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在书法上求的就是个“怪”字。但怪在哪里捏?
郑板桥颇喜欢研究淮扬地区不同阶层的餐饮习好,也许是受炒菜的启发吧,他把各种书体融为一炉,说自己的书法是以黄山谷为本、融篆、隶、真、行、草五体,计六分,最后还有“半”分是以颜真卿草书贴《争座位》的笔势落款,故自称为“六分半书”,这是其中一怪。
另外他书法的章法布局是“无章法”,行列里的字好像都不懂“向右看齐”,七扭八歪,疏密不一,称为“乱石铺街”。俺呆的这个镇子吧,议会前面有个小广场,地面是用小四方石块砌成的,形成的图案颇乱。有次镇里重修该广场,好心给弄整齐了,这下坏喽,镇子里的居民可不干了,聚到镇子议会门前闹事:说原来的图案有几百年历史了,你得给俺们修回去。最后镇子服了,又改回了原样。您说怪不怪,每逢俺自己一人到那儿溜达,总想起郑板桥这“乱石铺街”。这又是其中一怪。
还有郑板桥用笔很“任意”,用画法,则笔画像竹叶兰草;再整些金石味道,又像刻出来的印章。不过他因有相当的楷书功底,书体有架势,有笔力,朴茂劲拔、奇秀雅逸、方圆正斜疏密颠倒混用,排列穿插灵巧入幽,自然也是一怪。
这个“怪”字究竟效果如何?大约是三七开:誉者为七,毁者为三。
郑板桥早年遇到一位诗人叫袁枚,开始时很崇拜他,后来得势了,反而诋毁郑板桥,说郑的书法是“野狐禅”,就像蚯蚓乱爬。后人也有说郑板桥书法不够火候,带“生硬夹杂”和“矫揉造作”之气。俺的陋见最求实:人世间事无完美,金无足赤。“六分半书”既代表着创意和求新,又不盲目,它一需要“专”,二需要“博”。“专”是人家的楷书功底,“博”是对其它诸体的涉猎。那么这个“野狐禅”就野得潇洒,狐得灵性,禅得深透!不像现今的名人,小时候没碰过毛笔,成名了,跟着成书法家了。他们谁也不敢写正楷,因为丑得见不得人哪,就干脆乱写,心里跟着郑板桥,表面模仿毕加索,拼命往丑里写,竟然形成了流行一时的“毒害”当代青少年的书体“鬼画符”。
还是来欣赏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吧:
不过这第一幅却是楷书
这四个字要是悟错了,会出大问题的。糊涂和清醒的相反相成之道最为关键。
这幅是典型的乱石铺街
郑板桥书法名气大,自然也有膺品,但那只有专家才能鉴别了。