民,尤其是那些悲慘的死者,筆者的心境自然也是難以平靜。但是為了客觀理智,筆者下面暫時儘量排除道德和意識形態,單純地來評判一下利弊。 首先是烏克蘭。前面說過,北約的始亂終棄,讓烏克蘭誤入歧途。那個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其實有很大責任。他作為一個小國的領袖,應該更清醒。現在他才明白,北約其實不會/不敢要他加盟,是不是代價已經太大。經驗老到的基辛格早就建議。“烏克蘭如果要生存和繁榮,它絕不能成為(東西方)任何一方對抗另一方的前哨—它應該充當它們之間的橋梁。”可惜澤連斯基事前聽不懂。開戰之前,拜登就明確宣示,北約軍隊絕不入烏。這就是標準的現實主義操作,也可以說是民族主義,但無法說是自由主義,也與道德正義無關吧? 然後是俄國。如果我們說,現在的戰事顯示,北約的東擴顯然沒有讓歐洲更安全;那麼同樣地,本人認為,俄國發動的這場戰爭,無論結果如何,極大的概率,也不會讓俄國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更強大。退一萬步,即使俄國戰爭完勝,烏克蘭變成一個中立國,克里米亞歸俄,大部分的制裁也慢慢取消,但普京的蠻橫形象一定會永不改變地定格。俄國與西方的貿易,尤其最有利可圖的與歐洲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貿易,如果不歸零,也必將在未來的若干年中大幅縮水。就連和中國的貿易,也會失去任意發展的勢頭。因為中國顯然不能把屁股不顧一切地完全坐在俄國一邊。畢竟中國要保持發展,和歐美維持良好至少是正常的關係,比與俄國背靠背更為重要。普京本人肯定會被西方徹底封殺。比如再有G20峰會,筆者都不知道,領袖們會不會願意和他一起照全家福。 請看這幅俄國1988年以來的人均DGP演變圖。2000年普京當選第一任總統,俄國的人均只有1500$。到2008年,不過8年,就升到將近1.2萬。那個8年8倍的神速增長,中國都要望塵莫及。2009年的下降自然是被美國的金融海嘯連累,然後到2013年又升到1.6萬,再次創造4年近乎翻番的奇蹟。從2014年開始的下降就只能歸功於俄國收回克里米亞之後受到的西方制裁了。熬了幾年,終於又恢復到和今天中國相當的1.2萬。從今年起,直到某年,估計俄國的人均就會在1萬的下方很遠了。總之這次的下跌一定是比上次狠,延續的時間也會比上次長。不過俄國真的比中國更地大更物博,有可以自足的能源和糧食,它的抗封鎖潛能真的比中國更強很多,可能全球就無出其右者。但這是它把北約阻擊於烏克蘭之外所值得付出的還僅僅是經濟方面的代價嗎?
再然後是中國。筆者覺得,這回普京真的是把中國帶進了一個大坑之中。普京這般行事,中國真的是無法挺他。只是為了共同抗美的大局,勉力保持中立。打個大家都喜歡使用的歷史比喻,本來已經成型的蜀吳聯合抗曹的局面,由於蜀國的戰略性失誤,可能就先崩掉一半。如果俄國這次真的被打殘了,中國就非常可能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但是從大戰略而言,既然美國必是堅持把中國作為頭號對手,中國也就不可能放棄俄國這個最重要的強援。烏克蘭這場沒有道義的戰事不會改變這個總態勢。中國只能希望這種尷尬的局面儘快過去。 而且,由於俄國的核威脅,北約的確是不敢越過烏克蘭邊界雷池一步,但西方人心中鬱積的怨憤,就憋成了現在的這個超乎想象的全面制裁大招。這個大招的效果如何,的確要數月甚至數年之後才能見分曉。其成敗利鈍,西方人和中國人都會真正總結,以後都非常有機會再次用到。 不停聽見有人說,中國現在應該和西方聯手,把俄羅斯整垮,甚至還可能乘機收回一百多年前丟失的領土。筆者只能遺憾地說,從特朗普開始,美國已經清楚地把中國定義為美國的世界霸權的唯一的可能的挑戰者,俄羅斯只在其次。這次烏克蘭的戰事,只是意外,頂多在數年內把西方的注意力之一部分轉移到歐洲。一旦條件許可,美國/西方必把主要精力掉回東方,來繼續對付中國的發展。唇亡齒寒,俄國以前可以和中國背靠背,之後,沒準就會成為中國的累贅。 中國與俄國只能適度切割,無法、不能徹底切割。道義與利益有嚴重衝突時,還是只有先顧利益,這也是現實主義的圭臬之一。總之,筆者確信,無論這次俄烏戰爭怎樣結束,它都絕不會是又一次2001年的9.11,絕不會給中國帶來又一個10年的戰略機遇期。至於它會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傷害,那就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進一步判斷。 拜登今次的危機應對,顯然比上次的阿富汗撤軍成功得多。拜登第一個得利的地方是北約的團結,大西洋同盟的鞏固。歐洲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必須與美國綁得更緊。比如那個北溪二號,顯然是徹底涼了。就是北溪一號,恐怕也無法長期營運下去。而美國必然可以向歐洲出售更多的油氣,穩賺不賠。東亞的美國傳統盟國日韓等也會更加靠近西方。第二個得利的地方的是西方聯合對俄羅斯的極度制裁,恐怕會大大削弱中國需要的掎角之勢。 與俄國強硬對峙,對歐洲就有很多弊端了。一個是馬克隆談論了很多年的歐洲政治、軍事獨立顯然又得擱置。由於歐洲與俄國的經濟關係遠比美國深廣,深度制裁造成的損失,歐洲也會大得多。戰爭結束以後,俄歐關係自然也會有一些緩解,但顯然也是遠遠不可能回到從前。 至於戰爭的具體前景,無非三種: 戰場上至少迄今的現狀,讓世人大跌眼鏡。大家都在說,俄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悍啊!不過,多數觀察家迄今還是認為,雙方的實力相差畢竟過於懸殊,礙於俄方的核威懾,北約無法武力介入。現在概率最大的還是,俄國能在軍事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其標誌不是俄羅斯占領烏克蘭全境,也不是摧毀基輔的澤連斯基政府,而是用武力迫使澤連斯基屈服,與俄國簽署基本符合其意圖的和約。這個和約還必須得到烏國民意的認可,因此其內容也必須有分寸,為烏克蘭人民留有尊嚴。最主要的內容有兩條:一是放棄加入北約的意圖,讓烏克蘭變成對俄國沒有威脅的中立國。二是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國。其餘烏東兩個小共和國的地位,應當屬於可以討價還價的範圍。 把澤連斯基政府滅掉絕非上策。因為沒有合法的談判對象,扶植一個傀儡,無論簽什麼和約都無法得到烏克蘭人民和國際社會的認可,俄軍就會陷入無法結束的必須支持傀儡政府的治安戰,如像美國這些年在阿富汗的情形。因此,俄羅斯除了必須在軍事上贏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個勝利還必須是有分寸的。 至於這個決定性的勝利能否取得,現在對普京來說,可不是十拿九穩。這個必要的分寸能不能被普京把握好,或者不被某種厄運(比如澤連斯基意外死亡。)所破壞,則更是完全無法逆料。 有消息說,三輪面談之後,俄烏之間的談判繼續在線上進行,雙方都稱有明確進展,但沒有任何可靠的細節報道出來。能不經人員傷亡建築破壞必然慘重的決戰,就能達成和約,當然是上上大吉。不過按一般規律,如果戰場上沒有打出個子丑寅卯,談判桌上真是很難達成雙方都認為可以或必須接受的協議。雙方都難免會有利於己方的遐想,太難猜到戰場的真正結局。 關於談判,看到的最新消息是,烏方可以接受不加入北約,保持政治中立等條件,但領土變動免談。若是那樣,協議現在就還不可能成立。因為,即使俄軍全面敗退,也不會放棄已經到手8年的克里米亞,除非烏軍能把它攻下來。 第二種,概率其次,就是俄方無法讓烏克蘭現政府屈服,哪怕是全國打爛敗退到國外成立流亡政府,他們堅決不簽和約。這樣烏克蘭就會長期陷於戰亂,對俄羅斯就很糟糕了。現在看雙方既然都在有誠意地參加談判,這種局面,有較大概率避免。 第三種,至少今天看,概率最小,就是俄國在軍事上根本達不到任何重要的戰略目的,最後狼狽撤軍,亦即烏克蘭抗戰完勝。這樣澤連斯基就會成為烏克蘭真正的甚至永久的民族英雄,會在廣場上被塑像。 如果結局真是這樣,普京就有被迫下台的非常現實的前景,然後一直需要強人的俄國就可能陷入長期政治動盪了。畢竟普京這樣的人物可遇而不可求。他之前的成功,那是俄羅斯的幸運。他這次如果完敗,那也就是俄羅斯的劫數了。至於俄羅斯為什麼需要強人,說來又話長。這裡只能省去。 類似的,當然細節不可能完全一樣的故事,會不會在東亞,在台海重演?中國人當然非常關切。但這一切都要等到烏克蘭的戰事結束一段時間以後,才可能真正提上議事日程。這次就不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