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馋师的博客  
馋师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839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馋师五代
来自: 北京
注册日期: 2014-04-07
访问总量: 1,554,56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先睹为快——http://blog.sina.co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卖书啦!
最新发布
· 最深情的告别——可与徐志摩萨扬
· 如何让DeepSeek成为你的信息仆人
· 日本回流到中国的现代汉语词汇一
· 王阳明格竹子 VS 列文.虎克格
· 社会治理基于“应然“还是”实然
· 怀念我的毛孩子“哪吒II”之16—
·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逻辑的力量】
· 如何让DeepSeek成为你的信息仆人
· 夜郎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21条争
· 由日本神户发生2名中国女留学生
· 语言的模糊性,让杠精始终立于不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逻辑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矛盾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同一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判断
· 概念、分类和定义——中国传统学
· 概念、分类和定义——如何定义?
【风花雪夜】
· 最深情的告别——可与徐志摩萨扬
· 怀念我的毛孩子“闪电”狗儿系列
· 故乡旧影——鸽子河上的鸭子,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七——和
· 我、闪电狗儿和橘猫——怀念“闪
· 怀念我最可爱的毛孩子——闪电狗
· 武汉风景速写(正史)---同时,
· 第二时间的性侵举报,真实性或可
· CCTV之荒谬广告——都是大碗,但
· 离婚和爱国
【经济帝国】
· 如何让DeepSeek成为你的信息仆人
· 2025年,卖电子书继续啊
· 猎狗“大锅饭”的破灭
· 野狗是如何变成猎狗的? 可以一
· 中国人和欧美人,谁比谁更小气?
· 中国程序员top 10及其产品
· 向许倬云老先生说几句闲话
· 两句话说明白什么是资本? 什么
·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只鸬鹚
· 为什么中国人短视?一个生产方式
【古国采风】
·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 自夸的教训——趣味解释汉字“夸
· 2025年新年献词——坚持“五项基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九——猫和狗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八——
· 为什么写书、卖书——哈哈哈。我
· 西方的图书馆 VS 中国的藏书楼
· 离婚和爱国——专门写给虚情假意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衣食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青春记忆】
· 怀念我的毛孩子“哪吒II”之16—
· 老屋忆旧——怀念我的祖母、祖屋
· 中央美术学院之2006年
· 农民之歌
· 假如
【樱花散落】
· 日本的“职人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 日本料理中的八项主义
· 中日之别备忘录
· 影响日本历史走向的三个伟大人物
· 日本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是谁?
· 日本为什么行?——日本松下电工
· 中国茶,日本道
· 日本的集体主义是如何炼成的?
· 日本是集体主义国家?
· 日本的厕所
【福尔摩萨】
· 海城威尼斯和城邦自治——中西城
· 台湾第六日——在路上,花莲至恒
· 台湾十日谈之二:宫崎骏动画里的
· 第四日 士林官邸(2014年3月21日
· 第三日 阳明书院、诚品书店(201
· 第二日 九份、台湾大学
· 台湾十日谈之一,故宫博物院和淡
【传统批判】
· 王阳明格竹子 VS 列文.虎克格
· 社会治理基于“应然“还是”实然
·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
· 白居易陪爱迪生看京戏—古代知识
· 养老,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
· 好好说话的10条“军规”
· “一体化”是中式思维的一大弊端
· 你绝对想不到清末士大夫有多愚蠢
· 华人十大陋习——全文呈现
· 华人十大陋习之八——欺弱
【随感杂谈】
· 怀念我的毛孩子“闪电”狗儿系列
· 怀念我的毛孩子“闪电”狗儿系列
· 人与言论不分,是国内无法进行正
· 怀念我的毛孩子“闪电”狗儿系列
· 由日本神户发生2名中国女留学生
· 怀念我的毛孩子“闪电”狗儿系列
· 北京小吃之三: 一品羊肉汤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十:狗鼾室更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六---疫
· 怀念“闪电”狗儿系列之五: 猫
【汉字演绎】
· 日本回流到中国的现代汉语词汇一
· 绝代双书正式上线,欢迎大陆顾客
· 国家的秘密——从“掠”字来解析
· 你会“说”话吗?禅师解释你意想
· 中国对抗世界:象形文字 VS 拼音
· 美人如玉——玉和德行,有关系吗
· 人民是什么?且看“群”之内涵
· 规则之形成靠哪两只手?
· 追问儒家和孔子的前世
· 知识越多越“癡”呆——“癡”之
存档目录
02/01/2025 - 02/28/2025
01/01/2025 - 01/31/2025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11/01/2019 - 11/30/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人与言论不分,是国内无法进行正常学术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与言论不分,是国内无法进行正常学术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与其言行是联系紧密的,但,绝不是不可分的。

 

今天同意,明天反对;在野的时候,反对;上台了之后,坚持;无知的时候喜欢,清醒了之后厌恶;或者反过来,都极为平常。

 

人是最善变的;只有变,才能与时俱进。

 

因此,讨论时,应该针对言论或行为,而不是针对人,绝不能把人和言行混为一谈。

 

然而,自古以来的思维方式,和长久以来的教条化教育,固化了很多人的思维——不是去评价言论和行为,而是去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一个女生看着头顶的电视,问他男友:你说这个人是好人? 还是坏人?

 

这种对话,把我吓了一跳。

 

要知道,好人也会做坏事, “坏人”也会做好事。实际上,最大的悲剧,反倒不是“坏人”、“恶人“做得,而是被视为救世主的皇帝作的。

 

这种思维,带来一个极大恶果:在中国,看不到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场面上,都是客气、奉承和赞美的话。因为,人们总是认为批判是对人的,是说“你不行”;而不是对言论的,真实的意思是:您这句话有问题、这一段不合适、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不是否定你,更不是否定你的全部。

 

话已至此,就说说我和国内某著名学者的一段故事——

 

他长我十岁,我把他当作老师一辈看;

 

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公天下》; 出版之前,他给我发了大纲和部分章节;我和他就很多问题交换了意见,起初,气氛还是十分友好的。

 

后来,我指出其引用《尚书》里的文献,来论述夏商政治体制是不可信的。因为《尚书》里的文献,被学者们证实是远后于夏商的人伪造的。我指出这一点,完全出于好意和学术考量。

 

然而,也不知道触发了这位先生哪一根神经,他在对话中,直接把我定性为:无知又狂妄。

 

于是,一拍两散。

 

我也没闲着,事后,又写了一篇长文《关于“公天下”的另一种声音》,对该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发在北京大学主办的新媒体“爱思想”网站上。

 

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坚信我的观点是对的,我的做法也是对的。 

但,这种批评,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原因也许还有其他方面的,但,人和言论不分,误把对言论的怀疑和否定,当作对其人的否定,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附录:  关于公天下的另一种声音——关于《公天下》的另一种声音_爱思想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石家庄,天山熙湖小区。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